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敦煌莫高窟内到底隐藏了多少谜团?
【千问解读】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沿古往敦煌市东南方向走25公里,会看见一座盛名赫赫的鸣沙山。转到山的东麓,远远望见南北长约1600米崖壁上,上下五层的布满了洞窟。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敦煌,又名千佛洞。
放眼四外,此处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
此处历史悠久,自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
汉代,此地是辖六县的敦煌郡。
人应劭称:“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
”两千年后的今天,这一“繁盛大地”以其拥有的举世无双的石窟艺术、藏经文物而成为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敦煌莫高窟 在莫高窟第423窟内,有一片隋代刻制的墨书题记《莫高窟记》。
仔细观察,由于年代久远风沙久拂,题记正文已经模糊不可见,但标题“莫高窟记”四字却十分清晰。
这是最早见的莫高窟之名,也是敦煌莫高窟的名字之来由。
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从世俗的层面理解,莫高窟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比此水平更高的石窟了。
莫高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
洞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
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其它洞窟均为僧侣修行、居住和死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
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彩塑雕像2415尊,壁画45000平方米。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传,敦煌莫高窟是一位乐尊佐和尚最早修建的。
敦煌自西汉起即为西域重镇,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发展,和佛教艺术即是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的。
公元四世纪,中原战火不断,河西地区则相对安定,因此,有很多内地僧人离开中原,一路西行寻求修行之地。
敦煌莫高窟 公元366年,乐尊佐和尚西游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
四处皆是沙石,时间已是黄昏,饮食和住宿都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太阳渐渐落下了山,虔诚的乐尊佐和尚正在地头赶路,蓦然间他抬头一看,眼前出现了奇景,只见对面的鸣沙山一片金光,四射的光芒中仿佛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
乐尊佐和尚被这圣景深深的震撼了,他想这是佛祖对他的提示。
于是,他停了下来,用尽个人一生的精力在佛光闪现之地开凿佛窟。
这就是莫高窟的开始。
公元六世纪末,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和分裂的局面,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北的经营。
尽管统治只有短短的37年,但是崇奉佛教,莫高窟的开凿修建就大大加快,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
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进入鼎盛时期,统治时期更是大力推崇佛教,到武周圣历元年,莫高窟已有“窟室一千余”。
五代时期及,政府官方修建行为减少,民间修建佛窟发展起来。
与中原内地相比,河西地区相对稳定,当地僧民俗众又开凿了大量洞窟,并对前代洞窟进行了全面维修。
时,蒙古统治着信奉佛教密宗,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均带有密宗色彩。
此后,由于丝绸之路渐于沉寂,敦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石窟的开凿也趋于停止。
在吐鲁番统治时期的1516至1715年,莫高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西方侵略者深入中国内地之后,莫高窟更是遭受了浩劫。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
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力士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
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
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
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
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红楼梦》龄官简介 龄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清尘脱俗,是一个堕落凡间的仙苑奇葩。
她理想高洁、心地纯净、情感率真、行为果断,是一个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这样一个人物,在《红楼梦》中却有一个与其极为相似的人,这个人便是。
龄官是贾家买来唱戏的十二个女孩之一,扮作小旦,唱戏极好,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都很像林黛玉。
《红楼梦》中形容她“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大有林黛玉之态,戏又唱得极好。
”,相当于林黛玉的一个射影,素与相好。
龄官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祖籍苏州,幼时家里贫苦,于是龄官在很小的时候便被卖给贾府,学习唱戏,充作荣国府的家伶。
在买来的十二个家伶中,色艺俱佳,作者在形容她的时候,还特意点到她像林黛玉,似乎想要说明龄官其实就是优伶群中的林黛玉。
