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珊王朝经历过哪些战争?分别取得了怎么样的成果

527年,刚刚继位的查士丁尼一世就任命22岁的贝利撒留为东侵大元帅。
528年,波斯先发制人,命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向拜占庭军
【千问解读】
527年,刚刚继位的查士丁尼一世就任命22岁的贝利撒留为东侵大元帅。
528年,波斯先发制人,命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向拜占庭军发动猛烈进攻,在529年的尼西比斯首次战役中击败贝利撒留,并直扑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战略重镇德拉城。
530年的德拉城战役,波斯大军全军溃败,后来从叙利亚沙漠方向发动的多次进攻也在贝利撒留的巧妙反击下失败。
531年,双方在卡尔基斯会战,波斯打退了贝利撒留的进攻。
532年双方媾和,拜占庭撤回德拉城驻军,向波斯支付1000磅黄金。
第二次战争:公元540—545年。
540年,库斯鲁一世率大军从首都泰西封出发,对拜占庭的幼发拉底防线发动突然袭击,先后攻下希拉波利斯、卡尔基斯,直捣叙利亚首都安条克。
经过激烈战斗,波斯攻下该城,并大肆烧杀抢掠。
543年,乘拜占庭内讧之机,库斯鲁一世进占亚美尼亚,全歼了前来进攻的3万拜占庭大军。
544年,库斯鲁再次亲征上美索不达米亚,围攻首府埃德撒城数月之久,但未果而撤。
545年,双方缔结5年停战协定,拜占庭收复波斯占领的全部领土,支付赎金2000磅黄金。
第三次战争:公元549—562年。
547年,库斯鲁一世率8万大军进占科尔奇斯王国,并攻陷拜军的庇特拉要塞。
549年,查士丁尼一世应科尔奇斯人的邀请,派大军进攻庇特拉要塞。
经过3年断断续续的攻战,拜占庭军队夺回庇特拉要塞,波斯军伤亡惨重。
此战之后,双方在高加索山麓又进行了6年的拉锯战。
拜占庭先赢后输,波斯军队连续获胜。
555年,法息斯河口一战,拜占庭军队,向轻敌冒进的波斯军队发起反攻,消灭敌1万余人,。
562年双方再次媾和,波斯放弃对科尔奇斯的领土要求,拜占庭每年向波斯支付黄金1.8万磅,有效期50年。
第四次战争:公元571—591年。
571年,查士丁尼二世停止向波斯支付年金,库斯鲁一世以敌人毁约为名率军进攻德拉城,经5个月的厮杀破城而入。
索得黄金4万磅后,波斯撤军。
589年,波斯发生内乱,拜占庭国王莫里斯派7万大军援助库斯鲁二世夺取王位。
591年,拜军在幼发拉底河畔击败波斯军,杀掉者,攻陷泰西封,扶库斯鲁二世登上波斯王位。
波斯则将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和伊比利亚的一半割让给拜占庭,并订立“永久和平协定”。
第五次战争:公元603—631年。
库斯鲁二世乘拜占庭内乱之机于606年率大军西征,战火又起。
波斯军经过9个月战斗攻陷德拉城。
608年,波斯分两路大军西进,一路攻占帕多西亚、比西尼亚、卡拉奇亚,另一路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威胁君士坦丁堡。
这时,拜占庭内战方酣。
波斯大军,609年攻下叙利亚,611年再下安条克,613年攻下耶路撒冷城,并把该城洗劫一空。
616年,沙赫尔瓦拉兹又率波斯大军远征埃及,攻陷亚历山大里亚,到619年征服整个埃及。
同时,另一支大军出征小亚细亚,直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次威胁君士坦丁堡。
至此,波斯版图达到极点,萨珊的势力达到了的顶峰。
617年,波斯军又一次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蛮族共同进攻君士坦丁堡。
公元620年,沙赫尔瓦拉兹从埃及赶到卡尔西顿,参加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
在海上攻势受挫后,双方达成休战协定。
利用休战之机,拜占庭国王希拉克略做好了各种准备。
622年,他亲率大军避开正面敌人,乘军舰出其不意地在小亚细亚的伊索斯港登陆波斯军慌忙派军火速赶往伊索斯。
双方在卡帕多西亚遭遇。
拜军大败波军,乘胜收复失地,占领科尔奇斯、亚美尼亚、美地亚。
至625年,希拉克略平定小亚细亚西部。
公元626年至627年双方继续征战不停。
628年,波斯发生政变。
631年,科巴德二世的继任者与拜占庭终于达成和议:波斯归还历代侵占的拜占庭领土、释放战俘、归还抢自耶路撒冷的“圣十字架”,归还抢自拜占庭的一切财物,偿还数年军费。
波斯仅得保存原有国土,此外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罗马波斯战争历经400年,双方交战数百次。
战争结果虽然波斯失败,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拉锯战,战争的结果只不过恢复了交战双方的战前状态罢了。
罗马波斯战争严重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力量。
波斯经此长期战争更是元气大伤,大厦根基动摇,20年后的651年,萨珊波斯被灭亡。
随机文章什么是新72法则,最简单的计算本金翻倍的方法(投资必备)俄罗斯地狱之门录音,前苏联科学家挖开地狱之门(超级恐怖)为什么神仙怕人间皇帝,需要靠凡间皇帝吸收香火存在(不然消亡)9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网传末日预言和外星人入侵地球(辣眼睛)太平洋最深处有生物吗,海底一万米存在怪物或外星人(细思极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探寻“重农抑商”之根:封建王朝的经济抉择
这一政策并非偶然出现,而是有着深刻的根本原因,其背后蕴含着封建王朝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考量。
一、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以农业为核心,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产的粮食和手工业品主要用于满足自身和家庭的需求。
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保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经济的核心,农业是赋税和地租的主要来源。
重农直接保障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维护土地所有制即巩固了封建统治根基。
