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方式介绍,学术思想传入

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
【千问解读】
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来华的西方人,包括传教士、外交家、官员等,均对西学东渐造成影响。
1、传教士 在明末清初的一波西学东渐中,传教士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当时主要以天主教耶稣会为主的传教士们(较晚亦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等的教士),在试图将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同时,引介了西方的科技学术思想,译著了大量的西方学术相关书籍。
其中扮演起重要角色的有、艾儒略、等人。
在19世纪的西学东渐中,基督新教的教士也开始进入中国,天主教士也随口岸的开放来往各地,他们成立教会学校、医院,并开设印书馆、设立期刊、并译著大量各种书籍。
对于西学的传入有很大贡献。
2、其他来华西人 除了传教士之外,许多来华的官员、探险家等也成为传入西学的重要媒介,例如将领戈登对于中国洋务时期军事的影响。
主持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对于西方管理制度的引入,以及译介书籍、最早西方军乐队的引入都有影响。
出洋中国人 1、旅行家及商人及外交官 明末清初有不少中国人随传教士到欧洲旅行,但早期都没留下相关文字,因此对西方文化的传入影响不大,最早有记录的是樊守义(1682-1753)在年间随四位传教士出使罗马,写成《身见录》一书,描写欧洲政治制度、建筑、风俗等,对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有不少影响,许多对利玛窦等人著作存疑的中国学者,观点开始有了转变。
年间的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海录》则更广为人所知,记录欧洲的贸易、工艺、人民生活及世界地理。
鸦片战争以后,自行出洋的中国人更多,1840年代商人林针的《西海纪游草》,记述其至欧洲及美国的记游。
近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王韬在1867年出游欧洲,1870年出版《法国志略》、《普法战纪》二书;1879年出游日本,影响其各种主张思想,商人李圭1876年至美国参与博览会,写下《环游地球新录》一书,成为中国人中首位环游地球一周的记述者,并对美国的学术科技的发展有所介绍。
而清政府也因的推行,在1866年派官员斌椿等人考察欧洲12个国家,著有《乘槎笔记》;1868年至1870年由满人志刚首次正式出使欧洲及美国,著有《初使泰西记》。
此外,早年同斌椿考察的同文馆学生张德彝,之后多次出游欧洲,著有《航海述奇》共七部,对欧洲社会学术文化的描写更加深入。
年间开始设立驻外公使之后,有更多重要官员和知识分子出使欧美并撰写游记,且由于公使较一般旅行者停留较久,因此对西方思想文化的了解能更加深入,其中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包括郭嵩焘、刘锡鸿、黎庶昌、曾纪泽、徐建寅、薛福成等人。
甲午战争以后,中外交通大开,出洋变成很普遍的现象,因此不赘述。
2、留学生 近代中国的留洋学生起自于鸦片战争之后,早期的留学生,多为港、澳地区教会学校的学生,进一步出外发展,1850年至美国耶鲁大学读书的容闳,1848年至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黄宽等, 即为早期留学生的代表之一。
容闳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的不足,因此回国后,即希望能有更多人出国学习西方事物,在他的争取提议下,终于在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留美幼童,次年并有第二批,他们在中学毕业后,主要以西方的军事、工业技术等学习为主,虽然在1881年被改变政策的清政府招回,但他们对于西学的传入有所贡献,也影响往后的留学生的留洋,他们之中最著名的包括詹天佑、唐绍仪、梁谕等。
另一方面1875年开始,福建船厂及学堂的学生也陆续被派至欧洲各国学习,对于晚清对西方海军的学习有所贡献,但其中最著名的严复反而不是在军事而是其他西学的传入有重大的影响。
相较于洋务运动期间留学生多为官派且人数少而零星,甲午战争之后,首先兴起了留日浪潮,大量官方资助及民间自行前往的留日学生出现,对于由日本学习西学有很大的助益。
此外,1900年以后,由于美国归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留美的经费,使留美的留学生人数大为增加。
留学法国则在1912年左右,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勤工俭学的运动,使许多人得以留法。
这些大量的留学生直接接触到西方的教育,使能更直接能将西学传入中国。
但后来这些留学生习惯了西方生活,相信天主耶稣并对清政府不满,于是清政府严令禁止中国学生留学。
书籍的出版流通 西学书籍的翻译和著述,是西学东渐相当重要的媒介,关于各种出版的书籍和简介,见于后面的书籍列表以及各学科的相关内容,这里主要探讨书籍的出版和流通。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虽然出现了大量的由教士及士大夫合著合译的书籍,但这些书籍未能受到当时一般社会的重视,未能打入晚明已十分发达的商业出版界,因此虽然西学书籍有刻印出版,但主要仍仅流通于少数有兴趣的士大夫阶层。
