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什么两次都夺位失败 多尔衮的实力有那么不济吗

确切地说,爱新觉罗·多尔衮一生中有三次机会登上皇位,但最终都未能如愿。
这其中,到底是多尔衮运气不佳,还是他实力不济
【千问解读】
确切地说,爱新觉罗·多尔衮一生中有三次机会登上皇位,但最终都未能如愿。
这其中,到底是多尔衮运气不佳,还是他实力不济呢? 之死:第一次皇位之争(大汗之位) 十一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祖上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经过二十多年的征伐,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并建立了制度。
天六年,努尔哈赤因失败抑郁而终,死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诏,皇权一时出现真空,皇位(汗位)继承人悬而未决。
努尔哈赤一共有16个儿子,皇长子原本是努尔哈赤指定的皇位接班人,但是因为褚英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后来被努尔哈赤废黜太子之位。
褚英被废之后不但不思悔改,反而焚香诅咒大臣和兄弟,最终被努尔哈赤处死。
褚英死后,太子之位自然就轮到了皇这里,努尔哈赤也曾在公开场合说过自己要把皇位传给代善。
但是,命运给代善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直接葬送了自己到手的皇位。
死后,努尔哈赤将多尔衮的母亲册封为大福晋。
阿巴亥与代善的年龄相仿,两人说话也比较。
,这俩人就传出了“绯闻”,有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里去打小报告。
努尔哈赤下令调查此事,虽然没有查到什么真凭实据,但是整个事态却变得不可收拾。
“绯闻”越传越邪乎,就连努尔哈赤都没法收场了。
这件事情之后,努尔哈赤就再也没有提过让代善接班的事儿。
阿巴亥被册封为大福晋之后,子以母贵,、多尔衮、(均为阿巴亥所生)三兄弟在诸皇子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努尔哈赤更是将自己两黄旗中的45个牛录分给了多尔衮三兄弟。
因此,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三兄弟成为参与皇位竞争的最大的一股势力。
据野载,努尔哈赤留下的遗言就是让多尔衮继承皇位。
然而,多尔衮继承皇位,代善的两个儿子岳托和勒萨哈廉第一个不答应。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要是没有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那档子事儿,皇位早就是自己的父亲代善的了。
在这俩人的撺掇下,代善决定靠向。
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也是个狠角色。
翻翻老黄历,我们就会发现,皇太极其实是最没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一个。
因为他的母亲来自努尔哈赤的敌对部落,他的舅舅又始终在和努尔哈赤对着干。
如果让这样一个人继承皇位,估计努尔哈赤躺在棺材板里也睡不踏实。
奈何皇太极心够狠、够黑!这边努尔哈赤刚闭上眼,那边皇太极就拿出来一封矫造的遗诏:命多尔衮三兄弟的母亲阿巴亥殉葬! 在皇太极、代善、阿敏、四的合伙逼宫下,阿巴亥含恨而终。
阿巴亥死后,多尔衮三兄弟就像是失去了大树保护的幼苗,弱不禁风。
毕竟这个时候阿济格只有22岁,多尔衮才15岁,多铎才13岁。
在的面前,他们显得太过单纯。
因此,努尔哈赤死后,的皇太极登上皇位,多尔衮第一次争夺皇位失败。
皇太极之死:第二次皇位之争 皇太极即位之后,为了维持各方势力平衡,他将多尔衮的地位提高。
多尔衮抓住机会,通过屡立战功,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坐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成为地位尊崇的和硕睿亲王。
同时,为了加强皇权,皇太极把两蓝旗收归到了自己手中。
加上原有的两黄旗,皇太极手中就有了八旗中的四旗。
但是,他一个人统领四旗,就会显得太过扎眼,会引起别人的非议。
