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程(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辅导资料汇总)

【千问解读】
一、文中成语
娓娓动听 专心致志 五彩缤纷 兴致勃勃 怒气冲冲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坚韧不拔 绘声绘色
迅雷不及掩耳 聚精会神 依依不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鸟栖虫居 枝繁叶茂 奸诈贪婪 波翻浪涌 奔腾不息
满载而归 凶相毕露 名副其实 金蝉脱壳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乌云密布 犹豫不决 翻箱倒柜 惊慌失措
迫不及待 皓月当空 树影婆娑 无能为力 惊慌失措
惊叹不已 画龙点睛 滥竽充数 鼓鼓囊囊 夜深人静
自相矛盾 电闪雷鸣 姹紫嫣红 轩然大波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螳臂当车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金碧辉煌 卧薪尝胆 首屈一指
川流不息 闻名于世 情有独钟 饱经风霜 气势非凡
断崖绝壁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举世闻名 奋笔疾书
訇然作响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丰富多彩 引人注目 翩翩起舞 举世闻名
腐败无能 不足为奇 冷嘲热讽 乌云密布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混为一谈 雷电交加
鸿篇巨制 化为乌有 名垂青史 家徒四壁 荒山野岭
化为灰烬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翻山越岭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措手不及 气势汹汹 不知不觉
争先恐后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烟雾迷蒙 依依惜别
永世不绝 誉满天下
二、词语归类:
刹那间: 一刹那 一瞬间 霎时间 顷刻间
冷冰冰: 绿油油 金灿灿 白花花
娓娓动听:依依不舍 井井有条 滔滔不绝
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绘声绘色:一心一意 自由自在 惟妙惟肖
怒气冲冲:神采奕奕 气喘吁吁 风度翩翩
碧蓝碧蓝: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研究研究 商量商量
枝繁叶茂:南征北战 东张西望 志同道合 虚情假意
指口才好的:出口成章 口若悬河 妙语连珠 滔滔不绝
指文笔好的:下笔成文 文思如泉
赞美老师的:诲人不倦 循循善诱 兢兢业业
指精神集中: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指色彩多的:五彩缤纷 色彩斑斓 五颜六色 姹紫嫣红
含数字的: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十全十美 五光十色
含身体部位:指手画脚 满面春风 七嘴八舌 手舞足蹈
描写自然景色:湖光山色 山清水秀 崇山峻岭
赞美邓小平的:赤胆忠心 顶天立地 永垂不朽
形容气势大的:排山倒海 浩浩荡荡 一泻千里
寓言
故事
: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历史
故事
: 卧薪尝胆 背水一战 指鹿为马 四面楚歌
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 火眼金睛 八仙过海 夸父追日
指很有名的:闻名于世 举世闻名 誉满天下
指勤奋的: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
指技艺高超的: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 登峰造极
指作品精妙的: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巧夺天工
指情意深厚的:情同手足 形影不离 风雨同舟
五语复习资料(二)
一、人物性格
(教学有方)的田老师 (关心学生)的陶校长
(迷恋昆虫)的法布尔 (爱护动物)的朋加沙
(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严肃认真)的贾岛
(力大无比)的后羿 (美丽善良)的嫦娥
(奸诈贪婪)的逄蒙 (英勇无畏)的李玉和
(永垂不朽)的邓小平 (乐于奉献)的高尔基
(勇敢顽强)的恩科西 (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富兰克林
(不屈不挠)的谈迁 (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诺贝尔
(持之以恒)的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武艺高强)的林冲 (目中无人)的洪教头
(勤奋刻苦、孝敬母亲)的王冕
二、景物特点
(神奇美丽)的大自然 (外形奇特)的变色龙
(形态各异)的黄山奇松 (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精妙绝伦)的彩塑 (宏伟瑰丽)的壁画 (绚丽多姿)的飞天
三、蕴含哲理
第二单元: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自相矛盾》: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只有靠真才实学,才能站稳脚跟。
《画龙点睛》:在说话或作文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能使内容更生动。
《狐狸和葡萄》: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第六单元:只要有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名言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2.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甫洛夫
4.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
5.观察对于
儿童
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志者,事竟成。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陆游
五、俗语、谚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萧,小小胡琴拉断腰。
六、诗句
1.含“月”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含“风”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描写
儿童
活动: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描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送别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本册书上诗歌:《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 《所见》(清 袁枚)
《题秋江独钓图》(清 王士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清平乐 村居》(宋 辛弃疾)
六、歇后语,并说一句话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轮到我上台表演了,我的心里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呀!
