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和益州相比,哪个对刘备更重要呢?

荆州的取舍其实和诸葛亮、庞统的性格有关。
人们常说诸葛亮的长处是善于理政,而庞统的军事才华是要高于诸葛亮的。
庞统
【千问解读】
荆州的取舍其实和诸葛亮、庞统的性格有关。
人们常说诸葛亮的长处是善于理政,而庞统的军事才华是要高于诸葛亮的。
庞统一生喜欢用险计,但可惜过早殒命。
如果庞统不英年早逝,说不定蜀国还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其实问题得这样看待,军事行动是要为政治目的服务的。
擅长理政的诸葛亮在隆中时,就从的利益出发,做出过一番战略考量。
当时诸葛亮对荆州的定义是:只要刘备占据了荆州,就可以利用南海运输勾连汉、沔两地,东联,西通巴蜀。
荆州实乃主公用武之地,不能守住荆州是刘璋软弱无能,但主公却可以做到呀! 益州是座险塞,沃野千里,盛产粮食。
成就帝业正是凭借于此。
刘璋羸弱,在北,此二人却不知体恤百姓。
若主公能占据荆州和益州,那么主公就可以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对外结交,内修政事了。
从诸葛亮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荆州是保护益州的重要门户。
益州才是蜀国产粮,成就霸业的根基所在。
而刘备还可以利用荆州地理运输上的优势,勾连汉中。
诸葛亮所说的荆州实乃主公用武之地,有两层用意。
一、将战火局限在荆州土地上。
二、可以利用荆州战事大作文章,让蜀国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荆州真的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重要吗?这涉及了一些问题,蜀国边境有500里是与接壤的。
虽然蜀国可以从这五百里的边境上,从多个方向进攻魏国。
但蜀国能选择的北伐道路,其实只有三条。
一、荆州,二、汉中,三、子午谷小道。
刘备派镇守荆州时,刘备就曾多次在汉中和曹军发生激战。
后来关羽,逼得都想迁都时,关羽进军的线路也是荆州。
汉中和荆州既是益州的两道保护屏障,也是蜀国进攻魏国的桥头堡。
而汉中和荆州本身更是互为犄角之势,牵制着魏国和东吴。
那庞统为何说荆州是累赘呢?庞统觉得,赤壁大战过后,荆州已经极度荒凉。
荆州人物殚尽的同时,东边还有东吴,北方还有,这样的荆州是不利于蜀国进行发展的。
此时诸葛亮隆中构想的鼎足之势,已经很难做到了。
庞统所说的固然很对,但他却忽略了一点。
失去了荆州这个蜀军前出魏国的桥头堡,蜀军未来的进攻方向又能选在哪里呢? 向西南蛮夷地区进行扩张?西南蛮夷地区,林木茂密,蛇虫猛兽众多,化为之民更是难以管教。
蜀国占据西南蛮夷地区,根本做不到扩充实力。
想要蜀国扩充实力,只有进攻魏国和东吴。
但东吴是蜀国多年的盟友,一旦蜀国和东吴兵戎相见,那么两者都将无力,独自抗衡魏国。
所以对于蜀国而言,向外扩张的方向只有一个:北方魏国。
进攻魏国时,荆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是因为荆州可以荒凉,蜀国更需要的是荆州的地理位置。
可以试想,蜀国进攻魏国可以走汉中,可以走荆州。
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更是多次发生大战,这时如果荆州再丢失,那蜀国会面对什么局面?被魏国堵在家门口,永远无法进攻只能被动挨打。
这还不是对蜀国最不利的。
魏国占领汉中后,东吴占领荆州,那时被堵在家门口的蜀国就将以一敌二,灭国也只是早晚之事。
益州可以让蜀国积攒实力,而荆州却可以让蜀国赢得战略发展的空间与时间。
虽然庞统觉得荆州是累赘,但他也意识到了益州的重要性。
他想放弃荆州,利用益州积攒实力。
可以预见如果蜀国真的按照庞统的谋划去做了,未来的蜀国是一定会用奇计去偷袭魏国(兵出子午谷)。
这就是庞统一贯的行事风格,喜欢用险计。
诸葛亮说荆州是蜀国统一天下的关键,这就和庞统的谋划不同了,保住荆州,便可以让蜀国在保留用险计的同时,又给蜀国留了另一条后路:正奇之计合用。
正奇之计合用:从荆州,汉中出兵伐魏的同时,蜀国依然有机会兵出子午谷。
从战略上讲,诸葛亮的规划是更对蜀国有利的。
庞统认为荆州是蜀国的累赘,只不过是从军事角度出发做出的考量。
