闯王李自成败亡,跟这三个人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这三个人都是谁呢?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第一个,高杰。

高杰和是同乡,跟李自成一起率众起义,成为李自成得力的部将,绰号“翻山鹞”。

高杰打仗很厉害,是一员骁将,史书记载,高杰和李过勇猛善战,顾君恩善于谋划,然而,高杰做了一件蠢事,他把李自成的妻子拐走了,不仅拐走了李自成的妻子,他还带着李自成的妻子投降了明军。

李自成还没成为闯王之前,还是闯将的时候,他的妻子邢氏英姿飒爽,颇有才能,负责掌管农民军的军用物资,高杰经常到邢氏那里领取军用物资,,高杰和邢氏对上眼了,眉来眼去,两个人好上了,邢氏看中了高杰长得英俊帅气,高杰看中了邢氏的漂亮和才干,两个人一拍即合,于是,李自成后院起火了。

高杰和邢氏怕纸里包不住火,心中恐惧,于是,高杰便一不做二不休,带着邢氏投降了明军。

《 高杰传》记载:自成妻邢氏武多智,掌军资,每日支粮仗。

杰过氏营,分合符验。

氏伟杰貌,与之通,恐自成觉,谋归降。

次年八月遂窃邢氏来归。

李自成是堂堂的起义军闯将,未来的农民军领袖,老婆被部下拐走了,还投降了明军,可想而知,这件事对李自成的打击有多大?李自成的第一任妻子韩金儿就是和村子里一个叫盖虎的私通,被李自成杀死了,现在,第二任妻子又和别人私通,谁能受得了? 不仅如此,这件事传出去,在农民军队伍里,产生了多大的负面效应?李自成颜面尽失,太丢脸了。

更可气的是,高杰从起义军将领,,变成官军,镇压起了农民起义军,从兄弟变成了敌人,相当于自己人打自己人,这影响太坏了。

然而,高杰这家伙因祸得福,在明军中,一路高升,成为“江北四镇”,显赫一时,后来,高杰在睢州被许定国诱杀,南明朝廷追赠高杰为。

不过,高杰被杀,许定国也算是给李自成报仇了! 第二个,刘宗敏。

刘宗敏是陕西蓝田的一个铁匠,家庭很贫苦,后来参加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刘宗敏因为勇猛善战,成为李自成的得力大将,可以说是李自成手下第一号猛将。

刘宗敏在李自成最艰苦的时候,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了,躲在商洛山中,弹尽粮绝,走投无路,刘宗敏在危急时刻,杀死了自己的两位妻子,誓死追随李自成,帮助李自成。

最终,李自成轻骑杀出,席卷中原,部队又发展了数万人马。

《明史 高杰传》记载:刘宗敏者,蓝田锻工也,最骁勇,亦欲降。

自成与步入丛祠,顾而叹曰:“人言我当为天子,盍卜之,不吉,断我头以降。

”宗敏诺,三卜三吉。

宗敏还,杀其两妻,谓自成曰:“吾死从君矣。

”军中壮士闻之,亦多杀妻子愿从者。

自成乃尽焚辎重,轻骑由郧、均走河南。

河南大旱,斛谷万钱,饥民从自成者数万。

可以说,没有刘宗敏的支持,李自成很难再翻身,然而,李自成攻进北京之后,刘宗敏却坏了李自成的大事。

众所周知,刘宗敏在北京城中,酷刑拷掠明朝官员,逼他们按照官职大小交出钱财,不仅如此,还对百姓大肆掠夺,造成很多老百活不下去了,自杀而死者很多,民心尽失。

《志 李自成传》记载:勋戚、文武诸臣奎、纯臣、演、藻德等共八百余人,送宗敏等营中,拷掠责赇赂,至灼肉折胫,备诸惨毒。

藻德遇马世奇家人,泣曰:“吾不能为若主,今求死不得。

”贼又编排甲,令五家养一贼,大纵淫掠,民不胜毒,缢死相望。

李自成也曾责备刘宗敏,可刘宗敏却不买账,对李自成说,之权归你,拷掠之威归我。

最可气的是,刘宗敏霸占了山海关总兵的爱妾,造成本来打算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走到半路,一怒之下,返回山海关,投降了清军。