所以,皇太极就把其中的镶蓝旗交给了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济尔哈朗统领。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皇太极的堂兄弟。
崇德八年,52岁的皇太极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暴病而亡。
跟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一样,皇太极死的时候也没有留下遗诏。
生前没有立太子,死后没有留遗诏,大清的皇位再次悬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父死子继,皇长子有希望继承皇位;如果按照兄终弟及,多尔衮有希望继承皇位。
巧合的是,豪格和多尔衮也是实力最强的两个人。
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掌握着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三个旗的兵力,共61个牛录。
统领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支持豪格。
这样加起来豪格就有四个旗的兵力。
但是,两黄旗支持豪格是为了保住自己高出其它旗一等的尊崇地位,他们也可以支持皇太极的其他儿子。
济尔哈朗虽然与皇太极关系很好,但是他这个人为人比较小心谨慎,而且他也不一定非要支持豪格,只要是先帝皇太极的儿行。
所以,豪格的支持者虽然众多,但是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多尔衮三兄弟此时掌握正白旗和镶白旗两个旗的兵力,共65个牛录。
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们。
多尔衮个人能力超强,哥哥阿济格、弟弟多铎鼎力支持,三兄弟内部犹如铁板一块。
因此,多尔衮这一次志在必得。
正红旗和镶红旗的旗主是代善。
代善这个时候已经60多岁了,他最欣赏也最有才干的两个儿子岳托和勒萨哈廉都英年早逝。
另外两个儿子,一个硕托他不喜欢,一个满达海年岁尚小。
所以,对于代善而言,此次皇位争夺战谁胜谁输都无所谓。
他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新皇选举会议在崇政殿的东厢房举行,西厢房则是皇太极的停尸房。
有资格参加选举会议的只有七个人,包括四个亲王、三个郡王。
四个亲王分别是代善、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三个郡王分别是阿济格、多铎、阿达礼。
其中,阿达礼是代善的。
皇太极生前没少收拾阿达礼,所以阿达礼在内心深处痛恨皇太极,自然也就不喜欢豪格。
阿达礼曾公开声称,如果哪一天皇太极死了,我一定拥立多尔衮为帝。
七位王爷,结果多尔衮发现、索尼等两黄旗的一些人竟然也出现在崇政殿里面。
多尔衮马上就把他们撵了出去,但是鳌拜、索尼等人并没有走远,就偷偷藏在门口。
代善主持会议,寒暄了两句之后,就坐到一边打瞌睡去了。
多铎是个愣头青,上来就发难:“必须立我哥,这一次轮也轮到我哥了。
”多尔衮训斥了弟弟几句,让他下去。
多铎回应道:“你不想当,那就立我,反正这次皇位必须得是咱家的。
” 多尔衮再次训斥弟弟,让他不要再说话。
多铎则将矛头指向了在一旁打瞌睡的代善:“不立我,那就立礼亲王代善吧。
” 代善在睡梦中听到这句话,立马吓醒了。
稍作冷静之后,代善说道:“先皇50多岁去世,你们现在却要立我这个60多岁的当皇帝,这不是开玩笑吗?如果你们非逼着我表态,那我就支持立豪格。
”说完又坐到一边打瞌睡去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豪格一听,立马来了精神,他一算,代善的两红旗支持自己,再加上自己的三个旗,就算是济尔哈朗不支持自己,那自己现在也是5:3绝对领先。
所以,豪格觉得自己这把稳赢。
不过,豪格并没有把心中的狂喜表现出来,他走上正座,有模有样地学起了古代明君三让皇位的把戏,对着众人说道:“我豪格福少德薄,何德何能继承大清皇位?我看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豪格话还没说完,多铎马上打断了他:“既然豪格说自己福少德薄,不能胜任皇帝之位,那我们还是别选他了。
” 豪格本来想让众人三让之后再答应当皇帝,没想到这一让就把自己的皇位给让出去了,于是乎气得满脸通红,坐到一旁一言不发。
这时藏在门口的鳌拜等人看不下去了,马上冲了进来,拔出佩剑,说道:“今天要么立先皇的儿子,要么血溅崇政殿!” 打瞌睡的代善一看情况不妙,立马开溜,临走前只留下一句话:“你们选完了告诉我一声,我给新皇上磕头去。
