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宋朝是“积贫积弱”还是“黄金时代”?

【千问解读】
将宋朝描述成贫弱王朝的有两种人,他们都怀抱着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
一种人是宋朝的改革派。
宋朝的改革兴起于庆历新政,至熙宁年间的达到高潮。
改革总会遇到各种阻力,有的来自作为顽固派、保守派的既得利益集团,如庆历新政时期的夏竦集团;有的则来自不同改革路线的政敌,如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司马光。
网络配图 为了论证改革的势在必行,必须将宋朝的现实描述得非常不理想,将改革的目标与未变革的现状对立起来。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积贫积弱也就成为改革派描述宋朝现状的一种模式。
为了制造改革的舆论,王安石向神宗皇帝上了一道《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全面批评宋朝前期因循苟且的萎靡政局,特别是财政制度非常落后,以致皇帝虽然很节俭,但是百姓还是不富裕;皇帝虽然很勤政,但是国力还是不强盛。
甚至说只是侥幸没有遇上严重的天灾人祸,才保宋朝百年平安,暗示宋朝的统治早已摇摇欲坠。
在一片富国强兵的呼唤声中,宋朝日益被描述成为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
但是,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
宋朝以后掌握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学思想,是由宋朝的程颐、等人开创的,这些人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学术思想上,都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
理学家倒也不一定反对富国强兵,但认为只有通过拯救道德人心才能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
所以理学家强调的是王安石心术不正,而不是宋朝如何的积贫积弱。
古代文人对于宋朝的一般印象,主要还是大兴文治,因为宋朝结束了五代的乱世,也结束了武人掌权的政治,通过,将国家的治理托付给了文人,文人对此还是颇有点的意思。
当然,面对北方的强敌,宋朝在军事上始终不占据优势地位,非但不能收复燕云,甚而亡于金、元,因此批评宋朝国势太弱者也。
清初的王夫之直接指明,其实是“弱而不贫”,他说仁宗皇帝“过于弛而积弱也,实不在贫也”,神宗皇帝则犯了“以贫为虑,而不知患不在贫”的错误。
网络配图 将宋朝描述成积贫积弱的第二种人,则是近代的一些史学家。
面对近代中国遭遇的劫难与屈辱,以及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所暴露出来的贫困孱弱,近代知识分子无不痛心疾首。
特别是在日军侵华的背景下,有些历史学家将对国家的感情投射到历史上,宋朝就成了他们抒发决心与悲愤心情的一种寄托。
比如研究的代表人物邓广铭先生,他于抗战时期的研究专注于宋代的抗金英雄、、、陈亮等。
而据当代史家考证,宋朝积贫积弱的说法,也正是在日军侵华的背景下出现的。
到1963年,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3册中,明确将“积贫积弱”作为一个词组来描述宋朝,说将“王安石召入政府,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中国史纲要》是很有权威的教科书,影响极大,“积贫积弱”也因此成为国人对宋朝的一般印象。
也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 宋代是个全民皆商的社会,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 近代以来,也有些学者为宋朝描绘了一种与积贫积弱完全不同的形象,宋朝甚至被誉为古今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夸奖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
的确,宋代是个全民皆商的社会,从事商品经营者包括:官员胥吏、皇室国戚、士人乡绅、寺庙僧尼、乡村农户、乡镇个体手工业者、行商坐贾、城镇市民、浮游流亡人户、其他人户等等。
在宋人的观念中,要想致富,就要经商,“农不若工,工不若贾”的思想越来越流行。
随着商品市场的扩大和进入流通市场的商品量的增加,宋代商品经济越来越发展为规模经营,社会上日益出现一批资产雄厚的大商人。
譬如有的饭店拥有50余炉,雇工达100~200人;有的金银彩帛铺,交易动辄上千万;有的布商一次可交易5000匹等等。
商业的经营方式有长短途贩运、产销一体化经营、行商坐贾联营、批发零售结合,以及包买包卖预买预卖等类型。
网络配图 宋代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中国古代中的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都是在宋朝完成的。
北宋是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理学的诞生,儒学在北宋实现了复兴,儒、道、佛三家也开始相互交汇地深入发展,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
北宋完成了、开创的古文运动,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北宋占据了六大家。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发展经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以上这些学者的观点被重新发掘。
于是近些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宋代根本不是积贫积弱,反而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灿烂、科技进步、思想开放的时代。
有些学者甚至还将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现代化或者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希望,有意无意地寄托于宋朝的经验传统。
