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怒杀李鸿章侄子是怎么回事?李鸿章为什么写信感谢他?

事实上,不管是朝廷高官还是封疆大臣,见了他们都得绕着走。
为啥?
【千问解读】
事实上,不管是朝廷高官还是封疆大臣,见了他们都得绕着走。
为啥?惹不起啊。
可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不但毫不畏惧曾国藩和李鸿章,还一度惹上门去,找他们的麻烦。
他是谁?为何如此胆大包天? 他就是人称“雪帅”的晚清名将。
先说第一个故事。
曾国藩一手创建了湘军,名满天下。
他亲弟弟也是一位牛逼人物。
在剿灭运动时,他用太平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头上的红顶戴。
曾国荃生性残酷,他在攻陷安庆和江宁后,下令屠城,全城百姓,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杀死。
彭玉麟知道后,非常愤慨,两度给恩师曾国藩写信,要他杀掉曾国荃。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藩怎么可能杀他呢?这事就不了了之。
曾国荃可能知道了此事,派亲信柳寿田到彭玉麟军中,暗中监视彭玉麟。
柳寿田在彭玉麟军中为所欲为,还将彭玉麟两次请求曾国藩诛杀曾国荃的事情泄露出去,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彭玉麟一怒之下,将柳寿田绑了起来,割掉了他的耳朵。
与此同时,彭玉麟第三次写信给曾国藩,要求诛杀曾国荃。
这下,曾国藩也搞毛了。
他大怒写信给彭玉麟,责问他为什么那么仇视曾国荃,想诛杀他。
曾国藩又说,自己带了十几年的兵,曾国荃的吉字营有哪些弊端,还不知道吗? 彭玉麟这才作罢。
再说第二个故事。
有一年,彭玉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奉命巡阅沿江水师。
他来到安徽安庆境内时,听说李鸿章的侄子李秋升在当地,横行无法,是当地一名著名的恶霸。
当地官府根本就惹不起李秋升。
百姓深受其害,却也没有办法。
彭玉麟来到安庆后,一位老百姓找他告状,称李秋升垂涎他妻子的美色,勾引不成,便在光天化日之下派人将她强抢了去。
而且,李秋升不仅仅抢了他的妻子,方圆数百里内,凡是姿色出众的女人,大多被他蹂躏。
李秋升在抢女人的同时,还顺手抢别人家的财宝古董。
彭玉麟了解情况后,大怒,试了一个法子,将李秋升“请”到自己的船上。
在苦主的对质下,李秋升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恶行。
他仗着自己是李鸿章的侄子,白眼一翻:“是我干的,你又能把我怎么样。
” 如果是别的官员,倒真的对他无可奈何。
可彭玉麟是何等人?他当即下令,狠狠地鞭打了李秋升一顿,随即关押起来。
听说这位钦差大臣打了李秋升,还将他关押起来,地方官纷纷前来为他求情。
他们害怕,彭玉麟一拍屁股就走了,可他们走不了啊。
以后李鸿章追究责任,一定会拿他们是问,他们一定。
彭玉麟开始不理这些地方官,可后来,连安徽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高官都来说情了,他就不得不慎重考虑。
本着不给地方官增加麻烦的原则,彭玉麟下令,将李秋升处死。
在处死李秋升的同时,彭玉麟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您的侄子在地方作恶,坏了李家的门风,想必少荃您也非常痛恨你侄子吧?现在我替你把他给法办了,咱们同朝为官,你就不要谢我了。
李鸿章那个恨啊,可也没有法子。
话都被人家说完了,他还能说什么?只好回信一封,感谢他杀了自己的侄子。
随机文章商朝的第一位皇帝是谁?宋朝有“盛世”吗?月球上不生锈的纯铁原因,对氧产生免疫性永不生锈250定律是什么意思,每名顾客身后有250亲友可成用户外星人屠牛事件,牛羊被残忍屠杀身体器官被摘走/被提取DNA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富得流油:解析李鸿章的奇怪发家史!
