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也过端午节吗?虽然过端午节但是不吃粽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7 点击数:
简介:节是非常常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端午的各种习俗中,围绕龙崇拜展开的舞龙、龙舟竞渡无疑是一大重头戏。

而古代先人们则将其视为非常重要的祭祀使节,重要性远在只知吃粽子的

【千问解读】

节是非常常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端午的各种习俗中,围绕龙崇拜展开的舞龙、龙舟竞渡无疑是一大重头戏。

而古代先人们则将其视为非常重要的祭祀使节,重要性远在只知吃粽子的今人之上。

但你或许不会想到,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也有很多类似的祭祀习俗。

我们可以在史书中发现,他们在农历五月五日聚会在龙城,祭拜龙祠。

那么,匈奴在五月初五的祭祀活动跟是否有联系呢?莫非匈奴人在端午节也会吃粽子? 广泛分布的祭祀习俗 匈奴贵族的祭祀活动 匈奴的龙城,在史书上也有写作“茏”字。

根据的描述,匈奴人会在五月大会茏城,九月会于蹛林。

补充说匈奴有三龙祠,并在正月、五月、九月的“戊日”拜天神。

戊为干支第五位,意即每月的第五日。

这就意味着匈奴人也会在传统历法的五月五日,进行重要的祭祀庆典。

不管是“茏城”还是“龙城”,可以确定是一个匈奴人集体聚会之地,多被代指匈奴所居之地。

蹛林有时候也有被当作地名来代指匈奴,然而它却并非地名。

根据颜师古的说法,“蹛林”实际上就是匈奴的祭祀活动。

其中蹛就是绕着走的意思。

他还特别指出,后来的鲜卑人也继承了匈奴传统,祭祀时也会绕着树林走三圈。

匈奴龙城所处的大概位置 在鲜卑人接触中原文化以后,将祭祀固定化,我们可以从汉文史书找到拓跋鲜卑祭天的描述。

南齐书说平城城西有“祠天坛”,每年(农历)四月四日献上牛马祭祀,并且祭祀者会“边坛奔驰奏伎为乐”,也就是除了绕着祭坛走还有活动。

南齐书还记录了一次发生在公元472年的祭祀活动。

孝文帝身穿戎服,带着20余名公卿祭祀.祭祀分为两天,头一日“蹋坛”。

拓跋宏绕祠天坛一圈,公卿走七圈。

第二日正式祭祀,这一次拓跋宏要绕走祠坛三圈,公卿仍是七圈,齐人谓之“绕天”。

继承了匈奴祭祀习俗的鲜卑人 类似“蹛林”、“绕天”的活动,我们还举出多个内亚民族的类似例子。

如五部高车于秋天祭天,先是点起篝火,奉上牛羊等等贡物。

随后骑马围绕篝火转圈、扔下柳枝,祈愿祭祀完毕以后。

高车人也不忘娱乐活动,还会 歌吟忻忻一番。

契丹人也有与鲜卑、匈奴如出一辙的祭祀过程,可见于《礼志》之中。

契丹人于木叶山设天神、地祗神位,又植树分别代表“君树”,“臣树”。

一行到来后先奉上供品,然后皇室亲族要绕树三圈,余族七圈。

绕完以后,众人饮酒娱乐乃散。

虽然辽史记录中称作“祭山”,但实际上仍属于祭天活动。

契丹人的祭祀习俗与匈奴 鲜卑类同 从内亚各民族的祭祀记录看,这一祭天习俗的分布非常广泛。

