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对王朝存在威胁 唐朝为什么没有直接废除

这次内乱是唐代节度使和两人
【千问解读】
这次内乱是唐代节度使和两人发动的,唐代一共花了8年的时间才平定这次内乱。
对于这次内乱发生的原因可以说有很多,但有一点大家都认可,就是和节度使制度有关。
如果不是这个制度,安史之乱绝对能避免。
这样看的话,节度使制度对巩固唐代的统治并没有好处,按理说应该废除。
但事实上,安史之乱后,唐代并没有废除节度使制度,反而继续使用。
节度使制度一直使用到唐代灭亡。
唐代之所以不废除节度使制度,主要是因为这个制度的优点太多。
节度使制度和另一个制度可以说是一起的,就是藩镇制度。
藩镇是唐代行政区域的一个名称,而节度使掌控着藩镇。
看起来和当时的郡县制或者的长官一样,但事实上,这里面的区别可以说非常大。
如果真的和郡县制一样的话,唐代就不会使用这个制度了。
藩镇由两个字组成“藩”和“镇”。
“藩”的意思是保卫的意思,“镇”并不是地方行政单位,在古代最初的意思都是军事重镇的意思。
这样看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保卫军事重镇,有点和现在的军区意思差不多。
不过藩镇不仅仅是军区这么简单,因为军区只是掌控大军,而藩镇还掌控着地方,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讲。
我们现在先看一下藩镇和节度使都是怎么出现的,了解出现的原因,就会明白唐代后面为何不废除了。
藩镇的出现和唐代的兵制有关,藩镇是在旧兵制出现问题之后才登上历史舞台的。
所谓的兵制,就是士兵产生的方式。
藩镇出现前,唐代的兵制是,府兵制在时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到盛唐时期出现了很大问题,不能继续使用了。
府兵制由的权臣建立。
根据史书记载“西魏大统八年,宇文泰仿周典置六军,合为百府。
每府一郎将统之,分属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
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大将二府,一柱国统二大将军,凡柱国六员,复加持节都督以统之。
十六年籍民之有才力者,为府兵。
”这里面只是说府兵制的组成结构,并没有说士兵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再看一下《》里记载的府兵制状况。
“魏末丧乱,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朕甚愍之!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军府统领,悉依旧式。
”这是下的诏书。
上面这两段史料记载了府兵制的大致状况。
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士兵,士兵免费耕种,不需要缴纳税赋。
不过这些士兵由军府统治,平时这些人就是种地的百姓,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就是军人,担任保家的责任。
他们的后代也都是士兵,继续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
看到这里我们能发现,府兵制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
第一,可以减少国家财政压力,毕竟这些人自己种地,不需要国家出钱养着他们;第二,在动荡年代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力,为国家创造大量的财富;第三,他们归国家,并不属于个人,将领很难掌控军权威胁国家。
当然,任何事都是有利也有弊,府兵制也有缺点,正是这些缺点才让府兵制退出历史舞台的。
第一,国家成平日久的话,就没有太多无主的土地,士兵人数会越来越多,国家就没有多余的土地分给他们。
这样的话士兵生活会越来越难,他们甚至会想办法强占其他有主的土地。
第二,府兵制主要在有大量耕地的地方设立,因为这里可以耕种。
边关地区未必适用,因为这里没有太多的土地可以耕种,根本养活不了太多的士兵。
如果从内地调兵到边关的话,士兵肯定不愿意,毕竟他们自己也要种地。
行军时间比较长,打仗时间久的话,他们的土地就会荒废,失去生活来源。
如果是对外扩张的话,只会让他们离家越来越远,这些人肯定也不乐意。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唐代的状况。
唐代建立之后国内确实太平,但也一直对外扩张。
这样的话,府兵制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士兵土地越来越少,而且还要经常到边关打仗。
这就士兵生活越来越苦难,有的甚至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情绪就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很多逃兵。
唐代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决定放弃府兵制,使用新的制度,而这个新的制度就是。
募兵制和府兵制相比非常简单,就是国家花钱招募军人,这样的话军人就是职业军人了,由国家养着。
既然是国家花钱招募的,理论上也是效忠国家。
看起来和现在的兵制没什么区别,但在运行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前面说了,唐代不断进行对外战争。
这里面不仅有,还有就是保卫边疆的安全。
唐代招募的大军有很多要长期驻扎在边境。
不能说打完仗就撤回京城,下次打仗的时候再出动,这样的话太麻烦了,而且容易贻误军机。
因此唐代就在边境划了很多地方让这些大军驻扎,比如安西节度、北庭节度、河西节度、朔方节度等,每个地方都驻扎一定数量的军人。
除了在地方驻扎大军,唐代中央也要留一部分大军驻守。
中央的大军不仅仅是随时调配这么简单,还能对驻守在地方的大军形成震慑。
对于这些大军,中央的大军肯定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由中央直接指挥。
不过驻守在地方的大军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了变化。
由于唐代不断对外扩张,再加上周边的政权不断进攻自己,边界需要不断用兵。
