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通过描写女性的遭遇和命运,为她们发声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
【千问解读】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
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文学在经历了汉赋、唐诗、宋词的巅峰之后,到了元代杂剧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元杂剧同样也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巅峰。
它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所有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是元代用北曲进行演唱的形式。
元代写作元杂剧的有许多人,其中以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四人为代表,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足可见他们的艺术成就。
又以关汉卿的成就最高,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个剧目,有悲剧、戏剧,题材广阔,力求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关汉卿的剧作当中刻画了非常多的女性形象,并且身份不同,有弃妇、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天真单纯的少女,还有手艺高超的妇人。
通过描写这些女性的遭遇和命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关汉卿的女性观,在那个时代,能够同情被压迫妇女的遭遇,并且为她们发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就有人称他是一位女性意识的觉醒者。
一、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女性在男权的统治之下备受压迫,社会地位低下,过着苦难的生活。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也是如此,通常都是作为男性的陪衬出现的,但是在关汉卿的剧作当中,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善。
01.家庭成员中的女性形象 在一个家庭当中,会有着固定身份的女性,她们分别是婆婆、媳妇、少女这三类,关汉卿的著作中,这些身份的女性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与现实相贴合。
婆婆的形象有很多,如《感天动地冤》中懦弱的蔡婆婆、《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贤德的王婆婆、《状元堂陈母教子》中教育有方的陈婆婆、《邓夫人苦痛哭存孝》中失去丈夫的邓夫人等。
她们的身份地位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都表现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是与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婆婆”截然不同的。
家族中的“女儿”一般都是大家闺秀,从小受到家里非常好的教育,符合家族长辈对她们的期望,但是在婚姻方面,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进行反抗,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王闰香夜月四春园》中的王闰香,《王瑞兰闺怨拜月亭》中的王瑞兰,《温太真玉镜台》中的刘瑞英,以及《山神庙裴度还带》中的韩琼英,她们都才貌双全,还能运用自己的才智解救自己的父亲。
关汉卿刻画得更为深刻的女性形象是年轻的寡妇,有备受磨难最终冤枉至死的窦娥,还有终于收获美好生活的谭记儿。
窦娥的一生都在斗争之中,幼时做了童养媳,十七岁便成了寡妇与婆婆相依为命,但却被张驴儿父子惦记,进而被陷害杀了人,在她的生命中没有人为其出头,所以她只能自强。
在临死前说出的誓愿,是她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发出的怒火,而这些誓愿的实现,是关汉卿对窦娥苦难生活的慰藉。
02.家庭之外的女性形象 除了上述几种女性形象,我们还可以在关汉卿的剧作中看到其他身份的女性,如青楼女子、婢女等,她们的社会地位不高,但关汉卿仍然关注到了她们的生存状况。
青楼女子在封建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思想中,都是一类不入流的群体,封建家长视她们如洪水猛兽,可以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利器,唯恐避之而不及。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品行高尚的青楼女子,她们迫于生存的压力,无奈落入风尘,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令人唏嘘。
关汉卿笔下的青楼女子有《救风尘》中侠骨柔情的赵盼儿、《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富有才气的谢天香、《杜蕊娘智赏金钱池》中一身傲气的杜蕊娘,她们虽是青楼女子,但品行丝毫不输一些大家闺秀,她们与其他女性一样,是平等的人。
另外还有个性鲜明的婢女形象,其中《诈妮子调风月》中塑造了燕燕这个非常聪明的婢女,虽然她的身份较低,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见识到很多婚姻的悲剧之后决定跳出婚姻,她勇于和不公平的社会待遇向斗争,表明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但是尽管关汉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找不到女性未来的出路,这也是他女性思想的局限所在。