” 代善一走,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也跟着走了。
不过,阿济格走,并不是被吓跑了,他这是去搬救兵了,因为此时崇政殿外边围满了两黄旗的人。
眼看着双方人马要火拼,坐在一旁许久未发话的济尔哈朗站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说道:“要不,要不我们选福临吧!” 多尔衮脑瓜转得快,一听这话,马上表示赞同,并补充道:“我看行。
不过福临只有5岁,得派两位的大臣辅佐才行,那就让我和济尔哈朗做小皇帝的辅政大臣吧。
” 就这样,在明争、暗斗、争吵和妥协之中,5岁的福临继承皇位,多尔衮第二次争夺皇位失败。
辅佐傀儡福临: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当上辅政大臣以后,多尔衮第一个要收拾的人是豪格。
元年,豪格的一个亲信部下出面检举豪格“悖乱”,多尔衮将豪格削去爵位。
之后,豪格曾被多尔衮短暂起用,然后又被幽禁起来。
顺治五年,多尔衮赐死豪格。
多尔衮第二个要收拾的人是济尔哈朗。
多尔衮为什么要收拾济尔哈朗呢?因为济尔哈朗在皇位争夺战中没有支持自己,济尔哈朗辅政大臣的身份也有碍于自己的一手遮天。
不过,济尔哈朗是一个很识趣的人,小皇帝刚一即位,他就告诉下面的大臣,以后凡事都要先向睿亲王多尔衮汇报,向不向自己汇报无所谓。
即便是这样,济尔哈朗还是在顺治四年、顺治五年遭到多尔衮的连续打击。
顺治二年,小皇帝福临晋封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
这个皇叔父摄政王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一、朝廷举行大典的时候,王公贵族除了要向皇帝下跪,还要向多尔衮下跪。
二、每到元旦等节日,文武大臣除了要向皇帝朝贺,还要向多尔衮朝贺。
三、每天上朝时,普通的王爷需要在午门外下轿,而多尔衮则可以在午门内下轿。
等等。
顺治三年,多尔衮声称,皇帝的玺印都放在宫中,每次调兵遣将都得奏请钤印,太麻烦了,耽误打仗。
所以,多尔衮就把皇帝的玺印搬到了自己的府上。
此后,每到用兵打仗,多尔衮就自己拟旨、自己盖印、自己发布命令,傀儡小皇帝福临算是彻底被架空了。
顺治四年,小皇帝福临下旨,对于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
也就是说,多尔衮见了皇帝不用下跪了,俩人。
顺治五年,多尔衮将“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
“叔”字没了,小皇帝福临得改口称多尔衮为“父皇”。
这也就造成了后世的一个误解:小皇帝福临的母亲皇下嫁给了多尔衮。
其实,多尔衮将“皇叔父摄政王”变成“皇父摄政王”,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这时的多尔衮,虽不是皇上,但是比皇上还皇上。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外出打猎,不小心从跌落下来。
十二月初九,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仅三十九岁。
那么,当上“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为什么不更进一步,将小皇帝福临废掉,自己当皇帝呢? 这其中,隐藏着多尔衮内心深处的一个痛楚:膝下无子! 我们说,多尔衮的地位到了“皇父摄政王”这一步,不是皇帝,胜似皇帝,他个人当不当皇帝已经无所谓了,最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取皇位。
可惜的是,多尔衮十多个妻妾,都没能为他生下哪怕是一个儿子。
别说儿子,就连女儿都显得很奢侈,多尔衮就留下一个独生女,名叫爱新觉罗·。
不过,多尔衮虽然没有儿子,但是还有一个哥哥阿济格、一个弟弟多铎,把皇位传给他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剽悍少谋”,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
而多铎则于顺治六年就先多尔衮一步病逝了(得天花而死)。
(事实上,多尔衮也没有料到自己会死得那么早。
) 自此以后,多尔衮可以说是无欲无求了。
即便是自己想强行篡位、过一把当皇帝的瘾,可是自己百年之后,皇位又该传给谁呢? 到那时,恐怕连给自己收尸的人都没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诺贝尔没有数学奖的原因是什么?
