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音乐: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盛行的时期产出的音乐

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
【千问解读】
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
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巴洛克音乐的一些特点(Baroque),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
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
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
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
巴赫是音乐之父,由此可见他的威望之高。
维瓦尔第凭着他的《四季》一举成名天下知。
亨德尔是旋律大师,他的作品有一种优雅!他们所留下来的东西是巴洛克时期的一大笔财富! 称呼起因 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原意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十七世纪的法国被称为“伟大的世纪”,是由于当时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出现了高乃伊、拉辛、莫里哀、波舒哀和拉封丹这样的作家。
那么,这难道不也是欧洲绘画的伟大时代吗?如果一个人在十七世纪周游过整个欧洲,他在所到之处都会遇见伟大的艺术家:如安特卫普的鲁本斯,阿姆斯特丹的伦勃朗,巴黎的路易-勒南,罗马的贝尼尼和马德里的委拉斯贵兹。
可惜我们没有一份关于十七世纪旅游欧洲的纪录,即使是十七世纪的人,可能比我们更不容易知道有一个在洛林作画,死于1610年的卡拉瓦乔。
在两百年前,还没有谁像现在这样,把这个时期称为巴洛克时期,那是因为随着十八世纪末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复兴“巴洛克”这个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贬义词。
而只是像温开尔曼和科特雷梅尔-德-坤赛的同时代人那样,把“巴洛克”这个词看成是一种奇怪的、过分雕琢的、独特的、简言之,是极不值得赞美的艺术。
艺术风格 “巴洛克”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绘画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尤其重视素描,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家则非常重视色彩、光影和透视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是静止的,以匀称为目的;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主要表现动势,以动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用斜线或对角线的构图。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是强调线条,热爱线条;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则是以明暗来造型的,他们喜欢物体的逼真与强有力的效果。
我们也应该把巴洛克看作是从一极到另一极的一种必然趋势——如后期的哥特式艺术是对苦行艺术的反动,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动,或者如当代抽象主义艺术是对它以前的艺术的反动。
也许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巴洛克”这个词来说明介于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然后在各画派或各国之中区别哪些作品是继承了过去,哪些是反对过去或是创新。
在某些时期和某些地点,艺术家们有意识的开始创新,这一事实是无可否认的。
艺术中的另一些创新则是受外来艺术的影响。
著名的艺术史家韦纳-韦斯巴赫、埃米尔-马勒和路易-雷奥把巴洛克看成是由特伦特宗教会议开始的反的一种结果。
这种反宗教改革采取反文艺复兴的方式,而把耶稣会看成是宗教改革的总机关(因此,人们总称巴洛克为“耶稣体裁”)。
一个革新了的天主教会收回了对艺术的控制权,它不仅禁止画裸体和神话题材,而且不许画圣徒的行传(因此也禁画圣像)以及一切可能用来作为嘲笑神的凭据的任何东西。
他们禁止艺术家对宗教题材绘画进行任何创新或在画之中加进任何能将纯洁心灵引向迷途的东西。
在这之后,一种新的画——圣母像,画圣徒的狂言、奇迹和殉教的圣像画出现了。
与此同时(循着这条争论的路子)巴洛克艺术家就为大小国王的宫廷的任命而作画,他们的绘画在专制主义与民族主义泛滥的时代,表现出虚饰浮华、吹捧的倾向。
当时,在巴洛克艺术中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受压制的,另一种是让想象和感受奔放的。
某些当时的艺术史家(如塔皮埃)已经在动摇上述理论。
但他们把巴洛克艺术与基督艺术等同起来,却是言过其实。
前面已经提到过的特伦特宗教会议的神学者,皆是过了头的人文主义者,他们排除了文学艺术中的天主教宗教教育。
