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5 点击数:
简介:建立后,按照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正如《·百官志》所说:“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

【千问解读】

建立后,按照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正如《·百官志》所说:“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

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

……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隋代朝官制度的最大特点,是集以来朝官制度发展变化之大成,并使其规范化和固定化。

尚书省 尚书作为官职,始设于秦代,但仅是少府属官。

西时,开始提高尚书的权力,赋予其决策的职能。

到东时,尚书增加为六曹,并称为尚书台,成为实际上的国家政务中枢机构,“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到两晋时期,尚书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称为“尚书省”,正式成为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机构,结构也逐渐复杂。

但直到末年的和陈时,尚书省的下层机构与官吏配置,仍未稳定和规范,如的尚书省设置尚书五员,郎官二十一员。

而北齐尚书省设置尚书六员,但下辖二十八曹,其中的都官尚书则统辖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五曹。

其设官数量不等,管辖职权和范围也不同,差异甚大。

隋代的尚书省地位很高,管理全国政务。

《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

这句话说明了尚书省在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权力之大,地位之尊。

当然,这并不是说尚书省包揽一切。

尚书省的总官署名叫尚书都省,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1人,总领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开皇三年改)、度支(开皇三年改民部)、工部等六部。

六部长官是尚书,与尚书令、左右仆射合称“八座”。

吏部掌文官选授考课,绞吏部侍郎2人,主爵侍郎1人,司勋侍郎2人,考功侍郎1人。

礼部掌学校、礼乐。

统礼部。

祠部侍郎各1人,主客,膳部侍郎各2人。

兵部掌军籍舆马,统兵部,职方侍郎各2人,驾部,库部侍郎各1人。

都官掌刑政司法,都官尚书统都官侍郎2人,刑部,比部侍郎1人,司门侍郎2人。

度支掌财税出纳,度支尚书统领度支。

户部侍郎各2人,金部、仓部侍郎各1人。

工部掌工程建造,统工部。

屯田侍郎各2人,虞部、水部侍郎各1人。

六部共24曹36侍郎,分司曹务,直宿禁省。

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上一般不授人,隋代只有炀帝时的因为有翊戴之功,又平定了汉王谅,方进位尚书令。

但是炀帝对他“外表殊礼,内情甚薄”。

他有病,炀帝虽然频频遣名医赐药,“然密问医者,恒恐不死”。

所以隋代尚书省长官实际上是左右仆射(从二品)。

其中左仆射判吏部,礼部,兵部,兼掌纠弹;右仆射判都官,度支,工部,兼知财政用度。

仆射的属官有左右丞各1人,都事8人。

炀帝时把都事拨到六部去了,另增设左右司郎各一人来代替,他们就是左右司郎中的前身。

隋代尚书是一个机构完整的中枢政务部门,与前代大不相同。

“侍郎”掌一“司”之事,与后代的“侍郎”不同。

中书省 中书也为汉武帝时所设置,以宦官担任,在内廷帮助皇帝传达诏令。

曹魏时正式设立中书省,其“掌赞诏令,记会时事,典作文书”,成为独立的为皇帝起草诏令的机构。

历两晋南北朝,“国之政事,并为中书省……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

形成了中书决策,尚书执行的格局。

但南北朝后期的北齐、北周的中书省兼职太多,如修国史、管理宫廷伎乐、判理刑狱等,不利于决策的专门化。

门下省来源于秦代的皇帝侍从官,作为外朝官吏的加官,还未形成官署机构。

到曹魏时始称为“侍中省”和“散骑省”,到南北朝时期,才开始称为“门下省”。

门下省由掌管对皇帝诏令的传达,逐渐拥有对诏奏的封还与驳正之权,开始形成与尚书、中书两省对朝政决策权力分的态势。

由于门下省从汉代皇帝侍从官演变而来,所以到南北朝末期,仍然负有侍奉皇帝生活起居,如饮食、医药、车马等事务,其宫官性质十分浓重。

如北齐的门下省,下辖有尚食、尚药、主衣、斋帅、殿中诸局,这些完全是侍奉皇帝的机构。

到南北朝末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机构及其在朝廷决策行政系统中的职权地位,虽已基本定型,但其职权的专业化及机构的规范化过程,则还未最后完成。

