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经过如何?为什么意大利会输呢?

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发生过两次大型战争,但只有第二次被征服。
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
【千问解读】
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发生过两次大型战争,但只有第二次被征服。
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是从1895年开始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殖民战争。
战争背景 自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急需更多的原料和市场,因此对非洲大陆的争夺日益激烈,意大利也不惶多让。
意大利在1870年代刚刚完成国家统一后,也引入展开对非洲的扩张行动。
1885年,透过英国的支持意大利掌握马萨瓦至欠卢尔沿岸,腹地进逼埃塞俄比亚北部。
迫使埃塞俄比亚在1889年5月2日签订不平等的《乌西亚利条约》。
条文规定埃塞俄比亚方面割让北部领土,由意大利用200万里拉作为交换代价。
意大利更自由解释第17条条文,在签订的那年宣布将整个埃塞俄比亚领土做为自身的保护,占领了北部领土。
1890年,意大利把从埃塞俄比亚夺得的北部领土和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合并,埃塞俄比亚政府拒绝接受要求,也不承认其占领。
1893年2月12日,埃塞俄比亚孟尼利克二世知会意大利政府,自1894年5月2日起将不在履行《乌西亚利条约》的一切权利及义务。
为了干涉,意大利准备1.4万兵团交由巴拉蒂埃里将军指挥武装入侵埃塞俄比亚。
战争过程 1894年7月17日,首批意大利军团抵达卡萨拉并在那展开第一场战斗。
据意大利的记录,埃军是10万人左右其中有1万名。
在埃塞俄比亚的各领主同时也是军队司令官,孟尼利克二世的嫡系部队是意军的核心。
1895年1月,意大利军连八次击败各地封建主。
3月,意大利军开始全面进攻,成功攻占阿迪格腊特。
这年年底,埃军已动员了12万人。
1895年12月7日,由埃塞俄比亚的马科涅诺公爵在安巴—阿拉吉的战斗中获胜,意大利军第一次打败仗。
1896年3月1日,埃塞俄比亚军事先侦查意大利兵营得知作战情报。
意大利军因行军分隔彼此距离拉大,使得埃军能逐一地重创分散的意大利军。
埃塞俄比亚指挥部善用正面攻击和侧翼纵深作战,结合军队并包围敌军。
主要目标锁定意大利军阿利别尔通将军的纵队,尽管意大利炮兵有效狙击了进攻,但是意大利军的纵队仍旧被击溃,还差点全歼,其他的意大利军纵队也被击败。
虽然意大利军拥有良好的装备和军事技术,但在阿杜瓦战役中意军再度被击溃。
战争结果 战争的结果,意大利最终败给埃塞俄比亚武装力量。
出征的1.7万意大利军,死伤1.1万人,被俘4000人。
埃塞俄比亚军死亡在4000—5000人之间,受伤6000—10,000人。
俄罗斯为了遏制英、法、意在北非的势力扩张,在1896年在国内募捐,透过俄罗斯红十字会派出医疗队替埃塞俄比亚士兵进行医疗救护。
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两国最终在1896年10月26日重新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主权的完整。
德国政治家曾就意大利的脆弱军事,这样讥讽:“他们带着满嘴蛀牙又极大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
”(Italy had poor teeth and such a large appetite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蒙古大军历时36年无数次的强攻下,钓鱼城制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神话
然而,却有一座钓鱼城,在蒙古大军历时36年无数次的强攻下,岿然屹立,历久弥坚,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神话。
1242年,南宋王朝在蒙古铁骑潮水般的冲击下,屡屡败北,城池接连陷落,半壁江山已经支离破碎。
在此危难之秋,余玠受命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负责四川地区的事宜。
余玠礼贤下士,隐士高人冉琎、冉璞兄弟慕名而至,献防守之策:“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
”余玠大喜,秘密将这个计划向朝廷报告,并请求不要拘泥等级授予他们兄弟官职。
朝廷昭封冉琎为承事郎,冉璞为承务郎。
迁城之事,全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共十余座城池,其中最重要者即位钓鱼城。
这些城池依山势构筑营垒,星罗棋布,作为各州郡治所,州郡都制定了屯兵聚粮坚守城池的方案。