宋朝的富国强兵策略为何半途而废 经济发达、财富积累,并没有直接提升军事实力 在王朝兴衰循环的大视野中,宋朝并没有任何神奇独特的地方,既非贫弱,也绝非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但宋朝本身的兴衰仍然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这就是神宗时代富国强兵策略的半途而废。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通过王安石的理财,富国实现了,但是强兵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变法的主要内容,如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虽然也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但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增加民众的财富、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而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当时发动和主持变法的机构是宋朝的财政部门。
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指斥王安石“与民争利”,王安石辩驳称“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美其名曰“理财”。
网络配图 单纯的富国,并不能为变法提供充分的合法性。
相比而言,强兵的旗号更加神圣正确,也让壮怀激烈的神宗皇帝心驰神往。
收复,是、太宗未酬的壮志;与契丹国中的约定,让神宗皇帝感受不到大国的尊严;就连西北藩属党项族,也竟敢自称大夏,与宋朝分廷抗礼。
即使不敢想象盛唐时期万国来朝、唐太宗被尊为“”的荣耀,至少不能放弃太祖、太宗收复失地、统一疆土的使命,同时也要保证宋朝在列国中相对的优势地位,这是宋神宗对自己政治事业的期待。
通过王安石的变法,宋廷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宋神宗又将其中相当部分储蓄起来,作为特别军费(封桩钱)。
然而,经济发达、财富积累,并没有直接提升军事实力。
王安石变法期间,王韶攻占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等州,并招抚河湟一带(今青海东部)吐蕃部族30余万人,拓地2000余里,史称“熙河开边”,这是宋神宗统治时期强兵方面最辉煌的成绩。
然而元丰年间宋廷出兵攻打西夏,遭遇永乐城大败,宋军几乎,宋神宗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年仅三十八岁即英年早逝。
宋神宗去世之后,哲宗继位,开始时太皇支持司马光当政,司马光尽废新法,史称“元佑更化”,并引发了激烈的党争。
等到哲宗亲政,又重新起用变法派官员,打击元佑党人,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徽宗时期。
哲徽两朝开边活动虽然仍在继续,但军事实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加强。
“富国”政策既不能支持对外扩张,也不能用之于民,于是就表现为赤裸裸的敛财。
或许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但是并不能改变他是一个昏庸、贪腐的皇帝的事实。
同样的道理,即使宋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特别的朝代,也不能扭转宋朝在军事上屈辱失败的命运。
或许有人认为,的经济文化依旧发达,江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上不但有朱熹完善了理学的思想体系,而且出现了陆九渊、叶适、陈亮这样具有创造力的思想家。
与此同时,南宋的军事战斗能力也得到了恢复,蒙古铁骑所到之处,能够抵御幸存的国家少之又少,南宋在宋金战争中立国,抗击元军长达数十年之久,在被元军征服的国家中可谓军事强国。
如果这些判断是成立的,那么比较北宋,同样是经济文化非常发达,南宋在长期的战争中恢复了军事实力,而北宋却因为片面强调文治、过度限制武人权力,对国防采取了消极因循的态度,最终酿成深重的政治军事灾难,给国家与民族带来无穷的祸害与苦痛。
网络配图 富国不一定能强兵。
当然,为北宋的民众带来安定的生活和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和平来自于具有相对优势地位的军事实力以及积极高效的防御政策。
澶渊之盟为宋辽两国带来百年和平相处,将其理解为屈辱的是有失公允的。
但澶渊之盟的外交成果,是以宋军在澶渊之战中获得相对优势为前提的。
如果宋军一败涂地,等待宋朝的将是灭国之灾,而绝非一纸盟约,这一点在日后的宋金之战中以最残酷的方式验证了。
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背后 无论是积贫积弱还是灿烂辉煌,都是人们因为现实中的期待而对历史的想象 历史学家为人们刻画了宋朝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但无论是“积贫积弱”还是灿烂辉煌,都不过是人们因为现实中的期待而对想象中的历史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要对宋代历史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不能止步于几个简单的形容词,而需要回到一些基本的常识,把握这些基本常识还需要突破朝代的限制,将眼光拓展到全球视角下的整个中华帝国史: 第一,宋朝是以来中国古代十个左右大王朝的其中之一。
这种王朝在政治上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并不是指皇帝对所有的行政事务独断专行,而是指最高政治权力归皇帝一人所有。
皇帝一人通过官僚系统统治疆域内的所有民众,民众将家庭的人口与财产情况登记在国家的簿册上,承担着向国家纳税与服役的义务——这是中国王朝最基本的统治结构。
网络配图 第二,古代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政治与文化形态始终延续的帝国体系,政治大一统、以农耕为经济基础、崇尚儒家文化,是中华帝国的基本形态。
中华帝国的政治体系具有治乱循环的特点。
在稳定时期,中华帝国的民众通过辛勤的农业劳动以及富有创造性的工商活动,可以迅速地繁殖人口、积累财富,并在此基础上享受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培育的礼仪文化,成为已知世界的文明中心。
在经济文化灿烂辉煌方面,宋朝与其他大王朝相比,既非特例,也非例外。
第三,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初创时期一般休养生息、积累财富、培养国力,否则就会迅速败亡。
国力恢复往往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实行富国强兵政策而对外扩张,结果劳民伤财、疲罢民力,国运由盛转衰;二是诱发政治腐败,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底层民众无以为生,最终揭竿而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四川省德阳市中学排名前十名 2025年德阳市最好的中学
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在学术上表现突出,还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历年的高考中,德阳一中的成绩一直位于全市前列,吸引了大量优秀学生报考。