当时的蜀国一定不能轻易舍弃荆州,因为吴国、魏国都曾多次争夺荆州,这正说明了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魏国和东吴都希望蜀国不去做的,恰恰是蜀国最应该去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和挪威面对德国宣战的理由,简直要骂爹
不过古今中外都讲究“师出有名”,所以纳粹德国也为了侵略制造了各种宣战理由,其中对丹麦和挪威的宣战理由最为可笑和无耻。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相比较英国这个老牌海上帝国,德国的海上力量处于劣势。
因此当时德国海军提出在战前就将主力战舰放出去作战,以免被英军封锁在港内而失去制海权。
但随着纳粹海军的骄傲、袖珍战列舰“施佩”号被英军击沉,德国海军的“放出去”战术彻底失败。
为了保证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和从瑞典进口铁矿线路的安全,德国海军的高级将领数次建议入侵丹麦和挪威,最终得到了希特勒的同意。
但丹麦和挪威当时都是中立国,而且与德国的关系还算不错,从来没有惹到德国,丹麦的主体民族还是与德国一样的日耳曼人。
希特勒之前从来没有说过要入侵丹麦和挪威,连口头的暗示都没有,那对丹麦和挪威的宣战理由是什么呢? 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实施代号“威瑟堡行动”的军事计划,全面入侵丹麦和挪威。
宣战理由如下:据悉英国和法国即将对丹麦和挪威发动侵略,为了保证丹麦和挪威的中立与主权完整,两国应该立刻将国家交给纳粹德军保护…… “威瑟堡行动”开始四个小时后,丹麦便完全沦陷,国王宣布投降。
而挪威则凭借地形、英法的支持以及英勇作战,与纳粹德军周旋了近两个月后才最终沦陷,是二战时抵抗德国陆军侵略时间第二长的国家(第一为苏联)。
随机文章历史上对赵匡胤的评价如何?揭秘西安真龙事件真相,疑似惊动龙穴致四条真龙现身最强俄罗斯亚森级核潜艇,欧美核潜艇会在15秒内被击沉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埋的是谁?真相就是摩索拉斯王后的纪念墓西安活死人墓能下去吗,金庸小说中活死人墓真实存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南子是哪位 南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她是怎么样的人
抛开这部影片,究竟南子又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和孔子到底又有什么关系? 南子,春秋时期女政治家。
南子原是宋国公主,后嫁卫灵公为夫人。
南子作为一介女流,在时期,却以政治家的身份游走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其手段可见一斑。
据说,南子生性淫乱,原是宋国的公主嫁给卫国国君卫灵公为夫人,后因宋国公子容貌俊美,于是便和他私通。
史书称她”美而淫“,换句话说,就是生活作风有严重的问题,古人的结婚年龄比今天要小好多了,南子还很早就成为人妻。
后来,宋国由于过于弱小,抵不住卫国的压力,国君只好把南子嫁给了糟老头子卫灵公。
没想到,他的老公卫灵公好龙阳之癖,最喜欢的是一个名叫的美男子,有一次吃桃子,弥子瑕竟然把剩下的一半送进卫灵公的嘴里,卫灵公居然笑而纳之,而且:”子瑕爱我爱得太厉害了!一个甜美的桃舍不得一个人吃,还分一半给我。
“文武大臣无不掩嘴偷笑。
由此,”食桃“一词成为男子同性恋的代名词。
这么一对奇葩夫妻凑到一起,互相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竟也相处和睦,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卫灵公三十八年(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卫灵公因大臣公叔戌富有,而开始讨厌公叔戌。
当时,公叔戌对南子干预朝政不满,企图铲除南子的党羽,南子对卫灵公说:”公孙戌将要发动叛乱。
“次年春天,卫灵公驱逐公叔戌及其党羽,公叔戌逃亡到鲁国。
公叔戌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女人竟会真的对自己下手,由此可见,南子的确是有手段的女人。
更让人惊讶的是,南子不忘旧情,和堂兄公子朝依旧保持来往。