无论东胡系还是语民族都有此俗。

其实伊朗语民族也有相似记录。

说塔什干的石国人“正月六日、七月十五日以王父母烧余之骨,金瓮盛之,置于床上,巡绕而行……”。

这种在大型节日,自然会引入祭祀亡灵的活动。

高车人在祭天时,如家中有人不幸去世,便要大声哀哭以表达对亡灵的哀思。

即便是来自内亚腹地的昭武九姓 也有类似的祭祀习俗 至于祭祀完毕的娱乐活动,南匈奴有“走马及骆驼为乐”。

根据《太平御览》的说法,实际上是驱使马和骆驼相斗作为娱乐。

龟兹人在每年元旦也有相近的斗兽活动,只不过使用的是牛羊。

而再西一点的拨汉那则略为暴力,国王会钦点两个勇士搏斗。

根据以上记录,我们大体可以还原出匈奴祭天活动的情形。

匈奴人在正月、五月和九月聚会,以祭天为基础同时展开娱乐、祭祀、交际等活动。

而“龙城”、“龙祠”并非是实际的祠堂,只是蹛林时所围绕的树木或者篝火。

后来的蒙古人作类似祭祀时,则是围绕石头垒的“敖包”展开的。

当今的蒙古人还保留着类似的祭祀场景 谁是天神? 很多古代记载中的天神其实源自拜火教 崔浩曾说“西方胡皆事龙神”。

结合前面对内亚各民族祭祀活动的描述,可知在内亚祭天活动确实是一普遍现象。

那么龙神或者天神所祭何物?与楚人在端午节的龙崇拜有何关系呢?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天神所指入手。

天神当然可以解作蒙古高原上普遍存在的萨满教长生天信仰,但龟兹、石国、拨汉那等伊朗系民族也有同样习俗。

如果说他们也祭祀长生天,这话似乎说不过去。

西域出土的祭祀用金人 《》中有一条记载:祆,胡神,按《汉图》,八月以金人祭天,其庙皆胡人居,中国所立,号天神。

这个说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尽管拜火教最高神祗阿胡拉马自达一般在中文记录中作“胡天”或“祆”,然而却有不少直接以天神称呼阿胡拉马自达的记录。

公元173年,汉明帝的四世孙,刘宠被国相师迁举报与前任国相“共祭天神,希幸非冀”,意图谋反。

当时因为前一年刚刚发生勃海孝王刘悝谋反之事,灵帝不忍心再施刑罚。

正好刘宠自辩所祭天神只是黄老君,为求长生不老而已。

灵帝于是放过了刘宠。

阿胡拉玛兹达神形象 这里刘宠所祭之天神,就是拜火教最高神阿胡拉马自达。

此时初入中国,尚未产生天神(提婆)的形象,不可能被刘宠拿去祭祀。

而刘宠若真如其自辩只是求长生不老,那本来就不算犯事,也不需要灵帝赦免他。

通过此例,我们可知时期中国内陆拜火教已经有一定规模,并且时人直接以天神称呼阿胡拉马自达。

同理,公元221年的登基诏书中,就有“告类于天神”的语句,也应当是为了统战蜀国境内的伊朗语系民族而加进去的。

一直要匡扶汉室的刘备也借用过阿胡拉玛兹达之名 上古伊朗民族的东渐 俄罗斯境内出土的匈奴贵族形象残片 那么,既然汉代的天神可以直接指向拜火教,我们是否可以说匈奴人和楚人共同的五月初五祭祀,是受到了拜火教影响呢?结合上古伊朗语民族的迁徙,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上古时代的伊朗语民族分布范围,远非今日可比。

