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郭嘉有多厉害?他不死诸葛不出

郭嘉很恐怖吗?没多恐怖吧。
网络时代,郭嘉被人捧上神坛,原因之一是游戏的盛行,第二个原因大约是《
【千问解读】
郭嘉很恐怖吗?没多恐怖吧。
网络时代,郭嘉被人捧上神坛,原因之一是游戏的盛行,第二个原因大约是《》中,赤壁兵败后哭的那句: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好像有了郭嘉,曹操赤壁就不会落败一样。
曹操虽然不像一样喜欢哭,但是,也不是只哭过郭嘉一人,他还曾哭过。
曹操有特殊的爱好,喜欢和已婚妇女交朋友。
在打下宛城投降后,曹操和张绣的寡居婶子搞到了一块儿,张绣觉得丢人,半夜发动袭击想杀了曹操,曹操裤没来得及提,仓皇而逃,他长子,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为了孟德这次的付出了生命。
事后曹操亲自设酒祭奠典韦,那一次曹操哭的很痛: 又设祭祭典韦。
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毛宗岗认为这就是曹操得人心的地方,但是毛宗岗认为曹操亲口说出来,又难免太假。
不过如果曹操不说,手下人那些武夫粗人又怎么知道自己爱将之心呢? 曹操第二次哭典韦,在一年之后,征时,路过淯水时他放声大哭,手下人问他为何哭泣,曹操说: 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 于是再次命人设酒,祭奠典韦,手下人无不感叹,曹操要的就是这种感叹。
毛宗岗在这儿还不忘酸酸的说一句:邹夫人不知如何下落,亦当一哭。
曹操祭奠典韦,无非是给手下诸将看,我对死人尚且如此念念不忘,你们只要跟着我老曹安心干活,银子房子娘子要啥有啥。
哭一既死之典韦,而凡未死之典韦,无不感激。
此非曹操忠厚处,正是曹操奸雄处 其实这和后来哭郭嘉异曲同工之妙,哭典韦是为了激励武将哭郭嘉是为了羞辱文臣。
一扬一抑,足见曹丞相用人手法高妙。
《三国演义》中曹操大败,从华容道败走,率领二十七骑侥幸脱险,给曹操设酒压惊,酒席宴间曹操忽然放声大哭,众人不解,问他,当时兵败的时候他不曾哭泣,现在安全了为何大哭呢? 曹操说: “吾哭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这其实是在打脸众谋士,所以,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哭郭嘉不是《三国演义》独创的,是记载在《》郭嘉传上的。
曹操为啥哭郭嘉呢?除了给诸位大臣看之外,还有他和郭嘉之间的君臣情义在的。
郭嘉跟了曹操十一年: 又以其通达,见丗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忽尔失之,悲痛伤心。
赤壁新败,曹操大约想起郭嘉当年的建议。
郭嘉建议他要想谋天下,必须先定荆州。
郭嘉身体不好,曾和人说过,往南方去,自己必然会死,但是他生前依旧坚定的要和曹操去平定荆州。
郭嘉在曹操一众谋士中年纪最小,曹操还想自己托孤给他,没想到不到四十岁郭嘉就死了,曹操难免伤心,人都是有感情的,曹操其实也是一个很重情的人,哭郭嘉这点我觉得不完全像毛宗岗说的那样,只是为了羞辱众谋士。
郭嘉很有谋略,这点没错,但是说郭嘉的计谋恐怖到,郭嘉不死诸葛不出,郭嘉不死三国不立之类的,真的是过誉了。
郭嘉死不死都会出山,只不过诸葛亮出山时正好赶山郭嘉死去,于是现代人,尤其是郭嘉的粉丝就编出来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段子来。
其实郭嘉的影响力真的没有那么大。
在曹操的阵营里,郭嘉的绝不会比更重要,荀彧和曹操的关系类似于之于,虽然从不和曹操一块儿出征,但是却是曹操的坚强后盾。
曹操出征是因为有荀彧坐阵后方,才让他可以安心在前线。
曹操出征时,战场上的主心骨是荀彧的侄子,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荀攸是曹操的军中第一谋士,阵前主要的谋划者是荀攸,来降,劝曹操相信许攸火烧乌巢的是荀攸好,不是郭嘉,袁绍死后让曹操乘胜追击对袁谭各个击破的也是荀攸。
官渡之战前郭嘉的唯一戏份是给曹操献上了征讨袁绍的《十胜十败论》,从理论高度帮曹操坚定了征袁绍的信心。
不过也只是理论高度而已。
后来在实际操作整个官渡之战中,郭嘉都是: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只是从,跟随,具体出了啥有用的谋划,正史上没说,应该是没有。
即使郭嘉出过什么谋划也因为不太重要被忽略了。
其实,历史上的郭嘉的本事不在出谋划策上,他更擅长决断。
比如有一件事有三种计划,可以向东也可以向西,曹操面对截然相反的意见拿不定主意时,请郭嘉来,郭嘉会给他一个明确的判断:一路向西。
比如征的时候,曹操和吕布接连打了三次,把吕布打得丢盔卸甲,只有防守之力,曹操这时候想停下来休整一下,但是郭嘉劝他要一鼓作气拿下吕布: 昔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今布每战辄破,气衰 力尽,内外失守。
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胜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一鼓作气擒住了吕布。
郭嘉另外一个著名决断是,断定会死于小人之手。
郭嘉的判断原理是,孙策这人得江东之地,杀了很多当地豪杰,这些人都是能得人心的人,手下有很多死忠小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马亲王根据这段话,脑洞大开的写了《孔雀东南飞》的故事,那个故事中作为特务头子的郭嘉虽然未正式出场,却是恐怖的存在。
真的恐怖。
不过那毕竟是小说,大胆假设,合理猜想而已。
对于郭嘉判断孙策之死,裴松之认为只是巧合,他说起郭嘉这次判断给了四个字的评语: 自非上智。
曹操手下人才太多了,论奇谋算计郭嘉不如贾诩,论掌控全局郭嘉不如荀彧,论阵前谋划他不如荀攸,不过长于判断这点,足以让他在曹操阵营脱颖而出,但是说郭嘉影响了整个三国走向,甚至郭嘉不死诸葛,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之类的话,真是听听就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