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乌孙国经历了什么?是如何消失的?

有学者指出,哈萨克一族,并非十五世纪才有,而是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虽然如今已经踪影飘渺
【千问解读】
有学者指出,哈萨克一族,并非十五世纪才有,而是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虽然如今已经踪影飘渺,远在战国秦汉时期,乌孙就在自河西走廊到新疆这一大片土地的历史舞台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乌孙是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其族落过着游牧的生活。
据史料记载,乌孙游牧的主要地区前期是在河西走廊,后来逐渐迁往伊犁河流域,就是其族游牧后期于此建立。
东晋十六国期间,乌孙国与柔然人开战,但军力不如柔然,终为其所逐,乌孙人从此过起了游荡的生活。
为柔然所败后,乌孙人向南迁徙,一直到帕米尔高原,逐渐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消失。
“乌孙”这个名字,初见于西汉前期,这是张骞出使西域所带回来的不是成果的成果。
汉武帝时,为击破匈奴,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系与匈奴有仇的大月氏,意图对匈奴形成两面夹击,不过张骞运气不太好,被匈奴人抓住,虽未杀他,却也软禁了他十年。
张骞利用这十多,探听到了些西域的故土人情。
据《》的《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回到中原后向汉武帝“交报告”的时候是这样写的: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边小国也。
“昆莫”一词,在中原就相当于,但中原人从来屹立在世界之巅,对这种“边鄙小国”向来是自恃身份,所以决不会有“乌孙皇帝”这种解释,“昆莫”被译为“乌孙王”是可以想见的。
“昆莫”后来又被译为“昆弥”,这就像韩语当中的“思密达”一样,理解其含义了,怎么译已经是次要的事情。
《史记》、《汉书》等重要史书中常见“乌孙王昆莫”的说法,这就是把“音”和“意”结合了起来,更让人一目了然。
但就切实而言,张骞所言的“昆莫”的确与其音有些距离,人们更容易接受的却是“昆弥”二字了。
我们从《十六国春秋辑补》卷十一《后赵》之中可提取出一些史料,对其与乌孙的“昆莫”进行类比,可知乌孙王称号“昆莫”及“昆弥”等可以稍作解释,即“昆人的伯克”。
这就是说,乌孙人在改其族名为乌孙之前,是自称为“昆人”的。
考昆人之“昆”,其读音约莫为“浑”,即匈奴的“浑邪”,而相对来讲,匈奴的“浑邪王”,有时候又被译成“昆邪王”,如《汉书》中的《金日禅传》中所记,“金日禅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
武帝元狩中,票骑将军将兵击匈奴右地,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
其夏,票骑复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大克获。
于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召其王欲诛之。
昆邪、休屠恐,谋降汉。
” 现在,乌孙国的由来就清楚了:乌孙本为“昆”,曾于河西走廊游牧,在汉代初期被大月氏所灭,后来得匈奴单于相助得以复国。
此后这些人向西迁徙,占领了大月氏原来的属地,取而代之,并在伊犁河流域立国,而剩下的人因为某种原因未能西迁,归附于匈奴。
匈奴单于为了管理这帮人,派出亲信任“昆人王”,将之译为“昆邪王”,在当时,这“昆”字又与“浑”字相通,于是也作“浑邪王”。
此后乌孙与匈奴的关系大不如前,匈奴又螃蟹一样在大地上横冲直撞,乌孙难以承受后果,便开始疏远匈奴。