毫无疑问,他们经常激烈地反对文艺复兴的肉欲与异教徒的外貌和情调之间展开的争论。
它是在宗教狂怂恿下引起的。
但是这种在他们指导下形成的新的艺术体裁,却是使宗教会议所制定的宗教理想,与一部分文艺复兴传统一致起来。
这些艺术家们的争论不可能证明有如此多样性的艺术,不会是由会议的一纸命令产生出来的。
举例来说:罗马耶稣会的圣母院里的耶稣像,并无创新,而是把文艺复兴的特色拿来从属于反宗教改革的理想及耶稣会的特殊教规。
随机文章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出处,英格兰修士提出的理论引发文艺复兴国外海滩惊现两具美人鱼尸体,如丝般顺滑的头发/魔鬼的样貌中国三大龙脉已断两条真相,秦始皇狠心破坏两条龙脉遭天谴暴毙揭秘大龄不婚的前世因果,前世风流债今世还/可能备胎到老的结局宇宙中的物质从何而来,来源于宇宙起点大爆炸/能量演化为物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是怎么回事?中间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翌日,印军占领了查谟西南重镇唐格尔,解除了巴基斯坦武装对查谟最直接的威胁。
4月,印军又从诺歇拉向拉乔里进攻,以解拉乔里之围。
拉乔里是位于德维河上的一个军事重镇,在其南郊的德维河上有一座命名为班瓦里的大桥,是拉乔里南面的门户。
在这之前,巴基斯坦武装虽然几次攻占拉乔里未果,但利用攻占的班瓦里大桥等咽喉要地对拉乔里进行了严密封锁。
印军要解拉乔里之围,必须先夺取班瓦里大桥。
在巴基斯坦武装设防严密的情况下,印军想从正面进攻谈何容易。
印军认真研究了敌情后,随决定以奇袭行动巧夺之。
1948年4月8日夜,印军夺取班瓦里大桥的战斗正式打响。
与以往战斗枪炮齐鸣形成鲜明对比,印军的进攻悄无声息。
在夜幕的掩护下,朦胧中看到印军的十几辆坦克开进河中,每辆坦克之后都跟着一群“黑压压”的步兵。
在前进中印军保持了最大程度的静默,坦克在水中的行驶速度平均只有2千米/小时,步兵涉水也尽量避免弄出响声来。
就这样,印军地前出到巴基斯坦武装的桥头阵地前,十几辆坦克然后突然从河水里冒了出来,猛扑敌阵地,以直瞄火力对巴基斯坦武装的火力进行了“点名”,巴军做梦也没想到印军会从水路向其发起进攻。
由于打击突然,加之印军火力异常凶猛,巴军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成了炮下鬼。
原来,印军通过考查发现德维河水浅,勉强能通过坦克,为达成奇效,印军决定“不走旱路走水路”,印军的冒险得了回报,结果。
还准备长期固守拉乔里的巴军得知班瓦里大桥突然失守后,无心恋战,稍战即逃,印军于4月12日从班瓦里大桥轻取拉乔里。
印军在取得西南和西部的胜利后,其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平均距离巴基斯坦已经不足50千米,对巴形成了直接威胁。
攻防激战 面对如此不利态势,巴基斯坦总督真纳命令巴正规部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准备与印度一决雌雄。
巴基斯坦增援部队赶到克什米尔后,巴军总数达到了5万人,而印度军队也有4万之众。
后两军在奔杰地区展开了激战。
奔杰是距离斯利那加西南73千米处的一个战略要地,建在海拔3000多多米的高地上,易守难攻。
战争先期,巴基斯坦武装就对奔杰发起进攻,但由于守军凭借奔杰地势险要,巴军一直没有攻下,巴正规部队介入后,为夺回克什米尔腹地的主动权,巴军再次向奔杰发起强大进攻。
双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参战,奔杰地区一时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弹片嘶叫。
穆斯林士兵和士兵的宗教热情都被疯狂的进攻和顽强的抵抗激发起来,怨毒恨火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
双方不断改变战术,反复冲杀,阵地几易其手。
奔杰像一台“搅肉机”,鲜血不断渗透的山地上,遍布着支离破碎的肢体和双方濒临死亡的伤员。
两军都竭尽全力要战胜对手,为此,双方不断投入新的兵力,战争规模逐步升级,但都一时难以战胜对手,随后战斗进入对峙状态。
出奇制胜 在克什米尔北部,印军实施了打通喜马拉雅山连接克什米尔东西两部分的要道的战斗。
乍吉山口战斗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乍吉山口位于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东北63千米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低点。
通过它有一条的贸易要道,连接起了斯利那加和列城。
从斯利那加到乍吉山口,先是一段可以通行卡车的公路,然后,由于山势渐高和地势复杂,就只有一条了。
乍吉山口在地理位置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价值,使印军认认到必须尽快地占领该地。
印军对乍吉山口的巴基斯坦武装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后又在14日早晨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但均遭到失败。
印军不甘心失败,决定再次发起攻击。
印军在总结前两次教训时认为,光使用步兵参战,没有坦克的火力掩护是无法夺取这一山口的,但是,要想使用坦克,就必须想法把坦克秘密从查谟运到斯利那加,然后再从斯利那加把坦克运到公路的尽头,而后再从公路上沿羊肠小道发动进攻。
