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满清500格格嫁蒙古?史上最大规模“和亲”来龙去脉

但你是否知道,我国历史长河中,还有两个民族之间的和亲,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远远超出你我想象。
这就是
【千问解读】
但你是否知道,我国历史长河中,还有两个民族之间的和亲,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远远超出你我想象。
这就是满蒙和亲。
1616年,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史称后金。
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告天”誓师,宣读讨明檄文,言与有“七大恨”,然后率步骑2万,开始进攻明军。
金军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尤其决战萨尔浒之后,在辽东站稳脚跟。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1625年,又迁都沈阳(后清太宗尊沈阳为“盛京”) 其实,在努尔哈赤的身后,还是有时刻让他担心的威胁存在的。
那是自后,明朝建立,退至长城以北的残余势力,史称北元。
明初北元分为瓦剌和鞑靼两部,明末分裂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部。
虽然数次分裂,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绝对不可小觑。
尤其同时与明金毗邻的漠南蒙古,更需要斟酌对待。
察哈尔部为漠南蒙古中一支显赫的部落,末代蒙古大汗汗,为了控制漠南各部,与明朝交好。
而漠南其余各部为了自存,希望借助后金,与林丹汗抗衡。
尤其科尔沁等部,年年进朝,岁岁进贡,深得努尔哈赤喜欢。
与科尔沁部搞好关系,使自己免除后顾之忧,可以全力攻明,同时还可以借助漠南力量,让金军,这样合作共赢,?精明的努尔哈赤,便把与科尔沁部搞好关系,结成同盟,当作头等大事去经营。
但怎样才能使二则关系更铁呢?无疑“和亲”是最佳选择。
和亲之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同为一家,自是再好不过的了。
谁先和亲?还是从自己开始吧,这样既得佳人,又能稳固自己的威望与地位。
说干就干,不玩虚的。
1612年,努尔哈赤以科尔沁蒙古贝勒明安之女“颇有风姿”为名,“遣使欲娶之”,明安当然巴不求得。
于是努尔哈赤礼宴成婚。
1615年,努尔哈赤又娶科尔沁郡王孔果尔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妃。
努尔哈赤不仅自己娶科尔沁两贝勒的女儿,同时命令他的儿子们纳王公的女儿做妻子,其中包括次子、五子、八子皇太极、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二子、第十四子等都娶了蒙古族王公的女儿为妻。
这就是贯穿清王朝始终的“满蒙联姻”的开始。
从1612年努尔哈赤求婚成功,到1912年灭亡,300年间科尔沁部王公之女,嫁给的有19人,分别做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等人的皇后、妃子,嫁给皇子皇孙达官贵族的蒙古姑娘更多,史书没有具体统计。
1626年努尔哈赤去逝,他的第八子皇太极即位,是为“清太宗”。
皇太极遵循父汗努尔哈赤,为继续加强满蒙古关系,将这种婚姻关系进一歩扩展,不但自己更多迎娶蒙古女子为妻室,而且鼓励自己兄弟及皇族內王公贝勒众人,也纷纷将蒙古贵族女性娶进门。
早在1614年,皇太极娶科尔沁部莽古思女为妻,后尊为孝端皇后。
1625年,科尔沁台吉宰桑将其女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为妻,后其子福临继位(即帝),她被尊为,谥号文皇后。
1634年孝庄的姐姐也嫁给了皇太极。
这样姑侄女3人同嫁一人,皇太极这种联姻做了表率,他的后继者们,也高度重视满蒙联姻,将联姻继续进行下去。
帝曾亲自视察科尔沁,并乘兴赋诗“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看他们两族关系铁到什么程度,。
这种联姻,一开始,是蒙古各部依附后金,所以基本都是蒙古嫁女。
后来逐渐变成清朝皇室公主格格下嫁,而且额驸范围不仅漠南,扩展到了漠北和漠西。
这样整个蒙古各部,几乎都和满清,结成铁血联盟,从而更有效巩固了清朝对蒙古的统治。
整整三个世纪,到底有多少公主和格格,和蒙古的王公子弟进行了和亲呢?据统计至少有118位清朝公主和格格嫁到蒙古各部,虽然没有传说中500人这个数字大,但也着实不少,其中嫁到科尔沁部的就有24人。
满蒙联姻,不是临时之举,而是形成了正式的制度,叫“备指额驸制度”。
清初规定,清皇帝之亲女、养女成年婚配,除在内进行外,多嫁与蒙古。
凡指婚额驸,由理藩院行文,十三旗,查取各旗王、贝勒、贝子、公之嫡亲子弟及公主、格格之子孙, 凡十五岁至二十岁,聪明俊秀的台吉、塔布囊,将衔名、年龄注明,于每年十月送至理藩院。
造具年龄、姓名、三代履历清册报院后,咨送宗人府拣选。
凡已开送职名者, 令其父兄于年节请安时, 各带来京,带领引见,恭候备指。
十九年(1839) 改定,蒙古保送额驸年龄为十三岁至二十三岁。