最终,吴三桂和清军联手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

《 李自成传》记载: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

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如果刘宗敏不抄吴三桂的家,不霸占吴三桂的爱妾,也许吴三桂就不会降清,李自成也不至于惨败给满清,可以说是刘宗敏坏了李自成的大事。

第三个,。

牛金星是李自成的谋士,精于计谋,他为李自成制定战略、策略,历任左辅和天佑阁。

本来牛金星做的贡献很大,然而,牛金星这个人妒忌心很强,他见李岩很有才,便在李自成面前诬陷李岩,说李岩有雄才大略,将来不会,有可能会取而代之,于是,李自成便听了牛金星的话,杀了李岩。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李岩者,故劝自成以不杀收人心者也。

及陷京师,保护令自尽。

又独于无所拷掠,金星等大忌之。

定州之败,河南州县多反正,自成召诸将议,岩请率兵往。

金星阴告自成曰:“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

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

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因谮其欲反。

自成令金星与岩饮,杀之,贼众俱解体。

主 李岩很有才,他也很有长远眼光,是农民军中为数不多的能高瞻远瞩的人,是很有头脑的人,李岩曾劝李自成不要杀人,要收取民心,还编造歌谣“迎闯王,不纳粮”,这六个字,帮李自成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戴。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国志 李自成传》记载:岩因说曰:“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收天下心。

”自成从之,屠戮为减。

又散所掠财物振饥民,民受饷者,不辨岩、自成也,杂呼曰:“李公子活我。

”岩复造谣词曰:“迎闯王,不纳粮。

”使儿童歌以相煽,从自成者日众。

可以说,李自成发展了百万大军,推翻了大明王朝,李岩有重大贡献,然而,李自成却听信牛金星的谎言,将李岩杀了。

李自成杀了李岩,可以说是自毁长城,也失去了军心,造成了农民军内部不团结,失去了凝集力,人心离散。

人心散了,这仗还怎么打?不败才怪。

所以说,高杰、刘宗敏和牛金星这三个人,坏了李自成的大事,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致使李自成,给了满清趁虚入主中原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是南宋词人吴潜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一首送别之作。

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由衷关切以及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朝代:宋代  作者: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鉴赏:  此词是送别之作。

“御带”,又为“带御器械”,是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词的开头即问友人李珙何以辞官,可见这不是一般的聚散迎送,牵动肚肠的也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

“问何事”,语气也显得比较重。

可是下文却没有回答。

而是写李珙辞官后的逍遥生活。

“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写其“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

“海客无心随白鸥”,似乎友人对这种境遇还很满足。

作者这里有意引而不发,使人感到飘逸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里是回答了,经过上面一番周旋,显得有很重的感情份量。

辞官后遨游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辞官实是无奈之举。

虽有报国之志,济时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  “从谁吐”,用问句表达出来,其中含有无奈、落寞、怨恨、孤独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垂虹亭位于吴江长桥头,这里是南宋连贯东西水路必经之地,李珙离临安往西自然经过这里。

这里还有一处著名的古迹: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人生贵在适志,安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哉!”便辞官返乡。

后人在这里建有鲈乡亭。

“垂虹亭”地名融合典故用在这里很合适:友人经过此地正是鲈肥堪脍时节,可尽地主之谊;友人亦是辞官归去,正与张翰同怀,可谓异代知音,不妨小住。

并且有用张翰“人生适志”安慰友人之意。

“鲈堪煮”,“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心里的多少不得已!  “拚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可以说,这里才是送别之题,上片全是题前之意。