从常理上说,这条运送坦克的道路并不适合坦克的通行,尤其是羊肠小道行人尚可勉强通过,而行驶坦克则难上加难。
但印军决定克服各种困难,把坦克开到乍吉山口当面上去。
担任这次作战任务的是第77步兵营,第7坦克旅则配合其作战。
为达成出敌不意,第7坦克旅的指挥官对坦克的运送进行了严密的伪装:把所有的坦克的炮塔全部卸掉,坦克底盘和炮分开由拖车和卡车载运,用帆布一遮盖看起来就像正常运送武器弹药一样。
这不但迷惑了巴军,同时也减轻了坦克经过桥梁时的重量。
就这样,印军把至少7辆坦克秘密地运至公路尽头一处秘密的坦克待击地域内。
之后,印军把后有坦克炮塔重新安装到车体上,恢复了坦克的原貌。
并对公路尽头到乍吉山口之间的羊肠小道进行了修缮,使这条只能通行人畜的小道勉强可以通行坦克。
此外,印军在待击地域内还对步兵和坦克协同秘密进行了训练。
攻击的时间初步确定,但是由于恶劣天气作祟,印军的进攻不但被迫三次推迟,而且由于乍吉山口连口降雪,山路变滑,印军指挥官内部也发生了分歧。
步兵指挥官指出,如此恶劣的天气和地形,士兵不仅难于攀上山口,而且还会遭受不必要的伤亡,因而主张取消这次行地行动。
但是,印军另外一位卓越的指挥官——第7坦克旅旅长极力坚持这次进攻,认为利用这种天气进攻正好能出敌所料,达成突然性。
最后,印军指挥机构决定,让坦克部队担任主角,坦克在前面开道,步兵随后跟进。
1948年11月1日上午10时45分,由7辆坦克组成的印军攻击部队。
虽然恶劣的天气影响了坦克的行动,但是,印军的坦克还是克服了山道雪滑的情况,不断前进,并向巴军目标猛烈开火。
在印军坦克突然而猛烈火力的打击下,巴基斯坦武装惊慌失措,由于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巴军无法阻挡印军坦克的冲击。
巴基斯坦武装在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后,败下阵来。
到下午2时,印军就全部占领了乍吉山口。
印军步兵在下午5时左右也陆续抵达山口。
印军从巴基斯坦武装手中终于夺回了有着重要战略价值的乍吉山口,打通了克什米尔东西的联系。
调解停火 战争进入1949年初,在联合国多次努力下,双方宣布停火,并按照当时实际兵力部署划定了停火线。
印度占据了克什米尔全境五分之三的地区,人口约400万。
巴基斯坦只控制五分之二的地区,人口约100万。
按照停火协定,印巴双方停火后应该举行全民公决来决定克什米尔的归属。
但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拒绝撤出军队,使协定成为一纸空文。
从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摩擦不断,其归属问题成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印军胜出 印军之所以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作战指挥方面讲,印军要。
首先,果断出兵,尽占先机。
印军在参加战争初期就果断地投入占优势的正规兵力,一举夺取了战场主动权。
而巴基斯坦在战争初期只动用穆斯林部落武装,直到1948年印军逼近其大门口时,才投入正规兵力,因而使巴基斯坦失去了良好战机。
其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在战争中,印军多次创造性地使用坦克,利用出其不意的地点和方式打击巴军,打得巴军措手不及,争得好多战略要地。
第三,外交斗争与军事斗争巧妙结合。
1947年年底,由于气候原因,印军进攻受阻,便主动接受了联合国调停,印军利用外交斗争掩护其备战。
当来年春天利于进攻时,又重新宣布开战,牢牢控制了作战的节奏和主动性权。
随机文章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通灵外道魔像条件,必须具备轮回眼(仅长门斑带土通灵过)揭秘中国国花是什么花,牡丹VS梅花谁才是(两败俱伤菊花也来凑热闹)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伏尔泰揭露事物的两面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第一次印巴战争简介是怎么回事?是什么真相导致两者之间引发争端的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规定让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
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
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
印度参战部队有2个师及若干土邦部队约40000余人,巴基斯坦参战的多为部落武装约5万人。
印、巴军队经过1年多的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胜负难分,后在联合国干预下于1949年1月停火。
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余为巴方控制。
这次战争没有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历史渊源 1947年2月1日,蒙巴顿【L. Louis Mountbatten 英国海军中将、东南亚盟军总司令(1900~1979) 】在伦敦正式接受了驻印度总督的职务。
任内提出关于次大陆独立1948年6月 的“蒙巴顿方案”,将原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划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实行分治,该方案导致和长期纷争。