正是在这一历史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省制度进行调整使其规范化。

门下省 在隋初是侍奉谏议机关,掌审查政令及封驳诸事。

其长官有纳言二人(正三品),它本是侍奉内廷,以备皇帝之顾问。

《隋书·柳机传》载,柳机在文帝开皇年间为纳言,“当近侍,无所损益,又好饮酒,不亲细务”。

所以不久就出为华州刺史。

次官有给事黄门侍郎4人,负责纠正奏章得失。

《隋书·柳雄亮传》载,雄亮任给事黄门侍郎时,“尚书省凡有奏事,雄亮多所驳正,深为公卿所惮”。

炀帝时去“给事”二字,另加置给事郎4人,这就是唐代给事中的前身。

此外,还有录事、通事令史各6人。

隋初还有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4人、谏议大夫7人,都是谏官。

炀帝说他生性不喜人谏,所以把谏官全部罢废了。

隋初,门下省还掌皇帝衣食供奉等日常生活事务,统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

城门局:设校尉2人,直长4人。

尚食局:设典御2人,直长4人、食药4人。

尚药局:置典御2人,侍御医、直长各4人,医师40人。

符玺、御府、殿内局:置监各2人、直长各4人。

内史省 后来改为内书省,为中枢的制令机关,专司起草皇帝诏令。

隋初置监、令各1人,后来废监,置令1人(正三品)。

内书令,本称中书令,在汉代本是掌禁中书记的,所以称“中书”。

汉武帝时,受腐刑出狱后就当过中书(谒者)令。

魏晋以来,中书令掌出纳王命,南朝多以诸公兼之,至隋代才以专人任其职。

炀帝时,内书令已不常置,往往以其次官内书侍郎行其职。

内书省的属官还有舍人8人,掌起草制令;通事舍人16人,掌宣奏。

不过,在隋代也偶有内书侍郎亲自草拟诏敕,如《隋书·传》载:高祖时薛道衡任内书侍郎,“每至构文,必稳定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

”其劳心焦思若此,所以文帝赞扬他说:“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

” 秘书省 这是掌握具体事务的官署,秘书省掌图书籍藏整理。

这个官署一般比较清闲,长官为秘书监(正三品)1人,次官有秘书丞1人。

属官有秘书郎4人、校书郎12人、正字4人、录事2人,领著作曹、太史曹。

著作曹掌国史修撰,有著作郎2人,佐郎8人,校书郎、正字各2人。

太史曹掌天文历法,置太史令、太史丞、司历各2人,监候四人。

大业年间,又新置儒林郎10人,掌明经顾问,唯诏所使。

文林郎21人,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

内侍省 是内廷的侍奉机关,隋初由宦官担任。

置内侍(从四品上)2人为其省长。

次官有内常侍2人。

属官有内谒者监6人,内寺伯2人,内谒者12人,寺人6人,伺非8人,统领尚食、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六局。

炀帝时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有长秋令、少令、丞等皆用士人,低级役使人员则用宦官。

以上是隋代中枢机构的“五省”,朝廷内外政务皆由其统辖,为中央最高执政机关。

随机文章有关秦.隋朝的灭王和功迹?世界十大天坑望而生畏,燕子洞天坑深达426米(可跳伞)七/八/九/十/级地震威力有多大,12级地震直接震碎整个地球(吓尿)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处破产边缘,硅谷钢铁侠火星移民计划将破碎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德里苏丹国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灭亡的

德里苏丹国(Delhi Sultanates,1206~1526),共存在了320年,是13~16世纪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

1526年,德里苏丹国被莫卧儿王朝取代。

古尔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于1206年遇刺身死,其国家分裂。

而统治印度的总督库特布丁·艾伊拜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都是中亚来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Chihalgani)为核心,占有大量的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外族雇佣军为统治支柱。

对封建主及各阶层广大居民采取敌对、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强征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