如在鄂尔多斯的朔方,就有渠搜国。

以《隋书西域传》说法,沛汗(拨汉那)就是古渠搜国。

可知朔方的渠搜是一支从费尔干纳盆地方向迁来的伊朗语民族。

曾率秦军进入河套,筑亭障以逐戎人,应当驱逐的就是这些渠搜人。

义渠人是先秦时代较为东方的吐火罗系居民 渠搜附近还有大名鼎鼎的大义渠,他们是吐火罗人分支。

击破匈奴,取得“休屠王祭天金人”,正好和拜火教里以金人祭天符合。

“金人祭天“之地,有的史家补充说中原本在云阳甘泉山下。

秦占云阳后,祭天地才迁到匈奴去。

云阳一带最初是义渠人的活动范围。

祭天地的迁移,实际上就是信仰拜火教的义渠人为秦并吞之后,一部义渠人逃到匈奴并将金山带去匈奴的明证。

北方匈奴人曾与多个伊朗语民族接触,受到拜火教影响并不奇怪。

南方的情况又如何呢?我们知道楚人尚火、尚赤,《》《》又说楚人以南有“炎人之国“,可见在南方也有拜火教活动的踪迹。

走西南路线联通外部世界的楚国 一样有内亚伊朗系影响 楚国有独特的官名“莫敖”,即上古阿维斯陀语中的moju,古波斯语中的magus对音。

这个词在被译作“穆护”,也就是后来大家都熟悉的拜火教教士称呼。

楚国上层王室也有显著的伊朗特征。

楚王王名多有“熊”字,根据考证是阿维斯陀语“ahura”和“君主”的变形。

而的“芈”姓,则和著名的米底(media)相和。

后者相传是穆护制度的起源地。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楚人的伊朗语上层与荆楚的越人接触,产生类似”泰伯奔吴“的效果,自然也将其拜火教节日带到百越之中。

并且这拜火教节日必定是一重大节日,以致于匈奴和楚人远隔万里,仍然能固定在五月初五进行祭祀。

大名鼎鼎的芈月 其姓氏源自伊朗的米底地区 波斯新年的祭祖活动 阿塞拜疆人庆祝诺鲁孜节时的摆放的贡品 我们回到前述《隋书》提到的石国情况,其中说石国人在正月六日将骨瓮“置于床上,巡绕而行“。

拜火教徒自己有祆教历法,怎么会按中国的正月来巡绕?但如果理解为波斯的正月,问题就好解决了。

按拜火教传统,在波斯新年(纳乌鲁兹)的第六日,贵族会扮演波斯历史上的大英雄伊玛(Yima)。

这是艾维斯陀语的称呼,现代波斯语称作贾姆希德(jamshid),传说他曾经统治波斯700年。

一座中亚的拜火教神庙 按阿拉伯史学家比鲁尼的说法,纳乌鲁兹后的第六天,大英雄伊玛会战胜恶魔,重返人间。

届时人们将会看到两个太阳。

因此伊玛也是太阳神的化身。

除此之外,伊玛还有多种形象存在,粟特壁画中就不少将其描述为掌管地狱之门的神祗,简单讲就是死神。

粟特人因此选在这一天进行祭祖,这与前述石国、高车人在祭天之时不忘祭拜祖灵是完全一致的。

阿拉伯人的史书则还对伊玛的形象做了补充,伊玛经常以手持长生药草的形象存在,使人类可以免去疫病、战争和死亡。

内亚系民族蹛林中扔下柳枝或其他树木,以及南方的楚人在端午用艾草或者其他草木祈祷驱逐疫病,应当有一定内在的关联。

今天的阿富汗人依然会庆祝诺鲁孜节 总而言之,匈奴和楚人共同存在的五月五日祭祀活动,有其共同的伊朗文化起源。

随着上古伊朗语民族东迁之际,拜火教神祗的形象也传到东方,其中就包括对伊玛的祭祀活动。

包含了祭天、祈祷、祭祖、除病的活动。

这些习俗东传后,分别和百越人/匈奴人接触,融入当地习俗产生了新节日。

今天的西域本地居民也会庆祝诺鲁孜节 最后,我们还是从匈奴的实际祭祀活动中可以看出,“龙城”或者“龙神”跟中原的龙实际上也并无关系。

端午节中的龙,应当是百越的本土产物。

当伊朗语民族分别与越人、匈奴人接触以后,节庆形式已经大大改变,其内容可以说大相径庭,只剩下相同的五月初五日期。

自然,匈奴人也会过他们的端午节,但并不会去吃粽子。

随机文章古代欧洲社会简介花郎花童简介宋朝与日本的交流?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撞上登陆舰,传言死30多人消息被封锁日本博物馆中的美人鱼木乃伊,身长1.7米人身鱼尾被供奉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2025年前十强

根据软科2025年专业排行榜可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全国最好的大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实力最强、排名第一。