德阳二中:注重个性化教育德阳二中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著称,强调个性化教育。
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发展。
此外,德阳二中的师生比例相对合理,使得老师能够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德阳四中:全方位素质培养德阳四中致力于打造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在文化课程上追求卓越,还积极推动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
学校经常组织各类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造力。
无论是学术还是艺术,德阳四中都希望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
德阳三中:创新与传统并重德阳三中则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逐渐融入现代教育理念。
学校引入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德阳三中也十分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
德阳外国语学校:语言能力的摇篮对于希望提升外语能力的学生来说,德阳外国语学校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外语教师团队,开设多种外语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这里,学生不仅能获得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能通过各种交流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德阳职业中学:技能与理论并重德阳职业中学专注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多种职业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
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需求。
德阳实验中学:创新教学模式德阳实验中学的教学模式非常灵活,学校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倡导自主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项目作业等方式,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理解知识。
此外,实验中学还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德阳科技中学:科技与教育的结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德阳科技中学将现代科技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校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科学的奥秘。
同时,德阳科技中学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德阳民族中学:多元文化的交融德阳民族中学是一所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学校,旨在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民族团体的活动,鼓励学生学习和传承各自的文化传统。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能培养包容心。
在德阳,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中学至关重要。
不同学校有着各自的特色与优势,家长和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做出选择。
无论选择哪所学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始终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正在选择中学的你们,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025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王牌专业名单:含分数线与认可度最高的专业
本文将为2025年高考生展示:行业、考生、教育界公认的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个王牌专业的详细名单!一、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王牌专业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评为骨干专业,都属于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专业。
2025年高考生在报考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时,可以重点了解这些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好专业。
1、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以上便是国内权威机构评选的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专业最新完整版本的名单!圆梦小编要提醒大家:以上这些专业属于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力强的专业,从学有所成的角度出发,非常值得2025年高考生报考!二、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高、认可度高的专业本文选择了以不分文理科、不区分首选历史与物理的山东高考为例,整理汇总了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最高的2个专业,它们具体是:大气探测技术、雷电防护技术从分数线的角度看,这2个专业属于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考生心中认可度最高、最牛的王牌专业!下方是具体的收分情况!第1名:大气探测技术(最低406分)第2名:雷电防护技术(最低36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