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有哪些功绩?为什么能配享文庙和武庙?

【千问解读】
在公元1123年,依照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也有他。
能够同时进入文庙、武庙当中的将军,必定是一个精通文韬武略之人。
在被请进文庙之前,杜预是唯一一个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牛人有什么不平凡之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西安)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
01:博学多通“” 杜预出生在高级官僚之家,但他绝不是纨绔子弟,他从小就,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和工程都有研究。
杜预在担任度支尚书的时候,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在匈奴人刘猛起兵造反的时候,他有兼任平叛的职务。
他虽然骑术不好,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但每次都冲锋在前,鼓舞士气。
战争胜利后,他建立籍田,将户籍和田产联系在一起,保证了普通百田可耕,收效甚为显著;他又改良弓箭和投石车,使弓箭射的更远,投石车能够连续抛石;又建立“常平仓”即国家收购粮食,平稳粮价。
他提出的50多项措施,都被采纳。
有盛水器——欹(qi)器,水少则倾,水中则正,水满则覆,君把此物放在御座旁边以此来警示自己,但随着战乱,这个东西的制作方法就渐渐失传了,后人甚至都没见过欹器的样子。
杜预凭着书中的记载和自己的理解,把他重新制作出来献给了,晋武帝对此也。
02:灭吴统一 晋武帝咸宁元年(275年),羊祜推荐杜预担任荆州刺史,在羊祜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就已经削弱了东吴的实力,杜预上任后,晋强吴弱已经十分明显。
杜预刚一上任就偷袭东吴西陵张政的部队,虽然张政对进攻有所准备,但没想到杜预刚一到任就进行了偷袭,张政大败。
张政隐瞒了打了败仗的事实,杜预就把被俘将士的名单送给了,孙皓大怒,撤了张政,杜预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讨伐东吴的时机已经成熟,经过连续的三次上书,阐明利害,说服了晋武帝起兵伐吴。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并进,大举进攻东吴。
杜预在此次战斗中并没有担任主帅,只是担任了西路指挥,主要是进攻江陵和荆州,并负责调遣王濬的水师。
公元280年正月,杜预所部包围江陵,江陵城防坚固,杜预采取了围而不歼的策略。
在切断了江陵和外部的联系后,用计夺取了乐乡等城池,扫清了江陵的外围后,杜预很快攻下江陵,占据了荆州。
杜预继续向东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杜预还分兵南下,攻占了交州、广州等地区,东吴的地盘和势力仅剩都城建邺一带,在晋的打击下,东吴都城很快被击破,东吴灭亡。
03:潜心学问 灭了东吴之后,杜预潜心学问,且成绩斐然。
他撰写了《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这部《集解》至今任由学术价值,是后人研究《左传》的重要参考之一。
到时,杜预的书还存世《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春秋释例》十五卷等。
他还撰写了《善文》五十卷,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散文选本。
晋武帝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杜预在赴洛阳途中病发,在邓县去世,时年63岁。
杜预逝世后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成侯。
结语: 纵观杜预一生,灭东吴,写巨著,杜预是文庙中的名将,武庙中的大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