下文将为2025年想要报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高考生展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最好的10所大学排名以及2024年录取分数线等数据汇总!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前十强第1名:西安交通大学(等级为A+)第2名:浙江大学(等级为A+)第3名:大连理工大学(等级为A)第4名:天津大学(等级为A)第5名:华南理工大学(等级为A)第6名:东北大学(等级为A)第7名:华东理工大学(等级为A)第8名:四川大学(等级为A)第9名:燕山大学(等级为A)第10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级为A)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是位于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学,该校同时也是985、211、双一流、国家重点、强基计划、中央部属、保研资格、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双万计划本科高校,档次极高、综合实力很强。

此外,西安交通大学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也是张雪峰老师给高三学生推荐过的,非常值得报考!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物理类最好的大学分数线排名从分数线的角度看,大家会发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排名前10的名单会有些许变化。

本文以河北高考2024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各大学的录取数据为例,为大家展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第 1 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本科批)第 2 名: 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批)第 3 名: 福州大学 (本科批)第 4 名: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本科批)第 5 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科批)第 6 名: 太原理工大学 (本科批)第 7 名: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本科批)第 8 名: 河北工业大学 (本科批)第 9 名: 宁夏大学 (本科批)第 10 名: 湘潭大学 (本科批)下方展示的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各大学的物理类录取分数线(前十强)学校名批次专业名2024分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602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98福州大学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97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9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94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94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89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88宁夏大学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81湘潭大学本科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79

中国也有一个地方被誉为“中国百慕大”一起来看看

517网:网站小编婷婷根据网络最新关于“中国也有一个地方被誉为“中国百慕大”一起来看看 ”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细节内容!   大家都知道,在北大西洋上有一个百慕大三角区,那里是神秘、恐怖的代名词,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在中国也有一个地方被誉为“中国百慕大”,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个被神秘所笼罩的地方。

    中国的百慕大黑竹沟  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这片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有着一处极为神秘的景区——黑竹沟,它拥有地形独特的山谷和茂盛的植被,常年缭绕的迷雾更是为其增添了不少恐怖的色彩。

  “最深度、最原始、最疯狂、最恐怖的探险,你敢去吗?”2014年7月20日,湖南网友“埋骨人”在他建立的“宇宙禁区探险”QQ群邀约网友报名参与黑竹沟探险。

来自安徽的小李、湖南的李静、山东的伟哥、福建的阿武、上海的老吴等5人报了名。

8月16日,5人进沟,4天后3名网友与另两人走散,报警后至今尚未发现失联网友的踪迹。

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黑竹沟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黑竹沟,因为这次驴友失踪事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黑竹沟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美姑线山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距成都246公里。

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生态原始、物种珍稀、景观独特神奇。

当地乡名斯豁,即死亡之谷。

曾被国内外舆论广泛称为“中国百慕大”,当地彝族和汉族把黑竹沟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

经中国森林风景评价委员会审议,黑竹沟2000年2月22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黑竹沟的内部有一条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原始峡谷地带,名为石门关,据当地的彝族长者介绍,在1950年时,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准备闯入沟内逃窜,入沟后却无一人生还,于是这里便留下了“恐怖死亡谷”之说;此后的时间里,也有不少的探险队前去探险,他们不仅没能深入石门关这块险恶地带,甚至有不少人在此死亡或者失踪,至于人进去后是怎样离奇失踪的,直到现在都没能完全解开这个谜团。

  有细心者发现,黑竹沟位于北纬30°线,与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同处“死亡纬度线”上,于是它被人们称为“中国百慕大”,这个纬度之谜也让黑竹沟一下子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而很多失踪原因至今还是个谜。

新中国成立初期,胡宗南残部半个连30多人进入而不见踪影;解放军3个侦察兵从甘洛县方向进入黑竹沟,仅排长1人生还。

黑竹沟“恐怖死亡谷”的称号因此而来。

  1976年,四川森林勘测一大队3名队员失踪于黑竹沟,经过寻找,3个月后只发现3具无肉骨架。

  1977年7月,四川省林业厅森林勘探设计一大队来到黑竹沟勘测,技术员老陈和助手小李在石门关附近失踪。

  1995年,解放军某部测绘队2名战士在黑竹沟失踪,后来只发现2人的武器。

  1997年,四川省林业厅的两位工作人员进入峡谷后,再也没有回来。

  2013年5月,一名山西游客在黑竹沟景区失踪,历经5天4夜,终于获救。

黑竹沟形成  黑竹沟的岩石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铁、锰、镁、硅等,从而使黑竹沟产生了差异极大的磁场带。