1206年,阿富汗古尔王朝统治德里的总督库特布丁·艾伊拜克自立为统治印度的苏丹,定都德里,标志着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的开始。

其后的320年间经历了彼此没有家族关系,甚至没有种族关系的5个王朝、32个苏丹的统治。

五个王朝是: 奴隶王朝(1206~1290)、 卡尔吉王朝(1290~1320)、 图格鲁克王朝(1320~1414)、 赛义德王朝(1414~1451)、 洛迪王朝(1451~1526)。

建国背景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开始飞速在西亚和北非传播,印度处于穆斯林的征服范围之外,可是阿拉伯人商人仍然大量进入印度北部。

印度河下游的信德邦在8世纪被阿拉伯军队主要作为贸易竞争基地加以征服。

但是3个世纪后进入印度北部的是新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

12世纪末,旁遮普和印度斯坦(恒河流域)被并入突厥—阿富汗帝国。

1202年,孟加拉被突厥人占领。

1206年,德里苏丹国建立。

奴隶王朝 奴隶王朝(1206年-1290年)是德里苏丹国第一个王朝。

由于王朝的创建者库特布丁·艾伊巴克本是突厥人钦察族的一名奴隶,因此得名。

1206年,古尔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穆罕默德·古尔遇刺身亡。

因穆罕默德生前并没有留下后嗣,当时效忠穆罕默德的库特布丁乘机而起,成为了王朝的接班人。

库特布丁自称德里苏丹,定都拉合尔;其后又将首都迁往德里。

库特布丁为一虔诚穆斯林,在位其间兴建了不少清真寺。

库特布丁卒于1210年,并由其女婿沙姆斯丁·伊勒图特米什接任王位。

其后几任苏丹大都是沙姆斯丁的后裔。

1286年,王朝的第9任苏丹吉亚斯丁·巴勒班死亡。

此后几年王朝由盛转衰,并于1290年由菲鲁兹·卡尔基所建立的卡尔吉王朝所取代。

这个王朝由称为四十人集团(Chihalgani)的军人掌握大权,苏丹由当中最大权力将军出任。

卡尔吉王朝 卡尔吉王朝(1290年-1320年)是德里苏丹国第二个王朝。

其王族为阿富汗突厥人的一支(这支与葛逻禄有关)。

人种上与文化上已伊朗化。

卡尔吉王朝的创建者为菲鲁兹·卡尔基。

菲鲁兹本为奴隶王朝的一名将领,并于1290年取代了当时的奴隶王朝苏丹。

其子阿拉乌德丁·卡吉尔(1296~1316)是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时期最强大的穆斯林君主。

他摆脱伊斯兰教神学家乌里马的控制,整顿财政和行政,加强中央集权,建立47万人的精锐骑兵部队。

对拉杰普特诸邦发动猛烈攻势,占领奇托尔(Chittor)、兰桑博尔、乌贾因,并打开了向德干扩张的道路。

但这王朝捣毁了孟加拉超戒寺与那烂陀寺。

1320年,卡尔吉王朝的最后一任苏丹被刺杀,王朝遂殁。

图格鲁克王朝 图格鲁克王朝(1320年-1413年)是德里苏丹国第三个王朝,其创建者为加兹·图格鲁克。

图格鲁克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本·图格鲁克4次派大军远征南印度,领土扩大到科佛里河以南,行省增加到23个,使德里苏丹国家一度达到极盛时代。

然而,1335年到1351年,北印度发生了七年的干旱和饥荒,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

但是穆罕默德仍然忙于战事,无法调动粮食赈灾,使得叛乱频发,甚至德里也发生了叛乱。

1351年,穆罕默德在于信德的叛乱者的战斗中被杀,他的表弟菲鲁兹宣布继位。

他的统治持续到1388年他去世为止。

菲鲁兹是一位相当有建设性的苏丹,他先是放弃了对南部的征讨,集中力量建设德里,建设了美丽的新花园、清真寺、医院和学校。

他还赞助修建新的灌溉系统,包括为更多的土地改造成为良田。

他废除了拷打等刑法,致力于改善君民的关系。

他还是一个狂热的穆斯林。

他死后不久,苏丹国就分裂为几个敌对的小集团。

此后,由于南印度印度教地区维贾亚纳加尔王国的兴起和菲罗兹·图格鲁克削弱中央政府对地方封建主大贾吉尔达尔力量的控制,德里苏丹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1398年,突厥人帖木尔入侵印度并占领德里,给本已分裂的德里苏丹国家以致命打击。

