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董小宛和冒襄的爱情故事

于是就有了这段生死与共的爱情佳话。
冒襄,字辟疆,自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千问解读】
于是就有了这段生死与共的爱情佳话。
冒襄,字辟疆,自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冒襄生于官僚家庭,其父冒起宗为明朝大臣,官至佥都御史。
冒襄自幼聪明,生性敏慧,仪貌出众,举止蕴藉,吐纳风流,他早负才名,精于音律,长于书法,诗文俱佳,得晚明文坛领袖董其昌、陈继儒的赏识。
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明季他又以风节文章领导复社,主盟文坛,名列“”之目。
卓绝的修养,得天独厚的际遇,使其享有盛誉。
才自清明志自高,冒襄有过人的才艺,十岁能作诗文,十四岁刊行诗集,十六岁中。
他聪颖勤学,博通经史,下笔千言,但道路都不顺利。
主要是因为其见解与权贵不合,结果六次参加乡试,仅两中副榜。
后来“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中复以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冒氏负才使气,轻财高义,刚毅沉稳,疾恶如仇,眼界甚高,终身没有涉足官场。
结良缘,冒襄不仅是热血书生,还是风月场上的,据说其人“姿仪天出,神清彻肤……举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
可见冒襄魅力无穷。
自古才子佳人的故事不胜枚举,而大才子冒襄的情感故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冒襄来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在闲谈中,他听到方以智、侯方域对董小宛,不禁对这位传说中的冰清玉洁的“冷美人”大感好奇。
董小宛,名白,字青莲,又名宛君,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
她容貌秀丽,气质超尘脱俗。
名与字均同于,是因仰慕大诗人李白而起的。
她与秦淮南曲名妓、、马湘兰、、、、八人,被时人誉为“金陵八绝”“”。
小宛生于南曲青楼之中,其母为南曲歌妓,其父董旻为门下清客。
小宛自小聪颖,八岁时就跟一班清客文人学诗、习画、作戏、操琴,十三四岁的时候,琴样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
15岁时做的《彩蝶图》,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
小宛还自幼爱读的《》,、的诗以及,宫的词;并编有记载古代才女事迹的《奁艳》一书。
小宛不但才思敏捷,通诗达词,精琴工画,擅长昆曲,而且善于食经茶道,董小宛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美女。
风流才子冒襄自然十分渴望结识这样的佳人,尤其是在科考失意之后,更想舒解心中的郁闷,于是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董小宛,可惜她外出了,几次都没有见着。
直到准备离开金陵的前夕,冒襄由方以智引见,终于得以与董小宛在苏州半塘相晤。
当夜董小宛刚刚参加酒宴归来,正微带醉意斜倚在床头。
冒公子只好隔帘相望,称赞小宛可谓是“香姿玉色,神韵天然”。
冒襄自我介绍后,董小宛称赞说:“早闻四公子大名,心中倾佩已久!冒公子果然是异人!异人!”之后董小宛话语不多,冒襄见她娇弱不堪,怜惜伊人酒后神倦,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离去。
就是这半个时辰的交谈,却使董小宛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小宛其实早已经从李香君处听说了冒襄的才名,和许多秦淮女子一样,她心中企慕不已。
自从那一次见面后,她便开始了对冒襄的期盼和含而不露的追求。
虽然董小宛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但均未得到他的首肯。
后来众人才知道,风流多情的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
然而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人去楼空,陈圆圆被国丈田弘强买而去,送进了宫中。
他遍寻陈圆圆不着,一时心情抑郁,怅惘无及。
于是与朋友一道乘舟夜游,竟然地又来到了董小宛的门前。
第二次冒董相会,小宛正在病中,也是斜卧床头,只是上次带着淡淡的笑容,这次却是满脸的凄怆,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
冒襄大有同病相怜之感,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
见她病体虚弱,冒襄几次提出早早归去,董小宛却殷勤挽留,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分手告别。
小宛告诉冒襄:“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
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爽。
”没想到冒公子的神采风姿竟然能起到药石所不及的作用。
这次相会董小宛向冒襄表达委身之意,然而董小宛的这一番款款深情,冒公子确是始料不及的。
冒襄借酒醉敷衍过去,第二天匆忙告别。
小宛无奈之下只好说:“既然公子要走,我都梳好妆了,就一路送送你吧。
”这一送,就一连送了二十七天,从浒关走到北固,冒襄也一连回绝了她二十七次。
到了金山的时候小宛指江发誓说:“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这样,相送相追,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情感愈来愈浓。
《影梅庵忆语》中,冒襄偕董小宛同游金山、苏州、杭州,登金山时,“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两人,指为神仙”,可谓轰动一时。
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出面给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
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九年。
夫妻二人时常弹琴和唱,吟诗作对,游山玩水,真是一对神仙眷侣。
小宛来到冒家后一洗铅华,服侍冒襄家人,事事亲力亲为。
冒襄的母亲和正妻也都很喜欢她,不但如此,小宛还要负责督导冒襄的两个儿子读书,算是兼任家庭教师,董小宛虽然生性温柔,但看来却是非常有管理才能的女性。
她到冒家之后,日常琐事都是由小宛一手操办,井井有条。
可谓是冒襄的贤内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宛有一手过人的厨艺,据说现在扬州的名小吃“董糖”和“董肉”是小宛发明出来。
人们把小宛列为古代十大名厨之一。
冒襄自称在与董小宛共同生活的这九年里是“折尽一生清福”。
短暂的幸福宁静生活很快过去了。
甲申之变后清军南下,冒襄一家不得不辗转逃难。
