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箕谷之战相比张辽逍遥津之战是怎么回事?箕谷之战以弱敌强算输吗

结果,赵云因为兵弱敌强,在箕谷和曹军主力作战,失利了
【千问解读】
结果,赵云因为兵弱敌强,在箕谷和曹军主力作战,失利了,这是赵云第一次单独统兵作战,指挥军队,这次箕谷之战以弱敌强算输吗?究竟败没败呢?和逍遥津之战比呢? 箕谷之战,是赵云一生唯一的一次对外统兵作战,是主要指挥官,赵云的这一战,看似失败,实际上没有失败,以弱敌强,寡不敌众,对抗数倍于自己的敌军,处于劣势,失利也算正常,但是,没有造成大的损失,这非常难得。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可能会造成士兵逃散、被俘、战死,辎重丢失,而赵云的部队没有溃散,没有丢失一件东西,没什么损失,安全撤回,这能算败吗? 对于箕谷之战双方的兵力,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我猜测,赵云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一万,因为诸葛亮率的才是主力,蜀汉大军一共才十万,肯定要留几万守卫成都和汉中各地,诸葛亮主力应该不超过五万,而曹真的主力,应该有八万到十万,魏国总兵力有四十万,听说诸葛亮率大军进攻,声势浩大,魏国怎么也得派八万人来抵挡吧! 而张辽率七千人守合肥,率十万大军前来,张辽采取的是乘孙权突然来到,立足未稳,先选八百敢死队突然袭击,打孙权一闷棍,孙权措手不及,都没做好准备。
赵云是正面作战,对方准备充分,也就是说,打之前,已经告诉魏国,我要跟你在箕谷较量了,对方能不准备吗?开打之后,赵云以弱兵跟敌军主力硬碰硬,才导致了失利。
以偏师在箕谷紧紧拖住敌军主力,为诸葛亮主力进攻祁山赢得有利条件。
所以说,赵云凭的是实力,而不是偷袭。
而张辽最终胜利,还有一点,是因为张辽是守城,孙权是进攻,当然,守城有优势,我兵少,我不出来,拖住你。
后来,孙权围了十几天,没有打下来,就退走了,张辽再率军追击,取得大胜。
箕谷之战,如果换成张辽来打,也不一定能打赢,再说了,箕谷之战,赵云打的是曹真,曹真是什么人?正史中,曹真是魏国大将军,非常会打仗,智勇兼备,并不是《演义》中那个被诸葛亮气死的,不会用兵的窝囊废。
换句话说,逍遥津之战,如果换成赵云,也能打胜。
打仗,要看对手是谁了。
随机文章果郡王根本不爱甄嬛!家中「种满绿梅藏玄机」心上人竟是她圣巴特岛圣巴特古斯塔夫三世机场,跑道仅640米秒杀人类的火焰龙卷风,比世界上最恐怖的龙卷风还牛(尸骨无存)中国第一块区块链牌照发给谁,区块链上市公司排名(耳熟能详)该如何正确对待人工智能,毁灭世界或是助手(全在人类一念之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洺水之战是在哪一年打响的是怎么回事?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通过洺水之战简介得知,洺水之战发生于公元622年,是秦王李世民在洺水对抗刘黑闼的重要战役。
从洺水之战简介得知,李渊建立政权之后,为了消除刘黑闼军队势力,便让李世民和李元吉共同率兵讨伐刘黑闼。
刘黑闼原是窦建德的部下,窦建德死后,刘黑闼自立门户,号称汉东王,并率领大部分反抗李渊所建立的唐朝政权。
在刘黑闼的指挥下,刘黑闼军队迅速击败了李神通、等唐军主力,严重威胁到了唐朝的统治。
公元621年,李世民、李元吉、李艺等人率兵围剿刘黑闼,在唐军的努力奋战之下,刘黑闼屡屡失败不得已退回至洺州。
同年12月30日,刘黑闼军队和唐军在保定一带交战,随后洺水县人李去惑将洺水城献给李世民,并表示愿向唐朝臣服。
在此情况之下,李世民派遣王君廓率领一千五百名士兵和他共同守卫城池。
公元622年2月,刘黑闼率兵攻打洺水城,随后,刘黑闼军队被秦叔宝击退。
数天之后,在唐朝将领李艺的奋战下,夺回了刘黑闼所占领的定县、赵县等地,并擒获了刘黑闼的尚书刘希道。
当时,刘黑闼为了攻下洺水城,便让部下士兵连夜修建甬道。
李世民眼看洺水城危在旦夕,便亲自监督作战。
2月25日时,李世民因没有得到增援而失去了洺水城,但4天之后,李世民和李艺率兵重新夺回了洺水城。
洺水之战的结果 从洺水之战的结果来看,李世民因击溃了刘黑闼,所以顺利地占据了洺水城。
对唐朝统治者来说,洺水之战取得胜利,不但意味着消灭了刘黑闼等人的敌对势力,同时也稳固了唐朝的统治。
公元622年3月,李世民和李艺在洺水一带屯军驻扎,为了防止刘黑闼的袭击,李世民将兵力分散,并让他们在洺水以北驻扎。
刘黑闼为了重新占据洺水城,便屡次攻击唐军。
李世民早已料到刘黑闼不会就此罢手,便让部下沉着应对刘黑闼的攻击。
同时,李世民派遣另外一支队伍潜入刘黑闼阵营,断了他们的粮草补给。
刘黑闼原在冀县、沧州、清河等地都有补给粮草船只,但最后都被李世民派遣的士兵焚烧了。
随后,李世民和刘黑闼对峙了六十多天,李世民早已料到刘黑闼军队在没有粮食补给的情况下,会前来攻击唐军。
于是李世民派人在洺水上游修建了拦截河水的堰。
3月26日,刘黑闼率领了2万多名士兵渡过洺水前来攻击唐军。
李世民先派遣轻骑前去迎战,随后亲自率领了一支精锐骑兵迎战刘黑闼。
双方交战一直持续到傍晚,刘黑闼正拼死抵抗唐军时,洺水上游决堤,冲击了刘黑闼军队。
在此情况之下,李世民奋起直追,一举消除了刘黑闼的势力。