正是因为这一套系统的“备指额驸制度”,满蒙关系越来越融洽,越来越亲密。
这既是政治联盟,也是军事联盟,使得我国北部边疆稳定,民族不断融合 联姻结盟如此成功,由蒙古“科尔沁部落”为首的及“土谢图汗、愽尔济吉特”等部落纷纷归附清朝,1636年蒙古各部落接受满清王朝封官封爵,进而推行盟旗制度,这标志着双方君臣关系的最终形成。
其中科尔沁部在清朝入关和征服各部落的战争中披荆斩棘,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卓著功勋,因此位列蒙古草原各部之首,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地位。
但这种荣誉和地位,绝不是仅仅因为联姻而获得,《》中这样说“图谢图亲王、达尔汉亲王、卓礼克图亲王、札萨克图郡王四爵俸币视他部独增,非惟礼崇姻戚,抑以其功冠焉”,此话应该不假。
随机文章像蛇的无腿蜥蜴玻璃蛇,能把身体分为数段仅剩头部逃生(天魔解体)揭秘神仙已被科学家证实,政府为什么隐瞒修真(谣言终结)揭秘猪为什么是蛇的天敌,毒蛇面对野猪无处下口/野猪抗毒能力强雪花为什么是白色的,透明的冰晶在特定的波长下呈现出白色的雪花科学界不敢公开的秘密,人类史上最恐怖的十大科学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慈禧太后是如何毁灭大清帝国的
慈禧,全名为叶赫那拉-杏儿,是清王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政治女强人,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权倾天下的女人。
执掌清帝国最高权力四十多年的她,后半生可以说与晚期的国运密不可分、荣辱与共。
作为一个弱女子,她达到了那个时代一个女人所能企及的巅峰。
那么这个弱女子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将她苦心维持的清王朝摧毁的呢? 她出身于满洲中底层官宦家庭,在17岁时被纳入宫中,成为帝的妃妾。
咸丰帝本人约有18位嫔妃,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慈禧只会是一个寂寂无闻的普通妃子。
但似乎得到了上天的眷恋,她竟为咸丰帝生下了一个儿子,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儿子。
这便注定了她接下来人生的不平凡。
他的丈夫咸丰也是个悲情,即位时承继的便是一个内忧外患烂摊子,到了他这个时候,落第举人在广西聚众起义,以至于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国内纷乱不已,洋人们偏偏也要凑热闹。
1856年,英法两国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由海路自广东一路北上京津,清军一败再败,最终连首都北京也沦陷敌手。
咸丰帝携慈禧等人仓皇逃往热河,心力交瘁的咸丰在承德抑郁而终。
咸丰临死前命以肃顺为代表的顾命八大臣和慈禧两宫太后联合辅政,慈禧作为继任的皇帝的生母,正式进入历史的权利舞台中央。
慈禧是个权利欲极强的人,由于不甘心肃顺等人把持朝政,便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一举铲除顾命八大臣,掌握了最高权力,史称“”。
这场政变并不是国家未来前途之争,因为政变双方均是王朝的维护者;这也不是理念之争,慈禧虽是稳健的保守派,顾命八大臣中亦不乏如此之流, 恭亲王奕訢虽是明了形势的开明派,肃顺此人亦是一个开明的满洲亲贵。
这场政变只不过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倾轧,以我生敌死的方式来确定谁做帝国未来的“当家人”。
慈禧正值青春灿烂的26岁便早早守了寡,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无疑是件极为不幸的事。
这一现实导致她不得不把自己过剩的生命热度投入到政治之中,而权力千百年来本身就是一剂效果极佳的兴奋剂,这又反过来弥补了她生活的失落。
此时,政治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意义。
当然,她还有自己由衷疼爱的儿子,在其政治生活的前期,其无不是为自己儿子的将来作铺垫。
在同治帝位列至尊时,她的政治欲望还是有所克制的,毕竟儿子才是她寄托未来希望之所在。
但命运弄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仅19岁的同治帝病亡,慈禧彻底失去了亲情上的依靠。
由于同治帝没有生育子嗣,帝位悬空,接班问题成为帝国稳定的头等大事。
同治死后仅两个小时,满洲亲贵便召开了紧急会议。
在会议中,军机大臣乞求慈禧立一位的宗室,这无疑最为符合帝国的当前形势。
决意紧握权力的慈禧断然拒绝,为了保证手中权力的长久保持,最终竟立了一位年仅四岁的幼儿,这就是帝。
一生共做了34年的皇帝,但其一生都匍匐在慈禧的身影之下。
也就是说,自同治帝登基,慈禧一生掌握清帝国最高权力长达47年之久! 有心作为的光绪帝曾主持过对日甲午战争,也曾无惧重重阻力奋力变法,但也由于自己的“叛逆”惹怒慈禧而被囚禁于瀛台,成为事实上的囚徒。