这里就是号称大清“第一相国”的中堂大人的故乡。
李鸿章,生于三年正月初五,即1823年2月15日。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迎财神的日子,李家二公子的降生,更是让李家喜上添喜。
事实证明,李鸿章确实是大清的财神,只不过,是另一个“方面的”,他是一个不能生钱,却极能“省钱”的“财神”。
跟的祖上一样,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那是一个号称“五十年不进城”的乡下读书人。
虽然自己科场屡次失意,无法飞黄腾达,但是李殿华心气很高,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后世读书做官,为此李殿华不惜花费巨资,聘请高手来当家庭教师,帮助自己的儿子们攻克考试。
网络配图 在李殿华的全力培育下,他的小儿子李文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在江南乡试一举中第,并且四年后又考中了进士。
从此,李家开始过上了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日子。
有了这么一个牛的老爹做后盾,不敢说李鸿章是含着金勺长大的富二代,但他的仕途之路绝对比别人的平坦很多。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4岁的李鸿章考中二甲第13名,顺利成为一名庶吉士,并且进入了翰林院。
除此之外,在父亲李文安的引荐下,李鸿章结识了对他一生影响巨大的恩师——曾国藩。
考进了翰林院,又有这么一个超级牛的老师,此时此刻,呈现在李鸿章面前的,就是这一条阳关大道,一条前途无量的仕途之路。
但是,伴随着的动乱,李鸿章最终偏离了这条路,并且走上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
看见太平天国运动愈演愈烈,李鸿章跟曾国藩一样,他也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为了这个目的,李鸿章鼓动自己的同乡、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劝他上疏办团练,以表示自己的忠心。
工部侍郎,按照现在的定义,就是一个包工头。
作为一个包工头,吕贤基怎么可能会打仗!但是李鸿章不管这个,他直接连夜操笔,代吕贤基写了一篇请求办团练的奏折。
按照吕贤基的想法,他只想表示表示自己的忠心,而不是真的想办团练。
但是李鸿章代笔的那篇奏折,那是文采飞扬、激情四射呀,被感动得龙颜落泪,他立刻委派吕贤基回乡组织团练。
面对这个结果,吕贤基气得直拿脑袋撞墙。
据史料记载,当晚吕大人的府上,举家大小全着素装,哭成一片。
面对这种局面,吕贤基被气得语无伦次,他觉得自己就是,吃饱了没事找事!网络配图 到了最后,愤怒无比的吕贤基,对李鸿章说道:“君祸我,我亦祸君。
”就是说:“都是你出的这个馊主意,没事让我上前线,我也要把你绑上,咱们一同回家乡。
”就这样,当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的时候,李鸿章也随吕贤基回到了安徽合肥,也干起了团练。
也许是应验了吕贤基的话,同年年末,吕贤基被太平军打死了。
而李鸿章虽然有曾国藩的一腔热血,为了自己的团练辗转奔波、费尽全力,但是他一直没有获得与曾国藩一样的办团练的成就。
面对太平军的主力部队,李鸿章粗心鲁莽、毫无胜算。
他曾有过被太平军一天之内,一连攻破十八个营寨的惊人纪录,真可谓兵败如山倒。
幸亏安徽巡抚福济救援及时,李鸿章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据说,虽然李鸿章,但是生性倔傲的他,还是希望挽回一点面子,他就对福济恭恭敬敬地说道:“,当以军门之最。
”面对这番话,福济地回应道:“畏葸溃逃,当以阁下为先。
”这番对话,不仅成为李鸿章一生的污点,至今也是安徽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虽然被福济恶损了一番,但是李鸿章还是让其成了自己的第二个靠山。
有了这么一个满洲大官当自己的后台,李鸿章这下子该不愁吃喝了吧,可惜造化能人,没过多久,福济就因为镇压农民军起义不力被免职。
一个靠山被打死,一个靠山被革职,李鸿章真是不幸呀!可是他的倒霉事还是没完。