诺贝尔奖设立120多年来,超过900位科学家或者团体获得此奖项。
然而,人们有一个疑问就是?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诺贝尔当初不设立数学奖真的是因为嫉妒吗?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诺贝尔奖有物理学奖、文学奖、化学奖,但是,唯独没有数学奖,这让人很不解,那么,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其实,关于这件事,大家也只能是猜想: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诺贝尔感情受挫,诺贝尔曾经向一位小姐求婚,但是小姐没有答应,但是也没有拒绝,后来这位小姐嫁给了当时的一个数学家米泰莱弗勒,所以,情场失意的诺贝尔就没有设立数学奖,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
第二种说法是,诺贝尔不喜欢当时很有名的数学家就是米塔格·勒弗列尔,而米塔格·勒弗列尔又非常的有才,是奖项的有力争夺者,为了不让他拿到诺贝尔奖,故意不设立诺贝尔数学奖,以诺贝尔的格局好像也站不住脚。
第三种说法是,诺贝尔所从事的发明不需要太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化学领域也不需要太多的高等数学,而诺贝尔是想奖励那些对人类具有巨大实现利益的“发明或发现”。
因此,未设立诺贝尔奖,无论何种说法,都只是大家的猜测。
虽然没有诺贝尔数学奖,但是近些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那些从事数理统计分析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类似于诺贝尔数学奖。
实际上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一切科学的得力助手和工具。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若离开了数学,就不能准确地刻画客观事物变化的状态,更不能从已知推出未知,因而也就削弱了科学预见的可能性和精确度。
如果没有数学对其它科学的渗透,也就不能使人类的认识真正上升为理性。
诺贝尔奖章 诺贝尔奖金是多少? 诺贝尔在逝世前立下遗嘱,把遗产的一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每年约20万美元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学者。
为此,瑞典于1900年6月29日专门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并由其董事会管理和发放奖金。
1991年,诺贝尔奖达到600万瑞典克朗,才与诺贝尔奖自颁发以来首次超过1901年时的实际价值相当。
那以后,诺贝尔奖金又连年上涨,1992年诺贝尔奖为650万瑞典克朗,1993年为670万瑞典克朗,2000年诺贝尔奖五大单项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00万元),远远超出了整个原始基金的名义价值,也大大超过了原始奖金的实际价值。
2001年诺贝尔奖百年华诞时,诺贝尔奖金额达到1000万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40万元),此后便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诺贝尔是谁? 诺贝尔,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奖创始人。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就是诺贝尔奖。
为什么诺贝尔和平奖由挪威颁发? 诺贝尔和平奖由挪威颁发是诺贝尔的遗嘱中交代的,但确切原因迄今仍是个谜。
有说法指出,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年代,挪威还是瑞典的一部分,当时挪威一直希望脱离瑞典独立,诺贝尔希望藉此安排,化解瑞典和挪威的争执与冲突。
不过诺贝尔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1905年6月7日,挪威议会宣告瑞典挪威联合解体。
虽然瑞典有军事上的优势可以战胜挪威,但是瑞典恐怕镇压挪威独立会招来各国孤立,也不愿看见兄弟邦之间的关系雪上加霜,终于在同年10月26日承认挪威为独立的立宪君主国。
奥斯卡二世当日放弃了挪威王位,丹麦的卡尔王子于11月18日登基为挪威国王哈康七世。
瑞典和挪威最终虽然分开了,但能够和平解决这个问题,诺贝尔泉下有知,也应该感到欣慰。
截止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共授予了104位个人和23个组织,这其中很多得主也饱受社会争议。
这个和平奖注定不可能公平、完美,因为这世上除了耶稣,没有人能配得上这个荣誉。
屠呦呦和莫言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屠呦呦 屠呦呦是中国著名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该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5日与另外两人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莫言 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市。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高锟 英美双重国籍华裔,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4.李远哲 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先后就读于新竹国民小学、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196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考获硕士学位。
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
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
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
5.崔琦 美籍华人,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
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
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6.朱棣文 美籍华人,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已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
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不懂中文)。
7.李政道 美籍华裔,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
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8.杨振宁 美籍华人,生于中国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北平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合作。
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9.钱永健 美籍华裔,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我是在美国出生長大的,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我的得奖有中国人高兴,如果这样让很多年轻人对科学发生兴趣,这是很好的事。
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多元包容的价值是关键。
” 10.丁肇中 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高行健 法籍华人,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祖籍江苏泰州,87年移居法国。
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
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12.赛珍珠 中美双重国籍,1938年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赛珍珠生前曾加入中国国籍,1934年中国政局陷入了混乱,赛珍珠被迫离开中国、回到了美国。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诺贝尔被称为“炸药大王”? 巴瑶族为什么没有国籍? 鱼为什么没有眼皮? 故宫里为什么没有树呢? 为什么有的鱼没有鳞?