19世纪初以来,首先开始大量出版西学书籍的是西方的教会组织。
如184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上海创建《墨海书馆》。
墨海书馆出版了一个批关于西治、科学、宗教的书籍,如《新约全书》、《大美联邦志略》、《博物新编》、《植物学》、《代微积拾级》、《代数学》,还出版中文期刊《六合丛谈》,是道咸年间译介西学最重要的出版组织,此外早期重要的西人出版社尚有美华书馆等。
1887年由传教事、外商组成的广学会是另一个重要的西学出版机构,其出版翻译的大量政治、科技、史地、法律等方面的书籍,尤其在1895年以后成为维新派如康有为等人思想的重要来源。
另一类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是由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推行下所成立的,其中1865年成立的上海的江南制造局译书最多,影响最大,尤以科学技术方面书籍最多,北京的同文馆,则以国际公法、化学、法律方面的书籍影响最大。
除此之外,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天津机器局、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机构都设有翻译出版的机构。
中国民营的出版社始自于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由于商业性的考量,其出版重视较为通俗的知识介绍,以及配合新式教育的推而出版的新式教科书,同时由于其出版社分馆及销售点遍布全国,因此对于将西学新知传布于更广大的民众,有很大的贡献。
其后于1912年成立与商务竞争的中华书局亦扮演著类似的角色。
书籍的流通方面,除了书局书店之外,各式的图书馆也在时期开始推展,希望能改变传统中国官藏私藏书籍而不善加流通的情形。
最早是维新派人士在全国各地成立学会并藏书向公众开放借阅,其中藏书除传统学术书籍外,增加了许多西学书借。
公共图书馆则要到1902年清政府规定各大学堂要设立图书馆,而1905年才有第一座大型公共图书馆在湖南成立,收藏大量西学书籍。
其后各省也渐次成立。
至时期,公私图书馆事业都更加发达,对于传布新学于民间产生不小作用。
期刊 杂志报纸由于是定期出版,相较于图书而言,对于传播最新的西方知识有重要的角色。
第一阶段的西学东渐,尚无期刊的出现。
晚清早期的期刊多半是教会期刊。
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国耶稣会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年于马六甲共同创立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虽然不在中国发行,但有不少流传入中国。
中国本土则是1833年由荷兰教士郭士立在广州成立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纪传》,内容介绍西方文化、新闻、文学等。
其后数十年间陆续有传教士成立各种期刊,但大多延续时间不长(五年已算长),发行量影响力也都较小。
1853年理雅各和麦华陀在香港创办《遐尔贯珍》;1854年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在宁波创办《中外新报》;1857年墨海书馆伟列亚力出版中文期刊《六合丛谈》;1862年英国耶稣会士在上海创办《中西杂述》;1868年由美国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成立的《中国教会新报》(1874改名《万国公报》,广泛介绍西方各种知识,其延续时间长,发行量大,是晚清传播西学重要的媒介。
1872年京都施医院在北京办的《中国闻见录》是北京最早的期刊。
此外1876年由英国人傅兰雅(原名John Fryer)在上海成立的《格致汇编》,是第一部科学专门的期刊,对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具有重大影响力。
1895年甲午战争的刺激,使得大量各种国人所创的期刊兴起,多用于宣传西方政治思想及学术,最早包括康有为1895年成立的《万国公报》(与林乐知所创同名),1896年成立的《强学报》,同年梁超成立的《时务报》等,这些刊物的发行量及影响力,都远超过早期的教会期刊,失败后,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之后1901年因火灾停刊,又创立《新民丛报》,同时革命派则在日本有《民报》,二报之间的互相争论,激发起读者们对于政治事务的热心参与以及许多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理论的的认识。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晚清政治性期刊的热潮减低,1915年成立的《新青年》,代表著新的一种,以文化的讨论为主要目的期刊,《新青年》以及其他类似的期刊,对于民国时期西方思想的传入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报纸 报纸虽相较于期刊而言,多具有报导及商业性质而缺乏较深入的知识,但由于出刊时间快发行量大,有助于把西方知识和消息广传开去。
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中,最早的是1861年由英商匹克伍德在上海成立的《上海新报》,其内容除新闻、商务消息外,也有西方科学技术等的介绍。
1864年香港连续出版了《中外新报》、《近事编录》和《德臣西报》中文版《华字日报》。
