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中有哪些善终了的?

明初的开国功臣,从历朝历代来说,算是命运比较悲惨的。
这些人为了驱逐蒙元,为了大明江山的建立鞠躬尽瘁
【千问解读】
明初的开国功臣,从历朝历代来说,算是命运比较悲惨的。
这些人为了驱逐蒙元,为了大明江山的建立鞠躬尽瘁。
开国之初,大封功臣,希望能与他们善始善终,共享富贵。
但是随着功臣们本身的腐化堕落,以及淮西勋贵和太子党之间的斗争,乃至于朱元璋为了皇太孙顺利登基铺路,能够在洪武朝保持富贵的开国功臣微乎其微。
今天笔者就结合史料,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功臣躲过了朱元璋的疑心与猜忌。
笔者把这类人划为四大类: 第一类:本人善终,子孙袭封公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太傅、魏国公徐达去世,享年54岁。
徐达之死,当然是善终,野史中的“烧鹅致死”是站不住脚的。
原因很简单,当时王廷尚在,徐达本人每年都要在南京和北平之间春去冬来,目的就是备边。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难道失心疯了要杀掉大明第一武臣?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嘛。
徐达死后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又于功臣庙塑像岁时致祭。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十月,徐达长子徐辉祖袭封魏国公。
在燕王发动的靖难战争中,徐辉祖忠于建文帝朱允炆,一直战斗到南京城破的最后一刻。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徐辉祖去世,至死也没有归顺朱棣。
当年七月,其子徐钦袭封魏国公。
此后魏国公一爵与大明共始共终,直到明朝灭亡为止。
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朱元璋的亲外甥、曹国公李文忠去世,享年46岁。
李文忠能够名利开国六公爵,全是靠着自己的战功,而非和陛下的亲戚关系。
和徐达的情况相仿,李文忠也不太可能是被朱元璋派人害死。
老朱这人是很重亲情的,故意害死外甥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李文忠死后追封岐阳王,谥武靖,老朱亲自写了祭文,并且对外甥给予了高度评价: 小心勤慎,始终如一。
其于甥舅之亲、君臣之义,能兼之矣。
正期共享太平,夫何婴疾长逝,朕甚悼焉。
生封公,死封王,已著令典,今特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以慰尔于冥冥。
—《实录卷一百六十》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四月,李文忠长子袭封曹国公。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后,朱元璋为其设立东宫官属,曹国公李景隆被封为太子太傅。
在洪武朝末年,这位曹国公极得朱元璋信任,可惜他在靖难战争中的表现实在是一言难尽。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李景隆打开金川门将朱棣大军放进南京城,随即在新帝登基后受到了表面上的重用。
但是他风光没几年,就在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削爵圈禁,并于永乐末年去世。
明世宗嘉靖年间,李景隆六世孙李性被封为世袭临淮侯,其后代一直承袭至明朝灭亡。
西平侯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六月,西平侯沐英去世,享年48岁。
沐英是朱元璋和的养子,不但深受信任,而且能力出众。
当年和傅友德、一起平定云,沐英便奉旨留镇,朱元璋曾经亲口夸奖“使吾无西南之忧者,英之功也”。
按理侯爵死后追封公爵,但鉴于沐英的功劳和特殊身份,朱元璋特旨追封其为黔宁王,谥昭靖。
当年十月,沐英长子沐春袭封西平侯。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沐春在军中去世,因其无子,由其弟袭封西平侯。
凭借着在收复安南战役中的出色表现,沐晟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七月进封黔国公。
黔国公家族同样与明朝共存亡,末代黔国公沐天波更是为了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沐家与老朱家,可谓是两不相负。
江阴侯吴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十一月,江阴侯吴良去世,享年58岁。
朱元璋追封其为公,谥襄烈。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五月,吴良之子吴高袭封江阴侯。
