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孙权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方诸侯的?
【千问解读】
众所周知是时代孙吴的建立者,正所谓“生子当如”,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在乱世中成长为一方诸侯的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说说孙权的生平经历。一、早年经历 孙权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于光和五年(182年)出生。
世代在吴地作官。
其父时任下邳县丞,孙权为孙坚的第二子,据传他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的第二十二代孙。
中平元年(184年),时任佐军司马的孙坚随朱儁征讨。
孙权与家人都留居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城关镇)。
中平六年(189年),长沙太守孙坚起兵响应讨伐的关东(以东)联军时,孙权跟随长兄迁居至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因奉之命征讨荆州刺史,不幸战死。
丧事毕后,全家迁往广陵郡江都县。
孙权九岁丧父,受到其母吴夫人的教育。
初平四年(193年),孙策投奔袁术后,命吕范将孙权等人接到住在曲阿的吴景(孙权的舅舅)处。
次年,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郡。
扬州刺史刘繇深怕被吞并,欲对孙权及其母等不利,于是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
后来,孙权跟着吴夫人迁往历阳县(今安徽和县),又迁往阜陵县(今安徽全椒附近)。
二、少年统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
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因此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
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通敌、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孙权以为师傅,以、等旧臣,统御诸将。
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宗室动乱;又灭山越六千,收编万余。
他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严畯、步骘、、、、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孙权三次进攻江夏郡,最终击杀黄祖,吞并江夏郡大部 三、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左将军、豫州牧。
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之地。
孙氏阵营内部分化为主战、主和两派,主战派以鲁肃、周瑜为代表,主和派以张昭为代表。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与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曹仁的军队死伤众多,最终弃城逃走。
孙权得南郡后,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
同年,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
孙权与刘备在京口相见,并同意借南郡等予刘备。
二人此次会面,巩固了孙刘联盟。
曹操为防范孙权,强制内迁淮南的民众,引发江淮十余万户百姓惊慌,使其尽皆渡江归附孙权。
四、隔江对峙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听从谋臣张纮的建议,将治所迁至秣陵。
次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今江苏南京)。
同年,又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
孙权以舟师围攻曹操水军,俘获三千馀人,曹军溺亡数千人。
在与之相持一个多月后,孙权成功地劝退了曹操。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率、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获取人口数万。
自此,孙权控制了江淮南部。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收取益州,孙权遣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不从。
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吕蒙、孙皎、等人纷纷赶来支援,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曹操于此时率主力西征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
最终,长沙、江夏、桂阳归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归属刘备。
与刘备议和后,孙权再次征讨合肥。
五、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与和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
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署任的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
孙权趁势进讨关羽,命吕蒙为前部,袭取荆州。
吕蒙兵不血刃,得到刘备统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潘璋、也将关羽擒杀。
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
孙权派校尉梁寓向朝廷进贡,又将原先俘虏的朱光等人送归北方,作出示好举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袭位。
同年秋,曹丕将领梅敷派张俭请求孙权安抚接纳,南阳郡中五县的五千多户百姓也前来归附。
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
六、受封吴王 黄武元年(222年),曹丕发觉孙权并非真心归附,便举兵伐吴,三路出师。
魏军东路由曹休、、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须坞,西路由、、、率军围攻南郡。
在东路,吴军作战不利;在西路,双方互有胜负;在中路,因吴将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
魏军战果不如预期,只得于次年全面引退。
同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
但孙权与曹丕之间仍有使节往来,至次年正式断绝关系。
七、登基为帝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
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黄武七年(228年)后,便多次与孙权来往使者。
五月,孙权派使者出使辽东。
六月,与前来祝贺孙权登基的蜀汉使者陈震商议平分曹魏九州,并制定盟书。
九月,孙权下诏迁都建业,并命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董督军国事务,驻守武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