为了与原先归附了匈奴的属民相区别,便改其名,称“乌孙”,因此,在先秦时期是没有乌孙这个说法的,直到汉武帝时,“乌孙”这个名字才因为匈奴和张骞的原因而“发扬光大”。
再朝上追,乌孙的来历就有几分扑朔迷离的意思了,好在还能追得上。
据《史记》中《匈奴列传》中的记载,“得由余,西戎八国属于秦,故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朐衍之戎”,其中的“绲戎”又称为“混夷”,就是昆人的前身。
这个族落在当时是非常有发展的,商末周初时,混夷对东邻周族是很大的威胁,甚至能够压周族一头,《诗·大雅·大明》中有云“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这里的“駾”即通“锐”,是难以抵抗的意思。
这种强大,,但乌孙人的发展,倒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从《汉书·匈奴传》中,我们可大致看出乌孙败落的始末。
公元前175年,大月氏与乌孙冲突后,时为乌孙王的难兜靡被杀,他的儿子却还是个婴儿,被傅父送到匈奴,匈奴单于怜其遭遇而收养于他。
公元前176年,匈奴出兵击大月氏,月氏不敌自河西走廊退走伊犁河流域。
公元177前年,冒顿单于去世,昆莫为老上单于收养。
公元前161年,老上单于又过世后,昆莫又被收养。
昆莫长大后,多次领军作战,站下功劳,开始有了自己的“党羽”。
昆莫在大约三十岁的时候,请匈奴军臣单于出兵击走大月氏占下了伊犁河流域,立国乌孙。
匈奴于乌孙有保族立国之恩,又兼三代单于对昆莫的收养,所以昆莫是亲向于军臣单于的。
军臣单于去世后,其弟左谷蠡王乱政,迫走军臣单于之子於单,自立为伊稚斜单于,为昆莫所痛恨,并表现在不肯朝会匈奴之上,始与匈奴为敌。
此后,乌孙与汉朝交好,武帝接受了张骞的建议,联络乌孙,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使张骞使于乌孙,匈奴终于被击败。
汉朝为笼络乌孙,先后将、等许与乌孙昆莫为妻。
昆莫虽对单于不满,但并不排斥匈奴,在伊稚斜单于败亡后,仍与匈奴有着联系。
匈奴人吃一堑长一智,也对笼络乌孙上了心,于是汉朝派出细君公主,匈奴也将公主嫁于昆莫,搞得乌孙昆莫猎骄靡下不来台,只好以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匈奴公主为左夫人。
如果者再三,由于汉朝公主所出男丁稀少,乌孙的继承人多为匈奴公主所出,乌孙也就更倾向于匈奴了。
此后,乌孙发生动乱,平乱后,乌孙国分为大小两部,各自皆有昆莫。
小昆莫有人户四万,大昆莫有人户六万,计十万有余。
乌孙小昆莫乌就屠平定动乱,却因畏惧汉朝而自甘小昆莫位,对汉朝已是心怀不满,加之其母为匈奴公主,于是对匈奴更加的亲密。
初年,匈奴内部发生动乱,分为南北匈奴,两部匈奴主张相反,南匈奴与东汉亲密,而北匈奴仍然跟汉朝“拍桌”,乌孙小昆莫仍然与北匈奴相合。
公元73年,汉明帝遣大将军窦固出师征伐北匈奴,大胜;公元91年,北匈奴又遭遇东汉大将耿夔,大败,单于几乎失陷,但终究逃到了乌孙地界,苟延残喘。
东汉末年,鲜卑人檀石槐横空出世,一统蒙古高原,威名远播,北匈奴难抑其锋芒,于是西逃到乌孙东部,乌孙小昆莫的地盘就被北匈奴给抢了。
此后,达魏晋之时,乌孙国地盘西移,动荡不安的时局,使得乌孙国力不从心,江河日下,国力远不如当年。
公元四世纪后期,蒙古高原上,柔然强势崛起,至五世纪,柔然汗国建成,柔然首领社仑雄才大略,击败各方势力,自立为丘豆伐可汗,乌孙国的东部被北匈奴的遗民建成悦般国。
乌孙国多次为柔然汗国侵略,难以抵挡,无奈退至帕米尔高原。
乌孙国为何向南方退避?自然是因为在那些地方还算有点“群众基础”:氐族、等多与乌孙有旧,再加上乌孙还算强盛之时,国内的一些人已经迁移到此地,甚至更向东也有人去过。
乌孙国对汉朝而言,虽是弹丸小国,但对“无雷”、“休循”、“捐毒”等国来说,还是敬畏得高山仰止,甚至在《》当中出现的“莎车国”都与乌孙国有旧,及乌孙本国内亦有相当部分的“塞种人”,乌孙人自然会向这些有些根基的地方退了。
