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南征北征如此重要,为什么是普通将领挂帅出征的?

【千问解读】
14年战争中,太平军横扫、,席卷14省,相继攻占500余座城市,差一点就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历史使命。
一系列的灭清战争中,北伐、西征最引人注目,也是太平天国领导层最重视之军事行动:北伐目的是杀入燕京,将赶回东北深山老林;西征任务是夺取长江中游产粮区,为天京提供粮食物资,并建立战略屏障,确保大本营安全。
可以说,北伐、西征是重头戏,若是能实现预期目标,必将改变近代历史走向。
有意思的是,北伐、西征如此重要,但挂率出征的不是“王”,而是一般将领,这又是为何呢? 1853年5月,东王杨秀清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等率2万精锐老兵北伐,任务是“间道疾趋燕京,勿贪,以靡时日”。
挂帅出征的是林凤祥、李开芳,职务是“总制”,后加封“丞相”衔,途中再授予“侯爵”,而不是王。
金田起义后,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经常充当开路先锋,却从未有机会;他俩冲锋陷阵可以,协调大兵团之能力、经验则欠缺。
6月,派胡以晃、赖汉英挂帅西征,曾天养为先锋,后韦俊、石祥贞等增援。
西征队伍,除胡以晃、曾天养有过带兵经验(仅经验而已),赖汉英则是关系户,韦俊、石祥贞等名将尚未养成。
可以说,西征军团之统帅部实在太过一般,不但没有“王”,连名将都没有。
北伐、西征两大军事行动,没有“王”挂帅,实在有意思。
01.杨秀清蔑视清军,认为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没必要出动王 北伐、西征敢让一般将领挂刷出征,尤其是西征军团中没有名将出动,原因之一就是杨秀清十分蔑视清军,认为八旗、绿营不堪一击,。
1851年1月,、杨秀清等率2万拜上帝教教徒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3月,60余万太平军杀入南京,占据江山。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2万太平军只用了2年2月,这速度实在太快了,也表明清军八旗、绿营已经腐朽透顶,压根不是彪悍的太平军对手。
太平军攻击全州、武昌、南京时,除了向荣敢主动发起进攻,其余各路清军基本都是“吃瓜群众”,坐视队友败亡而不救。
此时,向荣正在南京郊外组建“江南大营”,其余各地清军没有像样的悍将统率,岂能抵御得了太平军呢? 02.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等战斗中阵亡,派“王”出征成本太大 八旗、绿营成为“弱鸡”,杀鸡焉用宰牛刀,派“王”出征实在没必要,杨秀清就是这认为。
当然,太平天国领导层还有另外考虑,就是派“王”挂帅出征之成本实在太高;战争,王爷阵亡之后果很严重。
1852年6月、8月,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等相继在战斗中阵亡,且都是被清军枪炮给打死。
冯云山与萧朝贵何许人也?冯云山是上帝三儿子,萧朝贵是上帝“女婿”还可以“代天兄传言”,身份非常高贵。
冯、萧阵亡,太平军中一度思想混乱,对拜上帝教产生了怀疑——上帝儿子怎么会被“妖怪”打死呢?上帝儿子打不赢“清妖”,还谈什么建立天国。
此时,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是上帝在人间仅存的四个儿子,不能再拿去冒险,若是再死一两个,拜上帝教这大旗就玩不转了。
03.太平天国采取“军师负责制”,各王分管行政,任务繁重 硕果仅存的上帝“凡间四子”太过珍贵,不到非常时刻是不会挂帅出征,还是老实呆在南京这人间天堂,安全第一嘛。
在南京也并非没事做,因为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务;国家一切政务由“军师”来处理,即是左辅正军师杨秀清、又副军师韦昌辉两位负责。
太平天国的“军师”不是参谋人员,而是类似秦汉时期的丞相,位高权重,日理万机,政务十分繁忙。
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抽不开身,翼王石达开呢?石达开不是军师,但依旧可以处理政务,因为除了“军师负责制”外,各王要分管“辖区”内一切事务,“首义五王”各司其职,一起为天国效力。
所以,定都天京之后,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的主要任务不是带兵打仗,而是处理政务。
04.韦昌辉、石达开等手握重兵,杨秀清不想让其“立功”,以确保自己地位稳固 接着上一段分析,韦昌辉、石达开可以“分管政务”,与杨秀清一起处理军国大事,表明北王、翼王有实权,北殿、翼殿是一股政治力量。
这也好理解,金田起义时,韦昌辉、石达开都是带着“股份”参加:韦昌辉赞助巨额资金,还带2000族人参加革命;石达开钱不多,却带来5000客家人。
要知道,金田起义总计也就2万余人,韦、石带来了7000,这“股份”实在不一般。
那么,杨秀清带来什么呢?答案是——没有带,杨秀清凭借“跳大神”上位。
如此,韦昌辉、石达开等在起义之初就掌握了太平天国绝大多数武装力量。
此时,若是杨秀清让韦昌辉、石达开挂帅出征会怎样呢?,韦昌辉、石达开势力更加强大,杨秀清不一定能保住“实力派一哥”之地位,这是东王所不愿意看到的。
实话说,除西王萧朝贵之外,韦昌辉、石达开不可能有机会挂帅出征,只要东王杨秀清不答应,北王、翼王能奈何。
综上所述,北伐、西征固然重要,但杨秀清十分蔑视清军,“杀鸡焉用牛刀”,岂能出动“王”呢?当然,东王杨秀清想,不让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挂帅出征建立战功,以免威胁自己地位,这才是问题之关键。
后来,西征战事吃紧,新崛起的湘军猛烈反扑,杨秀清才派石达开去督师;战事结束后,立刻让其回到天京,以防其势力坐大。
那么,北伐、西征之初,若韦昌辉、石达开能挂帅出征,结果会如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清代帝王奢华生活,过生日打造的“寿碗”长什么样?