各省总督纷纷独立。

赛义德王朝和洛迪王朝沦为仅统治德里及拉合尔地区的小邦。

赛义德王朝 赛义德王朝(1414年-1451年)是德里苏丹国第四个王朝。

因其创建者黑兹尔汗自称为穆罕默德的后裔,故称为赛义德王朝。

黑兹尔汗为原帖木尔帝国旁遮普总督。

在图格鲁克王朝灭亡后,黑兹尔汗占领了德里,建立了赛义德王朝。

王朝共历4代苏丹;管辖范围包括旁遮普等北方地区。

1451年,信德总督巴赫鲁勒·洛迪占据了德里,赛义德王朝灭亡,洛迪王朝开始。

洛迪王朝 洛迪王朝(1451年-1526年)是德里苏丹国第五个王朝,其创建者为普什图人巴赫鲁勒·洛迪。

巴赫鲁勒·洛迪原为赛义德王朝锡林德总督。

1451年,巴赫鲁勒夺取了德里,建立洛迪王朝。

王朝共历3代苏丹,管辖范围包括今旁遮普、北方邦等地区。

在1526年第一次帕尼巴特战争中,伊卜拉欣·洛迪被帖木尔后裔巴布尔打败,德里苏丹国遂灭,同年巴布尔在德里建立莫卧尔王朝。

德里位于朱木拿河(亚穆纳河)一处容易横渡的地方。

德里南方有绵延的丘陵提供保护,北方和西方分别是喜马拉雅山和拉贾斯坦的塔尔沙漠形成的壁垒,东方则是深入印度斯坦腹地的恒河流域。

随机文章销售28法则是什么意思,8成的利润来自2成的客户嫦娥拍到美国登月舱遗址,网传美国登月骗局谣言被打脸(键盘大神失败)黑化版的白雪公主,联合王子让生母穿烧红铁鞋跳舞致死揭秘超人类主义宣言真相,致力于通过科学强化人类人体(成神计划)克苏鲁神话为什么恐怖,怪物变成神把人楼当成蝼蚁(不屑一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太祖朱元璋横行江淮十余年,北伐胜利从容建立明朝真相

对有过研究的朋友肯定会对元末明初各方势力的争雄交锋十分感慨。

从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一举击败两湖江淮劲敌、后,实力扩增极快,旋即于至正二十七年挥军北伐,彻底将元廷在中国的统治连根拔起,开创大明王朝一代盛世。

其迅速取得北伐胜利并顺利建成大一统强盛的历程一直为人们,数百年来历史爱好者对其成功原因的探究是笔耕不辍,有对其性格能力的认同,也有对其“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的深刻分析,但众多评述分析都是集中在其内在原因的分析。

今天笔者将依托于《明史》上的一段话,展开对朱元璋北伐成功并建立明朝的两点外在原因的分析。

作为清人所编纂的《明史》,虽某些地方做了符合统治当局的篡改,但作为一份官方认定史籍资料,在二十四史中仍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对于朱元璋的成功,《明史》赞言:“子兴据有濠州,地偏势弱。

然有明基业,实肇于滁阳一旅……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

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焉。

帝王之兴,必有先驱者资之以成其业,夫岂偶然哉?” 《明史》的评论简明扼要的阐述了朱元璋兴起建国的两个外在原因,一个是军事力量脱胎于郭子兴在濠州起义的部队,另一个便是韩林儿的韩宋政权在中原一带为其在江淮发展提供了屏障作用,牵制了元廷大部分精锐力量。

军事力量的提供 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投靠在濠州起兵的郭子兴,此后因聪明能干迅速被郭子兴赏识提拔为亲兵,并且将养女嫁给朱元璋。