吴良是朱元璋第七子齐王朱榑的岳父,居然没有在和蓝玉两个大案中受到牵连,看来和他当年坚守江阴十年,没有党羽有关。
靖难战争中吴高在辽东对抗朱棣,被朱棣设反间计成功,结果让建文帝把吴高贬到广西。
朱棣登基之后不计前嫌,重新用吴高,将其派到河南、陕西整肃兵备,抚安军民。
此后又镇守大同,为稳定边疆做出了贡献。
可惜吴高在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北伐班师的时候“称疾不朝”,得罪了皇帝。
终于在当年因言官弹劾,被除爵废为庶人。
丙申,江阴侯吴高以罪免。
初高领兵守大同,多不法。
及上北征班师至兴和,高称疾不朝。
被召回京,纵家人给驿,及私役有司车牛。
又擅以守边官军千百户镇抚张玉等百二十余人随行,所过骚扰,为御史成务等所劾,遂免为民。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七》 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十月,安陆侯吴复在云南去世。
朱元璋将其遗体运回南京安葬,并追封其为黔国公,谥威毅。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四月,吴复之子吴杰袭封安陆侯。
朱棣起兵之后,吴杰领军与之在白沟河大战中失利,结果被建文帝夺爵,贬为南宁卫指挥使。
朱棣登基之后,吴杰之子吴璟请求袭爵,遭皇帝拒绝。
一直到弘治十八年,才下旨让吴复的后代世袭千户。
堂堂开国侯爵,后代如此下场,也是令人唏嘘。
第二类:本人熬到朱元璋去世长兴侯耿炳文耿炳文,凤阳人。
其父耿君用是跟随朱元璋渡江的元老,战死之后耿炳文袭职。
当朱元璋与争雄的时候,耿炳文镇守长兴十年,使张士诚不能进一步,可谓功大。
此后朱元璋更是以长兴为其爵名,可见其功。
耿炳文成为少数活过洪武朝的勋贵,主要在于他是为数不多没有拉帮结派的功臣,这和他戍守长兴十年有关。
此外耿炳文没有和朱元璋本人结亲,反而和太子是亲家,这反过来也确保了他的安全。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后,耿炳文率军北伐,据考证在真定之战中战死殉国。
其子驸马都尉耿璇在南京陷落后惨遭杀害,长兴侯的爵位也就此削除。
武定侯郭英郭英是朱元璋的老乡,长时间担任老朱本人的贴身护卫,可谓是最受信任之人。
长子郭镇为驸马都尉,娶朱元璋第十二女永嘉公主。
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太祖第十五子辽王朱植,另一个嫁给了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
因为“忠诚”和“谨慎”,郭英被选为辅佐太孙朱允炆的重臣,此后在靖难战争中与朱棣多次交战,因而结仇。
朱棣登基后,郭英“罢归第”,不久即去世。
此后武定侯的爵位空缺了二十年,直到仁宗登基才在郭贵妃的斡旋下重新恢复。
第三类:本人善终,子孙未袭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信国公汤和在凤阳老家去世,享年70岁。
汤和作为开国元老,之所以能够躲过几次大屠杀,根本原因在于:其一、他是朱元璋的幼年伙伴,君臣间感情深厚。
其二、汤和早早卸下兵权,识时务且身体不好。
其三、汤和的女婿鲁王朱檀早逝,对皇权没有威胁。
汤和死后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赐葬凤阳曹山之原,塑像于功臣庙岁时致祭。
汤和的长子汤鼎死在他之前,汤晟年幼尚未袭爵。
而等到靖难战争后,朱棣对洪武功臣后裔进行了一番大梳理,汤家的信国公爵位就此失传。
德庆侯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德庆侯廖永忠去世,享年53岁。
廖永忠因为“僭用龙凤诸不法事”,一向被认为是遭朱元璋赐死,也有说因为他当年淹死小明王,所以现在老朱把他灭口。
这两个说法都有疑问,若是赐死,德庆侯的爵位不会流传下来。
至于灭口,小明王都死了多少年了,何至于现在想起来灭口。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四月,廖永忠长子廖权袭封德庆侯。
此后随傅友德征讨云南,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四月去世。
死后其子廖镛却没有被允许袭爵,只封了一个散骑舍人。
靖难之后,廖镛因收葬其师遗骨而被杀,其弟廖钺则被罚充军。
蕲春侯康铎康铎是大都督府同知康茂才之子,其父死于第一次大封功臣的三个月前,故而由康铎获封蕲春侯。
康铎从小就入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此后又跟随颖国公傅友德一起南征云南。
本该前途的他却于洪武十五年在军中去世,年仅23岁。
朱元璋显然对康家非常厚爱,康铎死后也被追封为蕲国公,谥忠愍。
但是康铎的嫡子康渊“坐事革冠服,勒居山西,遂不得嗣。
”此事究竟发生在洪武朝还朱允炆建文朝,未得其详。
