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育的畸形化进展:按需分配的专才式教育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教育与国家、民族、家庭、个人关系密切而重大,教育体制的些微调整都与被影响人群命运息息相关,受影响者对此自然极度关心、极度敏感。

一些细微的调整,受益者与受损者态度

【千问解读】

教育与国家、民族、家庭、个人关系密切而重大,教育体制的些微调整都与被影响人群命运息息相关,受影响者对此自然极度关心、极度敏感。

一些细微的调整,受益者与受损者态度自会冰火两途,截然相反,矛盾重重。

如果这种供需长期严重失衡,矛盾长期得不到缓解,不仅教育发展缓慢,也将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

教育体制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应是尽最大可能放开供给。

清末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现代化转型,需要大量现代政治、法律、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疗卫生、财政金融、新闻等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

但在1905年考试被废止前,国家教育体制仍是以科考为中心,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完全以科举考试为依归,学习内容主要是义理、词章、考据,尤其是已然僵化的八股文章。

虽然洋务派认识到现代社会所需大量专业人才,冲破巨大阻力兴办了一些新式学校,但数量有限、培养的人才也有限。

但这个阶段,官方教育体制外的另一种教育体制悄然而生,渐渐发展,为社会供应了相对多的现代化专业人才。

1839年,马礼逊学堂在澳门开办,1842年,马礼逊学堂迁往香港。

1850年,上海有教会办的英华书院、清心书院、徐家汇公学等。

1853年,福州有教会办的格致书院,天津有望海楼天主堂附设的法汉学堂,以及诚正小学和淑贞女子小学,1864年山东有蒙养学堂、北京有贝满女塾,1867年北京有潞河男塾等。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传教士们便不再满足于低层次的传教活动,要求在中国发展高等教育。

于是,许多教会学校开设了大学课程,逐渐向教会大学过渡。

如上海的约翰书院、中西书院,广州的格致书院,北京的汇文书院,南京的汇文书院,通州的潞河书院等等。

到1875年,全国教会学校总数达800所,学生达2万人。

到90年代,教会学校进一步增加到2000所,学生4万人之多。

19世纪末的教会大学无论从其学制、课程上还是从其设备、教学手段上看均还不完善,教学质量更不能与西方普通大学相提并论。

但是,因教会大学的出现,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制却移植到了中国,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在中国官方教育旧的体制外形成了一套新的教育体制,打破了官府教育的垄断地位,推动了现代中国教育向现代的转化。

从1902年清廷学部拟定一系列办新学的文件到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全国掀起兴办新式学堂的高潮,急切需要从数理化到音体美的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师。

此时,创办已数十年的教会学校无意中为各省学堂“储备”、输送了一大批教师。

如1901年山东大学堂创办时,美国传教士、曾任教于山东登州文会馆的赫士应山东巡抚袁世凯之请,率领文会馆中外教师,在1个月之内就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山东高等学堂,并担任总教习。

据1910年调查统计,登州文会馆及广文大学的180名毕业生中,58%在全国各地任教。

1926年,圣约翰大学毕业生有72人在教育界任职,其中大学校长2人,大学教师65人,中学校长5人。

1938年,据燕京大学的统计,其1700多名毕业生中,有39%从事普通教育,15%从事研究和高级教育。

据1937年的统计,各教会大学毕业生有41%在从事教育。

在国立大学、私立大学以及中学里,从事英语、农科、医学、体育、音乐等教学的,绝大部分是教会大学毕业生。

20世纪20年代起,教会大学由于其本身的不断完善、发展,开辟了许多学科新领域,从而带动了中国有关农科、法律、新闻、医学等方面的教育与研究。

如金陵大学农学院、东吴大学比较法学院、燕京大学新闻系和社会学系、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等,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联的外交、电报、铁路、海关等部门,不仅需要专门知识,还需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教会大学的学生优势明显,在这些机构中任职者也为数甚多,填补了这方面的人才之缺。

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要的机关、机构都在此阶段建立、完善。

官方体制外的教会教育体制,适时为这些机构、机关提供了所需人才。

当然,历史不能简单比附。

当年的教会学校是在国权日损的情况下诞生、发展起来的,这种教育体制外的“供给”,却是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明显减弱了1905年废科举即旧教育体制崩溃后带来的震荡。