但乌孙本身已经成为无根的浮萍,虽逃避开了柔然之侵,终究免不了民心离散,逐渐消散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随机文章失踪1年多!英国男跨海离家3500公里瑞典最北城寻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牢骚效应,企业应对发泄情绪的员工宽容对待解析人工智能是什么意思,人工智能的利弊(未来可能毁灭人类)平行宇宙理论,平行宇宙的存在的例子(平行空间真实存在)流川枫和樱木花道的关系,情敌冤家也是朋友/最后的击掌是最完美的结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舍利弗为什么比佛陀更早入灭?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直到第一座弘法圣地竹林精舍(寺院前身)的建立,智慧第一尊者前来皈依,僧团有了实质领导者后,才算真正点燃了星星之火! 根据《佛说十二游经》记载:佛陀证道第五年,率僧团来到了当时印度最大的。
舍利弗本为修者,师从著名的外道六师之一删阇耶,因偶遇马师比丘(五比丘之一)得知佛的存在,便与同学目犍连(时为大将军)各率弟子250人,皈依佛陀。
佛为说四谛,舍利弗七日证得果! 从进入僧团的那一刻起,舍利弗便得到了佛的重用,安排他监理著名的祗园精舍工程,并代佛与十名外道辩论。
完美完成第一项使命后,舍利弗走上僧团的最高管理层,超越憍陈如、大迦叶,成为佛的上首大弟子。
从此,佛成为僧团的精神领袖,舍利弗则成为僧团的实际负责人! 从摩揭陀国皈依之刻起,舍利弗一直追随佛四处弘法,直到舍利弗入灭涅槃,整整四十年。
那么,证得阿罗汉果后就已“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永断轮回”的舍利弗尊者,为什么会入灭呢? 《贤愚经》记载:佛率僧团从摩揭陀国灵鹫山赶回父国迦毗罗卫释氏精舍途中,天缘已至。
佛说具足四神足神通者可住世一劫,问具足四神足的如来可住世多久,阿难不答。
魔乘机请求佛入涅槃。
佛答应他三个月后入灭。
当时,舍利弗得知佛将入涅槃的消息,深怀叹感:“如来涅槃,一何疾耶?世间眼灭,永失恃怙!”舍利弗不忍见佛涅槃,就想先于佛入大涅槃。
佛说:“一切贤圣,皆当寂灭。
”答应了舍利弗的请求。
舍利弗带着弟子返回了王舍城故乡,让弟子传话:“我师父舍利弗现至此地,将入涅槃,想见他的人请马上前往!”当了大半辈子佛的代言人,舍利弗尊者之名早已妇孺皆知。
得知消息后,国中贤圣、豪族、大施主都。
就连正谋划攻打拔耆国的阿阇世王都扔下了手中的权杖,赶紧跑去舍利弗的居所。
希望听到智慧第一尊者最后一次说法。
舍利弗对众人说:“一切无常,生者皆终。
三界皆苦,谁得安者?汝等宿庆,生值佛世。
经法难闻,人身难得,念勤福业,求度生死!”一切无常,人生在世,谁能不苦?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你们该庆幸,佛出世为你们说法。
希望你们勤修福报,永断轮回! 据说,听完舍利弗尊者最后一次说法后,许多人当场证得了初果甚至三果,出家僧人有的则证得四果阿罗汉,还有了发愿誓取佛果! 当天夜里,舍利弗尊者正身正意,从初禅、二禅、直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入定,最后灭尽涅槃。
佛经称:率天众散花,,鲜花达齐膝之高。
无论是天宫天子还是人间帝王无不前往相送,点火荼毗,其舍利及衣钵由弟子转交佛陀…… 随机文章解析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多个平行世界相同的自己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陕西淳化7.20盗墓案大起底,涉案文物达1100件(10盗墓团伙被抓)为什么看不到银河系,银河系大小远超想象/直径16万光年改变生活的未来黑科技,盘点十大未来可能出现的科技/寿命延长30%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殷商的起源是什么?青铜时代何时终结的?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对于殷商的起源,史书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商王朝的图腾即是玄鸟。