在这种布防下,调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唤手指一样自如,各城兵力的气势联通。
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垦,蜀中因此殷实富足。
此后直到1279年,三十六年间,对于蒙古大军来说,钓鱼城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是他们战无不胜神话的终结者,更是他们的噩梦之城,伤心之地!三十六年间,在蒙古铁骑无数次的疯狂进攻面前,钓鱼城“婴城固守,百战弥坚”。
1259年,蒙古大汗亲率10万大军进入川峡四路,欲效西晋灭吴之法,先取长江上游,然后水师顺江东下,配合陆路平定江南。
然而,大汗蒙哥统帅的蒙古大军横扫四川,周围郡县相继陷落或投降,只有孤独的钓鱼城,中尽显,始终无法攻陷。
六月,蒙军总帅汪德臣被城中火炮击毙;七月,蒙哥大汗本人被城中火炮击伤,回营伤重不治而死。
一座扼守在嘉陵江上、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钓鱼城,成为彪悍的蒙古大军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
蒙哥驾崩之后,为争夺皇位,各路蒙军纷纷回到草原,这使得南宋的历史又延续了20年,也使得蒙古西征的高潮至此终结。
在蒙古铁蹄蹂躏下呻吟的中亚各族,闻之额手称庆,留下一句名言:“上帝的鞭子折断了!” 钓鱼山位于嘉陵江转弯形成的河套中,此处又是嘉陵江与渠江、涪江三江汇合之处,钓鱼城因山势以筑城,周回十余里,总面积有380多万平方米。
钓鱼城除了依险峻山势建筑的城墙,在城北和城南还各有一个水军码头。
码头当然在城墙外面,然而奇妙的是,在两处码头处,各有一道城墙从山上一直延伸到江中——几乎到达江心。
这两道被称为“一字墙”的城墙,不仅保护了南北水军码头,而且封断了整个嘉陵江河套地区。
换句话说,它们使得嘉陵江成为钓鱼城北、西、南三面的天然护城河。
而且宋军可以依托一字城作战,直接控制嘉陵江水上通道。
在三十六年的攻防战中,宋军除了地理因素外得益于两方面的优势: 一是水军。
一字城和水军码头表明,钓鱼城当时拥有一支轻型内河舰队。
至少可以在这三十六年中间的很多时间里保持着嘉陵江水上通道的畅通,使钓鱼城得到战争物资的补充,同时也可以协助守城。
而在宽阔的嘉陵江上,蒙古铁骑显然没有优势。
水军是比较强大的,无论是与金国军队还是蒙古军队进行水战,都有一定的优势。
蒙古军队只是在南宋叛将的建议和参与下,才开始发展水军。
而钓鱼城水军舰队机动、灵活、快速,战斗力较强,与城防部队相互配合,使得蒙古军队无法在嘉陵江水面上做文章。
二是火炮。
在1259年的攻城高潮中,蒙军总帅汪德臣被城中火炮击毙,蒙哥大汗本人被城中炮火击伤而死,表明蒙古军队当时在火炮方面也没有优势。
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在与阿拉伯和欧洲军队作战中,就开始使用火球、火炮、火药箭、震天雷等火药武器,当时阿拉伯和欧洲还不知道火药武器为何物,这之后火药和火药武器开始传入阿拉伯,后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因此,蒙古军队依靠火药武器占尽了攻防优势。
而宋朝最早应用于军事,火药武器的性能应当是领先的。
凭借险要的地势和强大的火炮优势,是钓鱼城军民屡屡打败的蒙古军队的重要因素。
水军和一字城,使得钓鱼城在北、西、南三面都相当安全,基本上只要面对东面从陆地上来的攻城压力。
而钓鱼城中居高临下的火炮,又使得蒙古军队从东面的仰攻极为困难。
蒙古大汗就是为了更好地视察前线军情,在登上钓鱼城新东门外一座叫做“脑顶坪”的小山丘时,被城中火炮击中的。
钓鱼城最终的弃守,是一次体面的和平。
1279年,蒙哥继任者元世祖忽必烈几乎已经攻占中国全境,但钓鱼城仍在宋军民手中。
这时南宋已无力回天,谁都看得出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为避免城中居民百姓受到伤害,守将王立在忽必烈答应不杀城中一人的条件下,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
钓鱼台归元后,元军也没有执行二十年前蒙哥临死前留下的要对钓鱼城"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的遗嘱。
值得特书的是,钓鱼城守将皆,弃城后,守城的36名南宋将军,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而是全部选择拔剑自刎。
就在钓鱼城和平终战后一个月,背负着南宋最后一个,在崖山蹈海而死,大宋王朝就此灭亡。
随机文章《三国演义》把黄忠描写成老将但其实五虎将之中他年纪最小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核弹头地球上13.8亿立方公里的海水从何而来,岩石中水分被重力挤出来新西兰活捉一只恐龙,能活动行走自如吸引各古生物学家(假新闻)揭秘长大的石头之谜,下雨会会长个头还会生出小石头(已经成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在清末对外战争中,淮军和湘军的战斗力差距为什么会那么大?
