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于古时候猛将身上的“卸甲风”到底是什么病?
【千问解读】
在古代有一种很奇怪的病,这种病专门针对长期活跃在战场上的猛将,起初由于医学水平不发达,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诅咒,或者是上天对武将杀戮过多的惩罚;这种病就是“腰背肌筋膜炎”,也就是俗称的“卸甲风”,属于“中风”的一种,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由于武将在外穿盔甲剧烈运动后,回到营中想凉快下,结果由于骤热骤冷,导致的一种病。在古代,死于“卸甲风”的武将可是不少,而这里就来盘点其中比较有名的三位猛将;首先要说的就是秦末汉初时期的猛将,这魏王豹的身世可不简单,他的父亲是,后起义后,封他的哥哥为魏王,后由于被击破,魏王咎兵败自尽。
但魏王豹却是逃到了,向借兵数千人,攻取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可见这魏王豹也算的上是个人才;后被封为王,但这个魏王豹却是个的人,在势大时,投靠了刘邦,刘邦在被项羽击败后,又转投项羽。
刘邦的气量可没项羽那么大,气愤之下,就让韩信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起初被韩信擒了一次,但韩信敬佩魏王豹的勇武,就放魏王豹回去再战一场,这次魏王豹拼尽全力,与韩信打了三天三夜,。
但就在魏王豹回营准备休息的时候,铠甲一脱,一阵凉风吹来,魏王豹就立刻,不久后便去世了。
其次要说的这位,名气可就大了,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所谓“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里的李,指的就是李存孝;他是唐末时期收的第十三个义子,又被称为“”,战绩辉煌无比,在小说演义中,他被誉为唐末第一猛将。
据说有一日,他力敌五大诸侯联军的28位猛将,结果以一己之力诛杀15人,但却也用尽气力,浑身热血沸腾,回营后卸去盔甲,连饮三杯冷酒解热,没想到忽的就倒地不起,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很显然,李存孝这是中了“卸甲风”。
这可急坏了李克用,为此不惜花重金请了好些个名医来医治,但这些名医都表示无能为力;后来有第一名枪之称的高思继前来挑战李存孝,李克用麾下诸将无人能敌;就在李克用之际,一个康君利的人主动请缨,说能治好李存孝,但不许旁人观听,李克用应许了。
这康君利是怎么治好李存孝的呢?原来,他深知此病,用药石是治不好的,还得靠自身;于是他来到李存孝的房间,也没干什么,只是悠悠的说了几句刺激李存孝的话,结果李存孝被这么一激,果然大怒,浑身是汗,遍体生津,卸甲风竟然痊愈了。
李存孝醒来了,高思继自然也不在话下,三两下就被擒了,而康君利自然也得到了李克用的重赏。
最后一个要说的就是有“常十万”之称的,常遇春堪称元末明初第一猛将,不仅天生神力,而且还是个武学奇才;自跟随后,立下无数战功,并因此成为朱元璋麾下军方的第二号人物,后在北伐蒙元的过程中患上了“卸甲风”;但这常遇春也是个狠人,竟然挺了下来,还能继续作战,直到大破蒙元的上都后,在回军途中,才病发身亡。
其实古代猛将,长期在战场上厮杀,难免会有一些暗伤和职业病,加上出战后血气翻涌,又不懂得护理,在回营后一心只想尽快凉快,所以得“卸甲风”的不在少数;其中像李存孝这般好运治好的,寥寥无几,多是暴毙而亡;而好事之人,就说他们是因为杀戮过多,有伤天和,遭到了天谴,这纯属迷信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形容好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关于形容好的成语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形容好的成语有哪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形容好的成语有哪些 1、抱宝怀珍:怀:藏有。
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能。
2、坚贞不屈: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
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3、别有风味: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
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
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4、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心诚意。
比喻以真心相见。
5、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
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6、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
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
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
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7、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
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8、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
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9、乘鸾跨凤:乘鸾:求得佳偶。
比喻结成美好的佳偶。
10、芳年华月:芳年:妙龄。
指美好的年华。
11、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12、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3、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14、大好河山:河山:国土。
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15、婀娜多姿: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16、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
举止文雅优美。
17、赤胆忠心:赤:比喻真纯。
形容十分忠诚。
18、拾金不昧: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
()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
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19、白璧无瑕: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
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20、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21、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2、虹销雨霁: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
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23、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24、阐扬光大:发扬光大。
指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25、皓月千里: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
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26、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27、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28、好景不常: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
多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29、良时吉日: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
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同“良辰吉日”。
30、好天良夜:①美好的.时节。
②好时光,好日子。
31、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32、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33、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34、完美无疵: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35、无疆之休:无限美好;无穷幸福。
36、休声美誉:休:美好。
美好的声誉。
37、年高德劭:劭:美好。
年纪大,品德好。
38、美景良辰:良:美好;辰:时辰。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39、姱容修态:姱:美好;修:长远;态:志向。