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康茂才的后人被封为世袭千户。
凤翔侯张龙据《》记载,张龙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在老家凤阳去世。
其子张麟是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的驸马,但死于张龙之前。
建文年间,张龙之孙袭封凤翔侯,但是在朱棣登基后被废去爵位。
凤翔侯张龙,洪武十二年封,禄袭同前,后予世袭,加禄五百石,三十年卒。
杰,建文时袭,永乐初除。
—《明史卷一百五·功臣世表一》 东川侯胡海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七月,东川侯胡海去世,享年63岁。
胡海长子龙虎卫指挥使胡斌,在从征云南时阵亡。
次子胡玉在洪武二十六年之时坐蓝党处死。
第三子胡观为太祖十一女驸马。
靖难战争时,胡观曾率军对抗朱棣,事后遭到清算。
乙卯,上谕诸将曰: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
郭英老迈退缩。
平安愎而自用。
胡观骄纵不治。
吴杰懦而无断。
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
众岂可恃?众而无纪律则易乱。
—《明太宗实录卷六》 此后在时代,南康公主曾为胡观之子胡忠请嗣封东川侯,未获允许,最终只封胡忠为孝陵卫指挥佥事。
第四类:本人善终,子孙遭殃公邓愈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一月,卫国公邓愈在班师途中于寿春去世,享年41岁。
棺柩回到南京之时,朱元璋亲自到三山门临奠,追封宁河王,谥。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三月,邓愈长子邓镇改封公(当时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被封为卫王,因此邓镇改封申国公)。
讣闻,上哭之恸。
诏辍朝三日,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柩至三山门,车驾自临奠,亲为视葬地。
而旧茔之在凤台乡者狭隘弗称,乃改择城南西山之原。
敕有司营建墓兆,仍命迁愈母张夫人及弟冔之丧同葬焉。
凡丧事所须,皆官给之。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十六》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李善长案爆发,申国公邓镇作为李善长的外孙女婿受到牵连,被一并处死,爵位削除。
淮安侯华云龙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六月,淮安侯华云龙在北平返回南京的途中去世。
由于此前有人弹劾华云龙擅自居住于前元丞相脱脱的府邸,还越级享用宫中的物品,朱元璋一怒之下并没有对其追封赐谥。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十一月,华云龙之子华中袭封淮安侯。
但由于李文忠之死,朱元璋认为华中侍疾不力,将其夺爵贬斥。
李善长一案后,华中被追论为胡党,淮安侯爵位废除。
济宁侯顾时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一月,济宁侯顾时在镇守北平的任上去世,享年46岁。
次年二月,其棺柩归葬南京,朱元璋追封其为滕国公,谥襄靖。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三月,顾时之子顾敬袭封济宁侯。
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长一案中被打为胡党处死,济宁侯爵位废除。
临江侯陈德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临江侯陈德在凤阳老家去世。
朱元璋追封其为杞国公,谥定襄。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五月,陈德之子陈镛袭封临江侯。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六月,临江侯陈镛在北征纳哈出一役中不幸殉国。
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长一案中被打为胡党,临江侯爵位废除。
巩昌侯郭子兴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一月,巩昌侯郭子兴去世,享年54岁。
朱元璋追封其为陕国公,谥宣武。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月,郭子兴之子郭振袭封巩昌侯。
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长一案中被打为胡党处死,巩昌侯爵位废除。
