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臣赵高:有女儿有女婿竟不是阉人?
【千问解读】
由于一直寄希望于,所以始终没有立太子。但长子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被大多数人看好。
内史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修筑,扶苏跟随军中,显然是外放锻炼,准备接班。
是战功最盛的望族,从蒙骜、蒙武起,为秦帝国一统华夏立下赫赫战功,现在除蒙恬率领秦军几乎全部主力部队以外,其弟也位至上卿,主管最高司法。
蒙恬与扶苏在北方边境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蒙氏家族应该非常支持扶苏。
网络配图 本次出巡秦始皇带有左丞相、中车府令行符玺事、上卿蒙毅、少子,右丞相、将军留守咸阳,蒙恬和扶苏在北方打匈奴、修长城。
史载秦始皇赐诏给扶苏,让他把军事托付给蒙恬,自回咸阳办理丧事。
虽然没有明说明让他继位,但这个召唤明显带有此意。
不过那时候没有电话,不能直接通知本人,必须通过一套正式的公文手续,经办手续的人就是赵高,问题也就出在他身上。
秦皇室赢氏,这个赵高是皇室远亲,但其父曾犯罪,母亲被罚为奴婢,出身相对卑贱。
如果是在秦朝之前,是没有什么政治前途的,但赵高生在了好时代,只要有才能,就有出头的机会。
赵高文武兼修,练得一身好武艺,又精通刑狱律法,秦始皇任命他为中车府令,掌管的车舆,还让他兼任少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上卿蒙毅判其死刑,但秦始皇不但赦免其罪,还官复原职,甚至兼行符玺事,也就是掌管皇帝符玺,相当于贴身文秘。
这种工作在后来一般都是由宦官承担,而《》中一句有歧义的“宦籍”,更使很多人都认定赵高是宦官。
其实在先秦“宦”只是近臣之意,并非指阉人,赵高有女儿女婿,怎么可能是阉人?网络配图 扶苏师从蒙恬,胡亥师从赵高,显然双方是竞争关系。
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推测,蒙毅判赵高死刑,但罪名史书无载,且秦始皇不但赦罪还官复原职,可见这个判罚本身也未必公正,或是双方争权中的一次交锋。
始皇在时还可以平衡一下这种争夺,而他一旦故去,形势就会完全倒向继位的一方。
本来扶苏一方占有绝对优势,事实也正向这个方向发展,但赵高也不会轻易就范,要利用贴身文秘的职务之便奋力一搏。
赵高悄悄扣住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不发,没过几天,车队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大平台村),秦始皇驾崩,赵高先不发丧,而是紧急召来左丞相李斯密谋。
网络配图 赵高首先说明了皇帝死在外地容易引发动乱,李斯也表示可以赞同,同意将尸体送回咸阳再公布。
然后就是拥立谁继位,李斯第一反应当然也是扶苏,而且作为丞相,他怎么可能容许伪传诏书这种事。
但赵高向他分析了形势:“君侯才能、谋虑、功高、无怨(指没有怨恨,群众基础好)、长子信之(指扶苏的信任),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比蒙恬如何)?”李斯还是一个很客观的人,老实回答:“不及也。
”赵高说:“那就对了,扶苏当了皇帝,肯定用蒙恬作丞相,你最终不能位极人臣而衣锦还乡。
胡亥仁慈笃厚,可以为嗣,请您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墓发现兵马俑 竟是盗自秦始皇嬴政陵墓地宫?
一代权臣和珅为什么要忌惮阿桂?
阿桂,佳氏,满洲正蓝,是,阿克敦之子。
阿桂与和珅的经历不一样,他自幼聪明,三年(1738),阿桂经过考中举人,是满大臣当中,少有的科举出身者。
在乾隆四年(1739),阿桂被授兵部主事进入仕途。
阿桂戎马一生,曾率军平定伊犁,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之乱等,最为得意的“”中,有阿桂立下的赫赫战功。
乾隆皇帝对阿桂非常宠爱。
在乾隆晚年,阿桂是内阁大学士,又是首席。
内阁大学士品高位尊,称“中堂”,而位置居首者,称首辅,权力最大。
而军机处,在之后,更是整个朝廷的权力中枢,首席军机大臣,拥有极大的权力。
内阁首辅和首席军机大臣是至高的两个荣耀桂冠,一般不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比如在阿桂之前,刘统勋是内阁首辅时,尹继善便是首席军机大臣,但是,阿桂太受乾隆的信任了,他长年同时担任内阁首辅大学士和首席军机大臣,即便是和珅最受宠之时,也是这样。
和珅对这两个位置觊觎不已,但对阿桂却是毫无办法。
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和珅比阿桂早一个月进入军机处,但第二年,阿桂又成为排名第二的军机大臣,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首席军机大臣中去世,阿桂更成为首席军机大臣。