八仙过海—— 铁杵磨成针——
周瑜打黄盖—— 扁担挑水——
姜太公钓鱼—— 韩信点兵——
千里送鹅毛—— 猪八戒照镜子——
竹篮打水—— 哑巴吃黄连——
七、谚语
台上三分钟—— 师傅领进门——
要练惊人艺—— 若要戏路通——
艺多不压身—— 百日笛子千日箫——
八、课文
1、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
_________的蝉尾_____,伸着。
蝉儿把已经_______,又敏捷地______,再用前脚抓住__________,
_______的蝉尾就______.整个动作___________。
2、刚出壳的蝉儿_______,全身都是_______,________也只有一点点。
但是____________。
3、霎时间,只见______,______被点上眼睛的龙_______。
_______ 无不_______ 张僧繇________。
4、一蓑一笠一扁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寻隐者不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九、给加点字选正确读音
正月(zhēng zhèng) 娓娓动听(wéi wěi)
温馨(xīn xīng) 鸟栖虫居(xī qī)
可恶(è wù) 满载而归(zǎi zài)
几乎(jǐ jī) 金蝉脱壳(qiào ké)
贪婪(nán lán) 翻箱倒柜(dǎo dáo)
pep六年级上册英语单词练习(PEP六年级上册英语四会单词和重点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怎么到那儿?在书店左转。
然后在医院右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买一张明信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影院在哪儿?在书店旁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电影院的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离这远吗?不,不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it 2 步行_________乘________公共汽车__________ 飞机出租汽车________ 船________ 地铁______火车_______慢的________减少,降低________停下________慢下来__________ 1.你怎么来学校的?通常我走路来。
有时候我坐公共汽车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经常骑自行车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怎么到复兴医院?在那边坐57路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美国骑自行车的人必须戴头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别闯红灯!我们必须停下来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必须注意交通信号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灯慢下来,停一停。
红灯停下来,等一等。
绿灯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it3 拜访_________电影__________看电影___________旅行__________去旅行______超市_________晚上,傍晚___________在今晚__________ 明天___________下周_________词典____________滑稽的________________连环画册________________ 单词___________单词书______________明信片________________看望我的(外)祖父母________________ 去超市________________ 1.你明天打算做什么?我要上美术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到人民公园去画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打算去哪儿?我们打算去电影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下周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今天打算买什么?我打算买一本新的漫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it4 ing形式:跳舞______唱歌_______读故事________________踢足球_______练功夫___________ 进行体育运动_____ 爬山________听音乐________看电视_____弹琵琶______画卡通________ 三单形式:做中国食物____________学习汉语___________猜字谜_______ 去远足_________ 1.Peter有什么爱好?他喜欢读故事。
他喜欢练功夫和游泳。
他也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住在悉尼吗?不,他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喜欢猜字谜和远足吗?是的,他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成为他的笔友吗?当然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有什么爱好?他喜欢放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她有什么爱好?她喜欢跳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it5 工厂______________工人______________邮递员______________警察________________ 商人,企业家_____________ 渔民____________科学家____________ 飞行员____________ 教练____________ 出租车司机_____________清洁工______________ 作家________________ 歌唱家________________ 舞蹈家________________ 足球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 1.他是做什么的?他是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哪儿工作?他在海上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姑姑在哪儿工作?她在大学里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怎么上班?他骑自行车上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成为一名校长吗?不,我想成为一名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的爸爸是邮递员吗?不,他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很努力工作并保持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it6 生气的_____害怕_____难过的_______高兴的______担心的,发愁的_____看病_______数数____ 穿____更多的______ 深的_____ 呼吸________深深吸一口气___________数到十______ 做多些运动________________穿多些暖和的衣服______________ 1.这个卡通片是讲什么的?是一部关于一只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害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猫很生他们的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么了?你爸爸生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今天早上应该去看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要伤心。
__________________ 7.你爸爸现在感觉怎么样了?不大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该怎么办?你应该穿多些暖和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策划及单元测试题)
(2)积累常用文言实词,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积累常见文言虚词,注意其在表达语气、关联文意方面的作用;积累古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
(3)体会古人寄于山水名胜的政治理想和忧乐情怀。
三、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文包括三篇文言散文和三首古诗词,人文要素为“游目骋怀”,语文要素为“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注意文言虚词的作用”,写作训练主题是“议论要言之有据”,意在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岳阳楼记》,范仲淹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习本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体会作者的忧乐情怀。