随机文章海底龙宫塞班岛蓝洞,美丽景色散发死亡的气息鲨鱼为什么没有肾脏,靠体表排泄氨排泄/嗅觉器官最敏感虫洞为什么会出现,虫洞为什么是球体/NASA表示黑洞可能是虫洞银河系有多少个太阳系,一千多亿颗恒星与太阳相似/可能有生命存在为什么宇宙中的星球都是圆的,星体旋转被磨平成圆形(原理详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有哪些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是国家承认的学校吗?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是四川省德阳市一所专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技师学院。

学院以安装工程、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为特色,致力于为社会输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人才。

作为德阳地区知名的职业院校,学院凭借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就业保障体系,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有哪些专业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开设了多个与安装工程、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等相关的专业,具体包括: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培养具备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能力的技术人才。

电气自动化技术:学习电气控制、PLC编程、工业机器人等技能。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掌握现代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设备操作。

建筑工程技术:涵盖建筑安装、施工管理、BIM技术等课程。

数控加工技术:学习数控编程、精密加工及设备操作。

此外,学院还设有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新兴专业,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招生条件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具体要求如下: 初中起点:学制3-5年,培养中级工或高级工。

高中起点:学制3年,培养高级工或预备技师。

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等影响专业学习的疾病。

部分专业需通过面试或技能测试。

学院每年分春季和秋季招生,具体报名时间及流程可在线咨询学校招生办。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就业前景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确保学生就业渠道畅通。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 大型建筑安装企业,如中建、中铁等。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如东方电气、中国二重等。

电力、能源、化工等领域的设备维护岗位。

智能制造与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部分优秀学生还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定向就业。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学费及资助政策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学费标准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差异,大致范围如下: 中级工专业:每年学费约4000-6000元。

高级工专业:每年学费约5000-7000元。

预备技师专业:每年学费约6000-8000元。

学院还提供多项资助政策,包括: 国家助学金: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享受每年2000-4000元补助。

奖学金:成绩优异者可申请学院奖学金或企业赞助奖学金。

勤工俭学:学院提供校内兼职岗位,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

具体学费及资助政策可在线咨询学校招生办。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校园环境与设施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包括: 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 数控加工实训车间 建筑工程模拟实训场 学院还配备标准化的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等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如何报考德阳安装技师学院 报考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可通过以下方式: 在线报名:访问学院官网填写报名信息。

现场报名:携带身份证、学历证明等材料到校报名。

中考/高考志愿填报:部分专业可通过中职批次或高职批次录取。

如需了解具体报考流程或招生政策,可在线咨询学校招生办获取最新信息。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优势 选择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几大理由: 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广阔。

实训设备先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深入,提供优质就业机会。

学费适中,资助政策完善。

地处德阳,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

对于希望在安装工程、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等领域发展的学生来说,德阳安装技师学院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在哪里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为西南地区的教育大省,四川省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的普及与深化,通过课程设置、训练、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高中阶段的国防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深远意义。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实施形式 四川省的高中国防教育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开展:一是纳入课程体系,部分学校开设国防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内容涵盖理论、国家安全、爱国主义教育等;二是组织训练,新生入学时开展为期一周左右的军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是举办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如邀请退役军人进校园宣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国防素养。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特色亮点 四川省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中国防教育模式。

例如,部分学校利用四川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泸定桥、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革命遗址,通过实地学习增强教育效果。

此外,一些学校还与当地驻军单位共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开展军民融合教育活动。

成都市多所高中还创新推出国防教育社团,如爱好者协会、国旗护卫队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政策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联合省军区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中国防教育的政策措施。

包括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考核体系,要求各高中每学期国防教育课时不少于10学时;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国防教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这些政策为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四川高中国防教育将朝着更加系统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增加网络安全、太空安全等新兴领域知识;创新教育方式,运用VR技术模拟训练等互动体验;加强家校社协同,通过家长开放日、社区宣传活动等扩大国防教育影响力。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如何咨询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相关信息 家长和学生如需了解四川各高中国防教育的具体安排、课程设置或活动详情,可通过本页在线咨询功能获取学校联系方式。

部分示范性高中的国防教育特色项目还可通过各地教育局官网查询。

建议提前了解目标学校的国防教育特色,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加入收藏
               

民国教育的畸形化进展:按需分配的专才式教育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