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
40、沾沾自炫:自以为美好而自我炫耀。
41、窈窕淑女:窈窕:美好的样子。
美好的女子。
42、休明盛世: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
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43、美不胜收:胜:尽。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44、春宵一刻: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45、吉日良时: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时光。
同“吉日良辰”。
46、京兆眉妩:用以称女子眉样美好。
47、倚姣作媚:倚:凭借;姣:美好;媚:迷人。
凭着自己美貌,任意撒娇胡闹。
48、大好河山:河山:国土。
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49、苦尽甜来: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50、苦尽甘来: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关于形容人品质好的成语 1、友情: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关怀备注、心心相印、海誓山盟、拔刀相助、亲密无间。
2、语言: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豪言壮语、夸夸其谈。
3、容貌或体态: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出水芙蓉、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眉清目秀、和蔼可亲、心慈面善、冰清玉洁、雍容华贵、文质彬彬。
4、骄傲:班门弄斧、孤芳自赏、居功自傲、忘乎所以、自我陶醉、自命不凡。
5、高尚:不同流俗、功德无量、良金美玉。
6、正气:一身正气、气宇轩昂、气吞山河、正气凛然、顶天立地、大智大勇、深明大义、童叟无欺、刚正不阿、冰清玉洁。
7、宽容:宽宏大量、网开一面、息事宁人。
8、著名:驰名中外、大名鼎鼎、德高望重、风云人物、赫赫有名、举世闻名、如雷贯耳。
9、杰出:风华正茂、盖世无双、绝世超伦。
10、助人:普度众生、轻财好施、设身处地、雪中送炭、与人为善、仗义疏财、助人为乐。
11、坚定:海枯石烂、坚持不渝、至死不变、忠贞不渝、言必信,行必果。
12、真诚:诚心诚意、金石为开、开心见诚、披心相付、披肝沥胆、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真心实意。
13、诚实:开诚相见、天人共鉴、心口如一、胸无城府、言而有信、言行一致。
14、虚心:不耻下问、功成不居。
15、慷慨:高义薄云、慷慨解囊、乐善好施。
16、团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坚如磐石、精诚团结、同心同德、同心合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17、齐心: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同心协力、一体同心。
18、帮助:博施济众、解囊相助、相濡以沫。
形容说话好的成语 1、沉密寡言:犹沉默寡言。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2、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巴巴结结:①勉强,凑合。
②勤恳;辛劳。
③指说话不流利。
4、别别扭扭:说话、作文不通顺,彼此意见不投合。
亦指争执之事。
5、半吐半露:指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6、捕影系风: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7、沉毅寡言:沉毅:深沉宁静。
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8、闭口藏舌:闭着嘴不说话。
指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9、白日说梦:大白天说梦话。
比喻毫无根据地说话。
10、比手画脚: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
11、巴三揽四:指说话东拉西扯。
12、藏头露尾:藏起了头,露出了尾。
指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13、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指非常镇静。
14、不识进退:识:懂得,知道;进退:比喻轻重高低。
指说话做事轻率莽撞,没有分寸。
15、不疼不痒: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不解决实际问题。
16、不知所云:云:说。
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指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17、碍口识羞:碍口:说不出口。
指怕羞而不说话。
18、不讳之门:讳:忌讳。
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19、不知高下: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20、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21、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22、藏头护尾: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
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23、笨嘴笨腮:笨:不灵巧。
说话表达能力很差。
24、不露辞色:辞色:言辞神色。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指说话沉着老练。
25、不着边际: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
挨不着边儿。
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26、帮闲钻懒: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27、笨嘴拙腮:口才不行,不会说话。
28、薄唇轻言:指多嘴,说话随便。
29、阿谀谄媚: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
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30、不露声色: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
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31、捕影捞风:捞:随便拾取。
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32、不声不吭:指不说话;不出声。
33、不蔓不枝:蔓:藤蔓,引伸为蔓延。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34、笨嘴笨舌: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35、比手划脚:指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36、不言而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指道理很明显。
37、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38、不明不白: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
也指行为暧昧。
39、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指道理很明显。
40、巴三览四: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41、闭口结舌:闭着嘴不说话。
犹言闭口藏舌。
42、不识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43、查查胡胡:咋咋呼呼。
指人说话爱炫耀自己。
44、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45、不知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46、板上砸钉:比喻事情已定,不容变更或说话算数。
47、本本分分:非常本分诚实,说话做事不越轨。
形容气质好成语 天姿国色:国色指的是国花牡丹,用天姿国色形容女子一般是指女子的气质非常的高贵,就像我们的国花牡丹一样 仪态万方:形容女子的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气质非常的好 天生丽质:自然形成的气质美丽 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秀而不媚:形容女子的相貌长得秀丽但是一点也不妖媚 秀色可餐:现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
宛转蛾眉:漂亮的眼眉轻轻扬起。
常用作美人的代称。
你以为古时候都是一夫多妻的,但是平民纳妾要这些条件!