从洺水之战的结果来看,李世民军队斩杀了敌军数万人,消除了刘黑闼对唐朝的威胁,取得了重大胜利。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全球干尸睡美人,跨越4000年干尸如同女孩揭秘身上有神保护的特征,喜爱神话/看到幻觉/大难不死/做梦修仙冷血动物为什么没感情,眼瞎的冷血动物难以认主/但是感情很丰富可控核聚变根本不可能,耐高温材料需从中子星或黑洞获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瓦弄之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是怎么回事?瓦弄之战简介
1962年10月,丁盛奉命率54军130师再度进藏,组成以军长丁盛为首的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瓦弄地区作战行动,这是一场真正的严酷的战争。
瓦弄位于下察隅区域,居于下察隅镇驻地与印度边界的中间。
基本信息 此战是中印战争中最后一战,史称 “瓦弄大捷”。
历史背景 简介 上世纪60年代那场两大文明古国之间的军事较量早已远去了,但留给世人无数的回忆和感慨。
印军在战前气势如虹却在战争中被如同般打得一败涂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家经济形势极为困难的时候仍然表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把枉以小人心态想在中国身上大捞一把的印度弄了个,也让世人再一次见识了中国军队的强悍与不可欺! 似乎因中国军队胜得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容易,很多关于这场战争的报导均说这场战争是在张国华将军指挥下仅有西藏边防军参战下实施的,并无王牌军队参战,事实果真如此么? 1961年起,雄心勃勃的尼赫鲁自认为看准了中国国内经济困难的虚弱,在中印边境推行"前进政策",在中国付出了极大的和平努力及周恩来总理的多次诚恳协商无果之后,中印边境战争已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了。
刚取得民族独立的印度想要一振大国雄风的心理可以理解,可惜的是,他找错了对手。
1962年夏天,印度政府为了加强反华气氛,其国内的舆论又大肆鼓吹同中国开战,中印边界的紧张局势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面对印度政府严重恶化中印两国关系,并得悉印军进入克节朗河地区建立据点后,中央军委预料到下一步印军的入侵规模还会扩大,于是指示总参谋部向西藏军区下达了加强战备,准备反击的命令。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Mc 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
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
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
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
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
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中央部署 根据军委的命令,为在必要时配合中印边境的西段反入侵、反蚕食斗争,并阻止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北入侵,西藏军区拟订了作战方案。
为便于作战,西藏军区以原第52师的2个团和第53师的1个团,组织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所(藏字419部队),辖步兵3个团和若干保障分队。
中印边境、中锡边境(当时锡金已被印度占领)上的边防部队也转入临战训练和准备。
但这些部队均只是中国边防部队的编制,相对来说并无特别辉煌的战史,也就是算不上所谓的王牌。
参战部队 曾看到过一本书中模拟罗瑞卿将军的口吻说:我的意见是让54军上。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个54军,54军一部的参战,改变了中印边境战争我军没有王牌军参战的历史。
但实际上54军并未全上,只是上了其一部130师。
但就是这一部,却为成就新建番号的54军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54军是由战绩显赫的44军和45军合并而成,各取一数成54军。
能在强兵如林的54军保留番号的部队均非是。
第130师是爆发后中共在冀中地区组建的八路军第三纵队,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平原游击战争,著名的"回民支队"就是这支部队的一部分。
1942年日寇调集重兵发动的"五一大扫荡"后,冀中主力部队陆续转入外线,其中有六个团由吕正操带领撤到晋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吕正操带领约一个团的冀中子弟兵进军东北,出关后部队壮大为保一旅,由邓华率领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