可到了对外作战中,两者之间的差距立马就凸显出来了。
清末对外作战中,取得了两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一是率领以刘锦堂部两万老湘军为主力收复新疆,为祖国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湘军王德榜率领的老湘军二十一营在镇南关配合冯子材取得的大捷,打败了法国侵略者。
可这两次对外作战,皆不见淮军的影子,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就是1875年淮军刘铭传部带着几万人在陕西大吃大喝,就是不肯入甘肃和新疆作战,以及1884年淮军部在面对法国兵时惊慌失措,仓皇而逃。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内战中的“劲旅”,可为何到了对外作战时,差距会如此之大呢?下面我们就简单来分析下。
一来是在将才的选用上 在这方面,湘军(至少是高级将领)在道德和能力上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湘军初创时,就曾提出四条:“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
终不可恃。
” 道义和忠义,始终都是湘军选拔将领时永不放弃的两个要求,他们的将领主要靠儒家传统道德来教育和约束自己。
湘军的主要将领几乎全部都是儒生,比如罗泽南、王鑫等是理学家,是个学者,则是进士出身。
这些人有种理想主义,有为理想的决心,这样的将领才能适应战争的特殊需求。
我们再来看淮军将领,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淮军将领中读书人不多,主要将领中,也就只有潘鼎新是个举人,另外如程学是太平军的降将,刘铭传是盐贩子出身,张树声、张树珊以及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则基本上都是地痞一类的人物,靠办团练起家的。
吴出身行伍,曾做过中下级军官。
他们这些人出身比较低微,没有什么道德和理想,重利不重德。
所以在国内战场上尚能依靠火力掩饰一下,可一旦面对强悍的外敌时,没有忠义血性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1884年时,张树声、潘鼎新怕死不肯作战被革去督、抚职务;中日甲午战争中,叶志超千里大溃逃等等。
这些人毫无道德和忠义血性可言。
二来是在士兵的选用上 湘军选兵必须是亲自招募,绝不假手他人,而且选择标准极为严格,要求技艺娴熟,,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一概不收。
曾国藩曾一再强调“但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有济,不求速效,练一收一人之益,练一月收一月之效”。
在这样的严格选拔、训练、管理之下,湘军的士兵素质普遍都比较高。
而且他们来自一个地方,互相比较了解,也比较团结。
而淮军基本上就是个大杂烩了。
在士兵招募方面兼收并蓄,士兵的来源参差不齐,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这些人中,有的是来自流氓集团,有的是来自团练,而战斗力好的程学启部就是由的降军所组成的。
李鸿章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武器装备基本都是以洋枪为主,打内战时,这点要比湘军好不少,可一旦要和敌人肉搏时,淮军战斗力意志薄弱的缺点就显露无疑了。
三来是在战斗意志的形成上 湘军重视的是道德和个人操守,追求的是儒家保家卫国的境界,砥砺品格,信奉实干。
而淮军多是廉耻之心而唯利是图的小人,李鸿章明知这些人的真实面目,却还仍旧委以重任,其直接后果就是吏风日下,士兵素质、斗志和士气都远不如同时期的湘军。
写《太平天国亲历记》的英国人林利对淮军直接就是,可在西线见到湘军时却高叫“他们的勇敢是清军中前所未见的”。
湘军拥有勇猛的战斗风格和坚强的战斗意志,在对外作战中,这种精神力量要远比几件西洋火器好使得多,“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的湘军精神,在对外作战中表现得是淋漓尽致。
淮军也颇有些悍将,这些人当年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时都是一把好手,可他们面对的是乌合之众,一旦遇到同样也拥有西洋火器的正规军时,他们就一败涂地了。
在甲午战争中,唯一敢跟日军肉搏的就是湘军,牛庄战役惨烈战败,也是湘军最后一缕夕阳。
所以说,一支军队,就算你武器装备再牛气、再先进,可没有敢于亮剑精神的话,始终不能作为国家的依靠。
随机文章历史上对赵匡胤的评价如何?灵魂出窍最简单方法,灵魂出窍有危险吗(4招学会灵魂出窍)死亡天使萨麦尔,真正的撒旦曾统领百万天使(比路西法更早背叛)怎么查看自己的超能力可行性,三大条件助你觉醒超能力(白费力)诡异的道德经与外星人,传道德经作者老子与外星人藏惊人秘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