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待“外人”尚且很宽容 为什么对待自家人会如此的残忍呢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7 点击数:
简介:《》中,关于班布尔善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话。

只是说他一直党附。

在鳌拜被囚禁后,大臣们议定班布尔善有二十一条大罪,最终康熙判处他绞刑。

问题来了,班布尔善不过是鳌

【千问解读】

《》中,关于班布尔善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话。

只是说他一直党附。

在鳌拜被囚禁后,大臣们议定班布尔善有二十一条大罪,最终康熙判处他绞刑。

问题来了,班布尔善不过是鳌拜的手下而已。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康熙对主犯鳌拜只是囚禁,为什么却严厉处置作为从犯的班布尔善呢?再说了,班布尔汗还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呢,他是的,算起来,还是康熙的堂叔。

康熙对待“外人”尚且很宽容,为何对待自家人,却那么残忍呢? (鳌拜剧照) 因为《清史稿》中关于班布尔善的记载非常简略,虽说大臣们议定了二十一条大罪,但究竟是什么罪,史料上并没有记下来。

因此,我们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康熙王朝》倒是对班布尔善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但那是电视剧,人为想象出来的,不足为凭。

所以,我们这里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形,做一番分析。

一、鳌拜是擅权,班布尔善是谋逆。

鳌拜固然是领头人,固然应该打击首犯。

但是,处理鳌拜却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鳌拜的错误,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个字:霸道。

其一,他对霸道。

当他提出一个建议时,就一定要皇帝康熙执行。

如果康熙不执行,他就直着脖子喋喋不休地说,直到康熙同意为止。

其二,他对同僚霸道。

和他一同是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就在他的排挤下被杀掉。

其三,他对外旗霸道。

他一定要和正白旗镶白旗“换地”,就是他霸道的表现。

不过,说他霸道,也可以说他作风硬朗。

他原本是辅政大臣,那些事都是该他做的。

只是做法让大家都受不了而已,这也算不得大错。

因此,若是杀他,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班布尔善不一样。

虽然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实情,但可以想见,鳌拜的那些主意,都是班布尔善为他出的。

毕竟鳌拜是个粗人,自己也没有多少思想。

也就是说,是班布尔善怂恿鳌拜做那些事情。

算起来,班布尔善才是始作俑者,才是“首犯”。

从这个角度说,鳌拜所做的事情,无非是擅权,而班布尔善是谋逆。

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当然是不一样的。

(康熙剧照) 二、鳌拜敏感,班布尔善不敏感。

鳌拜是一个敏感人物。

一来,他是家族的功臣和恩人。

他不仅在皇太极时期立下了。

而且皇位能传到一脉,最后传给康熙,他是功不可没的。

如果康熙太过严厉处置他,别人会说康熙忘本。

二来,鳌拜是整个镶黄旗,也包括正黄旗的首领。

如果康熙严厉处置鳌拜,很可能会引起动荡。

从团结王公贵族的角度来说,康熙杀鳌拜肯定是不妥当的。

正因为鳌拜是敏感人物,因此处理他就必须非常谨慎。

班布尔善不一样,他不敏感,他的影响力没那么大。

杀了他,不会引起那么大的震荡。

对于犯了大罪又不会引起动荡的人,康熙对他自然毫不留情。

而且也是理所当然,端正国法的表现。

(班布尔善剧照) 三、鳌拜是旗人,班布尔善是族人。

鳌拜不是康熙家族的人,他只是满人、旗人。

康熙从确保平安,统治整个旗人的角度来说,要处置鳌拜,却又不能太严厉。

因为太严厉的话,容易造成满人的反感。

康熙那时候,正需要团结上下,平定四方,一统天下。

因此,那时候他不适宜大开杀戒。

只要拿下鳌拜,把权力从他手里夺过来,目的就达到了。

但班布尔善不一样。

班布尔善是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人。

作为内部的人,却帮助“外人”和自己人斗,这种行为显然是非常可耻的,也是大家所不容的。

所以,康熙一定要杀了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康熙对待“外人”尚且很宽容 为什么对待自家人会如此的残忍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