《醉翁亭记》,通过记游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习本文,要继续重视朗读,熟读成诵,体会虚词使用的妙处,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湖心亭看雪》,张岱用回忆的方式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亭上遇人之乐,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学习本文要熟读成诵,体会白描写法的妙处,联系作者生平及背景体会家国之思。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之一。
全诗抒发了作者有志难伸的愤激之情,但诗人并未放弃理想。
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沉浮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于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本单元所选的古代诗文,皆为传统的名家名篇。
散文都是名胜记游之作,诗词则偏于抒发个人的情志、怀抱。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循序渐进地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
放手使用自读课文让学生运用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
反复自主实践刚学到的阅读方法策略,为今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作训练的要点在于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应的材料。
在训练实践中引导学生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议论要言之有据,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写作指导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围绕观点选择真实、恰当、丰富的材料证明观点,在评价时也要关注重点。
四、人文素养 体会感受古人寄于山水名胜的忧乐情怀。
五、语文素养 1.基于理解熟读成诵; 2.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 3.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六、单元教学建议: 第1课时 单元导读课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 1.把握单元学习基调,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古代诗文语言特点,熟读成诵。
活动一:读提示,明目标 活动二:读课文,正字音 1.对照注释标注生字读音及疑难之处,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学生注音,反复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顺、读熟。
活动三:巧测试,练基础 对几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音形进行检测,落实基础。
第2课时 教读引领课 《岳阳楼记》 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熟读课文,把握文章节奏。
活动一:积累常识,知人论世 学生预习作者的相关常识,当堂展示。
活动二: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梳理并积累重点实词及各种文言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句子等,学生疏漏的知识教师补充。
活动三: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1. 朗读课文,自行划分节奏 2. 教师指导节奏划分 3.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3课时 组文阅读课 《岳阳楼记》 《游岳阳楼记》 1.品味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妙处。
2.体会览物心、悲喜情的异同,体会 范仲淹的家国情怀。
活动一:品读意境美 选读二三四段,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景物,感受诗情画意。
活动二:感悟立意高 文中哪句话道出了范仲淹的思想?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活动三:体会构思巧 自由发言,说说本文在构思有何巧思? 活动四:迁移运用 感悟《游岳阳楼记》的意境、立意和构思 第4课时 教读引领课 《醉翁亭记》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概括主要内容。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活动一:预习检测,了解常识 学生展示作者的相关常识,摘录要点并当堂识记 活动二:疏通文意,积累梳理 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梳理并积累重点实词及成语、名句,学生疏漏的知识教师补充。
活动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本文内容初步体会情感。
(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明段意。
) 2.指导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5课时 教读 引领课 《醉翁亭 记》 《丰乐亭 记》《醒心亭记》 1. 品味文中的“乐”的不同内涵。
2.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活动一:寻线而进探内涵 《醉翁亭记》中多次提到“乐”,找一找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这些“乐”来源于什么? 活动二:同类阅读广视野 丰乐亭、醒心亭与醉翁亭一样都曾留下欧阳太守的足迹,同样《丰乐亭记》《醒心亭记》这两篇文章里也记录了太守的“乐”,请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太守之“乐”体现在哪里? 活动三:联系实际正己身 第6课时 组文阅读课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结合相关语句,品味文章的意蕴美、结构美、语言美、精神美。
活动一:寻美,解读音韵美 两篇文章都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你觉得原因在于什么?能否从句式特点和虚词使用方面来分析一下。
参考句式:我觉得《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音乐和谐、朗朗上口的原因在于 , 大家看(相关语句), (具体分析)。
活动二:寻美,解读结构美 活动三:寻美,解读语言美 活动四:寻美,解读精神美 第7课时 教读引领课 《湖心亭看雪》 1.了解作者常识和写作背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概括主要内容。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活动一:预习检测,了解常识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相关常识和写作背景,摘录要点并当堂识记。
活动二:疏通文意,积累重点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梳理并积累重点实词,学生疏漏的知识教师补充。
活动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朗读课文,根据记叙文要素概括本文内容和情感。
2. 指导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8课时 组文阅读课 《湖心亭看雪》 《龙山雪》 1.品味雪景,学习白描写法。
2.体会张岱的高雅志趣和故国之思。
活动一:痴人眼中景 张岱爱雪,《湖心亭看雪》《龙山雪》两文都写雪夜出行,他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请结合具体的字词对所见雪景进行一下品析。
张岱笔下的雪景是 (特点),我觉得 用得好,写出了______。
活动二:痴人心中情 1. 痴人赏景无可厚非,可明明“舟中人两三粒”为何作者却说自己“独往”?《龙山雪》中陪侍在张岱身边的人有什么特点?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张岱与“亭中人”都担得起一个“痴”字,他们有何相似之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第9课时 组文阅读课 《诗词三首》 1.品读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感受作者积极向上、乐 观豁达的情怀。
活动一:读诗,品节奏韵律 这三首诗词脍炙人口,你最喜欢哪一首?请诵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活动二:品诗,感真挚情怀 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诗人曾遭受或正面对着失意、不顺、坎坷?你又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豪迈、乐观与旷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一下。
