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让辽军惧怕的杨家将杨六郎为什么得不到升迁
【千问解读】
导读:历代传说中,以为是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朗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昭生于958年,死于1014年,是杨家将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记载的人物。
杨延昭起初叫延朗,后来因避道士赵玄朗之讳而改为延昭。
按理说一个道士的名字无须避讳,但这个道士非同一般,将其尊为圣祖。
杨家将故事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因而又叫杨六郎,不过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宋史》中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杨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他不是因为排行第六才叫杨六郎,而是另有原因。
杨六郎是辽兵对他的称呼,宋史称辽兵对他非常惧怕,至于为什么叫他六郎、其中有些什么缘由则无可考。
传说中杨六郎还是地位显赫的郡马爷,这更是没有任何依据。
从杨六郎的生活轨迹看,他长年镇守边关,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更没在京城生活过或任过职,怎么可能成了柴家的郡马?杨延昭少年时,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但对兵法及行军打仗之事却非常上心,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
杨业对他很是钟爱,觉得他最像自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经受战斗锻炼。
986年,发动第二次征辽战役,28岁的杨六郎就在阵中。
攻打朔州城时,杨六郎冲锋在前,手臂被流矢射中,入肉很深,但他没有退却,忍痛鏖战,把强悍的辽兵打得一败涂地。
英雄的事迹总是难以磨灭,如今雁门关附近山上,仍然留有杨六郎砦等地名,这是对他的永久性纪念。
杨延昭起初并没有受到宋王朝的重用。
太平兴国年间,他被荫补为供奉官,这是级别比较低的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连级干部吧。
杨业牺牲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勉强算是个中级军官。
历史上有关杨六郎的英雄事迹,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件,与传说中的英勇神奇大相径庭。
公元999年阴历9月,辽国大举南犯,杨六郎率兵打了几个胜仗,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尽管他不是宋军的主将,所取得的胜利也只是局部性的,但还是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
有一次,六郎到保州以北的遂城巡查,遭遇了大队辽兵的围攻。
遂城是个小地方,城墙不高,兵力也不多,形势非常危急。
杨延昭紧急动员全城的壮年男子配合宋军上城防御,打退了敌人的数次猛烈围攻。
战局暂时稳定下来,但城内人心惶惶,遂城易攻难守,没有良策很难坚守。
入夜时分,杨六郎亲自到城头巡查,阴历十月,北方的天气,已十分寒冷。
一阵寒风吹过,杨六郎计上心来。
他连夜安排人往城上浇水,等到天明,城墙上结起又硬又滑的冰层,辽军无法架梯也无法爬城,不得不自行退却。
宋军乘机出城追击,。
辽兵入侵中原,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他们把当地民众抓去做苦力,甚至在攻城时逼迫他们爬城,让无辜的百姓做替死鬼。
目睹此情此景,杨六郎恨不能率痛杀辽寇,但他人微言轻,官小兵少,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
他屡次请求高阳关都部署傅潜发兵增援,都得不到回音。
当时傅潜手下有8万多兵马,但他消极畏战。
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主动出击,但傅潜都充耳不闻。
更有甚者,他还刻意掩盖部下抗辽的功绩。
贪生怕死的傅潜受到了众人的严厉谴责,当时一位叫钱若水的文官,主张杀掉傅潜,通告全军以振军威,然后挑选像杨延昭这样英勇善战的军官,委以重任,驱逐辽军。
后来宋真宗亲率大军前往大名府督阵,宋军绵延数十里,气势庞大,深入宋境的辽军担心被围,于1000年正月撤退。
辽兵撤退后,宋真宗将傅潜削职流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延昭有幸得到宋真宗的召见。
真宗询问他有关边防的情势,杨延昭对答如流,谈吐不凡。
宋真宗非常满意,对诸位大臣说,“延昭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乃父之风,非常值得称赞。
”这可能是杨延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皇帝。
1001年,辽军又一次南下。
杨延昭在羊山埋伏下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叫阵,将辽军引诱到伏击圈后,伏兵四出,杨延昭又率众杀回,辽军大败,其领军大将当场阵亡。
此一阵大长宋军士气,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
杨延昭升了官,引起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
宋真宗曾经和大臣们谈及此事,他说杨延昭远在边关,朝里没有什么熟人,全仗自己忠心勇敢取得些功名,对他眼红的人很多,不是朕保护他,他哪里会有今天?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杨六郎根本不可能是郡马,否则就不是朝中无人了。
终其一生,杨六郎也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和传说中的朝廷重臣相去甚远。
不过话说回来,宋真宗对他还算不错。
1002年,辽军兵困保州,杨延昭、杨嗣领兵求援,遇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
宋真宗因其素以忠勇闻名,将其从轻发落,革职待办,以观后效。
过了一年,边境局势又一次紧张起来,边将用兵不利,杨六郎被重新起用。
1004年,萧和皇帝率领二十万人马大举南下,直逼北宋要地澶州。
杨延昭驻守遂城,所统兵力不过一万,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他对全局有着清醒的认识:辽兵孤军深入,处于宋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只要果断决策,一定会围而歼之,大获全胜。
他的主张和当时的主战大臣不谋而合。
杨家将故事中,杨家与寇准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但事实上寇准是北宋,地位远在杨家之上。
杨六郎与寇准从未谋面,更谈不上什么交情。
宋真宗想和不想战,萧太后的初衷也不是要侵占大宋地盘,而是尽可能多地掠夺财物。
最后双方签下了“”。
从此,金钱换和平成了大宋坚持的基本国策。
杨延昭空有一腔爱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
坚守本职岗位也许是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他在镇守遂城期间,前前后后共打退辽军的百余次进攻,遂城因此获得了“铁遂城”的称号。
澶渊定盟之后,杨延昭因为守边有功,受到了宋真宗的任,屡次获得升迁,被钦定为边关守将。
杨延昭镇守边关二十多年,呕心沥血,英勇善战,但他毕竟不是边关主帅,能量到底多大不得而知。
说到底,杨始终不过是一个指挥几千人马的普通战将。
宋史对他的记载,无论功过都非常简单。
有关他的英雄事迹,野史多于正史,传说多于正传。
1014年,杨六郎病死于边关,享年57岁。
随机文章“鞭长莫及”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鞭长莫及”本来是什么意思?万里长城起点和终点在哪,丹东虎山长城是起点/终点是嘉峪关揭秘国外天体浴场,十个天体浴场让您找到目不暇接(宅男好去处)中国五大咸水湖在哪里,大部分位于青藏高原/个个宛如天空之境野生壁虎有毒吗会咬人吗,壁虎不咬人/毒性也没有到毒死人的地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