这样一来驻扎在地方的大军逐渐被指挥的将领掌控。
而大军驻扎的地方行政权也被将领掌控,毕竟需要经常用兵,行政和军事不可能完全分开。
这些掌控大军和地方行政的将领就是节度使,而大军驻扎的地方就是藩镇。
此时的节度使不仅掌控大军,还掌控地方的行政权,甚至是财权,看起来和一方诸侯差不多。
看到这里我们能发现一件事,以唐代当时的状况,藩镇的形成可以说是必然的,都是形势所迫。
毕竟在募兵制退出历史舞台后,唐代没更好的选择。
而且以最初的状况来看,节度使制度虽然形成了,但依然受制于中央。
节度使是中央任命的,不管任职多久,中央都有权随时调动。
而且即使节度使后来能做到世袭,但在财政上还是受制于中央。
当然,很多节度使掌控地方行政权后也逐渐掌控了财权,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对中央的财政依赖还是比较大的。
中央只要掌控了财权,节度使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这一点是中央掌控节度使得关键。
不仅如此,各节度使掌控的兵力并不是非常多。
比如安西节度、北庭节度掌控的大军只有2.4万人,岭南五府经略掌控的大军只有1.5万人左右,掌控大军最多的范阳节度有9.1万左右。
时期一共有10个节度使,掌控的大军加起来为48.7万左右。
看起来数量很多,但他们并不是一条心,这里面绝大多数节度使都对中央。
前面也说了,中央也有很多大军,这些称为。
禁军的战斗还是非常强的,有些战争并不是地方军是参与,而且中央禁军直接参与。
之所以如此,就是害怕节度使军事扩张太快,不容易掌控。
在唐代的调整下,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可以说几乎都解决了。
虽然节度使能掌控大军和地方财政大权,但中央可以通过财政牢牢掌控节度使。
而且在军事上,中央禁军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正常状况下,节度使对中央的威胁可以说非常小,利大于弊。
也正因如此,唐代才一直使用这个制度。
估计很多人会问,既然节度使制度利大于弊,唐代也解决了这些弊端,那么安史之乱为何会出现呢?安史之乱之所以出现,并不是制度问题,而是和安禄山有关。
安禄山的权力太大,他兼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
平卢节度掌控3.75万大军,范阳节度掌控9.14万大军,河东节度掌控5.5万大军。
就是说安禄山掌控的大军人数正常状况在18.39万,这个数量非常庞大。
虽然节度使在财政上受制于中央,但其大军战斗力很强。
只要在短时间内占领其他地方,节度使就能解决财政问题。
这样的话,安禄山就敢造反。
18万多大军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占领其他地方,可以说是小意思。
这也是安禄山敢造反的原因。
现在问题来了,唐代为何要安禄山身兼这么多节度使,难道不了解危害大吗?唐代确实了解这里面的危害,不过唐代这样做也并不都是坏处,也有好处。
安禄山身兼多职就意味着权力很大,在朝中影响很大。
只要安禄山支持,那些世家大族还有反对中央政策的官员就不敢轻举妄动,安禄山对他们有很大的震慑作用。
这对皇帝来说还是很好的,省去了很多麻烦。
皇帝可以说也算是借刀杀人。
而且唐代中央还有人能限制安禄山,这也算是势力均衡,安禄山并不敢轻易乱来。
后来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安禄山不效忠皇帝了,而且唐代当时并没有人能限制安禄山,安禄山这才有机会造反。
这里面和的去世有直接关系。
李林甫虽然不是忠臣,但足智多谋,安禄山在他面前并不敢乱来。
不过他去世后,继任的根本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而且安禄山和太子关系不好,要是继续下去的话,太子登基后,安禄山肯定不好过。
这样看,任何人坐在安禄山的位子上都会造反。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节度使制度出问题了,只能说用人出问题了。
只要不让一人身兼多职,节度使制度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也正因如此,安史之乱后,唐代一直使用节度使制度。
而且这些节度使基本上都听从中央的。
即使那些反对中央的节度使,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中央的法令还都是服从,能很好的运行下去。
安史之乱后,反对中央的节度使并不是很多,对中央的威胁并不大。
而且唐代后来的灭亡与其说和节度使割据有关,倒不如说和中央的政策有关。
由于皇帝昏庸导致起义,所以众多节度使才有机会再次割据。
如果不是皇帝昏庸,这个制度还是能运行下去。
时,吸引了唐代灭亡的教训。
在大军上虽然是募兵制,但都收归中央,并不驻扎在地方。
虽然没有出现问题,却导致大军战斗力锐减,而且给中央带来极大的财政负担。
这也能说明,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在当时还是很实用的。
其实在当时的状况下,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确实很难,毕竟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科技发展程度远远不及现在,制度出现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
参考资料: 《唐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初中毕业后可以考幼师吗_初中毕业后可以报读幼师吗
在我国,初中毕业生可以通过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或中等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来开启幼师职业生涯。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毕业考幼师的途径、要求、发展前景等相关信息,帮助有意向的学子规划职业道路。
初中毕业考幼师的主要途径初中毕业生想要成为幼师,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 报考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这是最直接的途径,学制一般为3年,毕业后可获得幼师资格证书。