活动三:观己,谈人生启示 第10课时 主题写作课 议论要言之有据 1.理解“言之有据”的作 用。
2.通过辨析训练,明确论据的特点。
3. 能围绕自己确定的观 点,准确、恰当、丰富地选 择、使用论据完成作文。
活动一:回顾课文,体会作用 回顾《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两篇课文,分别摘出一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下表,分析其作用,并总结出一条论据最基本的特点。
活动二:辨析训练,概括特点 活动三:牛刀小试,学以致用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
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
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第11课时 组文阅读课 课外古诗词诵读 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参照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自由朗读。
要求:字音 读准,停顿恰当。
活动二:了解背景,了解作者 活动三:品读诗歌,感悟情感 七、教学设计举例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文章节奏。
2.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2.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
他两岁丧父,家贫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做官以后,敢于进言,以致遭谗言被贬。
但他没有消沉,不仅自己心忧天下,还在他的传世名篇中劝勉好友滕子京也这样。
他是谁?这篇传世名篇内容又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1. 掌握字音。
谪( zh é ) 汤( sh ā ng ) 属( zh ǔ ) 霪( y í n ) 霏( f ē i ) 樯( qi á ng ) 楫( j í ) 冥( m í ng ) 谗( ch á n ) 芷( zh ǐ ) 汀( t ī ng ) 偕( xi é ) 曜( y à o ) 2.积累词语,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5)一:一碧万顷(数词“一”) 长烟一空(全) (6)极:南极潇湘(至、到达) 此乐何极(尽头) (7)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8)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景象。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细小) 【特殊句式】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 (2)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语后置) (5)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尝试划分朗读节奏。
以第二段为例,标示节奏: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教学提示】 概述文言文节奏划分:①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②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分开。
③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
④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总之,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该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
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独到之处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合作与探究 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很有见地,《岳阳楼记》的精彩在于其立意、构思、章法、意境、语言、表达等方面,今天我们重点鉴赏文章的意境美,立意高和构思巧这三方面。
(一)意境美 ①请同学们选读二三四段,展开想象,再现文中优美生动的景物,用自己的话描绘景物,感受诗情画意。
②请大家交流感受,每人负责一幅画,注意通过品味关键字来体现洞庭湖的浩淼无垠、气象万千,抓总特征,从雨湖、晴湖、月湖,形、声、光、色、味多角度多方面描绘,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感受古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含蓄蕴藉的,常常寄托于景物当中,这便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后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借景抒情的片段。
(二)立意高 同学们说的真好,大家的发言让我们都沉浸在祖国壮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美丽当中,但作者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写景,有何深意呢?我们一起来领略《岳阳楼记》的立意的高远。
① 文中哪句话道出了范仲淹的思想?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联系课文探究,组内全员参与,探究结束后派一位代表发言。
当你探究遇到困难的时候,别忘了多读课文。
学生代表自由发言,代表发言时其他组的代表和组员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提高,同学们你们在文章的哪个位置找到这句话的?这句话是不是作者在写作时的灵光乍现?文章第五段哪个字(尝)可以表现这一点? 资料: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
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
欧阳修给他写得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先忧后乐观很久以前就有之,那为什么作者不在文章已开始就用这句话劝勉滕子京呢?作者在提出这一政治观点之前为什么要写洞庭湖之景呢? 阅读明确:作者用阴晴之景引出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这一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人们在面对景物的变化有这样的忧喜变化是很正常的,但范仲淹并不欣赏这种变化, 这正是他要告诉滕子京的,要如古仁人一般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追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不同? 通过学生的思考可以发现范仲淹已经从个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忧喜观上升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天下的至高政治理想,这便是本文立意高远的原因,是其他写景抒情的文章所无法企及的。
(三)构思巧 体悟到了作者深刻的政治理想后,范仲淹在写作上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来学习一下范仲淹是如何构思本文的。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本文在构思有何巧思?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引导、提高。
①本文为何记楼却不写楼?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在这里,范仲淹就交给我们作文中创新的方法:一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的,我偏说不好,比如文章《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二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换一个新的角度,本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这给大家在作文创新上一个很好的启示。
②引导学生品味本文叙事、写景、议论相融的写法,品味写景的作用。
如果把阴晴之景比作两条巨龙的话,议论就是一根擎天大柱,两条巨龙从不同方向游来紧抱大柱,这一“双龙抱柱”的结构相当精妙。
③ 体会文章精妙的、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
三、文章主旨 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生动描绘了“迁客骚人”登楼所观之景及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有劝慰友人之意。
四、迁移运用 自主研读《游岳阳楼记》,感悟文章的意境、立意和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