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什么被称为是香帅?
【千问解读】
说到香帅其实很多网友首先想到的就是楚留香了,楚留香呢被称为第一香帅了,但是这些也都不是最为重要的,重要的是其实在三国时期也有一位有香帅属性的人,这个人就是荀彧了,那么这个荀彧为什么又别称为是香帅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大家都知道,在古龙小说中有一位著名的“香帅”楚留香。楚留香号称“强盗中的大元帅,流氓中的佳公子”,楚留香之所以被称为“香帅”,是因为他身上总是带着股淡淡的郁金花香味。
其实,在历史上也有一位“香帅”,不但人过留香,而且长得还很帅。
他就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
三国时期,荀彧为尚书令,故称为荀令君。
相传荀彧到别人家里,走了以后,他曾坐过的地方好几天都有香气。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襄阳记》一书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刘弘的人喜欢香,即便上厕所也要备上香炉。
一个叫张垣的人嘲笑道:“人们都说您是俗人,真不是讲假。
”刘弘说:“您没有听说过荀彧荀令君吗?他身上有异香。
在一个席子上坐过,席子上的香气仍然三天不绝呢。
你为什么反感我的爱好?”张垣却说:“您没有听说过东施效颦的故事吗?东施学西施捂胸皱眉,路人吓得都跑了。
您想要吓跑我吗?”“荀令留香”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美男子,在历史上也十分有名。
比如北宋黄庭坚词中写道:“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
”当然,荀彧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荀彧是东汉末名臣,早年曾投靠袁绍,后见袁绍难成大业,于是转投曹操。
深究荀彧投靠曹操的原因,不是为了谋求荣华富贵,而是因为他相信曹操的实力足以终结群雄割据的局面,光复汉室。
当然,荀彧深知,曹操也绝不是省油的灯。
但要完成匡扶汉室、肃清天下的理想又必须依靠曹操这样的铁血军阀。
这就是荀彧内心的基本矛盾,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源头。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返回洛阳。
这时,荀彧向曹操提出了“迎奉天子”的主张。
荀彧希望曹操“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但事情最后演变成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荀彧始料未及的。
官渡之战,曹操在不利的情况下意欲退兵并致书荀彧,荀彧为曹操分析了情况,并鼓励曹操继续相持拖垮袁绍,伺机决战。
最终结果就是,许攸反投曹操,曹军奇袭乌巢,取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
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
《三国演义》和《魏氏春秋》等书记载,曹操送给荀彧一只空盒子,荀彧看后自杀。
次年,曹操进封魏公。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
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三国志》评价道: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荀彧空有一身抱负,妄图兴复汉室,谁知却与虎谋皮,最后也落个忧郁致死的下场。
惜哉!邓艾后期是魏国非常重要的一员大将,就是依靠邓艾才能顺利灭蜀。
不过司马懿在世的时候,邓艾主要负责的是民生问题。
等到司马懿过世,没想到邓艾在军事上也非常的厉害,其实司马懿算是邓艾的恩人,因为是司马懿发现邓艾让他出仕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邓艾的能力是要比司马懿强的,不过邓艾最后的下场却很惨,被钟会陷害而死。
单从军事上讲,诸葛亮始终没能彻底击败司马懿,自己却病逝于五丈原,而司马懿却笑到了最后。
如果从宏观上看,诸葛亮去世时所委任的那些继任者,并没能使蜀国兴盛,而司马懿在临死之前提拔的大将邓艾,不但逼降了蜀主刘禅,击败了诸葛亮的传人姜维,更是将蜀国的官二代、官三代斩尽杀绝。
所以,无论是在军事和政治上,司马懿堪称是完胜诸葛亮。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
邓艾堪称是文武双全,他不但深谙兵法,对内政也有很高的建树,在三国的末期,邓艾更是挡住了蜀汉大将军姜维的多次北伐。
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他出奇兵率先进入了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然而就在他大功告成之际,却遭到主将钟会的嫉妒和陷害,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邓艾出身于南阳新野的邓氏大族,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攻取了荆州。
随后他下令强行将当地百姓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在此之中,他们被强行迁置到汝南作了屯田民。
长大后的邓艾逐渐显露他的军事天赋,每见高山大川或是地势险要之处,他都要仔细的勘察地形,然后谋划何处可以安营,何处可以扎寨,他的这些举动曾多次遭别人的讥笑,毕竟一个出身贫寒、曾经放过牛的屯田部民,想要出人头地又谈何容易?邓艾也确是在平淡中渡过了近二十年的光阴,直到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伯乐”司马懿。