明亡后冒家生活艰难,冒襄大病了三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顾才保住了性命。
冒襄患病,都是小宛一路不眠不休地照顾。
他后来回忆道:“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
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
”董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这种劳累的生活,最终吞噬了董小宛年轻的生命。
在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一代名妓董小宛病死在水绘园影梅庵家中,年仅二十八岁。
冒襄作《影梅庵忆语》二千四百言以哭之,家人和亲友都哀悼不胜。
随机文章隋文帝杨坚都有哪些政治举措如果没有秦始皇,那秦国是否能够统一天下?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120多万颗或许存在外星文明帕金森定律的解释,无能领导任用能力低下的助手致组织臃肿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梁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出家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这个历史的人物叫做,梁武帝最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在历史上记载着梁朝就趁着北魏发生了窝里斗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发起进攻,但是当时的梁武帝出师非常的不利。
最后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而且还死了很多的军人。
从那以后,两个国家都没有再去打仗过,两个国家互补干扰,因此,世界就非常的安静。
在他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对百那些士兵们非常的关心,等到他当上了皇帝以后,他就没有像当皇帝之前那样做了,就好像又重新换了一个面孔一样,他就对朝廷当中所有的皇亲国戚非常的宽容和松懈,但是他对老百姓却是非常的勒索和暴政。
小编就认为这样的人就是人面兽形一样。
他的这样做只能让他的很多大臣都觉得他非常的贪得无厌,所以就有些人去告诉他的那些弟弟们,让他们去谋反。
然而在库里面还藏着很多的凶器,梁武帝听说了这个事情以后,非常的生气,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大臣以及自己的亲生弟弟来对自己谋反,所以,他就赶快带了一些人到萧宏的家里面进行搜,一遍,结果看到了肖宏家的库房堆满了很多的布匹和棉花,当然还有很多的钱财。
肖衍看到这样的迹象,根本就没有一点儿要谋反的意思,就对萧宏说,弟弟呀,你的钱还真的是非常的多呀!其他的人看到萧衍对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用太多的心,所以就开始肆无忌惮的瘦刮民脂民膏了。
等到萧衍他到了晚年的时候,就特别的重视佛教,但是他会用佛教的名义去愚弄那些老百姓,搜刮那些钱才建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地方,专门儿让他来诵经拜佛的地方,而且还把自己装成了一副苦行僧的样子,每天都会朝拜,所以,他的这个意思就表明了他要出家做和尚,他这一做和尚,目中就没有君主了。
很多大臣都非常的着急,劝他回来,当他做了四天的和尚以后,很多大臣就出钱把他从这个寺庙里面给赎了过来。
其实小编知道他是以这样的目的来蛊惑民心,很多老百特别担心一个朝廷没有君主,没有人管辖是非常不安全的,所以他们会凑钱去赎萧衍。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的重要战役宋朝有“盛世”吗?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世界上最酷的木乃伊,身披袈裟头戴墨镜(木乃伊中的犀利哥)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去哪了,曝光全部被各国收进秘密行动部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清代帝王奢华生活,过生日打造的“寿碗”长什么样?
清代“万寿节”与“朝岁”、“祭天”的节日一样重要,“万寿节”可谓气氛庄严、万民同庆的日子,统治者刻意凸显其崇高意义。
清帝寿十年一大庆,每年一小庆,里程碑式的六十、八十大寿,则刻意隆庆。
万寿节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
京城处处歌舞升平,主要街道用彩画、布匹等包装得绚丽多姿。
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款五彩盘(前) 清代诸多帝后之中,高寿者,但得享万寿盛典的只有康熙帝、崇庆皇、帝、帝和皇太后五人。
套用白云老太太的一句话,清代的万寿盛典,那可是“锣鼓喧天 ”,这一“普天同庆”的盛典留下了诸多文物,这些今天都是身价不菲的宝贝,见证当年清帝后奢华的生活。
清代首开“万寿节”寿庆的是,在他六十大寿期间,自四九城的畅春园到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安门通中南海,与紫禁城的庆仪连接,一路彩坊接连不断,连缀着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无数,路径的寺观,大设庆典。
将“万寿节”发扬光大的是,乾隆,尤喜矜夸自己是“”,作寿尤其喜欢讲排场。
他的“万寿节”是全国各地官员都头疼的日子,因为不知道怎样糜费,才能让皇帝老儿满意。
乾隆到了晚年后,只管自己高兴,不顾百姓死活的。
什么东西都贪多,宫里督造、各地进献的宝贝越多越好。
以乾隆三十五年为例,过60大寿的乾隆,臣子进献60柄金累丝玉如意,他还在北海建楼供无量寿佛万尊,故名万佛楼。
到他八十整寿,更是铺排浪费,把全国都折腾得够呛。
因此,乾隆留下的作寿器皿是最多的。
寿字与牡丹花呼应,有长寿富贵之意,此盘是饽饽宴上摆点心用 到了乾隆的儿子,情况又不一样。
嘉庆是个生性节俭的皇帝,他的四十、五十、六十整寿都没有怎么大肆庆祝。
他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只是运气不怎么好。
他的父亲乾隆在位时间太长,太能折腾,几乎败光了大清国运,他接手后的国家开始走下坡路。
嘉庆作为太子的“待机”时间太长了,虽然他很努力,也无法挽回大清的颓势。
他留下的做寿器皿不多。
嘉庆御用款碧玉长寿字扁形执壶 到了、等大清末世皇帝,国家一再割地赔款,但是皇帝对自己的生日还是不马虎。
做寿用的器具,越制造越漂亮,比前代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机文章富可敌国的商人,跑去从政会怎样?看看二千多年前这个例子,下场简直超悲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宋高宗赵构的生平简介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90年上升7度(持续升温将面临末日)蒙娜丽莎十大恐怖之处,背后竟有外星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恐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