其后,另一西商美查(Ernest Major)在1872年成立《申报》,之后成为晚清民国的重要报纸,其内容虽然以新闻、奇闻为主,但也包含对西方思想及消息的报导,以及在读者投稿中对于中西文化接触问题的讨论(著名的是铁路与风水的争论)。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世界上第一家中国人创办的中文日报,王韬自任主笔,写下大量鼓吹变法自强的政论。
在1895年以前,新式报纸的影响力仍然仅限于沿海口岸地区。
但在1895后以后,这些报纸的发行量大增,如《申报》增加版面,发行地区也增加之外,有更多的报纸开始出现竞争,包括上海的《新闻报》、《时报》,天津的《大公报》等,此外尚有革命派的报纸如《警钟日报》,且各报纸开始渐由早期以文言为主,转而以较多接近口语的文字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不少白话报也在晚清全国各地出现,这些对对于西方新思潮的传布产生重大影响。
新式学校 明末清初,教士艾儒略所撰的《职方外纪》中,曾对欧洲国家的学校制度加以介绍,但未受当时士人的重视,也未影响中国的教育。
在晚清这波西学东渐中,西式的新学堂才开始逐渐建立,并成为学习西学重要媒介,早期的西式学校多为西方人,尤其是教会所设。
最早的学堂为1839年在澳门成立的玛里逊学堂,其后在的口岸广州也有类似学堂成立。
鸦片战争之后,教会学校才广泛成立于各个口岸,天津条约之后进一步发展至内地,成为早期西学在民间传布的重要管道。
1876年徐寿、傅兰雅在上海创立的《格致书院》,是较早的一所教授西洋自然科学的学院。
在洋务运动中,为培育相关人才,清政府也开始成立新式学校,最早的是北京的同文馆以及上海的广方言馆,其后在全国各地成立天文、电气、医学、军事等专业的西式学堂,教会学校也在这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淡化学校的宗教色彩,都对西学的传播产生重大作用。
甲午战争的刺激和戊戌维新的鼓吹,使得新式学堂大量出现,大量传统的书院改为新式学堂,而1905年的废除,更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晚清新政中并正式采用西方学制来规范各级学校,其学习西学的内容也更为广泛。
随机文章杨广弑父夺位:只是因为杨广想得到后宫妃子陈氏?西安活死人墓能下去吗,金庸小说中活死人墓真实存在韩国萨德部署完成了吗,萨德部署完成(中国一半国土在美军监视内)布雷路怪兽吃人图片真相,与熊相似体型巨大(专家称是虚构生物)宇航员太空遇难为什么不能回地球,害怕未知病毒/遗体被投向大气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2025年593分能上什么大学?593分左右的本科大学排名
593分能上的大学名单因省而异,下面为大家展示,2025届考生请查阅。
一、2025年593分能上什么大学从2024年划定的批次线来看,593分在以下地区可以上本科大学,2024年本科线不超过593分的地区有30个,具体如下:辽宁:历史类400分、物理类368分云南:文科480分、理科420分河北:历史类449分、物理类448分上海:403分(本科批)湖南:历史类438分、物理类422分河南:文科428分、理科396分安徽:历史类462分、物理类465分宁夏:文科419分、理科371分青海:文科382分、理科325分北京:434分(本科批)贵州:历史类442分、物理类380分山西:文科446分、理科418分江西:历史类463分、物理类448分广东:历史类428分、物理类442分广西:历史类400分、物理类371分浙江:492分(一段)山东:444分(一段)黑龙江:历史类410分、物理类360分内蒙古:文科381分、理科360分福建:历史类431分、物理类449分新疆:文科304分、理科262分四川:文科457分、理科459分吉林:历史类369分、物理类345分甘肃:历史类421分、物理类370分湖北:历史类432分、物理类437分重庆:历史类428分、物理类427分陕西:文科397分、理科372分天津:475分(本科批)江苏:历史类478分、物理类462分海南:483分(本科批)二、593分左右的本科大学排名下面老师将以上文整理的其中两个省份为例,为大家具体展示593分左右能上的本科大学名单。
1、湖北高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4年在湖北高考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是593分的大学有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科技大学等。
历史类录取分数线是593分的大学有北京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高考物理类593分对应的位次排名是20986名,历史类593分对应的位次排名是2844名,因此建议2025年位次排在这附近的同学考虑这些大学。
物理类593分可以冲的大学:北京林业大学595分、北京中医药大学595分、大连海事大学595分、暨南大学595分等;较稳妥的大学:北京林业大学592分、华北电力大学592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592分、河海大学592分等。
历史类593分可以冲的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95分、中央民族大学595分、江南大学595分、华中师范大学595分等;较稳妥的大学:中国农业大学592分、中国传媒大学592分、东北师范大学592分、兰州大学592分等。
2、江西高考: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在江西高考历史类录取分数线是593分的大学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东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