后来编为邓华纵队的第一师,即东北民主联军7纵19师。
在解放战争中,19师参加了血战四平街,锦州战役和天津战役,擅长城市攻坚。
平津战役后该师编为44军130师,直捣广东。
广东解放后,44军军部改编为海军南海舰队,130师作为主力编入新组建的54军。
该部在首任军长,我军传奇勇将丁盛的率领下曾入藏平叛。
我军伤亡之谜 1962年瓦弄之战,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一场硬仗,消灭印军1200多人,但我军伤亡是多少?有以下几个不同说法: 1 、前几天看凤凰卫视的《瓦弄之战》,是采访原130师师长董占林,最后,董老提到伤亡情况时说伤亡1100多人,牺牲300多。
2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史》中,记载伤亡情况是亡198人,伤554人,合计752人,这其中包括昌都军分区部队的伤亡。
根据昌都军分区司令的回忆,昌都军分区伤亡97人,其中亡33人。
算下来,130师伤亡就是655人,其中亡165人。
3 、当时丁指副军长韦统泰的回忆文章,提供了另一个数字:亡210名,伤554人,合计而且还注明这个数字不包括昌都军分区的部队伤亡。
而且文章最后还写道“300多位长眠在麦克马洪线以北原始森林。
。
”,这个死亡数字与该文前面的数字不符,但与董占林提供的数字一致,但整个伤亡数字与其他资料不符。
4 、按照54军和160师资料,该师瓦弄之战伤亡669人,牺牲160人。
将军简介 丁盛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勇将。
衡宝战役中,时任45军135师师长的丁盛率所部打破林彪的既定部署突入敌后,被白崇禧桂系部队四个主力师团团包围,连林彪也对丁盛的生还绝望了,却不想丁盛竟率所部不但顽强地挺住,还把敌人打败了,促使林彪迅速改变命令,开始全线进攻,全歼敌四个主力师。
经此战,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完整的军事集团宣告灭亡,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
在西藏平叛战斗中,这位丁盛将军还曾违抗上级不许毁坏重要的宗教建筑的命令,把炮弹从布达拉宫的窗口射了进去,曾受到林彪严肃批评。
作战 就是这样一支王牌的部队和卓越主帅的部队进入中印边境参战,外强中干的印军下场可想而知。
在瓦弄,130师如静伏的猛虎一般悄悄地守候着猎物的到来。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
同年10月,丁盛奉命率54军130师再度进藏,组成以军长丁盛为首的前线指挥部(亦简称"丁指 "),和他的54军面对的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规部队。
11月6日,"丁指"更是进抵西藏察隅,次日,率所部130师等向瓦弄印军主力第四军发起全线阵地攻击。
瓦弄地区位于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密林地区,作战条件异常艰苦。
在这次战役中,丁盛所部再次表现出了王牌部队特别能打恶战、特别能克强敌的特有作风,经过激战夺回瓦弄,直逼至传统习惯线附近,歼灭印军三个营全部、一个营大部和印军第11旅旅直分队等部共1200多人,使号称参加过二战,曾击败""军团的印度荣誉部队威风扫地。
此战是中印战争中最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史称 "瓦弄大捷"。
直到今日,在印度的军校里。
模拟假想敌的番号仍然是"54"。
战后,奉命主动撤至1959年11 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处。
12月下旬,"丁指"返抵重庆,所属部队亦于战后的第二年1月初返抵原驻地。
其后,丁盛奉命在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上作瓦弄地区自卫反击战情况报告,又率员分赴四川各地作巡回报告两千余场次,再率员到沈阳、南京、广州、兰州等军区汇报。
一时间,丁盛及54军声名大振,进一步垫定了54军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成了王牌中的王牌。
回首 中印边境战争的硝烟已在历史中渐行渐远,2003年,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和总理瓦杰帕依先后访问中国,正式开中印两国友好合作的序幕。
而此时,中印之战已过去40多年,印度士兵的枯骨早已融进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土壤中,只有矗立在藏边风雪中的喜马拉雅山山脊和潺潺流淌的冰川天河之水作为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和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随机文章卡桑德简介关于明朝的东林党争千年前的瓦里木乃伊,盘坐的女木乃伊为主(男木乃伊陪葬)月球上发现上亿年飞船,预示十多亿年前外星文明造访地球基本企业管理中的十大定律,比尔盖茨马云等人坚信的理念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