由于题前之意写得很充分,别意就显得分外珍重、深厚了。

“留君住”须“拚一醉”,这种态度表现出了多么执着、灼热的感情,“歌一曲”中有着多少依恋、怜惜。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友人此去,怅然若失,仿佛在追循友人足迹似的。

顺承上句,这种意思是明显的。

  可能还有别的意思。

李珙大概是四川人,四川人来下江做官,路途遥远,一旦罢官就有流离之感。

吴潜友人吴泳也是四川人,在写给吴潜的信中就说:“西州(指四川)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如果是这样,那么“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就有双层含义:一为问询,一为慨叹,即罢官之后很可能“无所于归”,天地之大,难道没有你容身之处?其中的关切、忧虑表露无遗。

这与下面的情绪表现又是紧相联贯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还有收拾旧山河这样的大事业等待成就,朝廷本该多多任用贤才,但李珙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被迫辞官漂泊江湖,这真让人又痛惜又悲愤。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不理解,因而发为天问。

“一笑”,是被悖谬所激怒的笑。

读到这里,读者可以想见作者在向青天发问:人世间的举措何以如此荒唐,是非何以如此颠倒?“天无语”,他得不到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悲愤之中。

  这首送别词写得悲郁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愦表示了强烈愤慨。

这些情绪的表达是有层次的推进,词中的几个问句显示了情绪推进的节奏,结句达到了高潮。

从全词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抒写李珙的遭遇,寄予了个人的身世感慨,所以这首词亦是自况。

在当时的环境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爱国人士的普遍命运。

  词句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李御带珙(gǒng):李珙,作者的友人,《宋史·杨巨源传》中有“成忠郎李珙投匦,献所作《巨源传》为之讼冤”(巨源,蜀人,平吴曦后,为四川宣抚安丙倾轧,被杀),此李珙或系其人。

御带:也称“带御器械”,官名。

为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⑵红玉阶:红色的台阶,此处代指宫殿。

  ⑶翩(piān)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⑷汀(tīng):水边平地。

  ⑸济时:拯救时局。

从:跟,向。

  ⑹垂虹亭: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县虹桥上,建于宋仁宗庆历(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年间。

宋代许多文学家都在诗词中提到了它。

扁(piān)舟:小船。

  ⑺鲈堪煮: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便辞官返乡。

鲈(lú):鲈鱼。

堪:可。

以上两句写李珙将回故乡隐居。

  ⑻拚(pàn):舍弃,不顾惜。

  ⑼悠悠:众多的样子。

浑:全。

  ⑽冉冉:形容时间渐渐过去的样子。

  白话译文  好端端地在朝廷里做官,因为什么事要翩然辞官引去?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怅怨,济时有良策又能对谁倾吐?路过垂虹亭下不妨暂系小舟,那里著名的鲈鱼堪煮。

  我甘愿拼死一醉,真诚地挽留你住。

我将含泪高歌一曲,送你踏上归乡之路。

踏遍江南江北,你将要归向何处?天下大事那么多全没有解决,大好年华就在这无结果中渐渐消逝。

举头一笑问湛湛青天,青天也只沉默无语。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八月,吴潜任平江(今江苏苏州)知府时,李珙辞官途经此地,作者为了送别李珙作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吴潜(公元1196年—公元1262年),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宣城)人。

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进士第一,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改签广东军判官。

绍定年间,历太府少卿、淮西总领,迁太府卿兼权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留守。

后陈九事,忤时相,罢。

又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拜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

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转左丞相兼枢密使,封许国公。

以论丁大全、沈炎、高铸之奸,被劾,一再贬徙循州安置。

卒年六十七。

《宋史》、《南宋书》有传。

有《履斋遗集》四卷,续集一卷,别集二卷。

词集《履斋诗余》一卷,存二百五十六首。

唐太宗李世民在老爹在世时都敢造反 朱棣为什么不敢造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闯王李自成败亡,跟这三个人有很大的关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