2. 就读职业高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许多职业高中都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同样可以考取幼师资格。
3. 参加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初中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毕业后可获得大专学历。
4. 先完成高中学业再报考:初中毕业后先读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后再报考大专或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
初中毕业考幼师的学历要求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初中毕业生确实可以报考幼师专业,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最低学历要求: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或中等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初中毕业学历即可。
2. 教师资格证要求:要成为正式幼师,必须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
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最低学历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
3. 继续教育建议:虽然初中毕业可以考幼师,但建议后续通过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提升至大专及以上学历,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幼师专业的课程设置初中毕业后报考的幼师专业,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 专业理论课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等。
2. 专业技能课程: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艺术类课程。
3. 教学实践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游戏指导等。
4. 实习实训:在校期间会有多次幼儿园实习机会。
幼师职业发展前景选择幼师专业具有以下优势:1. 就业前景广阔: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和家长对早期教育重视程度提高,幼师人才需求量大。
2. 职业稳定性强:幼儿园教师属于教育行业,工作相对稳定。
3. 发展空间大:可以从普通幼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园长,或创办幼儿园。
4. 继续深造机会多:可以通过成人高考、自考等方式提升学历。
初中毕业考幼师的注意事项初中毕业生在选择幼师专业时需要注意:1. 选择正规学校:确保报考的学校具有办学资质,颁发的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国家承认。
2. 了解当地政策:不同地区对幼师资格的要求可能略有差异,需提前了解清楚。
3. 评估自身条件:幼师需要爱心、耐心和一定的艺术特长,要评估自己是否适合。
4. 做好职业规划:考虑清楚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制定长期发展计划。
常见问题解答1. 初中毕业可以直接当幼师吗?初中毕业后需要经过专业学习,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才能成为正式幼师。
2. 幼师工资待遇如何?幼师薪资因地区、幼儿园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起薪在3000-5000元之间。
3. 男生可以学幼师吗?完全可以,目前男幼师非常稀缺,就业前景很好。
4. 幼师工作辛苦吗?幼师工作确实比较辛苦,需要照顾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但收获的快乐也很多。
如何选择合适的幼师学校选择幼师学校时建议考虑以下因素:1. 学校办学历史和声誉2. 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3. 毕业生就业情况4. 学费和助学政策5. 地理位置和校园环境如需了解具体学校的招生信息,可在本页在线咨询学校联系方式。
初中毕业后完全可以考幼师,通过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或中等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经过系统学习和实习,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后就能成为一名幼师。
幼师职业虽然辛苦,但是一份充满爱心和成就感的工作,发展前景广阔。
建议有意向的初中毕业生提前了解相关政策,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初中毕业后能读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3+3学制吗?
对于那些没有参加高考或是未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职业技术类学校提供了另一条发展的路径。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提供的3+3学制,正是为那些有志向在技术领域深造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新路。
那么,初中毕业后是否能读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3+3学制呢?这篇文章将根据真实信息为大家详细说明。