清代“万寿节”与“朝岁”、“祭天”的节日一样重要,“万寿节”可谓气氛庄严、万民同庆的日子,统治者刻意凸显其崇高意义。
清帝寿十年一大庆,每年一小庆,里程碑式的六十、八十大寿,则刻意隆庆。
万寿节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
京城处处歌舞升平,主要街道用彩画、布匹等包装得绚丽多姿。
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款五彩盘(前) 清代诸多帝后之中,高寿者,但得享万寿盛典的只有康熙帝、崇庆皇、帝、帝和皇太后五人。
套用白云老太太的一句话,清代的万寿盛典,那可是“锣鼓喧天 ”,这一“普天同庆”的盛典留下了诸多文物,这些今天都是身价不菲的宝贝,见证当年清帝后奢华的生活。
清代首开“万寿节”寿庆的是,在他六十大寿期间,自四九城的畅春园到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安门通中南海,与紫禁城的庆仪连接,一路彩坊接连不断,连缀着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无数,路径的寺观,大设庆典。
将“万寿节”发扬光大的是,乾隆,尤喜矜夸自己是“”,作寿尤其喜欢讲排场。
他的“万寿节”是全国各地官员都头疼的日子,因为不知道怎样糜费,才能让皇帝老儿满意。
乾隆到了晚年后,只管自己高兴,不顾百姓死活的。
什么东西都贪多,宫里督造、各地进献的宝贝越多越好。
以乾隆三十五年为例,过60大寿的乾隆,臣子进献60柄金累丝玉如意,他还在北海建楼供无量寿佛万尊,故名万佛楼。
到他八十整寿,更是铺排浪费,把全国都折腾得够呛。
因此,乾隆留下的作寿器皿是最多的。
寿字与牡丹花呼应,有长寿富贵之意,此盘是饽饽宴上摆点心用 到了乾隆的儿子,情况又不一样。
嘉庆是个生性节俭的皇帝,他的四十、五十、六十整寿都没有怎么大肆庆祝。
他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只是运气不怎么好。
他的父亲乾隆在位时间太长,太能折腾,几乎败光了大清国运,他接手后的国家开始走下坡路。
嘉庆作为太子的“待机”时间太长了,虽然他很努力,也无法挽回大清的颓势。
他留下的做寿器皿不多。
嘉庆御用款碧玉长寿字扁形执壶 到了、等大清末世皇帝,国家一再割地赔款,但是皇帝对自己的生日还是不马虎。
做寿用的器具,越制造越漂亮,比前代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机文章富可敌国的商人,跑去从政会怎样?看看二千多年前这个例子,下场简直超悲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宋高宗赵构的生平简介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90年上升7度(持续升温将面临末日)蒙娜丽莎十大恐怖之处,背后竟有外星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恐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成考和自考的学费分别
作为我国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主要形式,自学考试(自考)与成人高考(成考)共同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
这两种教育模式均受国家认可,学历信息同步至教育部学信网,在公务员招考、职称评定、研究生报考等领域具有同等效力。
从办学主体来看,成考依托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实行统一招生与教学管理;自考则由省级自考委统筹,主考院校负责专业建设及学位授予。
在培养定位上,成考侧重系统化知识传授,强调固定学制下的标准化培养;自考则以能力考核为导向,赋予学习者更大的自主权。
