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11岁嫁给40岁唐太宗李世民,最后主动殉葬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这位女子生于627年,祖籍在我国浙江一带。

她的父亲曾经担任隋唐两朝的大臣,年仅15岁在任职。

后来,隋灭亡后,她的父亲又成为了官员,并且备受唐太宗的信任,多次被封赏。

徐惠幼时就比一般孩童聪慧,据说,她5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开口说话,4岁的时候熟读各类诗篇,8岁的时候就能创作出优美的文章。

她曾在父亲的要求下作诗《拟小山篇》,该诗文笔娴熟,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表达了女子孤寂的心志,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了的年代最早的女童诗。

当她的父亲读完她的诗后就明白,她的才华是难以掩盖的。

此后,徐惠的诗作就慢慢在文人中流传开,就连皇帝也听说了她“女神童”的名号,下令将她接回皇宫。

那时的她年仅11岁,完全不明白后宫之事,就这样被逼入宫,入宫之初她就被册封为了“才人”。

唐朝后宫的妃嫔有着不同的等级,从高到低分别设有皇后、四妃、九嫔、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宝林二十七人、御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 除此之外还有六尚各司数人(类似于宫中女官)。

而她刚入宫就有“才人”的身份,可见皇帝对她的重视。

而徐惠果然和寻常女子不同,入宫后她从不插手妃嫔们的尔虞我诈,而是被皇宫中众多的藏书所吸引。

每日在皇宫中,几乎是,这也使得她的文采更加出众。

皇帝感慨于她的才华,随后又将她封为“婕妤”,不久后又晋封为“充容”(九嫔之一),这样的晋升速度让一辈在后宫中争斗的女人们望尘莫及。

一天,皇帝下令,让她从自己宫殿过来陪伴自己。

但是命令传达下去很久,她就迟迟没有过来,这让皇帝非常生气。

徐惠见状就写下一首《进太宗》来打趣皇帝: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皇帝看到这首诗后,立即怒气全消,还奖励给她很多赏赐。

更让人意外的是,徐惠不仅是一位“女文青”,她在政治上的见地就连皇帝都连连称赞。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的一生有众多功勋,堪称皇帝中的佼佼者。

但是,当太宗年老之后,内心也开始变得膨胀,不仅不虚心接受臣子们的谏言,而且不管百姓们的死活四处,还经常大规模地进行巡游,甚至两次出兵高丽。

皇帝的种种行为使得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贫困,满朝的大臣都为此忧心不已。

而徐惠身为后宫的妃嫔,按理来说不能够插手国事,但是她却不顾自己的身份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写下《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在这篇谏言中,她劝诫皇帝不要继续大兴土木,也不要继续对外征战,让百姓们能够安稳的生活。

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切中事理,皇帝看后沉思良久,虽然没有因她立即改变当时的政策,但是却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

并且,皇帝还对她的文采大加赞赏,又因为她身为后妃而敢于直言上书的精神进行了褒奖。

她的勇敢发声也受到了当时乃至后世学者和政治家们的赞扬,不少人觉得她的贤良堪比过去的。

聪慧、才华、勇敢、有政治见地,这些对于徐惠来说,并不是她最令人动容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重情义的女子。

就在她向太宗谏言的第二年,皇帝就因病驾崩了。

11岁那年,她什么都不懂就被送入后宫。

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后来的相知相守,她和皇帝之间的感情已经无人能比。

自从皇帝病逝后,她就哀慕成疾,但是她却不愿意让御医医治也不肯服药治病,坚持要陪同皇帝而去。

她还对身边的人说:“先帝对我情深意厚,我只盼着自己能早日与先帝相聚。

” 650年,24岁的徐惠病逝。

刚刚登基的感念她的忠贞,于是下令将她追封为“贤妃”,并且将她安葬于先帝的石室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徐惠:11岁嫁给40岁唐太宗李世民,最后主动殉葬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