不足一年的时间,朱元璋便进入到濠州农民军的领导核心。

但因濠州城内农民军领导层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朱元璋便多次寻求机会独立发展。

至正十三年冬,朱元璋以攻打定远、滁州为理由,在得到第一支自己的部队后,便率领心腹脱离这支农民军。

在滁州的朱元璋趁机四处招揽人才,稳步发展。

而后其岳父遇险,朱元璋又将郭子兴接到滁州,这期间翁婿二人间因权力斗争又发生了许多的明争暗斗,这些在笔者前面的文章都有详细的记述。

而郭子兴于至正十五年郁郁而终后,朱元璋虽然名义上居于郭子兴次子郭天叙以及其妻弟张天佑之下,但他的势力和声望远非此二人可及。

在这段时间内,这支农民军不断扩张发展,朱元璋与郭天叙二人的关系相处也变得十分微妙。

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朱元璋等谋求攻下应天府时,郭天叙以及张天佑由于遭到叛徒陈埜先的倒戈一击而在前线战死,同时郭子兴三子郭天爵于至正十七年被朱元璋以谋反为名斩杀,朱元璋便顺利的掌握了这支农民军。

朱元璋军事力量的发展得益于郭子兴的庇护,在军力到达一定程度后拿下应天府,拥有了的基业。

所以毫不夸张说,朱元璋的军队乃至后来的明军都是脱胎于濠州这支红巾军。

地理屏障的庇护 然而占据了应天府的朱元璋,却因为对王者基业的拥有迅速引起了周边其他势力的觊觎,成为了首要攻击的目标。

当是之时,应天府北面便是实力最强的元廷,西面陈友谅其次,东面张士诚居三,南面浙西则属于可争夺区,可见虽坐拥天下霸业之基的朱元璋仍,地理形势相当不利。

然而这时北方却有一方势力为其牵制了元廷的绝大部分力量,这个农民军政权便是由韩林儿、刘福通建立的韩宋政权。

韩宋政权长期居于豫南皖北一带,实力强盛,军事力量极为突出。

在至正十五年郭子兴死后,韩林儿册封朱元璋为这一支农民军的左副元帅,朱元璋虽然极不愿意接受,但是因其势大为求庇护便只能称臣纳贡,接受其年号赏赐。

正是这种政治妥协,为朱元璋赢取了极大的战略主动能力。

陈友谅于至正二十年自立为汉王,张士诚则一直游走于自立和归附元廷之间。

韩林儿等在中原一带与元廷拼死血斗,而臣服于韩宋政权的朱元璋没有了北面最大的威胁元廷,便能在安心征服浙东后立即着手攻击陈友谅、张士诚等。

此外,韩宋政权于至正十七年六月兵分三路,兴师北伐,将元廷在中国的统治根基动摇,元廷的基层统治可以说被打得分崩离析。

虽然这次北伐最终失利,但元廷也被逼到崩溃的边缘。

而朱元璋在平定其周遭大敌陈友谅、张士诚后,便立即派遣、等不世名将挥师北伐,正是因为韩宋政权对元廷统治的破坏,这次北伐几乎未曾遭到任何有力的抵抗。

朱元璋便得以顺利于南京建立大明帝国,将中国古代王朝推向另一个高峰。

朱元璋北伐成功、顺利建立大明王朝,郭子兴、韩林儿可以说功不可没。

郭子兴为朱元璋提供了在乱世中立足最为重要的军事力量,而韩宋政权却为朱元璋提供了横行江淮的安全屏障,元末最初最为弱小的朱吴政权在其庇护下才得以发展壮大。

纵观三千年历史,帝王之业的兴起,必定会有先驱为其扫清障碍,这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随机文章汉景帝和七国之乱刘濞的关系现代懒人翻身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勤于思考(未来管理人才)冷血动物为什么没感情,眼瞎的冷血动物难以认主/但是感情很丰富揭秘世界上已公开的异能者,透视眼少女堪比X光机/能看透人体和墙壁网传台风是怎么形成的视频,发源于热带海面/每年全球62次台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隋朝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