当时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来积储军粮,因此就派精于勘察地形的邓艾前往视察,邓艾在经过详细的实地勘察之后,他向司马懿提出了两项重要的建议,这便是著名《济河论》。
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够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在后期,邓艾的许多建议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司马懿非常赏识邓艾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继而委任他为独当一面大将,领兵抵挡姜维的多次北伐,令姜维未能出祁山一步。
公元263年八月,曹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分三路大军伐蜀:第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取道汉中,直逼阳安关(今阳平关)。
第二路:征西将军邓艾率部3万余人,由狄道进军甘松、沓中,以牵制蜀汉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
第三路: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以断姜维的后路。
征西将军邓艾在沓中击败了姜维的蜀汉主力大军,姜维被迫与廖化、张翼等合兵退守剑阁天险。
此时邓艾已进兵至阴平,他本欲与诸葛绪合兵南下,不想诸葛绪却畏敌不从,率军与主力钟会合兵一处。
剑阁天险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姜维凭险据守,钟会久攻剑阁不下,已是无计可施,加之军粮不继,钟会便准备上书退兵。
而邓艾则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之机,率军自阴平向南进攻,邓艾率军攀登高山峡谷,穿越数百里渺无人烟的险境,神兵天降的出现在蜀中腹地江油城下。
随后邓艾迫降江油守将马邈,他战绵竹、取雒城、围成都,直至蜀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智取江油据《三国志·邓艾传》中的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
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从上面的记载中可以得知,当时邓艾亲率大军,在“山高谷深,至为艰险”的情况下,翻越700里山路,偷渡阴平,兵入险地,可谓是九死一生,最终一战成功(不知道此时,有没有人会想起魏延魏文长),因此,邓艾为攻破蜀汉的第一功臣。
其实邓艾的不只是击败姜维、逼降刘禅,他还杀光了蜀国的那些官二代、官三代。
虽然蜀国这些名将后人已经没有了其祖辈、父辈的烈烈雄风,但却继承了其先人的铮铮铁骨,他们是支撑蜀国的中坚力量,也正是邓艾将他们都斩尽杀绝了,无所依仗的刘禅才会向邓艾投降。
诸葛瞻: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在与邓艾的决战时阵亡于绵竹。
诸葛尚:诸葛亮之孙、诸葛瞻长子,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后与其父战死于绵竹。
张遵:蜀汉名将张飞之孙、张苞之子,官至蜀尚书,后与邓艾军力战而死。
赵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之子, 官拜牙门将,赵广在随姜维抵挡邓艾时,为掩护姜维而战死沓中。
黄崇:蜀汉名臣黄权之子,官拜蜀汉尚书郎,在跟随诸葛瞻抗击邓艾大军时,战死于邓艾军中。
傅佥:蜀汉名将傅彤之子,蜀汉后期大将,魏国攻伐蜀汉时,傅佥兵败战死于阳安关。
李球:蜀汉名将李恢的侄儿,官拜蜀汉羽林右部督,他在绵竹之战中,阵亡于邓艾军中。
那么作为曾经屡次伐魏的虎狼之师,蜀汉军队为什么会沦落到没有还手之力?首先是蜀汉在诸葛亮、姜维的主导下,经过屡次北伐和其他的战事,军力国力早已空虚,正如司马昭所说“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
此时的蜀国人口已不足百万(男女人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姜维在与张翼、董厥退守剑阁时,带走了蜀军总兵力的多一半。
而诸葛瞻的这支护军一败,蜀国也就拼光了最后的本钱,军中已无可用之兵,朝中已无可战之将,即使是刘禅不降,除了增加平民的伤亡之外,已经改变不了任何结果。
邓艾是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名将,其军事才能堪比诸葛亮与司马懿。
他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尤其是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为战争史上入川作战中最经典的一役。
唐德宗时期曾追封了六十四位名将,其中“魏太尉邓艾”榜上有名,而与他同时代被列入榜单的名将,也就只有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而已。
所以,一向以老谋深算而著称的司马懿,他提拔邓艾真的是没有看走眼。
随机文章“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马牛”是什么意思?七福神简介语言学简介喜马拉雅山脉红雪之谜,仿佛山脉哭泣流下的血泪揭秘苏联为什么没有登月,连续四次试射N1火箭均遭失败(前功尽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