在内阁,和珅更没法与阿桂相比,乾隆四十六年(1781),阿桂已经是首辅大学士,三年后,和珅才入阁。
次年,阿桂又开始组织在伊犁屯田,这确保了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是阿桂的第一大功;乾隆三十六年(1771)到四十一年(1776),阿桂又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乱,这是阿桂的第二大功,为此乾隆皇帝不仅加封阿桂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协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并且亲自到北京城郊“行郊迎礼”迎接阿桂的凯旋。
自此,从乾隆四十二年(1777)到五十四年(1789)间,阿桂经常被乾隆皇帝派往各地处理各种棘手的难题。
其中一项是赴各省办理河工和水利事务。
这项工作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是阿桂所作有利于民生的一项大事。
另外,阿桂还奉命镇压甘肃的少数民族起义,给和珅收拾指挥不力留下的残局。
但是和珅从来不曾感激过阿桂,他认为自己受乾隆恩宠,如果没有阿桂一直在自己上面,他一定可以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和内阁首辅,这时,他全然不想阿桂功勋卓著,受到乾隆的如此重用是理所当然,反而在朝廷中妄图与阿桂为难。
阿桂长年不在朝中,和珅便在朝中结党营私把持朝纲。
阿桂为人知人善任,经他举荐的很多人都成为朝廷中的栋梁之才,和珅则任人唯亲唯财,他举荐的大多是贪官污吏。
但是阿桂在朝中多年,门生故吏众多,和珅长期抓不到阿桂的把柄,竟然想从阿桂举荐的人身上来找问题,借此打击阿桂。
据说阿桂曾提拔过一个叫作海升的人做军机章京,这个人办事干练,很有能力。
这一天和珅看到一份奏折,弹劾海升杀妻。
原来海升的妻子吴雅氏非常彪悍泼辣,海升忍无可忍,一次争吵中竟然失手勒死了吴雅氏。
和珅认为这是个借机打击阿桂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连忙将弹劾海升的奏折递交给乾隆,并添油加醋的说:“朝廷官员,本应为百姓表率,却做出杀妻之事,实在是不可姑息,并且海升杀妻还隐瞒不报,更是大罪,请皇上下旨彻查此事。
” 乾隆于是派户部侍郎曹文埴去彻查此案,曹文埴查出了实情,原来,海升为人憨厚,其妻实在彪悍,二人素来感情不和,杀妻实在是无心而失手。
和珅怕曹文埴这么说影响不到阿桂,便连夜来到曹府,威逼曹文埴,让他说是阿桂从中指使,才导致此案一再审查不明。
曹文埴为人耿介,并且敬重阿桂的为人,并没有受和珅的胁迫,据实禀奏了乾隆。
和珅非常愤怒,但是却也无可奈何。
这时,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阿桂自己上书为海升求情,说:“海升杀妻,,然而海升性情忠厚,其妻却彪悍不贤,请求皇上宽大处理。
” 和珅大喜,他弹劾阿桂说:“海升罪不可恕,阿桂只因为海升是自己的门生,就处处偏袒,为他求情。
上行下效,若不严惩,难免下面的官员效尤不止。
” 和珅满以为这次皇上会惩罚阿桂了,却不知道阿桂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是稳固的。
乾隆皇帝只是将阿桂罚俸了事。
自此之后,和珅再也不敢和阿桂有直接的冲突了。
不过和珅将此事迁怒曹文埴,曹文埴在朝中的日子不好过起来,于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当曹文埴听说起皇帝可能允许自己回乡侍亲之后,便上书引退回乡了。
乾隆五十四年(1789)之后,阿桂不再外出,一直在京城处理政务。
此时,虽然朝中政局已经在和珅的多年经营下为其把持,但是在军机处中,董诰、王杰等军机大臣,均敬重阿桂,而不耻和珅,大将军更是看不起和珅。
这段时间,和珅更觉得阿桂在身边自己便如芒在背。
和珅把持朝纲日久,又擅长揣摩乾隆的心意。
朝臣中但凡有不依附于他的大臣,他便伺机在乾隆面前进谗言陷害。
阿桂虽然对和珅的这些十分痛恨,但是面对乾隆对和珅的信任,他曾多次弹劾和珅的同党,比如国泰等人,却始终不能扳倒和珅,年逾古稀的他,也是力不从心无可奈何。
他只能远离和珅,不与他为伍,让他心有忌惮。
据记载,除了共同被乾隆召见议政的时候,阿桂从来不与和珅发生任何交往。
在朝堂之上,阿桂也站在离和珅十步开外的地方。
如果和珅过来找阿桂谈论政事,阿桂也只是敷衍,绝不靠近和珅。
他这种态度,让和珅又气又怕。
二年(1797),81岁的阿桂重病在床,太上皇乾隆亲自去看望他,并把自己的织金陀罗经被赐给他,阿桂眼看着和珅一天比一天嚣张,心中焦虑,但乾隆皇帝也年事已高,阿桂怕此时将和珅种种不法上奏乾隆,乾隆的身心都难以承受,因此他心中满怀着对国事的焦虑却无法说出,很快就去世了。
阿桂与乾隆年龄相仿,阿桂的死对乾隆打击很大,但和珅却十分高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首席军机大臣的美梦了。
只是和珅也没高兴太久,两年之后,就终结了他的美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