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王阳明要负责!王阳明要负什么责任?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08 点击数:

【千问解读】

灭亡要负责!王阳明要负什么责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经常说晚明灭亡是因为“传统思想被击碎,忠君爱国思维让位于个人主义泛滥、享乐奢侈思维泛滥”。

王阳明的“阳明之学”对于明朝理学的冲击是有的,“心学”对于个人主义的推崇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王阳明是否真的具有“灭明”的责任吗? 显然不行。

除了一个思想、学问的形成与发展乃至壮大并非一人或一个学派之功外,王阳明如果真有灭明的能力,他就不会怕暗害自己了。

过高的看中了王阳明的作用,忽略了思想变化也要有物质变化作为前提。

明朝的灭亡和之前的其他朝代一样都是亡于“吏治不修”“皇权旁落”“内部矛盾”,至于清地权入关、从地方政权升级为全国性政权,只是得了便宜。

王阳明生活的时代与明亡还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他的思想被许多人阉割乃至歪曲了。

这一时代的人没必要去承担什么罪责。

要承担也是当时的,因为皇权的垂范效应显示的速度要比一个“哲学家”的垂范效应快得多、大得多。

皇帝不正经,迅速会影响朝廷、文武官员乃至百姓。

(1)王阳明思想是“三教合一”的产物,相对于占主体地位的“理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 王阳明的“阳明之学”是儒家学派之一,晚明的“阳明之学”大盛,只不过是“心学”在与“理学”的竞争中起到优势地位而已。

“阳明之学”属于心学,心学上推,北宋“”为其开端,到(阳明)时属于明朝的心学两大流派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那时的儒学、佛学、道学都在互相吸收,自北宋开始“三教”(儒释道)间相互吸收相互竞争的思想就已经比较浓重,心学的对立学派理学也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由此,从文化史上看“阳明心学”的脉络很清晰,因此,该思想并非横空出世有其前因,何以不再前因导致明亡,偏偏在王阳明死后大兴,是有其原因的。

王守仁死后,其弟子逐渐分出所谓的“七学”,七门可分左右,左派弟子又分为“”“异端”等多种。

人们所说的“王阳明灭明”其主要是指“左派”,这一学派宗旨就是坚决反对理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无为、反对忠君思想、倡导物理价值观竭力为商贾利益和价值呼号等。

由此可见,王阳明思想确实对儒家主流思想起了消融作用。

再加上古代中国只有家族宗族观念、政权朝廷观念等,大量儒家子弟降清也有受其影响的因素之一。

但其影响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人性和物质利益分化。

(2)真正让明朝灭亡的是商品经济畸形发展下,人性本身的丑恶导致“皇权旁落” 为何心学在时期开始兴起?陈献章和湛若水的岭南学派(江门学派)、阳明心学先后兴起?其创立者都是广东、浙江等省份?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思想的形成是落后于社会现实的。

凭空开创出一个理论,没有现成案例去说服他人是不可能的。

因此,“阳明心学”在兜售反对君权的同时,社会上已经有了相当一批人具备这种思想。

这不过因为他们的地位或知识能力无法表达清晰或者不敢表达一样。

中国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的历程都是一样的: 建国之初肚子问题最重要,开始重农抑商——肚子饱了,开始种植经济作物或家禽,同时进行小商品的交换,从而形成交易中介市场——随着经济作物发达,各行各业开始兴起——各种青楼业、腐败问题开始广泛出现——权臣出现、皇权陷落——内部反叛或地方政权强起。

肚子饱了人们就开瞎琢磨了,思想开始分化后,再加上统治者引导不力,自然产生混乱。

恰巧中原政权从来不缺少内忧外患,又赶上千年一遇的大灾荒,明朝就这样倒在了自己的怀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明朝灭亡王阳明要负责!王阳明要负什么责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