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天下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输给只是燕王的朱棣?
【千问解读】
说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自古以来,皇族中人大都拥有滔天的权势,无尽的财富,放在现代的话,在起跑线上就领先别人几十年,基本上是一辈子不用奋斗了。
可是不满足的人还是很多,兄弟、叔侄甚至是父子为争夺皇位而不死不休的事也常有发生,与建文帝朱允炆就是其中一对代表。
但奇怪的是,朱允炆此时已经登上皇位了,整个天下都在掌握中,怎么就输给燕王朱棣呢? 皇位传孙不传子?叔叔表示不服气 朱允炆的爷爷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赫赫有名的开国。
朱元璋儿子特别多,而朱棣排行老四。
虽然朱元璋儿子很多,但是心头宝就一个,那就是他的长子,也就是朱允炆的爸爸。
可惜的是朱标是个短命鬼,没等到他爹把皇位传给他,就game over了。
痛心不已的朱元璋也就没有考虑其他儿子了,直接把皇位传给了皇长孙朱允炆。
这就已经是朱允炆悲剧的开端了,因为他并没考虑朱允炆有没有能力坐稳这个位置。
朱元璋的决定有点儿戏了,毕竟那么多儿子呢,优秀出色的也不少,就这么直接越过他们,不用脑袋想也能知道肯定有人不服气。
朱棣就是其中一个,但是朱元璋生前已经为铺好了路,把其他儿封为了,打发到外地去了,一来到边疆去镇守四方,二来这些儿子留在京城迟早要给朱允炆找麻烦,早走早安心。
没有办法,朱棣也只能乖乖地去了北京就藩。
刚上位就要削藩?侄子还是太年轻 朱允炆继位后,也明白自己这个皇位明显分量不够,在那些和爷爷一起打天下的叔叔眼里没啥威望,所以也十分忌惮他的那些藩王叔叔,于是成天考虑如何削藩,如何收复兵权。
之后朱允炆就按捺不住了,先拿他五个实力不强的叔叔试了手。
其实这一步就失策了,首先欲速则不达,削藩应该徐徐图之,皇位还没坐稳呢就着急收权了。
其次对于那些实力一般的,拉拢好过打压,也威胁不到你,还能帮你对付强敌,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果然削藩之举了,朱棣瞬间就察觉到了危险。
本来就不满侄子得了皇位,现在还要杀人?叔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因为不能直接举起反抗朝廷的旗号,但是藩王本身就具有的职责,于是朱棣喊着 平息战乱,扫平奸臣 的口号,发动了,一波三折之后终于还是夺得了皇位。
妇人之仁,一手好牌打稀碎 朱允炆的失败是必然的,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就不适合当一个帝王。
朱允炆在新帝继位,藩王觐见的时候已经察觉到朱棣的异心了。
当时朱棣估计还是怨气比较大,态度比较嚣张,进京时走了皇帝专用道,见了天子不跪不拜,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书让朱允炆扣押朱棣。
但是朱允炆没有这么做,他觉得朱棣再怎么说也是他亲叔叔,扣押他未免,于是就把朱棣放了回去。
这是朱允炆错失的第一次机会。
第二次是朱元璋忌日的时候,藩王们也要进京。
不过这次朱棣并没有亲自去,应该是经过上次觐见事件后起了疑心,所以只派了自己的儿子去了京城。
送到手里的人质啊,朱允炆还是没把握住。
本来朱棣子嗣稀少,三个儿子都进了京,要是朱允炆能拿捏住这三个表兄弟,靖难之役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
不过他再一次妇人之仁,在朱棣的各种卖惨,哀求下,最终还是把他的儿子都放了回去。
这下朱棣可算是没了顾忌,和侄子直接兵戎相见了。
其实走到这步朱允炆也还未成败局,朱棣再怎么强,跟朝廷相比还是势单力薄。
中央军粮草充足,想要打败一个藩王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朱允炆错就错在他亲手送了朱棣一个保命符,他给士兵传令, 勿使朕有杀叔之名。
碰上这样讲仁义的对手朱棣也是挺幸运,凭着这么一张保命符,朱棣成功打到京城,顺利拿下了皇帝宝座,而朱允炆也不知到底是死是活。
朱允炆没能保住皇位,不是因为敌人强劲,而是因为他自己太软弱,心慈手软,优柔寡断,丝毫没有一个帝王该有的杀伐果断,又加之周围的谋士都是读死书的腐儒,皇权之事也以伦常为本,朱允炆倒是说了 勿伤我叔 ,但朱棣攻破南京城时可有说过一句 勿伤我侄 ?就凭这些迷惑操作,皇位被夺也是意料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