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其中穆斯林占总人数的77.11%,徒占20.12%,余为徒和徒。
克什米尔地处亚洲心脏,周围分别与中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教派阋墙 1947年,饱尝了200年殖民统治的英属印度获得了独立。
随着南亚次大陆上空“米字”旗的飘落,殖民统治印度整整两个世纪的制度也随之。
在世期间,印度教徒(后建国印度)和“穆斯林”(后建国巴基斯坦)虽勾心斗角,但碍于殖民统治者的威力,更多的是进行暗斗。
然而,随着殖民统治者的离去,不同教派却阋墙翻脸,大打出手。
原因出在原殖民统治者留下的遗嘱——“蒙巴顿方案”埋下祸根。
该方案按照宗教特点把英属印度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而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并没有明确,于是战端随起。
要地之争 克什米尔对于二者——印度教徒(后建国印度)和“穆斯林”(后建国巴基斯坦)太重要了,因为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印度对此有着十分明确的认识,尼赫鲁曾经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同样,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克什米尔俯瞰巴基斯坦,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近在咫尺。
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在评价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时说:“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
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项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 于是,“蒙巴顿方案”在1947年8月一出台,在克什米尔的查谟地区便有20万穆斯林居民被印度教徒杀害。
在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闻知此事,;,10月下旬,的穆斯林部落武装分子徒步或骑摩托车从北、西和西南分三路进入了克什米尔进行“复仇”。
由于克什米尔土邦政府中的印度教徒武装缺少武器,所以穆斯林武装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先后攻占了木泽弗拉巴德、乌里、巴拉穆拉、吉尔吉特等众多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杰城、拉乔里和诺歇拉待少数战略要地,但也将其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的穆斯林武装,身为印度教徒的克什米尔大君哈利·辛格。
他立即致信于印度政府,向其救援。
印度政府求之不得,把先头部队2个步兵营由新德里紧急空运到斯那加附近一机场。
装备精良的印军一踏上克什米尔的地面,便迅速向斯利那城中进发,并很快从大君哈利·辛格的地方武装手中接管了斯利那加的防御。
此时,穆斯林武装已兵临斯利那加城下,双方在城郊发生了激烈交火。
于是正式拉开了第一场争夺克什米尔的帷幕。
印军攻势 印度为了夺回在克什米尔的主动权,之后又派出第161旅、第50伞兵旅、第19步兵旅和第7坦克,从查谟地区进入克什米尔参战。
印军把兵力部署在两个主要作战方向上,即在斯利那加和查谟各部署了一个师的兵力。
印军以两地为前进基地,向周围巴基斯坦武装发动了全面进攻。
11月初,印军将兵临斯利那加城下的巴基斯坦武装击退到距斯利那加城20多千米的沙拉登地区。
印军首次使用第7坦克旅的部分兵力,支援第161步兵旅,与巴基斯坦武装在沙拉登展开争夺战。
在坦克的掩护下,印军士兵边前进边开火,给巴基斯坦武装造成重大伤亡,印军和巴基斯坦武装在沙拉登地区的战斗仅仅持续了20分钟左右,巴基斯坦武装死伤惨重,约有500人被打死。
在查谟西部地区,印军大批兵力赶到,并且接防了诺歇拉和唐格尔地区哈利·辛格地方部队的守备。
查谟西部地区位于皮尔潘札尔山的西南麓,区内有奇纳布河和杰卢姆河的支流多山多岭。
印军为了击溃巴基斯坦武装对诺歇拉的进攻,决定对巴基斯坦武装的一个补给基地阿斯尔一克答拉进行袭击,以收之效。
担任这项任务的是一个为“查拉力量”的坦克机动分队。
在1948年1月8日夜间,“查拉力量”机动分队向阿斯尔一克答拉补给基地发起进攻,坦克分队突然向巴基斯坦武装近距离直瞄射击。
面对这些来势汹汹,无法阻挡的铁甲怪物,巴基斯坦武装惊慌失措。
在印军坦克火力的沉重打击下,巴基斯坦武装逃离阿斯尔一克答拉的补给基地,扔下大量物资以及战死者的尸体。
印军解了巴基斯坦武装对诺歇拉的包围后,已牢牢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准备进一步打击该地的巴基斯坦武装。
然而,战争进行到1947年底,由于克什米尔地区大雪封山,阻止了印军的进攻行动。
印军主动提出联合国调停,并借机积极备战。
随机文章「天若有情天亦老」2百年后才有人对出下一句 成千古名对杨朱生平简介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希尔夫妇被外星人绑架事件,外星人绑架人类做研究/真实事件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