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还有四个弟弟,他们都如何样了?

在进京参加第二次会试并金榜题名之前,曾国藩一直在老家耕读,并且教育和指导4个弟弟。
感
【千问解读】
在进京参加第二次会试并金榜题名之前,曾国藩一直在老家耕读,并且教育和指导4个弟弟。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曾国藩 当曾国藩通过会试考上了翰林,继而留在京城当上了京官后,二弟曾国潢就代替了曾国藩的角色,在家里帮助父母操持家务。
曾国潢,字澄侯,生于1820年,比曾国藩小9岁。
曾国潢的之路走得非常坎坷,到了20多岁还一无所获,连举人都没有考上。
曾国藩非常关心几个弟弟的成长,于1845年把二弟曾国潢和三弟曾国华带到京城来,在自己身边学习,以便随时督促、指导。
可是,一年后,当曾国藩派曾国潢回家送“诰轴用宝”给父亲曾麟书时,给他捐纳了一个生功名,曾国潢很高兴,自愿留在家里“帮堂上大人照料家事,不愿再应小考”,从此放弃了科举考试。
此后,曾国潢地帮助父亲、叔父赡养祖父,管理家事,督促弟弟们读书。
曾国潢 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引起当地士绅震动。
曾国藩奉命办理团练后,曾国潢一度追随左右,协助训练湘军。
不久,父亲中风瘫痪,曾国潢被迫回到家里照料。
此后,曾国潢不再外出,全心全意留在老家全面主持家务,直至1886年病逝。
曾国华是曾国藩的三弟,字温甫,生于1822年。
曾国藩创建湘军后,曾国华于1855年加入进来,比曾国荃还早。
当年11月,石达开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打得曾国藩投水自尽,只是被部下救起,逃过一死。
石达开继而挥师进入江西,在4个月连下7府47县,堵住了江西通往湖南的通道。
曾国华奉曾国藩的命令,从处借来5000人,攻克咸宁、蒲圻、崇阳、通城、新昌、上高6县,打通了江西通往湖南的通道,让湘军不至于被太平军困死在江西。
曾国华 战后,曾国藩不无感激地说:“使吾有生还之日,温甫力也。
” 1857年,曾麟书病逝,曾国藩和曾国华一起回家奔丧。
1858年4月,曾国华结束守丧,加入浙江布政使李续宾的部队,帮助他办理湖北军务。
然而,就在这一年11月,三河镇之战爆发,李续宾与太平军悍将陈玉成展开恶战,不料,曾国华战死疆场,连骸骨都没有收到。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三弟,字沅甫,生于1824年。
众所周知,曾国荃被曾国藩称为“九弟”,人们也习惯地称他为“九帅”,这是因为,曾国荃在整个家族里排行第九(包括堂兄堂弟)。
曾国荃 曾国荃是贡生出身,在1856年加入湘军。
曾国荃带领的吉字营,是湘军的主力部队,也是曾国藩的嫡系,战斗力非常可怖,在安庆之战和天京之战中当仁不让地担任主攻,让太平军吃够了苦头。
《清稗类钞·忠荩类》讲了这样一段轶事:与曾国藩不和,却与曾国荃关系不错。
有一次,左宗棠问曾国荃:“老九一生得力何处?”曾国荃回答:“,杀人如麻。
”左宗棠听了大笑着说:“我固谓老九才气胜乃兄。
”在左宗棠看来,曾国荃的才气要胜过曾国藩。
左宗棠自负甚高,能够得到他这句表扬,实属不易。
“挥金如土,杀人如麻”正反映了曾国荃行军作战的特点。
曾国藩善于挖壕围城,得到了“曾铁桶”的外号;又因为打仗残酷无情,得到了“曾剃头”的外号。
许多人说曾国藩是“曾剃头”,这倒是冤枉了曾国藩。
这也说明,曾国荃在当时的名气,与曾国藩旗鼓相当。
曾国荃虽然“杀人如麻”,寿命却很长,到1890年9月才病逝,享年67岁,是5兄弟活得最久的人。
曾国葆是曾国藩的五弟,字季洪,生于1829年。
当曾国藩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时,曾国葆才6岁。
曾国葆 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曾国藩、曾国华、曾国荃兄弟纷纷投身军伍,曾国葆体质较弱,也不甘落后,加入了湘军,改名为曾贞干。
1854年,湘军在岳州打了败仗,曾国葆引咎辞职,回到了老家。
1859年,曾国华战死于三河镇之役时,曾国葆悲愤不已,加入湘军,先后参加了安庆之战和天京之战。
1862年12月,曾国葆因过于劳累,病逝于雨花台湘军大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曾国藩说没发现太平天国圣库中的白银,难道是自己私吞了
湘军攻陷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很是高兴。
当时清廷的国库极度空虚,很多地方连军饷都发布出来,同治希望攻下南京后,能用太平天国的财宝来应急。
同治的期待是有道理的,天平天国在南京经营长达10年,而又搜刮了大量财宝。
然而,曾国藩的奏报让同治大失所望。
关于南京城内太平天国的财宝,曾国藩在奏折里写的也很明确,大意如下:攻下南京后,我和商量决定查封财宝,多就将其上交户部少就留作军饷,救济难民。
可我搜了三天之后,所谓的圣库根本没有发现。
清廷收到曾国藩的奏报后,很快给出批示,既然没有找到财宝,就不要上缴了。
