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狠手辣的吕后做了什么迷惑了汉高祖刘邦让他免被杀

然而这两部书中吕后几乎没干过什么好事:诛、醺、人彘、鸠杀赵王、
【千问解读】
然而这两部书中吕后几乎没干过什么好事:诛、醺、人彘、鸠杀赵王、幽杀少帝……她自己则大肆分封为王,结果自己尸骨未寒,吕氏就被灭族。
真没看出她哪里有一丁点儿的政治智慧,连占便宜都没占好。
网络配图 公平地说,好事并不是吕后干的,坏事也并不是凭她一人之力就能干成的。
她不过是站在前面,秉承刘邦意志,的那只狐狸罢了。
只不过,当时大汉帝国刚刚复兴,刘邦已死,有一个强势人物作为号召,人心聚拢总是容易些。
不得不说,吕后对刘邦的政权稳定立下了。
她替刘邦坐过牢、当过的人质、养育过两个孩子,在刘邦出差时看守后方;她的两个哥哥还跟随刘邦打过江山,是军功集团的重要成员。
史书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显然,吕后虽有功劳,但她最大的功劳还是替刘邦解除后顾之忧——杀功臣。
大功臣韩信是何等人物?当初争霸时,韩信据齐地,与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三分天下,他助汉则楚亡、助楚则汉亡,连项羽都劝他自立,吕后却把他杀死在长乐宫,接着又夷他三族。
吕后胆子怎么这么大?刘邦都不敢杀的人,她怎么就敢杀?而且,刘邦虽然在外,但这么大的事,吕后既不事先请示也不事后汇报,就自己做主了,她甚至都懒得派人去知会刘邦一声,而是等刘邦已经打仗归来后,才听说了这件事。
刘邦当时的反应是“且喜且哀之”。
网络配图 可见,在这件事上,吕后其实秉承的是刘邦的意愿。
韩信造不造反,没证据,如果刘邦去杀他,势必会寒了天下人的心;吕后干了,就给刘邦留了缓冲带,就有余地了。
类似的事,吕后又干了一次:把毫无反心的彭越剁成肉酱分给各诸侯王吃,又夷灭了彭越的宗族。
吕后干的这种事,说白了就是脏活。
不要以为吕后性格残暴,又先后残害多位王(都是刘邦的庶子),就能为所欲为。
她可以鸠杀赵王,因为那是宫廷内部事务;但对阻挠她行事的赵国丞相,她就毫无办法;对坚决不允许她封吕氏为侯的丞相,她虽被气得半死,也只能把丞相升职为太傅,架空他。
当初敢自作主张,敢把大功臣剁成肉酱的吕后哪里去了?就是因为当初她的得到了刘邦的默许;如今没有了大Boss刘邦的首肯,她什么都不是。
刘邦死之前,吕后曾问刘邦,以后让谁来接任丞相。
她一直追问,刘邦从说到、,再说到,吕后还想追问,刘邦说:“此后非汝所知也。
”网络配图 日后,吕后在任用丞相的时候,基本上全部照搬刘邦生前的安排。
她之所以完全遵照刘邦的遗言,是因为她不懂,也无法制服这帮重臣,只有刘邦的遗命才是护身符。
这种临终遗言就像是领袖对手下的顾命大臣们宣布:你办事,我放心;有问题,找吕后。
至于她在奉行大Boss意志时,有没有给自己的吕氏家族捞好处,那是一定有的。
连点儿好处都不给,谁替你干脏活啊?只是,吕后因为自己干的脏活而被遗臭万年,这是她当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说王昌龄是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王昌龄自从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后,就入朝为官了,先后做过校书郎、龙标县尉、汜水县尉等多个职位。
不幸的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王昌龄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都说王昌龄是“诗家夫子”、“七绝圣手”,那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让王昌龄有如此称号吗?今天小编带大家欣赏欣赏他的诗,大家就懂了。
一、代表作品1.原文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翻译寒冷的雨连夜洒遍了吴地江水和天边,在清晨送你离开后,我独自面对着楚山感到孤寂哀愁。
等你到了洛阳,如果亲友们问起我来,就告诉她们,我的心灵依然就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3.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开篇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就渲染出了离别的孤寂氛围。
这冰冷的雨不仅是洒在吴地,还落在作者的心头。
在这秋风瑟瑟的秋天,离别的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让情景融合的更加动人。
后面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作者对友人的嘱托。
在这里,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来让自己的友人安心:我尽管遭到了好几次的贬谪,但是我自身的品格是高洁清白的。
这首诗以景写情,融情于景,不仅具有盛唐诗情蕴景中的特点,还有作者本身深厚有余、优柔舒缓的特点。
全诗用苍茫无垠的江雨和俊逸孤峙的楚山来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展现了诗人开朗豁达的胸怀和坚毅高洁的秉性。
矗立在江水天边的楚山和作者晶莹纯洁的心灵,都使得这篇古诗更加精巧耐看了,有种浑然天成、含蓄清明的美感。
二、王昌龄诗的艺术特色1.诗歌意境王昌龄在诗作的风格上比较委婉含蓄,构思精巧,表现曲折,意境深远。
经常会使用比兴和寄托的写作手法,用来抒发作者对现实的怨恨。
王昌龄也很擅长用典故,不仅能将典故用的恰到好处,还能让典故贴合诗的意境,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昌龄是为数不多非常在意讲究诗歌的境界的诗人,他曾经在《诗格》中提出:“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这也是他写的诗格外动人的原因之一。
2.语言风格王昌龄诗歌的风格偏典雅简练,擅长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让诗歌更加精简、清俊。
对于情感的描述,他会层层深入,反复渲染气氛,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现在我们总结王昌龄的诗歌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所以说王昌龄被称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不仅是因为他的七绝真的很绝,还是因为他对当时诗坛的影响深远。
他提出的“诗有三境”,让我们认识到了不同的盛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