值得注意的是,两类教育在区域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成考院校多集中于省会及经济发达城市,而自考考点可覆盖至县级行政单位,体现出更强的普惠性。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成考逐步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自考则通过智能化题库优化考试服务,两类教育正共同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一、成考与自考费用结构对比表1:基础费用对比费用类别自学考试(自考)成人高考(成考)入学考试费无全国统考科目报考费111元(各省略有浮动)单科考试费35-50元/科(各省差异),平均14-16门课程,总计约500-800元无教材资料费自主购买教材,约70元/科,总计1000-1200元包含在学费中,部分院校额外收取200-500元教材费学费标准无强制学费,社会助学班收费2000-10000元/年按年缴纳:专科2200-2500元/年,本科2800-3000元/年,总学费6000-7500元毕业论文指导费300-800元(本科阶段)多数院校包含在学费中其他杂费实践考核费80-150元/科,学位英语报考费100元学籍管理费200-500元/年,毕业证书工本费50-100元表2:隐性成本对比成本类型自学考试(自考)成人高考(成考)时间成本理论最短1.5年,实际平均3-5年(通过率约15%-20%)固定学制2.5-3年,按时毕业率超95%重考成本未通过科目需重复报考,单科费用累计增加仅入学考试存在补考成本,录取后无重考费用信息获取成本需自主研究考试大纲、收集真题,时间成本较高院校提供统一教学计划,降低信息筛选难度机会成本工作冲突可能导致考试缺考,影响取证进度固定学习周期便于职业规划,时间确定性高二、费用影响因素深度解析1. 区域经济差异省级财政补贴政策直接影响收费标准。
例如广东省自考单科报考费为52元,而甘肃省维持35元标准;成考学费在东部发达省份可达4000元/年,西部省份则普遍低于2500元。
直辖市通常设有专项继续教育补贴,如北京成考学生可申请每年1500元技能提升补助。
2. 专业选择差异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两类教育中均会产生额外费用。
自考计算机类专业需支付机房使用费(约200元/科);成考医学类专业因实验课程要求,学费上浮20%-30%。
文史类专业的教材成本差异显著:自考汉语言文学教材费约800元,而成考院校多提供电子教材降低支出。
3. 学习形式差异自考社会助学班分为全日制(8000-12000元/年)与业余制(3000-6000元/年);成考函授站附加服务费为学费的15%-20%,网络课程增值服务费约500元/学期。
选择全程自学的自考考生可节省80%以上培训支出,但需承担更高的时间管理成本。
三、费用投入与教育回报关联性分析表3:成本收益对比评估维度自学考试(自考)成人高考(成考)短期经济负担初期投入低(约1500元),但存在不确定性支出前期需支付2000-3000元/年,资金压力集中长期职业收益企业认可度较高,尤其外资企业,薪资溢价约8%-12%事业单位认可度更优,职称评定通过率提升15%-20%学历附加价值学位获取率约25%(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学位获取率超60%(院校自主考核)继续教育衔接自考本科报考研究生录取率同比高3-5个百分点成考学历申请海外院校时需额外提供课程说明四、优化成本支出的实践策略自考经济型方案采用科目替代策略:用公共政治课代替难度较高的马列原著选读,节省复习时间成本。
跨省报考优势科目:利用各省开考计划差异,在通过率高的地区报考核心课程。
二手教材循环使用:通过自考论坛购置五折以下教材,降低40%资料支出。
成考性价比提升路径选择学费包干制院校:如部分省属高校实行5500元全程包干收费,较分期缴费节省10%。
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制造业企业委培生可获30%-50%学费补贴。
利用学分银行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转换为成考学分,最高可免修30%课程。
五、特殊群体费用支持政策农村户籍补助县级财政对选择涉农专业的成考考生提供每年800元专项补贴,自考考生可凭成绩单申请一次性奖励1500元。
退役军人优待凭退伍证报考成考可免试入学,学费减免50%;自考考生享受优先报名服务及考试费八折优惠。
残疾人助学计划地市级残联为自考考生报销50%考试费,成考院校提供无障碍考场及延长考试时间等便利。
六、数字化转型对成本结构的影响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成考院校引入VR实训系统后,机械设计等专业的实验费从人均800元降至300元。
AI学习系统普及自考考生使用智能刷题APP可使平均通过周期缩短4-6个月,间接降低30%生活成本。
区块链证书存证电子毕业证书的推行使两类教育的工本费支出下降70%,且支持即时学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