二、关汉卿创作背景 关汉卿生活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状况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在他的周围同样围绕着一群富有才华的剧作家,因此就共同促使关汉卿创作出了比较优秀的戏剧作品。
01.社会上对青楼女子认识的转变 在之前的文学作品当中,文人士子与青楼女子的爱情故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唐传奇中这被认为是一件文人的风流韵事,似乎文人们总要和青楼女子发生一些关系,成为人们的谈资,这才能够配得上文人的身份。
但是在元代仕途经济不被重视,文人渐渐不被社会尊重,因此一些文人就选择去到声乐场所,就接触到了很多的青楼女子,在他们之间不免就产生了一些的感情。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关汉卿能够将自己和青楼女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去交流,愿意去了解她们真实的生活,就使得青楼女子不再像从前一向被人轻视,反而成为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
并且关汉卿所刻画的青楼女子并不是同类型的,而是各有特色,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着她们自身的闪光点。
这就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性格的女子,她们在面对爱情时不同的表达方式,遇事时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关汉卿将青楼女子真正从类型化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02.关汉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关汉卿出身于医户家庭,这让他从小的生活条件都要比一般人更加优越,才能够在金末元初社会动乱的背景之下接受良好的教育。
因此他就比其他人有着更高的文学素养,能够感知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创作素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
又由于他出身医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面对更多的人间疾苦,尤其是对那些在社会底层的人,关汉卿有着医者的情怀,更能够感知到人民生存的困难和生活的艰辛。
同时关汉卿对于前代的杂剧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之上,再经过自己的改编和加工,让元杂剧这种形式有所发展。
扩充了杂剧的表现内容,描写广泛的社会题材,更加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使得主题深入人心。
三、关汉卿的女性意识 关汉卿的作品代表了在那个社会上女性被歧视严重的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一个巨大的突破,从此以后女性在文人的笔下更加的丰满,更加的有自己的个人魅力。
01.一定的男女平等的观念 关汉卿思想巨大的进步表现在他能够摒弃过去“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从而站在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上来看待女性。
歌颂一部分有担当、勇于和恶势力斗争的女性,并且对于那些失去了自我依附于男性的女性,能够肯定她们作为人的价值,也鼓励她们与不公的社会现实进行抗争。
在关汉卿的作品当中,寡妇是可以再嫁的,不必桎梏于“守节”的传统思想。
比如谭记儿在她守寡三年之后,遇到了一位的士人,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谈恋爱的时候她可以是一个温柔端庄的女人,但是在丈夫遇到危险的时候,她会变成另外一个性格,好像一个的泼妇,最后两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生活。
他笔下的青楼女子并不是只会卖弄风月的女性,而是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智慧的大脑,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办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赵盼儿凭借她的洞察力,运用自身的优势,成功地解救了和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宋引章,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
02.对爱情的重视 关汉卿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于爱情的描写,他笔下的女性都不甘于接受封建家长安排的婚姻,而是勇敢挑战封建家长的权威,执着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她们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盛行的时代,即使有一些人不满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可奈何,但他笔下的人物能够勇敢的进行反抗,最终收获自己的幸福。
《拜月亭》中的女主角王瑞兰,因为一些因缘际会和蒋世隆坠入爱河,但是因为蒋世隆的家庭条件不好,是一个穷书生,被父亲生生拆散。
之后便日日思念,在父亲把她许配给状元的时候,不惜和父亲断绝关系,甚至仇恨父亲。
而婢女燕燕为了自己的幸福,不惜在主子的婚宴上大闹一场。
这是她们为了争取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愿意付出一切的爱情觉醒,同样也是女性个人意识的觉醒,不再将自己当作男性的附庸。
元杂剧这种文学形式因为有了关汉卿的出现而更加的丰富多彩,其中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刻画更是改变了从前女性在文学中“失语”的现象。