曾经有个外国记者质问以遗老自居的辜鸿铭,以为中国的妻妾制度乃是文明之渊薮,辜鸿铭悠然地指着面前的茶盘中的茶壶和茶杯,笑道:“一个茶壶可以配四个茶杯,你听说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么?” 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人们以风流自命,纳“小星”,富人纳侧室,娶“外宅”,收“通房丫头”,乃至姨太太成群,都是司空见惯之事。
辜鸿铭留过洋,娶过妾,研究的是中国的经典,不过他的这个讲法其实大谬不然,只能骗骗洋鬼子。
事实上,一夫多妻制从西周以来就没有市场,他把中国的妻妾制度当成是一夫多妻制,简直是。
性学专家潘光旦就曾说:“一夫一妻在中国也有天经地义的地位。
不过因为同时承认妾的制度,此种天经地义的禁锢的力量并没西洋的那般大。
……中国的婚姻是始终以一夫一妻为骨干的;一夫一妻是常经,妾制是权变。
” 妾的地位到底如何?我们不妨先看看讲的笑话,虽然他是个严肃的人,而且口吃,不过偶尔讲起笑话来,杀伤力还是挺强的。
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
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
这个故事是说,卫国有一对夫妻,妻子求神明保佑,许下心愿:让我凭空得到一百束布匹吧。
他的丈夫就很不满了,抱怨道:这也太少了吧。
妻子说道:如果更多一点,你就会去买妾了。
故事里头描写的显然是一对平民夫妻,可是他们居然商量着买妾进门,这意味着,在市场上妾的价格不高,当然可能要比一百束布匹高一些,但也高不到哪里去。
《孟子》中所说“齐人有一妾”的故事中,那“齐人”是个乞丐,但他也有妾。
妾的价格如此低廉会造成的一个问题很快引起政治家的关注,西汉的《盐铁论》就记载了一位贤良的看法—— “古者夫妇之好,一男一女而成家室之道。
及后士一妾,大夫二,诸侯有侄娣九女而已。
今诸侯百数,卿大夫十数,中者侍御,富者盈室。
是以女或旷怨失时,男或放死无匹。
” 也就是说,古代流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除了王公贵族,平民纳妾是不提倡的,不过,到了西汉,更没有人把这个当回事了。
现在则被提升到“女或旷怨失时,男或放死无匹”的阴阳不协的政治高度上。
事实上,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而且还有所限制,这点倒是可以从《明会典·律例四》中得到旁证:“民年四十以上无子听之。
”也就是说,老百姓纳妾需要满足两项条件:一是四十岁以上;二是没有孩子。
由此可知,政府对平民纳妾是有限制的。
准确地说,娶妾其实是作为对王公贵族的一种酬佣,一种福利,所以《白虎通义·嫁娶》更明确地指出:“卿大夫一妻二妾者何?尊贤重继嗣也。
不备侄娣(指不能像天子和诸侯那样有‘侄娣从嫁’)者何?北面之臣贱,势不足尽人骨肉之亲。
……士一妻一妾何?下卿大夫礼也。
” 不过既然“富者盈室”,老百姓当然不服气,末年的黄巾之乱,应该说,有部分原因是老百姓为了争取自己的性权利而做的斗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很多的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如果不信,看看其理论指导书《太平经》就知道了,上面就特意提到“一男二女法”: 太皇天上平气将到,当纯法天。
故令一男者当得二女,以象阴阳。
阳数奇,阴数偶也。
乃太和之气到也。
……故使一男二女也。
一男两女,这就不是一夫一妻制了,而是一夫多妻制,而且上升到阴阳天人感应的政治高度。
书中还提到王者可得到更多的女子,每州一个,以应九州之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