例如,在变法时期,秦国就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采取奖励耕织的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对商业活动进行限制。
这一政策使得秦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后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为农业的稳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粮食,满足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能为国家的战争和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
二、政治考量: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从政治层面来看,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在封建王朝,统治者需要确保有稳定的税收来源和充足的兵源,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而农业恰好能够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求。
一方面,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能够保证国家的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农民们通过耕种土地,向国家缴纳粮食、布帛等赋税,这些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农民是封建王朝的主要兵源,他们在农闲时期可以被征召入伍,为国家的战争提供人力支持。
此外,商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财富的集中,这可能会对封建统治秩序造成威胁。
商人的流动性大,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进行贸易活动,这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而且,商人通过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如果他们的势力过于强大,可能会对封建统治者的权威构成挑战。
因此,封建统治者通过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的发展,减少人口流动,确保税收与兵源,同时抑制商人阶层崛起对统治权威的潜在威胁。
三、社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与伦理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社会稳定和伦理秩序是统治者非常重视的方面。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伦理秩序。
农业生产需要农民们长期定居在土地上,从事耕种活动。
这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而商业活动往往会导致人口的流动和职业的转变,这可能会破坏传统的社会秩序和伦理观念。
例如,如果大量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商业活动,可能会导致农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同时,封建社会的伦理文化秩序强调“衣服有制,官室有度,蓄产人徒有数,舟车甲器有禁”。
商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时刻威胁小农社会均平、、停滞的生活伦理。
只有采取“重农抑商”统治政策才能实现和维持静态伦理文化秩序。
在这种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商人往往被视为“末业”从业者,社会地位较低。
统治者通过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了这种社会等级观念,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伦理秩序。
四、地理环境:封闭大陆的客观制约 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地处东北亚,是一个自然资源极丰富的内陆大国,土地广阔、肥沃,气候温和,较易通过种植采集取得生活资料。
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这里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农业生产成为了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
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地中海地区”不同,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难以与外界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
因此,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主要以农业为主,商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封建统治者在这种地理环境下,更倾向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保障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受到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基础的影响,也与统治者巩固政治统治、维护社会稳定和伦理秩序的需要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中国独特地理环境的制约。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但在封建社会晚期,它妨碍了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探寻古时候龙兴之地:王朝崛起的奇怪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