咸丰八年(1858年),李秀成率军攻陷了合肥(庐州),李鸿章的家人被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面对被太平军摧毁的家乡,抚摸着亲人冰冷的尸体,李鸿章真是痛不欲绝、欲哭无泪呀。
如今在安徽,已经没有李鸿章一丝的立足之地了。
就在李鸿章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哥哥李瀚章给他来了一封信,希望他能来为湘军服务。
面对这个邀请,李鸿章没有一丝的犹豫,他直接投奔到了曾国藩的麾下,也开了这对师生为期十几年的“黄金搭档”。
此后的四年里,从政务到军务,在曾国藩的调教下,李鸿章获益匪浅。
而曾国藩也看出了李鸿章是一个好苗子,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主。
除此之外,在决策方面,李鸿章的独特见解更是让曾国藩赏识。
以至于到了最后,当曾国藩遇到一些重大事件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就会跟李鸿章商量一下,往往能够“速有立决”。
网络配图 如此师生,一文一武,一快一慢,一急一缓,真可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要知道,湘军指挥官大多是湖南人,他们的老乡情谊非常地深,而李鸿章是一个安徽人,即使他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重用,他也无法得到军权,他更会引起湖南帮的嫉妒和不满。
毫不夸张地说,在湘军军营的日子里,李鸿章举步维艰,。
据史料记载,效力于曾国藩期间,李鸿章不仅与关系不好,与也关系不好,还和玩过“摔跤”。
这种天天不愉快的经历,让李鸿章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他郁闷地写道:昨梦封侯今已非,四海无家行路难。
戈马飘零为何过,青山沦落十几年。
所以当上海官绅们来哭请救兵的时候,敏感的李鸿章立刻意识到——自己等待的机会,它终于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鸿章年轻时做一荒唐事,惹得外国男子找他决斗
华尔战死后,队长职务几经转手,最终这支队伍由英国人戈登所接管。
戈登早年曾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入英法联军火烧。
几年之后,由于列强扶持剿匪,于是又带领洋枪队与的淮军一道与太平天国作战,为清朝军队立下了。
网络配图 戈登这个人在我国历史书上虽然算是个反面人物,但他极重信誉,有着英国人所特有的契约精神,因而受时人敬重。
李鸿章晚年回忆自己最为敬重的外国人时,一个是率军统一美国的格兰特将军,另一个就是洋枪队的戈登。
李鸿章之所以敬重甚至有点敬畏戈登,其实与当年对太平天国作战中发生的一件事有关。
当时淮军与洋枪队一道进攻苏州,但太平天国军队负隅顽抗,苏州久攻不下。
此时,戈登提出以个人名义去招降太平军。
戈登向苏州的太平军指天发誓,以个人信誉向他们作保,如能缴械投降,必保降军身家性命无虞。
当时整个太平天国大势已去,守城的太平军只是因为害怕投降后会被李鸿章屠城,所以不敢投降。
但有了戈登的保证,守城军队发生内讧,8位将军献城投降,李鸿章得以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苏州。
网络配图 戈登本以为苏州的战事已暂告一段落,没想到不久之后,就听到了李鸿章将8位太平军降将和几千将士设计诛杀的消息。
戈登向来将自己的信誉看得比生命还重,听了此事顿时,拿起手枪就要去找李鸿章决斗。
李鸿章收到风声,也自知理亏,只好躲了起来,想避避风头再说。
谁知戈登不肯。
李鸿章杀降事件骇人听闻,对戈登的名誉造成了严重损害,戈登威胁说如果李鸿章不以辞职谢罪,就将率领洋枪队投靠太平军,将打下来的苏州城送回给太平天国。
清朝方面得知此事自然是吓得心惊胆颤,而英国方面也不希望因此事发酵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于是派人居中调停。
李鸿章一方面辩解道是那些太平天国的降军们,还想要接管苏州的防务,威胁清军安全才不得已痛下杀手。
另一方面也发布公告称这是自己一个人的主意,戈登毫不知情,让他撇清干系。
网络配图 后来为了安抚戈登,清朝还给了他很多奖赏,又是升官,又是赐黄马褂,还给了他一枚英国人最喜爱的纯金奖章。
戈登见事已至此,杀了李鸿章也无法挽回。
于是从大局考虑,放了李鸿章一马,“苏州杀降”事件也就不了了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