从她三十六回中的自述我们可以得知她总爱害病,而且还咳嗽出两口血来,可见连“病”都和林妹妹病得一样。
龄官不仅是在气质长相上与林黛玉相似,她还和黛玉一样清感。
龄官在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就表现出倔强清高的一面,她有她心中的原则,为了坚持原则,她连皇妃和领班的面不顾。
在元妃省亲的时候,龄官唱戏的时候“作尽悲欢情状”,唱的非常好,元妃很高兴。
于是便命他再唱两首,戏班领班贾蔷要求她唱游园和惊梦,遭到了她的拒绝。
这两首非本角之戏,自己是唱旦角的原因拒绝了。
以不串行当为由,坚持唱相约相唱两出戏。
且不论“相约”“相骂”出自《钗钏记》,描写丫环跟老夫人绊嘴,单论她在皇妃面前毫无,就足以令一班须眉浊物相形见绌了。
她的这种风姿傲骨,恰是林黛玉愤叱北静王为臭男人,断然拒绝“圣上所赠藿苓香念珠”的翻版。
除了在外貌和精神上和黛玉相似,龄官在对待爱情的痴情上也有些相似。
龄官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雨中画蔷的场景,第三十回中龄官独自一人在大观园里的蔷薇花架下一边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上抠土,一面悄悄地流泪,以至于宝玉以为她是“”,学黛玉葬花,其实那是她面对满架蔷薇,触景生情,在地上一遍一遍的地画着“蔷”字,画了几十个已是痴了一般,以至被雨淋湿了都恍然不觉,哪里知道隔着药栏偷看的宝玉竟也呆呆地看痴了一般,这种痴及,一如宝玉听了黛玉的《葬花吟》“恸倒在山坡上”一般,一般的痴情,两种表达方式。
龄官雨中画蔷的情景,被瞧了去,从此大彻大悟。
“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
‘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了我,这就错了。
我竟不能全得了。
从此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使得宝玉意识到世上女子的眼泪不是都为他一人而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分,这就使得他更加看重和黛玉之间的缘分。
可以说龄官画蔷的举动,起到了一个点醒宝玉的作用。
龄官是一个孤高自傲、目下无尘,向往自由的女子形象呼之欲出。
贾蔷进去,对龄官笑道:“买了雀儿你顽, 省得天天闷闷的无个开心。
”说着,便拿些谷子哄得那个雀儿在戏台上乱串,衔鬼脸旗帜。
龄官冷笑了两声,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
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 还问我好不好。
”对于关在笼中雀儿的过激反应,显示出了对自己地位的不甘。
不愿像鸟儿一样,被关在贾府,对自由的向往。
龄官同样也是个极为别扭的人,贾蔷听了,连忙赌身立誓道:“ 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
”说着,将雀儿放了,将笼子拆了。
一两八钱银子,打了水漂。
龄官还在感叹,又说:“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
”贾蔷忙要去大夫。
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看的。
”明明是关心的话语,但是却偏要这样说,小女儿情态尽显无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千年前已经拥有飞机的埃及人是火星后裔?
直到150多年后,考古学家才震惊地发现,那些由3000年前的古埃及艺术家雕刻下来的图像,竟然是直升机和潜水艇的模型。
在神庙的墙壁上,古代艺术家竟然镌刻下拥有明显螺旋叶片和机尾的战斗直升机图像,而另外几个航空器图像也像极了现代的超音速战斗机和轰炸机。
网络配图 古埃及人曾经会飞行? 3000多年前的塞蒂一世是古埃及最着名和最成功的法老,他曾扩张自己的领土,击败过许多敌人。
但塞蒂一世法老时代的艺术家怎么会画出直升机和飞机图像?这在考古学家中引发强烈争议。
埃及考古学家阿兰·艾尔福德在研究了塞蒂神庙上的象形文字后,确信古埃及艺术家描绘的“直升机”或飞机都是真实的。
艾尔福德说,古埃及人描绘的是一个真实的直升机模型,就像他们经常用图画描述日常生活一样。
然而怀疑论者认为,塞蒂一世法老有个别名叫做“蜜蜂”,而古埃及艺术家画在神庙墙壁上的,只不过是一只蜜蜂图形而已,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竟然看到过20世纪才发明的直升机。
事实上,不仅古埃及拥有神秘的“飞机”图像,几乎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能找到有关“古代宇航员”的传说。
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在哥伦比亚、秘鲁、哥斯达黎加和委内瑞拉等国,也发现了33个模样极像飞机的古文物模型。
其中一个被称做“哥伦比亚黄金飞机”的模型显然曾在3000多年前被用做护身符或装饰品。
据悉,所有发现的“黄金模型”都符合飞机原理,拥有垂直和水平的尾翼。
早在1956年,美国纽约首都艺术博物馆曾举办了一场“前时期黄金展”,展品中就有一个拥有三角翼的和垂直尾部的“黄金飞机”模型,它立即吸引了众多美国航空设计师的注意。
网络配图 古埃及神秘的“飞机”图像 科学家在实验室对同样的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这种模型竟然能够以超音速速度飞行。
一个传闻称,正是对这架“黄金飞机”的研究,才使得洛克希德公司的航空设计师们发明出了当时最好的超音速飞机。
但是直到如今,有关“法老直升机”的争论依然没有任何结果,一些研究人员相信,古埃及人了解航空学的奥秘,并且曾经学会飞行,但后来这一知识却不知为何失传了。
历史学家威廉·迪乌奇就曾宣称,古埃及神庙上描述的奇怪飞行器事实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
迪乌奇甚至根据这些图案制造了一些模型,并发现许多模型都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能够中在风洞中飞翔。
古埃及人是火星人后裔? “法老直升机”一时引发了众多理论,世界闻名的不明飞行物研究专家理查德·赫格兰称,埃及神庙的这些神秘图像证明,古埃及人可能是曾经访问过地球的远古火星人的后裔。
煞有介事地称,火星人之所以选择埃及降落,是因为埃及的地形像极了火星表面。
网络配图 然而赫格兰的“理论”甫一出台立即遭到了嘲笑和驳斥,因为他无法解释塞蒂一世神庙上为何会出现一个“潜水艇”模型,火星上没有水和海洋,那么“潜水艇”显然不可能来自火星。
埃及的祭司能够预言未来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古埃及的祭司能够预言未来,能够用“天眼”看到未来的图像,所以能够画出20世纪的直升机、飞机和潜水艇的图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