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为什么诈死落凤坡 关于庞统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对诈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庞统为什么诈死落凤坡? 关于庞统为什么诈死落凤坡,其实在历史上,庞统是在攻打雒城中被流箭(即乱箭)射死的,并没有诈死这一说法的。

关于庞统的死,主要是有《演义》和《·蜀书·庞统传》记载。

《三国志》是史书,相关记录还是比较客观的,而且后续也没有人对庞统之死有异议。

当前出现的诈死(争议),主要是在罗贯中写《三国演义》这本著作之后的,因为《三国演义》里书写庞统的死与《三国志》不一致,比《三国志》中的记载死得早了,所以是出现了诈死这一说法。

《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时为表现人物形象,会杜撰一些故事情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庞统诈死落凤坡的几个假说: 的卢妨主,有意为之 这个假说是刘备明了解自己的坐骑的卢马,会妨主,需要送给亲近的人,待的卢马把别人妨死后,自己才能安心骑的卢马,所以刘备送的卢给这个亲近的人,就是庞统,间接把庞统害死。

这个是说过“此马虽有千里之能,却是妨主。

使亲近乘之,待妨死了那人,方可乘之,自然无事”,意思是,的卢这匹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会克死自己的主人,所以需要给亲近的人骑,待克死这个人后,再骑的卢,就可以了。

此外,支持这一假说的,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庞统自视甚高,自负要强,这在君臣当中是很避讳的,要了解,刘备是君主,虽然当时天下未定,但是刘备心里还是多少有点自居帝王的,而如果这个是时候,臣子表现得自大,震主,那刘备心里就不会不提防,猜忌了,送自己坐骑给庞统时候,庞统也笑纳,骑得毫无避讳感,这就让刘备很忌惮了,是不是哪天送皇位给庞统,也是这般哦…… 针对这一假说,我们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漏洞百出的: (1)的卢妨主,需要送人,妨死别人,才可以自己骑,这个需要送亲近人,大可送给别人,而不是庞统这样的重臣,而且庞统号称,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可见,天下未安,更没有的时候,刘备是不会想搞死庞统的。

(2)刘备对庞统有所猜忌,忌惮,这个也不足以在这个时间点搞死庞统的,要了解,在围攻时候,了解有称王之心,见韩信对项羽围而不攻,做的是先册封韩信“三齐王,五不死”,而不是先搞死韩信。

庞统也是一样的,正值刘备用人之际,是不会想让庞统死的。

这里有个细节,在送的卢马给庞统的时候,是在行军西征的路上,庞统的马受惊,庞统翻马掉下来,刘备说“军师何故乘此劣马,临阵眼生,误人性命。

吾骑白马,性驯熟,军师可骑,,劣马吾自乘之”,意思是军师为什么坐劣马,阵前眼生(即怕生人,自古家禽动物皆有怕生人行为的,比如狗狗看见生人会汪汪叫的),害人性命,贻误军机,我骑的白马(指的卢马),性情温和,你骑我的的卢马,可以保你万无一失,你的劣马,我来骑。

大有与子同行,与之同食,与子同寝,与子同裳,与之同骑之意,即刘备的抓住这个机会笼络庞统的心,当年刘备先祖刘邦,也是把自己的衣袍给韩信批上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不会想搞死庞统的,至少这个时间节点,刘备不会搞死庞统。

争强斗狠,有意为之 这个主要是庞统和诸葛亮都是齐名的谋士,得一而定天下,再加上庞统比较自负傲娇,,自然是不会觉得诸葛亮比自己厉害,这个假说也确实是迎合了庞统的这个性格特点。

在西征时候,诸葛亮夜观天象,送信给刘备说“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

切宜谨慎”,以此激将庞统,让你小心谨慎,不要前去。

天生要强的庞统当然不乐意了,要对着干,说“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

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泠苞,已应凶兆矣。

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意思是我庞统也会看天象,了解罡星在西边,应验主公会拿下西川,见太白星临近雒城,前面斩杀泠苞,已经应验了凶吉了,是大吉,如果不是大吉,能取得斩杀泠苞胜利,继续西进吗。

这个假说也是经不起推敲的,诸葛亮和庞统,都为人臣,军师,彼此合作虽然有争宠,争强,但是也远没有到要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且他们刚主事刘备也没多久,积怨尚浅。

刘邦当时也一众谋臣,,,……打下天下后,论功行赏都争吵了一年多,才分封完,期间也没见搞得你死我活的,以诸葛亮的谋略,还远不到要搞死庞统的地步。

庞统诈死落凤坡,主要是《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人物形象,颇有玄幻色的,是对现实生活,对史实的加工,提炼,突出人物形象。

