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到底说了什么被捕入狱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第一思想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

【千问解读】

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第一思想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述李贽一生的文章,在网上颇为有名,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过。

作者名叫彭勇,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研究方向是明清的历史。

文章标题就把李贽评价为明朝第一思想犯,内容里更是在小标题上依次评价他为傲慢清官、学术和尚以及剃刀下的亡魂,分别讲述李贽为官时、寓居研究学术时以及最后被捕入狱时的经历。

文章最为出彩的地方就是作者诙谐幽默的文风,仿佛他不需要顾及历史的严肃性。

文中对李贽以及他人的调侃和讽刺无处不在,比如他说李贽出畅销书是大众偶像,说顾炎武嫉妒得说话酸溜溜,说李贽不要天上掉下的馅饼等。

此外,作者在文章里用词也十分现代还有不少网络用语,他用“小样”、“粉丝”、“幸福像花儿一样”等。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不是一篇正统的历史文章,更像是故事小品文。

虽然作者戏谑李贽,但他仍保持底子里对他的尊敬,真正讽刺的对象是明朝的朝廷与社会。

这从文末最后一句话可知,李贽用剃刀自刎追求了他的自由,他的死“宣告了明末思想界的沉寂,宣告了自由时代的遥遥无期,也宣告了对封建朝廷无声的蔑视”。

李贽的思想主张 李贽是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的许多主张,现在大多被现认为是进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哲学思想与当时正统的理学不同,偏向于主观唯心主义,这跟他信奉心学和佛家有不少关系。

李贽强调“真心”,认为世间万事都只存在于一颗真心之中,这和的主张可谓一脉相承。

李贽的思想主张极具批判性,和传统不符甚至相对,这也是他常被认为离经叛道以及最后被捕入狱的原因。

他批判的对象有:一,儒家学说。

他贬低甚至否定和的圣人地位,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所以不用向圣人学习,更加没有必要以他们的是非观作为自己的标准。

这一主张本质上就是在崇尚个性。

二,封建礼教。

他抨击封建礼教对思想的禁锢,尤其为受压迫的妇女鸣不平。

为此,他时常痛斥那些维护封建礼教的人,指责他们是假道学,是伪君子。

三,封建统治。

李贽著有一本《藏书》,对许多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

他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朝廷的腐败,这是他在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四,重农抑商。

他主张功利主义,强调商业的重要性。

这些主张在当时形成了轩然大波,被当时以及后来明清的许多文人狠狠地批判。

在文学上,李贽提出了“童心说”。

他主张写文作诗不能弄虚作假,而要表达个人内心的真实的感情和想法。

他的这一主张,是在反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复古的文风。

李贽名言 李贽是一代思想伟人,而他的思想主张基本包含在他的著作文章中,而那些文字也成了他的警世名言,发人深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认为理就在人们穿衣吃饭的日常琐事当中,这是在肯定人的欲望,也是他“真心”观念的体现。

他批判理学,厌恶道学家,这句话就是在对它发起挑战。

理学强调灭人欲,这是最重要的观点之一,认为想要学到理就必须控制甚至消灭自己的欲望,后来也就成了封建礼教禁锢自由的思想来源。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李贽承认人的私欲,认为那是人伦,是人心。

由此,他也认可商人追求利益的本性,不贬低反而重视商业,反对中国延续上千年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政策。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李贽否定孔子、孟子的圣人地位,认为孔孟非圣人也和常人一样,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所以人人皆可成圣。

他批判明朝一味加强儒家正统、捧高圣人地位的做法,认为不能以此为一成不变的教条。

“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

”据说,这句话是李贽在狱中夺剃刀自刎前所写,他用这句出自孟子之口的话来表明自己心志。

李贽深知自己的思想不容于世,所以早就预言了自己死在监狱的宿命,而他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的真理不畏死愿牺牲。

李贽死于什么时间 李贽死于三十年(1602年),他自刎在监狱里,死时76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狱中,有人为他剃头时,李贽趁机夺过剃刀自刎而死。

其实当时按照圣旨他是要被押送到福建的,但李贽知道后宁愿身死。

这是因为在几年前,他就选择“荣死诏狱”作为自己的归宿,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等的好死法,他甚至留下遗言为自己的坟墓作了安排。