关汉卿对那些“叛逆”的女性给予了无限的赞美,倾注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从此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开始进入到理性阶段,在文学作品中让女性发声,也预示着女性解放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葬在孝陵吗?太祖妃嫔惨死殉葬
因皇后谥号“”,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那么朱元璋真的葬在孝陵吗?太祖妃嫔惨死殉葬是怎么回事? 明孝陵始建于1381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
它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寝的形制,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孝陵主体从大金门经神道直到宝城,其布局呈北斗星状。
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古人在设计上采用的象征手法,以北斗作总体规划,是元、明时代人死后“魂归北斗”的思想的体现。
朱元璋真的葬在孝陵吗 孝陵有几百年的谜团,那就是朱元璋真的葬在这里吗?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为了防止被盗墓,曾于同一天从南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真假难辨,为了彻底做好混淆工作,出殡的车马仪仗都完全相同。
因而有传说称,孝陵的地宫中是空的,朱元璋并没有真的在这里安葬,民间有朱元璋真身葬于南京朝天宫或北京万岁山的说法。
人们会有这种猜想也有它的合理之处,朱元璋性格多疑,生前杀人太多,会有仇家也是必然,为了避免盗墓,这样掩人耳目的行径也不奇怪。
朱元璋陵墓夜伴哭声 还有传说,当时朱元璋出殡之后,每到夜里,孝陵里面就会传出一个女人的哭声,尤其是在深夜,哭声凄凉悲苦,哭者正是。
因为朱元璋葬在别处,孝陵里只放着朱元璋的衣冠,伤心的皇后因为思念才会这样的悲伤。
后来,经过得道高人做法事,马皇后从此才没有继续悲啼。
朱元璋殉葬妃嫔惨死 用活人殉葬是中国古代一项残忍野蛮的制度,殷商君王死后就很盛行,考古工作者从已经发掘的古墓中发现,殷墟侯家庄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
秦汉以后活人殉葬有所收敛,常常代之以木俑、陶俑,但到了辽代,活人殉葬又死灰复燃,死后,述律平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
残忍…… 朱元璋死后,他的继大位,朱允炊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对于陪葬人员的具体数字,史上并无确切的记载。
朱允炆对这些殉葬的后妃宫女家属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至于这些人是如何殉葬的,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白绫赐死,还有说法是他们在宫女妃嫔的体内注入了水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史上最短命的状元,从得知高中仅仅过了六天,就突然暴毙
即便是八股科举的死板时代,能考中状元的,也都是一个个聪明绝顶之人。
智商不够,都读不通!但在中了状元之后,却不尽相同,有的如范进一般失了魂,需要扇他两巴掌,有的如一般,春风得意马蹄疾.。
。
。
不一而论。
本文所讲的这位状元非常悲催,被称为史上最短命的科举状元,更惊人的是,此人中的很邪门,死的更诡异!这就是北宋状元焦蹈! 1085年,北宋元丰年八年,病入膏肓了。
宋神宗是书画的父亲,开国皇帝的爷爷。
当然,当时宋神宗病危时,开始立的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状元常常有,在这一年,大宋状元是来自安徽无为的焦蹈!然而,焦蹈获得状元称号之后,却无法消受大好前程,仅仅过了六天,突然暴毙了,从而成为“史上最短命的状元”!其实,这不是重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在所难免。
离奇的是焦蹈“中状元的过程”,和“死的很诡异”!接下来,就重点讲讲这两件事。
第一件,“不得场屋烧,哪得状元焦”!焦蹈考试误了时间,到汴京时,已经开考了,按理说他肯定没机会拿状元了。
但邪门的是,在开考第一天的晚上,考场着火了! 《》中有记载:“八年二月辛巳,开宝寺火。
时寓礼部贡院于寺,点校试卷官翟曼、陈之方、马希孟焚死,吏卒死者十四人。
”考场大火,于是朝廷决定:本届春闱大试择日重考。
这对焦蹈来说,可谓是“救命之火”。
后来,他发挥极佳,居然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所以,汴京人戏言,“火焚贡院,烧得状元焦”,“不得场屋烧,哪得状元焦”! 关于焦蹈为何迟到,有野史说,他仆人捡到一枚金戒指,三天后才和他说,焦蹈为人正直,就送了回去,由此迟到。
最终好心有好报! 第二件,“不能食禄,何问官运”?焦蹈中了状元之后,有一位盲人大师名为“草腰带”,此人很神,擅长摸骨看相,既是盲人,也不知如何摸骨看相! 《中吴纪闻》的野史中记载,大师听到官府中人说焦蹈是状元后,却“闻之叹息不已”,别人问为何,大师说:“不能食禄,何问官运?”仿佛是预言焦蹈不能当官,无法食禄,意思是快要死了!六天之后,焦蹈就死了,果然不能食禄!当然,对于焦蹈的死,还有一种诡异猜测,即:因科场大火,而让焦蹈得以顺利考试,并高中状元,所以一报一还,遭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戏弄,最终弄死了他。
其实,在我看来,焦蹈可能是因为疾病原因,在如今社会还有暴毙者,在古代出现暴毙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焦蹈,史书上记载非常少,除了纪录中状元之外,主要就是“无为人,勤于学,通经史百家,以文名” 这一切,主要原因是焦蹈犹如一颗彗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人非常惋惜,属于真正的天妒英才。
如果他不死,或许可能会成为历史的主角之一吧 随机文章第7节 先许诺后赖账埋下亡国种!如果清朝12位皇帝齐聚皇太极最想骂谁?惊现昆仑山冰封真龙照片,传闻登山队偶遇真龙被真气所伤菠菜法则的意义,能明确责任减少矛盾(生活中可以减少夫妻误解)曝光中国异能人士公开,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异能人士(电人/万磁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