而玄鸟是什么鸟呢?在《春秋》中载:“有娀氏有二佚女……帝命往燕视之”, 有娀氏是时代有名的部族,曾经与众多帝君有联盟之事,《》有“昔者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有“桀败于有娀之虚,桀走鸣条”,可见有娀氏在上古时代的政治地位非常重要,而有娀氏中最为有名的当然就是殷商人的祖先简狄,所谓“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次妃”,帝喾的妃嫔简狄即是殷商人公认的起源。
《史记》载:“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帝喾为管控东方部族,始封契于商地,因此殷契就被称为殷商人的第一代祖先。
关于简狄生下殷契这段历史,有所谓“契母吞鳦子而生”,什么是“鳦”呢,《尔雅》载:“燕燕,鳦”,“鳦”就是燕子。
而《》有“燕遗二卵,北飞,遂不返”,就是说燕子向北飞走,这可能也是燕国得名之由来。
殷商人可能对北方情有独钟,就是后来殷商灭亡,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还是要向北方流亡,箕子甚至还跑到了更北方的朝鲜半岛。
燕国之地,恰在北方。
殷商时代的方国 殷商人的图腾为玄鸟,而史书中有“鸟夷,东北夷国名也”的说法,在殷商人看来东北之地即是“鸟夷”之国,这个国家是什么国呢?既然殷商人的图腾为玄鸟,那么“鸟夷”之国自然很可能成为殷商人的圣地所在。
史书有:“契长佐禹有功……封于商,赐姓子姓。
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
”《说文解字》有“契,周封之后于郏地,从郏从邑,读若蓟”,这个蓟地其实就是后来的燕国的核心所在地。
实际上当召公和到燕地建国之时,这个蓟国已经存在了数百年,而且恰好就是契的势力范围之地。
《》中有“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这即是后来的所谓燕山之所在,而在此山之中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等五大奇兽,既然此地产玄鸟,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会常常看到他们,才会把其作为族群的图腾加以崇拜,因此或许说燕国之地本就是殷商族群的起兴之地亦未可知。
当年殷商的祖先还赶着牛车,来到这里开展商贸活动,本来就是说明这里不过是殷商族群的其中一支而已。
即便是到了时代,当诸侯列国之时,在燕国之地还曾有殷商族群组成的。
东北之地,或许在上古时代,本就是殷商族群的活跃之地。
殷商时代的方国 在殷商灭亡之时,有殷商贵族叔齐不愿臣服周人,而饿死于首阳山中。
《史记》有 “伯夷之国也,其君胎氏”,《括地志》则还有“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孤竹国也,姓墨胎氏”,这似乎都是在指向某种绝密之事,孤竹国的疆域范围正是当年殷商族群的重要分支,而所谓伯夷叔齐之事,不过是后来人的某种猜测,真正的伯夷叔齐或许早就跟随殷商族群的大部队们,来到了东北之地,重新在这里落地生根,与殷商人祖先们的发源之地重新建立起国家来。
而燕国等国,不是在周人时代才开始建立,事实上或许在更早的殷商时代,这里就已经成为繁华的国家了。
随机文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秦始皇陵是谁发现的,陕西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打井时发现萨格拉斯力量有多强,恶魔和泰坦都是其剑下亡魂揭秘佩特拉古城为何被遗弃,因丝绸之路改道而被遗弃(世界奇迹之一)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史上最强的核巡航导弹(造价673万美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