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后秦赵两国两败俱伤 楚国为什么没有趁机攻打秦国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对和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邯郸之战秦国伤亡超10万,楚国为什么不趁机攻打秦国?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在长平爆发激战,起初,,以守待攻,赵王对廉颇不满,便换上为将。

赵括只识书中兵法,没有实战经验,盲目出战,秦军则偷偷换上大将,一战之下,赵军大败,为了以防后患,白起杀赵军四十五万。

纵使秦国赢得了胜利,但自身也伤亡二十万兵卒。

赵国元气大伤,白起原本打算趁赵国虚弱之际,一举拿下邯郸,可忌惮白起功劳太大,便和赵国暂时议和。

数月之后,秦军再次发兵攻赵,但此时已经不是最佳时机,白起拒绝出战,而赵军,战争进行两年,秦军无法取胜,伤亡超过10万。

换言之,就在邯郸之战结束的时候,秦、赵两国几乎是两败俱伤,那么此时的雄踞南方的楚国,为何不趁机攻打秦国呢? 楚国在心理上不敢与秦国作对 在前,秦、楚两国早已交手很多次,楚国大多以失败告终,长时间以来,便让楚国对秦国生出了恐惧心理。

史料记载“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汉中之郡。

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於蓝田,大败楚军。

” 公元前312年,秦、赵在丹阳会战,秦军杀楚军八万,还俘虏的不少楚国将军,楚怀王很生气,再次派兵,结果再次战败。

史料记载“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

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

” 公元前280年,秦国派兵征讨楚国,楚国还是战败,并割让上庸、汉北两地给了秦国,之后白起多次率军征伐,攻克楚国郢都,还毁了先墓。

由此可见,楚国对秦军的进攻几乎毫无办法,从始至终,一败再败,时间短,或许还没有什么,如果时间拉长,这种失败就被刻在楚国人的骨肉上,令其难以自拔。

楚国对秦国的妥协,主要包括割让土地、送上人质,退得不能再退。

上图_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 公元前258年,邯郸被秦军围困,危在旦夕,奉命出使楚国,搬请救兵。

平原君见到,从早上谈到中午,仍没有个结果,很显然,楚王不想派兵,也不敢派兵。

此时,出班,给楚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加以激将法,可谓,“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知恶焉。

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

” 即便毛遂将道理说得如此通透,但楚王仍是犹犹豫豫,最终才为唯唯诺诺地答应了,随即楚国出兵十万救赵。

由此可见,楚国已经被秦军吓怕了,不仅仅是楚国,同样如此,为了救赵国,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出了魏王的兵符,这才能调兵救援赵国。

秦国的威慑力,已经让诸国噤如寒蝉。

上图_ 商鞅变法 实力不济 商鞅变法,令秦国实力大增,逐步成为七国中最强政权,商鞅主张削弱贵族,将权力集中到中央,同样在楚国搞改革、搞变法,但变法失败,此消彼长之间,楚国开始衰落。

秦昭给楚怀王写信,邀请楚怀王武关会谈,楚怀王看到信,非常犹豫,秦国强大,如果他不去,那么很可能得罪秦王,到时候秦军或将再次出兵。

然而,如果他去,那其中的风险也可想而知,一旦,他被扣留在秦国,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有大臣劝楚怀王不要去,有的人则建议不去不合适。

上图_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 最终,楚怀王还是去了,到了武关,秦军直接闭关落锁,楚怀王就这么糊里糊涂成了秦国的人质。

这回,秦国将楚国玩得那是团团转,秦昭王略施小计,就抓住了一国君王,直接让楚国陷入一片混乱。

由此可见,这就是双方的实力差距,要约见楚怀王,楚怀王竟然不敢不来,这明摆着,双方的实力已经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了,秦国远强于楚国。

史料记载“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

是时楚益弱。

” 公元前263年,楚国天子熊元逃回楚国,之前熊元一直在秦国做人质,之后楚顷襄王去世,太子熊元即位,这就是楚考烈王。

刚刚坐上王位的楚王,便再次给秦国送地盘,以求和平。

楚国衰落的势头不可阻挡,而秦国蒸蒸日上,楚国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上图_ 公元前260年,战国七雄版图 楚国制度落后,国君无能、朝廷混乱 在公元前323年,楚国派柱国昭阳领兵征伐魏国,楚军在襄陵击败魏军,占据魏国八座城池,随后,楚国调转枪口攻打。

很明显,楚国打不过秦国,但欺负欺负齐国还是没问题的,当时作为秦国使者出使齐国,齐王便询问他如何是好,陈轸原本就是齐国人,见齐国有难,岂有不帮的道理。

陈轸对齐王道:“大王不必担心,待我去叫楚国人罢兵。

”陈轸见到了楚将昭阳,便对他说:“我想听听楚国的军法,如果你们击败齐军,有什么奖励吗?” 昭阳回道:“给上柱国,封上等爵位。

” 作为一位出色的纵横家,陈轸在引诱昭阳往沟里跳,昭阳继续问:“还有更高的奖励吗?” 昭阳答:“加封令尹”。

陈轸说:“现在您已经官拜令尹,这是楚国最高的官了,现在您已经击败魏军,功劳已经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官职也不能再提升了,如果您再攻打齐国,不就是了吗?” 昭阳琢磨来琢磨去,觉得陈轸说得有理,就真的退兵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荒唐的将领和荒唐的楚国制度,大致也只有楚国这种荒唐的所在,才能孕育出昭阳这种糊涂的将领。

在楚怀王以后,楚国的君主是一个不如一个,在楚顷襄王在位时,朝廷大员一片奢靡场景,国政,楚顷襄王所用之人也大多是庸碌之辈,不堪大用。

反观秦国这这边,之后,惠文、武、昭王都是少有的明君,不仅制度先进,而且、将星云集。

固然秦、赵两国两败俱伤,但楚国也没有能力再去找秦国麻烦了。

参考资料:《楚世家第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邯郸之战后秦赵两国两败俱伤 楚国为什么没有趁机攻打秦国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