关于太平天国的圣库似乎不了了之,可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实行了一种共享制度,即“圣库”制度,要求占领区域的老百姓把财物都上缴。
关于“圣库”的执行标准非常严格,“以五两银子为限,私藏超过五两会被治罪,甚至被判处死刑。
”太平天国统治南京期间,“圣库”里究竟有多少财物? 我们从北王府典舆衙内潜伏着清廷间谍庚给清廷江南大营的密信中,能。
在潜伏的几个月时间里,张继庚报告了南京城内的兵力部署、财产安置等情况。
尤其是在第一封密信中,张继庚提到太平军刚占领南京时,将从各地搜刮而来的财宝藏在了圣库了,刚开始是1800万两,可几个月后这个数额锐减到800万两。
张继庚在密信中指出圣库的具体位置,在水西门的灯笼巷。
如此有根有据的记载,曾国藩攻破南京城后,为何说没找到财物呢?原来,早在已“”前,“圣库”制度早已被破坏,逐渐成为洪秀全个人的金库,“伪圣库前九月禀报时,尚存800余万,现只存百万不足。
”洪秀全把这些财宝用于个人享受,府“雕琢精巧,;,侈丽无比。
” 即便如此,湘军攻破南京城后,应该还在“圣库”里发现了部分财宝,那么究竟去了哪里呢?专家提出了一个可能,除了大部分被太平天国高层“挥霍”,还有一部分可能被湘军将领秘密带走。
随机文章第7节 先许诺后赖账圣巴特岛圣巴特古斯塔夫三世机场,跑道仅640米疾病恶魔别西卜,地狱的宰相古希腊人严重的苍蝇之王银河系是不是整个宇宙为什么,银河系是宇宙中一粒尘埃探索白化病是怎么引起的,家族遗传和近亲结婚是白化病的罪魁祸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王朝最后的败局,为什么沒有被4大名臣扭转?李鸿章一语道破!
爱康雍乾盛世中的繁荣昌盛,恨晚清衰败时的丧权辱国。
竟还有人总结说,这是历史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在历史规律的背后,事实上还是由人主宰。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晚清从衰败到灭亡,其实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漫长的过程里,也曾出现过转机。
如洋务、中兴、中兴等。
它们曾带给古老的清王朝短暂的希望,并且在当时还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可惜一手好牌终究还是打坏了。
从转机到最后的败局,这背后的主宰者,依旧是那几个老面孔。
晚清中兴贡献最大的四个人当属、、、张之洞,当权者是。
没有人是注定要做一个乱局者,这一套领导班子管理下的清王朝,按理说还是挺不错的。
不然也不会出现中兴这一好的盛况。
由盛转衰,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我们先从这四位主要的当事人说起。
曾国藩是四人中最年长的一位,生于十六年,十二年步入仕途,元年创立湘军并锋芒毕露,走上人生巅峰,至同治时期开始主办洋务,开创维新运动先河; 左宗棠与曾国藩同出自湖南,比曾国藩小一岁。
仕途上屡试不中,于咸丰二年正式出道,同治年间锋芒毕露建立楚军平定内乱。
此后最主要的功劳在于收复边疆,并创办洋务; 李鸿章是伴随晚清兴衰最关键的人物。
道光二十七年步入仕途,咸丰十一年创立平定内乱,于同治时期锋芒毕露,此后坐上了晚清第一重臣的交椅。
主抓洋务、创立、培养大量人才,在外交、商业上有突出贡献。
张之洞是四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于光绪年间锋芒初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
晚清的,在张之洞手上得到很好的实践与发展。
创办了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一系列新式学堂,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修筑铁路等,是的实业家。
晚清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内忧”和“外患”。
大体的解决办法是“镇压”和“办洋务”。
在“内忧”问题上,清王朝基本已经解决。
从这四位晚清“四大名臣”的履历来看,他们很大的一部分功劳是在解决“内忧”问题上。
而面对“外患”的问题,从曾国藩、左宗棠到李鸿章、张之洞,四人虽然都极力主张“办洋务”这一解决办法,但是最终只是仅仅推开了洋务沉重的大门,让一丝阳光短暂照进这个古老的王朝。
解决内忧外患问题上,四位大臣的重心都偏向于前者。
在做好了分内工作之后,英雄垂暮之际,再去办洋务可惜力不从心。
而古老的清王朝最后的崛起也只能寄托在这一丝希望上。
随着这一代人老去,清王朝也随之轰然坍塌。
晚年李鸿章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感叹,一代人只能办好一代人的事,恐怕是解释无力回天最好的答案。
所谓的历史规律,最终的解释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