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康是哪位?和司马光是什么关系?

司马康(1050~1090),字
【千问解读】
司马康(1050~1090),字公休,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程伯休父后裔,司马光大哥司马旦之子,在他的两个儿子童、唐夭折后,康过继给司马光为子。
熙宁三年(1070)。
熙宁五年,监西京粮料院。
光修《》,为检阅文字。
授签书山南东道节度判官公事。
元丰八年(1085),擢秘书省正字。
元祐元年(1086),为校书郎。
元祐四年,为修神宗实录检讨官。
五年,提举西山崇福宫,元祐五年(1090)卒,享年四十一。
事见《范太史集》卷四一《直集贤院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官司马君墓志铭》,《》卷三三六、《东都事略》卷八七有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
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
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
丁母忧,勺饮不入口三日,毁几灭性。
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
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子也。
以荐,为秘书,由正字迁校书郎。
光薨,治丧皆用礼经家法,不为世俗事。
得遗恩,悉以与族人。
服除,召为著作佐郎兼侍讲。
上疏言:“比年以来,旱暵为虐,民多艰食。
若复一不稔,则公私困竭,盗贼可乘。
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
愿及今秋熟,令州县广籴,民食所余,悉归于官。
今冬来春,令流民就食,候乡里丰穰,乃还本土。
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惟于济民则不宜吝。
诚能损数十万金帛,以为天下大本,则天下幸甚。
”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为哲宗言前世治少乱多,祖宗创业之艰难,积累之勤劳,劝帝及时向学,守天下大器,且劝太皇每中训迪,其言切至。
迩英进讲,又言:“于书最醇正,道尤明白,所宜观览。
”帝曰:“方读其书。
”寻诏讲官节以进。
康自居父丧,居庐疏食,寝于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谒。
赐优告。
疾且殆,犹具疏所当言者以待,曰:“得一见天子及言而死无恨。
”使召医李积于兖。
积老矣,乡民闻之,往告曰:“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
”来者日夜不绝,积遂行;至,则不可为矣。
年四十一而卒。
公卿嗟痛於朝,相吊于家,市井之人,无不哀之。
诏赠右谏议大夫。
康为人廉洁,口不言财。
初,光立神道碑,帝遣使赐白金二千两,康以费皆官给,辞不受。
不听。
遣家吏如京师纳之,乃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