卫灵公不仅不生气,反而乐得做顺水人情,专门为南子另建了一座宫殿,大开方便之门,甚至经常邀请公子朝来作国事访问。
不久之后,南子生产一个儿子,名叫蒯瞆,谁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谁的,不过,蒯瞆成年后就被立为世子。
《左传?定公十四年》记载:”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
大(太)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
野外的人唱歌说:“已经满足你们的母猪,何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母猪是指南子,公猪是指宋朝,意思是说,已经满足南子,为什么不把宋朝归还宋国。
太子蒯聩感到羞耻,对家臣戏阳速说:“跟着我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我,我一回头看你,你就杀死她。
”戏阳速同意。
亲生儿子想要刺杀母亲南子,企图平消丑闻。
南子的浪荡闹得人尽皆知,自然不必多说。
二人前去朝见南子。
南子接见太子蒯聩,太子蒯聩回头看了戏阳速三次,戏阳速不敢刺杀南子,太子和他手下的行为太过诡异了,引起了南子的注意,并识破太子的计谋,知道太子蒯聩要刺杀自己,南子害怕,哭着逃走并在卫灵公面前参了太子一本,卫灵公大怒,太子蒯聩于是逃亡到宋国,卫灵公又将太子的党羽都赶出了都城。
后来,卫灵公死了,按照卫灵公的遗愿,南子立公子郢为太子。
但公子郢回答说:“郢和别的儿子不一样,而且我伺候国君到死,如果有这话,郢一定会听到。
并且还有逃亡者太子蒯聩的儿子辄在那里,我不敢即太子位。
”一番推辞后,南子便拥立辄为国君。
又过了几年,出逃的太子蒯聩,想重新联合浑良夫准备夺取卫国国君之位,太子蒯聩之子卫出公逃奔鲁国,太子蒯聩于是继位,是为公。
卫庄公继位后,如愿所偿杀死了南子。
那么孔子又是如何和南子发生交集的呢?南子虽然生活放荡,但是个很有品位的人,她十分仰慕孔子,派人捎信给孔子:“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
寡小君原见。
”在《孔子》片中,南子美艳淫乱,却是当时卫国朝政的实际掌控者。
她起初见孔子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一是好奇心作祟,二是想成心挑逗一下这位宣扬仁义道德的老夫子,三是挽留孔子做的老师,以便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孔子原本不想赴约,但是当时他正在人家卫国的地盘上做事,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他也就应邀而去。
孔子入门,北面稽首。
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两人的见面就在一阵环佩玎珰的清脆声中开始了。
南子虽然生性淫荡,但是对于孔子依旧保持着对他的尊重。
在孔子与南子的对话中,面对言语轻佻而步步紧逼的南子,孔子始终从容不迫,应对有礼有节,不失圣贤风度,使得南子的态度逐步改变,最后变成了钦佩和恳求。
南子与孔子的交谈,从试探到深谈,逐渐进入佳境,虽说南子人品不怎么好,还是有一定见识的,孔子的一句“微臣从未见过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则是如一缕清泉沁入了南子的心田,而南子最末的一句话:“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则又深深穿透了孔子孤独的内心。
两人就在此刻达成了某种共识,某种程度上说,南子和孔子是知音,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是从言论中都找到了各自的慰藉。
不过孔子的弟子子路事后的反应却十分搞笑,他怀疑老师和南子发生了什么,令老师尴尬得发毒誓:我如果做了错事,老天会惩罚我的!其实,南子和孔子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复杂,南子邀请孔子纯粹就是聊聊天,顺带让孔子做自己儿子的老师。
只不过是南子的名声太臭,导致一些无聊的古人和今人瞎想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