为什么说杨渥是南吴最昏庸的一代君主?
杨渥,为人想来没有什么好的名声,而各地的节度使对他都非常的轻视。
在杨渥初期的时候,曾被父亲杨行密任命为宣州观察使,在公元905年九月,因为杨行密患病,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宣州将杨渥召回。
在杨渥抵达广陵之后,杨行密承制任命杨渥为淮南留后。
在杨行密去世之后,杨行密的将佐们共同请求来任命杨渥为淮南的节度使、弘农郡王等职位。
·到了公元907年,杨渥在夺取江西以后,他的骄横奢侈更加厉害,对于节度判官周隐进行呵斥之后将其斩杀,而他这次的行动让他的属下将佐们都感觉不安。
杨渥在他的父亲杨行密服丧期间日夜饮酒,并点燃粗大的拉住来击球,一支这样粗的蜡烛就要花费数万贯钱财。
有时他还单独起码外出游玩,可是随从的人在道路上四处寻找,都不知道他到哪去了,而左右的指挥使也是哭着劝谏他要以事业为重,不要整天嬉戏玩乐。
而杨渥却不以为然,并严加训斥。
使得左右两位指挥使非常的惧怕。
杨渥挑选壮士,也是任命一些骄傲专横的人来任命,器灵蔑视很多的能公旧臣。
在杨渥的父亲杨行密在世的时候,有数千名亲军驻扎在节度使所居住的地方,于是杨渥就把他们迁到外面,并用腾出的空地作为他个人的骑射的场地。
杨渥镇守宣州的时候,命令指挥使三人率领亲兵三千人,等到继位之后召回到广陵。
·到了公元907年正月初九的时候,杨渥在早晨处理事务,张颢、徐温两人率领二百名牙兵,手执刀剑直接闯入了庭中,杨渥愤怒的说道:“你们真的要来杀我吗?”而张颢、徐温两人回答说:“不敢这样做,想要杀您左右扰乱政事的人罢了!”于是两人便开始数说杨渥的亲信十余人的罪状,将他们拖下去用铁楇打死。
历史上称之为“兵谏”。
诸将当中不与张颢、徐温同心合力的,二人逐渐设法将他们全部处死,于是真个南吴的军政大权全归二人,杨渥早已经不能控制了。
后来淮南左牙指挥使鱼右牙的指挥使来专断军政事务,于是杨渥便心中不平,想要除掉他们却没有力量。
这两人在自感不安之后,于是便共同策划杀死杨渥,来瓜分南土向称臣投降。
于是这两人便在公元908年通过密谋,在扬州由一人出面,派出将领手持兵器闯到了杨渥的寝宫,将其砍刀再地之后,见杨渥还没有短期,又用绳索将他活活的勒死了,而对外则宣称杨渥因为暴病而亡。
在后来在称帝后,才将他追忆成了景。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杨渥本人是一个贤能如同他父亲一样的一个人,那么在杨渥在位的时候,也不至于下面的官臣,将其杀害。
所以说,他的一生也是毁在了他的嬉戏游玩当中了。
如若不然,可能南吴的国土会越来越大,国力也会越来越强了吧 随机文章夏朝是否真的存在呢?宋朝杨家将各个下场如何?秦始皇的陵墓里有活人埋在里面陪葬吗?揭秘人体生物钟之谜,生物钟紊乱会导致性功能减退盘点冷战重型坦克有哪些,苏联IS-3超重型坦克震惊西方(生不逢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