六安侯王志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八月,六安侯王志去世,朱元璋追封其为许国公,谥襄简。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月,王志之子王威袭封六安侯。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案爆发,王威侥幸没有受到株连,仅仅被削去爵位,降为安南卫指挥使。
靖海侯吴祯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五月,靖海侯吴祯去世,享年52岁。
追封海国公,谥襄毅。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五月,吴祯之子吴忠袭封靖海侯。
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长一案中被打为胡党处死,靖海侯爵位废除。
营阳侯杨璟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营阳侯杨璟去世。
追封公,谥武信。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一月,杨璟之子杨通袭封营阳侯。
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长一案中被打为胡党处死,营阳侯爵位废除。
东平侯韩政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二月东平侯韩政去世,追封郓国公。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十一月,韩政之子韩勋袭封东平侯。
洪武二十六年被打为蓝党处死,东平侯爵位废除。
安庆侯仇成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七月,安庆侯仇成去世。
追封皖国公,谥庄襄。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闰四月,仇成之子仇正袭封安庆侯。
仇正躲过了胡党,没能躲过蓝党。
洪武二十六年在山西被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处死,安庆侯爵位废除。
汝南侯梅思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十月,汝南侯梅思祖去世。
子梅义袭为辽东都指挥使。
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长一案中被打为胡党处死。
结语:洪武朝功臣命运悲惨,躲过了李善长和,躲不过朱棣的大清洗。
真正根正苗红传国久远的,只有魏国公和黔国公两家。
从这一点来说,朱元璋屠杀功臣的恶名,终究是难以洗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灭亡竟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子孙太多?为什么这样说
王爷们没啥事干,天天生孩子,明朝败局已定的十七年(1644年),明朝宗室竟有33.28万人…… 明朝宗室人数如此众多,这和他们优厚的生活待遇是分开的。
坚定地认为子孙开枝散叶,就能巩固他的朱家天下。
不但儿子们都分封外藩,待遇更是优厚。
如果是亲王,一年的禄米高达5万石,而普通的郡王只有6千石。
而洪武中期的一品官,年禄米也不过1千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亲王禄米骤降为1万石,郡王也降为2千石。
不过,王爷们的子孙可以每年每人拿到最多1千石的禄米,而不受之前规定的60顷拨田的限制。
什么意思呢?比如王爷甲,他的子子孙孙所需要的生活支出,都要从60顷拨田产生。
很显然,靠这些薄田,压根不够王爷及其子孙们挥霍的。
朱元璋嘴上说减禄米是心疼将士们没饭吃,其实只是虚晃一枪,朱担心儿孙们没饭吃才是真的。
洪武时期的宗室禄米,是在每年的十月发放的,一年发放一次。
朱元璋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明朝刚建立,宗室其实并不多,主要就是他那二十多个宝贝儿子,以及不算很多的们。
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固,经济不断发展,宗室人口越来越多。
为什么这么能生?没事干啊。
明朝的藩禁制度非常严格,诸王名义上分封一地,实际上住进大监狱软禁起来。
除了有个别王爷奋发图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总数不会超过1%。
剩下的,不是吃喝,就是造人玩。
明初对宗室身边女人的数量也有限制,郡王除了王妃,不能超过4个妾。
但之后,大家都在玩命的生。
宗室是明朝的根本,明朝再抠门,也要养活自己家的亲戚。
朝廷每年调拨给宗室们的禄米,不说是天文数字,也让朝廷感觉到了压力。