在这个磁场带里,时钟会停止不前,指南针、罗盘无法准确读数,在罗索依达,窝罗挖曲,绝壁沟一带,等高线最密集的约有60平方公里的局部地方偏差约30°。

这里沟谷幽深,相对高差800~1000米。

河水垂直下落,只有只听水声轰鸣,寒气袭人,不见水。

树木竹子稍一扯动就连根拔起掉入山崖,十分危险,真是岩羊过不去,鸟禽也难飞,周围悬崖绝壁无法攀行。

登绝壁峰象爬楼梯,登峰难下山更难。

从山谷山洪的水位线看,要是遇上暴雨,在绝壁沟里肯定被山洪冲走,要是遇上雨雾天气,谁也别想走出死亡谷。

幸运走出沟谷,细雨浓雾跟随而来,那神秘的云雾又把死亡谷盖得严严实实。

这是发生过多次人畜入沟神失踪的主要地段。

  在此之前,就有专家对黑竹沟内的磁场进行过测验。

几年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才明来到黑竹沟,在沟口,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300纳特。

#p#分页标题#e#  我们知道,地球本身就有磁场,这个磁场随着地理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往两边走,越靠近两极磁场越强。

黑竹沟位于北纬30°这条中低纬度线附近,地球磁场应该在50000纳特左右。

也就是说,此时,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属于正常范围。

  继续往里走,依旧未见异常。

然而,当进入石门关后,怪事发生了。

在GPS的指引下,往南走了两公里,李才明此时发现,子午测量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500纳特。

在北半球,越往南走,就离赤道越近,磁场应该越弱,怎么这里却反过来了呢?  而这恰恰证明了专家们的猜想:黑竹沟内存在地磁异常——除了地球磁场外,还存在着其他磁场。

  指南针最大偏转20°  这异常的磁场是从哪里来的?目之所及,除了茂密的植被,就是高耸入云的岩石。

李才明拿出磁针,沿着一个方向走去,然而,磁针却发生了偏转,越靠近岩石,偏转越明显。

原来,这不起眼的岩石,是有磁性的。

  经验判断加上采样鉴定,岩石的身份得以确定——玄武岩。

  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变冷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含铁量高。

石门关存在着大量玄武岩,它们各自释放磁性形成了磁场,并对原本的地球磁场产生了干扰。

这样一来,指南针就“失灵”了。

  不同的玄武岩,含铁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因此,有的磁场强,有的磁场弱,因此,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角度也不一样,最大偏转了20°。

  这些磁场,让指南针不再靠谱,靠它找方向怎能不迷路?探明异常带  从2014年开始,历时两年,专家组四次深入黑竹沟腹地,探测出黑竹沟这条地磁异常带为东西走向,长达60公里。

  借助无人机4入黑竹沟  那么,黑竹沟内存在异常磁场的区域有多大?异常磁场最强的地方在哪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专家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实地探测,甚至借助了无人机。