慈禧也并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投降派,作为帝国的最高权力者,她也有强国雪耻的意图,对洋务派也进行一定的扶持。
面对列强,她也有强硬对抗之心。
1900年,她便曾出乎意料地向“世界”宣战,所有的西方列强都被当做敌国。
冲突很快引发战争,最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
这已是帝国的首都第二次沦陷。
痛定思痛的慈禧在此后也发布了预备立宪,准备进行政治改革。
1908年,在光绪帝死后仅一天,慈禧也。
在临死前,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她再次重复了三十四年前的选择,立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完全无视帝国危机已多么严疴。
其死后仅仅三年,清帝国便轰然倒塌。
平心而论,清朝灭亡的根本责任不在慈禧,这是时代潮流造成的,而非某个人的责任,但她既然处在这一位置,得与失是相应的,其必然要承担国势颓倾的责任。
纵观慈禧一生,有人评价她“毫不作为”,这可以说是对她极大的误会。
事实上,她是那个时代最为“作为”的人,为了清帝国的千秋万代而殚精竭虑。
在她的努力下,清朝统治集团凝聚在她这一强势“核心”周围,支持洋务派,进行军事现代化、经济现代化。
但如果我们因为看到她的作为而对她产生肯定之心,这也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她尽管维持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她的“作为”也导致后来清王朝的毁灭。
清朝专制帝权的消逝是必然的,但清朝是否一定将灭亡却不是必定的。
诸如亚洲日本、泰国,乃至欧洲的英国等君主立宪制国家,权力虽然丧失,但王室却长久传承。
辛亥革命成功后,清皇室不也受到了相当的优待。
这说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君主立宪制度也是极有可能实现的。
但慈禧却错失了这一机会。
她如果能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拥抱现代化改革,而不是固执的追求绝对帝制,顺应时势主动恳切地施行立宪以赢得天下人的认同,也许皇室还能长久保存,但她却拒绝如此。
慈禧另一个严重的错误则是皇位继承的人选上。
当时形势已如此危急,帝国急需一位年富力强、、开明进取的优秀君主,而慈禧为了守护自己手中的权力,在同治帝死后却立了一位幼儿,这使得她错失了第一次机会。
光绪帝年长成人后,出于自己的权力私欲,她再次严厉打压积极进取的光绪,进而失去了第二次机会。
光绪死后,又立了一位更为年幼的溥仪,所有的机会都被其抛弃,清帝国的灭亡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细酌历史,慈禧可以说是一位悲剧人物,但谁又不是呢?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等历代君王,、 奕訢 、肃顺、、洪秀全,乃至之后的袁世凯、孙中山等,这些哪一个人生中没有悲情色彩呢?在悲剧的大时代环境里,所有人都将受到时代环境的责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公然叫板中国5000年历史的国家,他们还拿出9000年的证据
其实韩国也不仅仅只有韩剧,还有韩国的专家。
据韩国历史学家研究发现:韩国历史长达9000年以上,这不禁让我们5000年文明也望而却步,那么韩国为什么这么不要脸呢? 我大致看了一下这位专家的说法,他说从公元前7197年前,韩国人的祖先就创立了桓国,桓国领土相当广袤,以贝加尔湖为中心,东西方向4万公里,南北方向2万公里,覆盖了现在亚洲地图的大半,包括整个东亚、西伯利亚、中亚等。
想想这真的可以和相提并论了。
后来这位历史专家还说桓国是韩国乃至全世界史上存在最久朝代(当然韩国人意淫的,不必当真),整个朝代历经3300多年,在这期间共有7位君主在位,这样算下来,真是可怕,平均每位在位时间将近500年(难道韩国人是神仙,都能活到500岁)。
而韩国人认为当年的桓国开国皇帝乃是帝释天之子下凡,他建立了桓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拓疆土,来给子孙后代建立万年基业。
但是没想到韩国历史专家竟然说韩国史料记载: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其实就是古朝鲜的历史,长城以北都是高句丽的领土,当时的高句丽的文化历史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亚洲,包括当年的印第安文化也深受高句丽灿烂文化的影响。
后来,高句丽文化慢慢传到了其它几大洲,才形成了现在的文明。
但是我不禁要问,棒子,高句丽跟你有毛关系,回你的新罗和百济吧,别出来丢人了。
随机文章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吗?传海底惊现12米巨型真龙,蛟龙号专家确认为未知生物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海市蜃楼找到过实景吗,平行世界假说引猜测宇宙到底有没有尽头,如果有那么宇宙之外会是什么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