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例,全国共生产粮米2285万石,而仅支付宗室的禄米竟高达853万石。
更离谱的是,河南省府库尚存的米粮为84万石,而河南境内宗室的禄米需求有192万石…… 封在河南的周王,洪武年间,只有周王一个人去封地。
百多年间,周王的人口达到1851位,一年要消耗禄米87万石。
当时有官员对这个数据非常震惊,直呼荒谬绝伦。
可是,就是这样能吃能喝,宗室们还觉得朝廷亏待自己,不给更多的粮食。
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就找朝廷哭穷,朝廷又不能不给。
恶性循环,最终无可救药。
王爷及其龙子凤孙们,仅靠朝廷发放的禄米,是“填不饱”肚子的。
他们还有另外的进项,就是朝廷分发的庄田。
从刚即位时的1425年开始,宗室们开始经营庄田。
这可以理解,朝廷给宗室们分田地,让他们靠收租子,也能吃上饱饭。
而且这些庄田是不需要向朝廷缴税的,赚多少都是自己的。
这无疑激发了宗室的贪婪,觉得自己还可以伸手向朝廷要更多的田地。
宗室们看中哪块地,不顾这里庄稼疯长,就说这里是荒地,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据为己有。
还有的“奸民”,主动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宗室名下,这样就能省下大笔的赋税,各种丑行,弄得天下乌烟瘴气。
而朝廷又念着宗室是亲戚,嘴上各种遵守法律,但实际上还是向宗室们做出了妥协。
到了明末,很多王爷们霸占的田地多达4万顷,比如潞王朱常淓。
著名的福王,家田也不过2万顷(原定也是4万顷)。
土地兼并之风,在王爷们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仅在万历年间的四川省会成都府,其所有土地,被宗室们霸占就有70%,百姓(地主)只占10%。
这是明朝王爷收入的全部吗?当然不是,他们还都是生意场上的天才。
朝廷不允许宗室经商,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约束,王爷们做起了生意。
什么生意赚钱做什么。
比如盐、茶这些生活必需品,王爷们用权势,以较低的价格从盐贩子那里买进大宗的盐,然后以市场价卖给老百姓…… 不过,更多的王爷还是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商辅出租,他们占的都是商业繁华地段。
还是拿福王朱常洵举例,他的封国在洛阳,可由于父母的宠爱,朱常洵在京城的崇文门外拥有两百多家店铺,大发一笔横财。
除了商铺出租,王爷们还搞起了果树种植,还有的变身煤老板,挖煤发财。
明朝宗室的收入进项,还有很多。
难怪有人说:明朝之亡,宗室之罪,甚于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关外的满清。
随机文章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沉船,初次任务遭到英国海空部队围歼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浅显易懂的拜伦法则,授权并非授责(国际版的用人不疑)俄罗斯地狱之门录音,前苏联科学家挖开地狱之门(超级恐怖)太阳系是否稳定,太阳系为什么很稳定(太阳系并没有那么稳定)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皮肤毛孔堵塞或是这三种真相
近看皮肤都是洞,看着非常吓人,严重影响女人们的颜值。
女人拥有好皮肤,才干提升魅力,为了拥有细腻的皮肤,需要及时改善毛孔堵塞问题。
那么皮肤毛孔堵塞是什么真相呢?了解了导致问题的源头,才干尽快改善皮肤问题。
皮肤毛孔堵塞是什么真相 一、经常浓妆艳抹 现在很多女人都喜欢化妆,因为化妆可以遮盖脸上的瑕疵,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一些。
但是化妆后的魅力都是装出来的,卸妆后就会打回原形。
而且脸上涂抹了大量的化妆品,会影响皮肤毛孔呼吸和排泄。
导致皮肤毛孔里堆积大量的代谢物,化妆品成分等。
平日里浓妆艳抹的女人们,皮肤毛孔堵塞往往都比较严重。
想要改善皮肤就需要及时卸妆,并且尽量化淡妆。
二、油脂分泌过多 每个人的肤质是不同的,一些女人属于油性皮肤,平日里又不注意控油,所以大量的油脂分泌出来之后,就会堆积在毛孔里面,从而导致毛孔越来越粗。
想要改善毛孔堵塞问题,建议女人们早晚要认真清洁皮肤毛孔,将多余的油脂清理干净,让毛孔能够自由地呼吸。
同时要注意使用的护肤品,必须选择清爽类,具有控油效果的,若是用错了护肤品,皮肤会变得越来越油。
三、皮肤过于干燥 被水分滋润了的皮肤,才干显得水嫩Q弹。
如果女人们平日里不及时为皮肤补水保湿,皮肤会因为没有水分的滋养,而变得十分干燥,进而会不断出现大量的角质。
没有定期去角质的话,,角质则会一直堆积在毛孔里,导致毛孔越来越大,影响皮肤的处于良好的状态。
所以说,女人们平常要涂抹具有补水保湿作用的爽肤水、乳液,夜晚还要适当敷面膜,让皮肤变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