  为了确定异常磁场的区域,由十多个专家组成的团队,4次深入黑竹沟腹地。

  从住地到黑竹沟景区腹地,路上就要花两个小时。

车开到中途时就没路了,只能“甩火腿”。

进沟前,得做充足的准备,除了GPS、卫星电话,还必须要有当地彝族人带路。

  2015年11月底,黑竹沟已进入深秋,下午四五点,沟里就开始起雾。

这是一行人第四次来到石门关。

这里,几乎都是原始森林,在当地彝族人的带领下,专家们沿着一条早前伐木工人运送木头到碎石路前行。

  宽不过1米的小路,没有护栏,旁边可能就是悬崖,专家们拿着仪器,边走边测。

  一些地方长满植被,一些地方是悬崖峭壁,人去不了,这时,无人机就上场了。

  无人机按照设定好路线飞行,上面绑着的磁通门磁力仪,实时地记录着各个点位的磁场大小。

由于这种小型无人机,每20分钟就需要换电池,因此,一次设定的路程不能太远,不然就飞不回来了。

每条路线都要飞两遍,磁通门磁力仪测到异常后,还需要换成光泵磁力仪进行进一步确认。

  无人机在上空来回飞,一点一点地探索着这一片神秘的土地。

探明60公里异常带  历时两年,专家们终于摸清了地磁异常点的分布,并从上万平方公里的航磁资料中,整理勾勒出了存在于景区的地磁异常带。

  就在几天前,黑竹沟地磁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这条地磁异常带,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经探测发现,这条异常带为东西走向,长达60公里,覆盖石门关-荣宏得-罗索伊达一线。

从地表调查来看,该异常带几乎与浅表出露的玄武岩体或岩脉重合。

这也印证了此前的猜想:带有磁性的玄武岩导致黑竹沟存在异常磁场。

  在这条异常带上,各个点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专家发现,在景区核心区域,马鞍山-草甸一线,地磁异常点分布更加密集,异常幅度大多集中在500纳特左右,局部可达数千纳特,尤其在石门关玄武岩区,地表测量的差异值甚至达到4000纳特。

  而在景区沟口附近,以及东南部大小杜鹃池,无人机测量的差异值大多集中在数百纳特,相比马鞍山-草甸一线,要小得多。

众谜题待解  地磁异常带的探明,并没有完全揭开黑竹沟的神秘面纱,反而引出了更多的疑问。

  致地磁异常的玄武岩从哪来?  地磁异常带的发现,并没有完全揭开黑竹沟的神秘面纱,反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了更多的疑问。

  这条地磁异常带,还有很多我们还不知道的秘密——这些玄武岩是何时产生的?在如此长一段时间内,它经历过哪些地质变化?为何石门关的玄武岩含铁量要比其他地方高一些?这些玄武岩的磁性最高能够达到多大?#p#分页标题#e#  专家表示,根据无人机测量出的地磁异常,与山脊相对应,与晚二叠地层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从地质图上看,黑竹沟至少受东西、南北两期构造作用,“可能是晚期南北构造作用,将原本埋在地下的二叠系地层抬升到浅地表。

”  而这些,目前都还仅仅只是猜想。

专家们将继续走进黑竹沟,对玄武岩大量采样分析,以期还原神秘黑竹沟的“前世今生”。

  地磁异常不能说明的谜题  此外,这条地磁异常带并不能解释在黑竹沟发生的一切,比如失踪之谜。

  除了地球磁场,信鸽找路的办法可能还有多种,为何那4只信鸽就此失踪?如果说,过去人们得靠指南针指路,但现在有了更高级的GPS后,为什么还是有驴友迷失黑竹沟?  难道,这地磁异常会影响信鸽和人对方向的判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表示,由于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而现有的证据数量有限。

磁场究竟是否对人体产生影响?要达到多大强度才有影响?这还需要更大规模,高质量的证据作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次考察的过程中,专家们还注意到,黑竹沟内的植被群落有带状的分布趋势,这与地磁异常是否有关系呢?  云雾缭绕的黑竹沟,还有很多谜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

  除去这些未解之谜,黑竹沟的风景也是数一数二的,它是国内最完整、最原始的生态群落之一,有上百种珍稀的动植物在此生活,可爱的短尾猴和珍稀的花熊猫就是上天赐给黑竹沟的精灵,当你看到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时,便会忘却了这里的恐怖。

  来源:虎视探秘 ,欢迎分享,(QQ/微信:1040529086)  站长推荐:  类似百慕大三角事件 密西根湖神秘三角离奇失踪之谜  现实版的女儿国:柬埔寨女人村真的没有一个男人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事件轰动一时 超能力是真是假?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盲目相信,风险自担。

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加入收藏
               

匈奴也过端午节吗?虽然过端午节但是不吃粽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