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是593分的大学有大连海事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
江西高考历史类593分对应的位次排名是2520名-2578名,物理类593分对应的位次排名是13505名-13932名,因此建议2025年位次排在这附近的同学考虑这些大学。
历史类593分可以冲的大学:华北电力大学595分、中国传媒大学595分、上海外国语大学595分、中国矿业大学595分等;较稳妥的大学:华北电力大学592分、北京化工大学592分、中国药科大学592分、武汉理工大学592分等。
物理类593分可以冲的大学:陕西师范大学595分、华北电力大学595分、北京化工大学595分、中国传媒大学595分等;较稳妥的大学:北京交通大学592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592分、哈尔滨医科大学592分、中国矿业大学592分等。
总结:2025年高考593分能上本科大学,还需要具体省份具体分析。
2025年595分能上什么大学?595分左右的本科大学排名
595分能上的大学名单因省而异,下面为大家展示,2025届考生请查阅。
一、2025年595分能上什么大学从2024年划定的批次线来看,595分在以下地区可以上本科大学,2024年本科线不超过595分的地区有30个,具体如下:辽宁:历史类400分、物理类368分山西:文科446分、理科418分浙江:492分(一段)湖北:历史类432分、物理类437分宁夏:文科419分、理科371分天津:475分(本科批)四川:文科457分、理科459分河南:文科428分、理科396分北京:434分(本科批)黑龙江:历史类410分、物理类360分陕西:文科397分、理科372分江苏:历史类478分、物理类462分海南:483分(本科批)山东:444分(一段)新疆:文科304分、理科262分上海:403分(本科批)青海:文科382分、理科325分福建:历史类431分、物理类449分江西:历史类463分、物理类448分云南:文科480分、理科420分河北:历史类449分、物理类448分吉林:历史类369分、物理类345分甘肃:历史类421分、物理类370分广东:历史类428分、物理类442分贵州:历史类442分、物理类380分广西:历史类400分、物理类371分重庆:历史类428分、物理类427分湖南:历史类438分、物理类422分安徽:历史类462分、物理类465分内蒙古:文科381分、理科360分二、595分左右的本科大学排名下面老师将以上文整理的其中两个省份为例,为大家具体展示595分左右能上的本科大学名单。
1、湖北高考: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2024年在湖北高考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是595分的大学有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
历史类录取分数线是595分的大学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江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湖北高考物理类595分对应的位次排名是20005名,历史类595分对应的位次排名是2643名,因此建议2025年位次排在这附近的同学考虑这些大学。
物理类595分可以冲的大学:北京语言大学597分、东北师范大学597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597分、武汉理工大学597分等;较稳妥的大学:北京交通大学594分、中国药科大学594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94分、西南大学594分等。
历史类595分可以冲的大学:中国海洋大学597分、华中师范大学597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97分、山东大学(威海)597分等;较稳妥的大学:北京邮电大学594分、中央民族大学594分、大连理工大学594分、中国海洋大学594分等。
2、江苏高考: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2024年在江苏高考历史类录取分数线是595分的大学有上海海事大学、宁波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大学、西北大学。
物理类录取分数线是595分的大学有海军军医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安徽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太原理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等。
江苏高考物理类595分对应的位次排名是34819名,历史类595分对应的位次排名是4943名,因此建议2025年位次排在这附近的同学考虑这些大学。
物理类595分可以冲的大学:苏州大学597分、上海大学597分、浙江工业大学597分、北京林业大学597分等;较稳妥的大学:陆军工程大学594分、南京医科大学594分、南京工程学院594分、江苏大学594分等。
历史类595分可以冲的大学:南京师范大学597分、华南师范大学597分、河海大学596分、上海大学596分等;较稳妥的大学:江南大学594分、扬州大学594分、华中师范大学594分、湖南师范大学594分等。
总结:2025年高考595分能上本科大学,还需要具体省份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