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大师】钱学森做的试卷你见过吗?工整得像打印的

这份试卷的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课程是水力学(Hydraulics)。
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
【千问解读】
“学霸做过的试卷
写过的笔记本
你看过吗?”
没看过?
那没关系
现在就带你看一看
“我至今保留着这本笔记本”
这是一本与中国石油大学同龄的课堂笔记,富有年代感的封面上,书写着中石大建校的初心,凝聚着中石大人的志业。
这本笔记的主人是中石大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汪燮卿。
汪燮卿
汪燮卿,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6年于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专业毕业,1961年于民主德国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现任中国石化科技委资深顾问。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发明和科技进步奖14项。
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内专利授权258件,国外专利授权56件。
培养硕士、博士生和博士后60人。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峥嵘山麓育菁华,立志科研铸大家,沥胆披肝强国梦,神州绽放石油花。
”这是汪燮卿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
1956年,汪燮卿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走出校门。
多年来,他不忘初心、矢志报国,勇攀科研高峰,为祖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汪燮卿院士还时刻关心惦记着学校的发展,关注着新时代石油学子的成长成才。
近日,他将这本珍藏多年的大学时代在北京石油学院《化工原理》课上的课堂笔记捐赠给学校。
“钱学森试卷”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史博物馆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开馆。
展品中,“钱学森试卷”颇受青年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1980年,钱学森大学时期的水力学老师金悫将一份保存了近50年的考卷通过校史研究人员陈贻芳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
这份试卷的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课程是水力学(Hydraulics)。
这份考卷书写工整,整洁漂亮,连等号“=”都像是用直尺画的一样,中英文字写得秀丽端庄。
这次考试由金悫老师出题并主持,金悫在批阅考卷时,发现钱学森的试卷卷面整洁,解题一气呵成,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
只是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得96分。
当时交大老师出考题时,总有一两道难度很大的题几乎没有学生能全部答对,而钱学森总能以他非凡的智慧和扎实基础,使难题迎刃而解,这令金悫老师颇为惊奇,而这份漏掉下标“s”的96分试卷也就成为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中“要求严”的典型反映。
来源: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期编辑:胡洪江、李娜
来源:人民日报,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环球物理立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
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责任编辑:
985院校简介
以下是关于985院校的简介: 发展历程 -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决定支持部分高校开展建设工作,简称“985工程”。
1999年,“985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 2004年,“985工程”二期建设启动,经过几年建设,列入“985工程”建设的学校共39所。
- 2016年6月7日,教育部宣布《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失效。
2019年11月28日,教育部宣布已将“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建设目标 力争到2020年前后,实现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若干所大学可以与世界一流大学齐头并进;一批学校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更上一层楼,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批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院校名单 北京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所;上海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所;湖南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3所;陕西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所;四川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2所;天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2所;江苏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2所;广东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所;山东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2所;辽宁有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2所;湖北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所。
此外,安徽、浙江、黑龙江、重庆、甘肃、吉林、福建各有1所。
优势与成就 - 学科建设:39所985院校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顶尖的学科实力,涵盖了理、工、农、医、文、史、哲、经、管、法、教、艺等众多学科门类,多个学科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 人才培养: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采用多种创新培养模式,如元培计划、钱学森班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 师资力量:汇聚了大量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拥有众多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
- 科研创新: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跟20年经验的导游学口才,3分钟介绍中国科技大学,让你脱颖而出
如今,当兼职导游已经成为退休老年人一种新的消遣方式,在旅游的同时主动讲解当地文化,不仅丰富了旅游体验,还能健脑,益处多多。
今天带大家了解安徽中国科技大学。
当你学会了这一套小词儿,保证让你倍有面子,90%的导游都不如你。
“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我身后就是中国排名前三的中国科技大学,它是无数学子的梦中高校,也是安徽唯一的一个985、211双一流重点高校。
安徽举全省之力发展中科大,并且单独给他们配备了暖气,这也让他成为了南方所有高校当中唯一的一个有暖气的大学。
这里培养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被称为科学家的摇篮。
中科大1958年创办于北京,首任校长郭沫若。
1970年迁到的安徽合肥,当时的钱学森、赵九章、华罗庚等大师都在中科大任教。
他们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科研之上,真的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
所以说中科大的师生在搞科研上面是不要命的,才有了不要命的中科大这一说法。
中科大为什么这么强呢?正所谓,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中科大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人员2995人,其中教授1055人,副教授109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6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50人。
这支师资队伍不仅在数量上庞大,而且在质量上也是一流的。
而且中科大经常会邀请国际上声名显著的大师来讲课。
为什么说这里的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呢?当部分高校为了扩大影响力,在疯狂招生时,只有中科大严格控制招生数量。
作为全国顶级院校,中科大严格执行精英教育的策略,每年只招收1800名左右的本科生。
全球顶尖的100位材料科学家,有九位来自中国,其中七位来自于中科大。
它创办了中国首个研究生院,全国第一个少年班,非常有远见。
他们将一群智力超群的孩子,通过不拘一格的选拔方式引入到中科大就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比如,中科大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
实验结果显示,九章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超级计算机“富岳”快100万亿倍。
还有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22岁的曹原解决了世界级石墨烯超导难题,震惊世界。
总之一句话,就算你能够进美国的哈佛,英国的牛津,但是也不一定能够进我身后的中科大。
此外,中科大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例如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中,国探月工程总工程师吴伟仁、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被称为医疗器械茅台的深圳迈瑞医疗创始人李西廷等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中科大占据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半壁江山。
中国领先的十家人工智能公司有四家半来自于中科大。
这样的中科大你说牛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