庞统有凤雏知名,配上落凤坡(凤雏,凤凰 陨落的地方),更合乎人们茶余饭后,说书消遣。

《三国演义》整部小说,还是更多的渲染,表现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相比之下,庞统这个人物角色就被弱化了许多,是很适合小说描写风格的,并非史实客观情况的了。

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庞统是在攻打雒城中被流箭(即乱箭)射死,因为有凤雏之名,所以安葬的地方被取名为落凤坡,即凤雏在此陨落。

就像写的《夜泊枫江》,其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谁又能说得清是深秋,寒冷的山上的寺庙,还是真的有一座寺庙叫寒山寺,还是诗人听到的是别的寺庙声音,因为这首诗之后,才在这座山上建一个寺庙,取名叫寒山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代沐英简介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明太祖朱元璋杀死

一生养子义子无数,但是沐英却是他最为喜爱的几个孩子中的一员,听到沐英离世的消息,朱元璋亲自去迎接沐英的棺木,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之感笼罩着这个年迈的老人身上,也许这就是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的原因吧。

今日讲述沐英简介。

沐英简介 姓名:沐英 曾用名:朱英(其实在朱英之前还有一个名字,是他亲生父母给他起的名字,但并未记载。

) 字:文英 性别:男 出生年份:公元1344年 死亡年份:公元1392年 籍贯:安徽定远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工作:沐英12周岁就开始参军,到了1362年,沐英18周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职位了,先后成为帐前都尉、指挥使。

到了1370年,26周岁的沐英成为了镇国将军。

1371年,27周岁的沐英升职成为大都督府同知。

1376年,32周岁的他成为西平侯。

1378年,34周岁的沐英成为征西将军,与一起西征。

1381年,39周岁的沐英成为征南副将军,征讨云南。

1382年4月份的时候得胜。

1382年,云南平定后,沐英就留在了云南,负责云南的安全,抵御别国的侵袭,以及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

荣誉称号:西平侯(生前就获得的称号)、黔宁王(沐英死后,朱元璋给他加封的称号) 生活背景:沐英从小家境贫寒,而且父亲早丧,都是母亲辛苦拉扯长大,在沐英7周岁的时候,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了破坏,沐英就在母亲的照顾下,逃避战乱,但是母亲却在路上死亡。

好在8周岁的时候,被朱元璋收留,成为了朱元璋的义子,从此改姓为朱,被叫做朱英。

夫妇俩将其视如己出,亲自教导他认字、识书,领兵作战。

性格特点:第一,。

据明载,1382年9月份的时候,义母病死了,44周岁的沐英听到消息后,因为太过悲伤而导致咳嗽出血的现象。

此时,沐英应该已经得了呼吸系统的毛病,诸如肺癌。

第二,以百姓的为己任。

沐英镇守云南,大力大战云南的经济,不仅仅是因为工作需要,更多的是想要造福后代子孙。

第三,忠心。

辅助朱元璋,更是勒令子孙后代也忠心王朝,从来没有二心。

第四,有头脑,沉稳,谨慎。

不然也不会打胜仗,也不会让自己善终。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 第一, 沐英是镇守云南的最好选择,其作战能力是朱元璋认可的,更是曾经以300骑兵干掉了敌军30万士兵的军队。

利用武力成功镇压了云南的百姓,阻挡了外敌的入侵,除此之外,还在云南大力宣扬的文化,发展经济,让云南的百姓更加拥护沐家、拥护朱氏王朝。

第二, 沐英懂得如何让朱元璋安心,不管是出于真心也好,博得欢心也好,沐英最终让朱元璋对他放心,更是赐沐姓予他。

第三, 沐英从8岁就开始呆在朱元璋的身边,养育之恩不可望,沐英对朱元璋夫妇的感恩应该是真的,而朱元璋也舍不得将这个养子就这样杀了。

第四, 沐英选择了远离了皇权的中心,就是他明智的选择。

同时,他是完完全全的忠心,更是训诫自己的子孙也要忠于朱氏。

就连沐英的死也与朱氏离不开关系。

因为的死,才导致了沐英最终的悲痛万分,不治而亡。

沐英一直把朱标当作自己的弟弟看待,两人感情非常要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甄嬛传中华妃记恨富察贵人 为什么却没有选择对她下手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庞统为什么诈死落凤坡 关于庞统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