什么是3+3学制?3+3学制是一种独特的培养模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完成初中学业后,选择进入某个技术学院或职业学校,通过三年的学习获取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且可以继续进行三年的高等教育,获得大专或本科等更高的学历。
这种模式适合那些希望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并通过后续的学习提升学历和能力的学生。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3+3学制是如何设立的?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3+3学制通常指的是初中毕业生进入该学院后,通过三年基础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获得专科学历。
完成初期的三年学习后,学生将通过考核进入大专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最终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这种学制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系统的职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3+3学制的入学条件初中毕业生如果想要报读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3+3学制,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初中毕业证书:学生必须完成初中学业,并取得初中毕业证书。
2. 符合招生要求:根据当年的招生政策,学生还需要参加相关的考试,或者通过院校的面试、文化课成绩等方式,满足学院的录取要求。
3. 年龄要求:学生的年龄通常要符合学院规定的年龄范围,过大的年龄可能会影响报名资格。
3+3学制的学习内容和安排在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3+3学制中,前期三年主要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学生不仅会接触到与专业相关的实用课程,同时还会进行一定的文化课程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后期的三年则是专注于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同时,学生还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习、项目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制的安排相对灵活,学生可以在校内外获得大量的实操机会,为进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于一些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行业,这种模式非常有优势,学生可以在毕业时获得专门的技术证书,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
3+3学制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在完成3+3学制课程后,将能够获得相关的学历证书,并且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
由于大部分课程是围绕实际应用展开的,因此,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各类企业、工厂、公司等单位,从事技术类岗位工作。
同时,随着学历的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晋升空间也会更大。
此外,学院和一些大型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通过实习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入自己心仪的公司,直接进行工作。
随着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毕业生的就业率也相对较高。
如何申请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3+3学制初中毕业生若想申请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3+3学制,首先需要关注学院发布的招生信息,通常可以通过官网或其他官方渠道了解最新的招生简章。
在了解相关的招生政策后,学生可根据规定的时间进行报名,提交必要的材料,并参加学院的考试或面试。
对于有意向报考该学制的学生,建议提前准备相关的考试资料和个人信息,了解学院的教学计划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初中毕业生是可以选择报读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的3+3学制的。
这种学制为学生提供了较短的学习周期,同时还能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与学历水平。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与实践,学生可以顺利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或者直接进入职场,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如果你是初中毕业生并且对未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选择这样的学制将是一条不错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