而在被捕时,他还作诗说天下都去过了,就没去过监狱。

所以,李贽是自愿牺牲,为坚持自己的思想而死,无所他求。

李贽的死也许怪不得他人,但被捕就是他人作祟了。

抓捕李贽的旨意,是当时的万历所下。

因为有官员向皇帝上奏,说他离经叛道、蛊惑人心还有勾引人妻等等。

前面的指责也许有理,后面指责李贽作风淫乱的就只能说是纯属诬陷了。

这个官员名叫张问达,是人。

东林党是当时的一个官僚集团,常常批评朝政,也颇为关心社会。

李贽和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贽揭露和批判的对象不是一朝一官,是儒家、整个封建统治和礼教。

所以在东林党人看来,李贽的言论就是离经叛道,就是异端邪说,应该把人抓起来降罪,而他的著作更应该焚毁。

至于皇帝下旨逮捕李贽,这是因为明朝就是以儒学尤其是理学来统治国家,而李贽的思想反对的就是他们治国之本。

而且李贽的著作和言论在民间还颇受欢迎,这是皇帝不能容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满清为什么篡改历史?篡改得那么狠,刻意抹黑明朝

一、中国的历史历来都是官修,也就是说只有官方才能编写史书,民间是不可以修史的,为什么?当然是怕把真相写进史书了,而每一个新朝代的建立都是屠杀和血腥,后人读了会不爽的。

比如时著名的“案”,庄廷龙修的《明史》如实记载了清军屠杀江南人民的“”“”,所以才招致灭门之祸,只不过康熙的借口是说他书中仍然擅用亡明年号。

这一点就说明很多史书里本身都隐瞒了或篡改了部分历史,因此,作为封建专制和思想控制最为严重的,他编的史书里不可信的就更多了。

二、中国历来都是本朝修前朝的史。

这一点史是接着上面一条最后一句话来说的,本朝写前朝史,必定是一部抹黑史。

因为本朝和前朝的关系太过紧密,前朝往往是由本朝推翻,为了证明本朝的合法性正确性,必然要极尽抹黑前朝之能事。

举几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杀居然是因为用了《演义》中“蒋干中计”的桥段,说崇祯中了回来告密的的反间计,怒杀袁崇焕,这就是典型的抹黑前朝。

崇祯虽然问题很多,但断然不会傻到这种田地。

还有就是,说其嗜杀成性,平日,动辄杀人。

尤其是治蜀期间,一日数变,一会儿杀大臣,一会儿杀举人,一会儿杀驸马,一会儿又屠城。

我想,张献忠为人嗜杀成性可能是真的,但真的变态到这地步我不怎么信。

不管他是什么人,想当皇帝统治一方是肯定的,逢人便杀,成批成批的屠杀百姓,这不符合古代任何一个统治者的初衷,因为没有了人,就没有了统治的基础,钱粮赋税徭役从哪来?再说,他这么神经质,手下人都拥护他?这类抹黑的例子有的是,不一一例举了。

三、清朝的特殊性决定他在抹黑篡改和专制这条路上走的一定会更疯狂。

满清是东北那嘎达的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做梦都没想到将来有一天可以入主中原,统领神州。

所以入关后很多高层还主张像以前那样把北京抢劫一空,然后一把火烧了继续回沈阳。

是多尔衮坚持留下来定都北京,最后统一中国。

但是满清骨子里始终认为汉人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一是时不时想造反,把自己再赶回东北那嘎达吃雪,所以他们处处压制汉人,而且东北禁止汉人进入,以防止将来退回东北发现老窝被端了。

二是自己往上数三代都是纯文盲,汉人始终看不起自己,这样催生了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清朝对皇子的教育非常系统,皇子们读书也非常努力,所以清朝皇家的知识水平整体不错,个人修为都不错(事实证明文盲当政必出奇葩)。

第二个结果就是严格管控舆论,任何文字诗句都可能变成对皇家的影射,所以清朝横行,这是满清文化不自信的巨大表现。

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诗句都能当成对自己的诋毁,可见史书得被篡改成什么样子,明朝得被抹黑成什么样子。

因此,满清抹黑明朝是肯定的,张廷玉的《明史》中不足为信的也肯定不少,当然了,历史上多少正史又是可信的?要我说,也许正史反而是野史,而野史也许才是正史。

随机文章明朝[永乐大钟]的由来?探寻圣物失落的约柜,装有先知摩西与上帝签订的契约欧洲多国天降橙雪,黄橙橙的一片好像世界末日(火星版大雪)毛毛虫效应是什么思维?是要不断创新不然一事无成科学家对灵魂的研究,新发现高能中微子是组成灵魂的物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朝纵横了三百多年的锦衣卫为什么在清朝就灭亡了呢,这就是真相

