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死了80多万人。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省华县,据
【千问解读】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省华县,据历史记录,地震强度为8至8.3级,烈度为11度。
由于地震于午夜(子时)发生,多数人还在熟睡之中,因此逃生者寥寥。
这次地震最终导致83万人死亡,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据了解,此次地震共有101个县遭受了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
地震使当地民房、官署、庙宇、书院沦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如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
据《陕西通志》记载,位于西安市的小雁塔为时修建,在此次地震中被震裂,塔身从十五层减少为十三层。
此外,陕西渭南县境内曾有一座五指山,“如人指然,迥抱关门,嘉靖间地震后毁削无存矣”。
由于地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瘟疫大流行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
伴随着地震,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水患、火灾等次生灾害也相继发生,真可谓“自古灾伤无此惨也”。
嘉靖皇帝虽然没有就此次大地震下发“罪己诏”,但他派遣钦差大臣邹守愚到灾区“祭告境内、河洛之神及祀典所载神祗,其死者收瘗为厉坛以祭之”。
嘉靖三十五年三月,邹守愚来到山西荣河县,祭祀汤陵,并代表嘉靖宣读了为死难生灵写下的祭文:“惟神奉天抚世,奠境保民,圣德神功,万世攸赖。
兹者,因地震将蒲州等三州,临汾等十二县,河东运司城垣陷下,官民房舍倒塌,压死人口不计其数,守臣具实上闻。
朕不胜惶恻,兹命大臣,敬齐香帛,往诣祭告,伏冀圣灵鉴佑,默相化机,转灾为祥。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候益在历史上是什么人?侍奉过13个帝王,从唐朝活到宋朝
历史上真实的一代奸雄曹操 一代枭雄重情又嗜色如命
在《演义》里的曹操就是一个大奸贼,是篡权夺位的乱世臣子。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撇开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塑造之间的差异,曹操都是一个十足厉害的人。
他对内消灭二袁、、、、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除了精兵法,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他开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真正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
年轻时的曹操,就表现出机智警敏,还有超强的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
南阳何颙曾说他:“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除了军事上的成绩,曹操也是一个真正的文学发烧友。
据记载,曹操“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建安五年,他击败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
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
2.代枭雄:过得俭朴 死后薄葬 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
”简单地说就是,衣服没有的,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
这样一位大人物,生活其实过的挺朴素的,甚至曹操使用过的“牙签”也不肯丢弃。
他不仅自己俭朴,他还下令整治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在他的插手下,即使是高官也不敢过分铺张。
曹操俭朴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他死之后。
曹操曾立下遗嘱:“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葬毕,皆除服。
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
有司各率乃职。
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他保持自己的一贯风格,选择薄葬。
曹操虽然不是帝王,但身份权势已和王者无异,很多帝王恨不得把世上所有的珍宝都随自己葬入地下,但曹操却一反这种潮流,选择薄葬。
3.代枭雄重情又好色?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好好安置她们,不要亏待。
余下的香可以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太浪费了。
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枭雄确实也有很真性情、细致的一面,但他这种行为却不被文人雅士看好,就曾说他“流连妾妇,分香卖屦”。
曹操剧照 建安初年,曹操的原配丁夫人被废,卞夫人便成为曹操的正妻。
卞夫人是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以卖艺为生,四处飘零。
曹操当时是东郡太守,为避贵戚之祸而称病辞官返乡。
在故乡读书放猎,自娱自乐。
也就在这里,时年二十五岁的曹操看中了这个才色过人的女子,就这样,成了曹操之妾,此后俩人终身相伴,配合默契。
曹操不离不弃,封其为后,足见其用情之坚。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生有子嗣的后妃达14人之多。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曹操到底有多少女人,史书上并没有统计。
《•假谲》记载着一个曹操早年劫色的故事。
说是有一年,曹操与袁绍听说某大户人家要娶亲,新娘颇有姿色,俩人便商定劫持新娘。
天黑之时,两人溜至后花园,大喊“有贼”,众人离开去捉拿贼人,袁绍在门口接应,曹操冲进新房,持刀劫走新娘。
只是后来新娘呼救,其家人尾追而来,曹操只能丢下新娘,助袁绍仓皇逃跑,这次劫色以失败告终。
曹操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其实是没人能理解他的。
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了,正所谓曲高和寡也。
而后人所认识的曹操不过是文人笔下的曹操。
文人,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在忠君思想下洗脑过的文人,谁敢说曹操的好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