的横空出世 锦衣卫在历史上足足存在了将近三百年,大明王朝的创始人一手发明了这个“中南海保镖队”。

最初的锦衣卫,只是防卫朱元璋一个人的自身安全,到后来,朱元璋慢慢给予了这个保镖团队更多的特权,譬如:可以不经过刑部批准,直接拿人。

可以不进行审讯,直接给人定罪。

甚至可拥有自己的诏狱,必要时直接处死犯人。

随着锦衣卫权利的空前扩张,打压一切不顺眼的大臣和宁杀勿纵一些可疑的不忠心份子,已经成了朱元璋手上最好的工具。

从骇人听闻的牵连案,到开国元勋谋反案,这些动辄处死上万人的惊天大案中,锦衣卫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锦衣卫的尽忠职守,就没有朱元璋手下那数以万记的冤魂。

当然,锦衣卫也不仅仅是制造杀戮,虽然权力已经空前,但还是不能忘却初心,作为保镖性质的锦衣卫,在守卫上,也是一样的尽忠职守。

据说,朱元璋有一次同乘轿出游,路上遇到大批刺客突然从跪伏的人群中使用弓弩伏击,千钧一发时刻,有将近百人的锦衣卫从马上跃下,以身挡轿,在当场击毙暴徒之后,锦衣卫为了挡箭弩而死伤的人数已经过半,朱元璋回到皇宫后,对这些尽职的锦衣卫,明诏赞誉,全部予以正三品指挥使规格厚葬。

明《出警入跸图》中的锦衣卫 锦衣卫虽然很得朱元璋的欢心,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如果这样一个可以随便绕过司法程序,随意关押大臣,处死官员的机构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控到,或者落到后世自己的一些不肖子孙手里,那么对整个大是非常有危害的,而胡惟庸和蓝玉的案子,也多多少少验证了朱元璋的忧虑。

正是有鉴于此,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诏把所有的锦衣卫刑具予以焚毁,关押的大小官员移送刑部审理;正式将将锦衣卫废除。

锦衣卫的死灰复燃 朱元璋死后,通过靖难之变坐上了皇帝宝座,当了皇帝的朱棣,不顾朱元璋的生前意愿,马上又复辟了锦衣卫制度,而且,不但是重新让锦衣卫死灰复燃,更是变本加厉的让锦衣卫的所有行动直接和皇帝一人挂钩,锦衣卫更是成了凌驾于百官司法之上的存在。

而这次的死灰复燃,锦衣卫就此辉煌延续了三百年之久,而锦衣卫的职责也渐渐从皇帝,百官,延伸到了战场。

据《》记载,永乐六年,朱棣北征时,带了五千多名锦衣卫随从。

永乐八年,锦衣卫总旗张崇就因为在静虏镇与阿鲁台的大战中表现卓越而被升为百户。

还有一名为张忠的百户因为战功被升为副千户。

影视剧中的明成主朱棣 锦衣卫的惨淡退场 大明王朝到了皇帝的时候,已经是内外交困,气数当尽了,但同很多王朝的末位君主都是酒囊饭袋之徒不一样的是,崇祯是一个不甘于让明朝在自己手里完结的有志皇帝,他很想重振明朝的雄风,从即位起,就发誓要励精图治,而锦衣卫和,又恰恰在他的励精图治的政治雄图之内。

在的支持下,崇祯废除厂卫,有意要,而锦衣卫在崇祯皇帝这里,彻底又回到了以前的保镖原形,长达将近三百年的辉煌,也慢慢落下帷幕。

有明一朝,锦衣卫和西厂东厂,一度成为了皇帝的耳眼臂膀,为皇权的巩固做出了自己莫大的贡献,也随着明朝的崩塌,做了皇权的随葬品。

锦衣卫的回光返照 建立初期,锦衣卫也被短暂的延续下来,但到了二年,在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得失原因之后,顺治做出了明亡于厂卫的判断,而作为明朝的恶瘤之一的锦衣卫,随即被废除,永远扔进了历史的尘埃。

但清朝还是从锦衣卫的机制中,学到了如何巩固皇权,在时期,军机处的建立,也可以视为是锦衣卫的另一种改良版本,他们的本质,也都是为了皇帝一人独大的权力而服务。

随机文章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七大天使和四大天使长,米迦勒/加百列/拉斐尔/乌利尔保护人间为什么太空看不到星星,太阳系以外的都是假象(谣言/阴谋论)揭秘雪崩怎么自救,赶紧像雪崩的两侧逃生/寻找障碍物躲避雪崩流星雨为什么会有星座,原因令人意想不到/天文学家偷懒的结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到底说了什么被捕入狱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