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出现的中山国,居然能在诸侯打击中坚守二百年

翻开的历史,大家熟知的就有、,殊不知诞生在春秋末期的中山国,虽然只是个,却给中原诸侯带来诸多纷争
【千问解读】
翻开的历史,大家熟知的就有、,殊不知诞生在春秋末期的中山国,虽然只是个,却给中原诸侯带来诸多纷争,鼎盛时期,中山国一度成为三晋和其它诸侯的心腹大患,屡被诸侯打击,又几度重新崛起,不得不说,中山国虽然不属于西周分封的诸侯,但在华夏文明的星河里,却一点不比他们逊色。
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山国为何能在诸侯打击中坚守二百年? 在战国时期灵王创建了,好多人认为他是为了打击中原诸侯而进行的军事改革,实际上,产生这一灵感的源头就来源于中山国。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召集朝中大臣商量国事,“欲继襄主之业,胡、翟之乡”,要把的进攻方向从中原转向东北部的中山国和北边的胡国。
早在赵襄子时期,他就立足于要兼并中山。
对于赵武灵王这一想法,有的大臣赞同,有的反对。
大臣们为什么反对呢?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中山国发展的历史。
中山国是春秋末期,由晋国北部北狄游牧民族鲜虞族演变而来,建国者是中山武公,由于都城中有座山而得名中山国。
中山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从建国到灭亡前后只有二百多年,可是,这二百多年的历史却与中原诸侯有剪不断扯不开的纠结,虽然最终灭国,但中山国的文化却与中原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早在春秋初,鲜虞狄人就以游牧打击为生,多次把中原弱小的诸侯作为打击对象,公元前652年,鲜虞出击、,迫使邢君出逃,卫君被杀,后在指挥下,联合宋曹邢卫等多国才把邢卫两国从灭亡中营救出来。
到了春秋中期,随着晋国的由弱变强,鲜虞狄把目光瞄准了实力雄厚的晋国,并多次在魏赵等诸侯封地进行袭扰,在拉锯式的交战中,鲜虞和晋国成了死敌,双方互有胜负。
到了以后,晋国的实力得到削弱,鲜虞也成了中山国,不仅面积得到扩张,军事实力也得到加强,到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大力进行军事改革,把拓展方向瞄向东部平原,国土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
可惜不久他就死了,桓公继位以后,与三晋关系紧张,致使当时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派大军进攻中山,在乐羊两位名将的打击下,中山几近灭国。
但魏文侯死后,他儿子继位,对中山国的治理放松了警惕,致使中山国劫后余生,并在公元前380年重新崛起,重新站起来的中山国国君还是桓公,通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他也成为了一个知耻而后勇的人。
由于重建的中山国把国都建在赵国东北腹地灵寿,客观把赵国的国土拦腰掐断,赵国有如鲠在喉的感觉,所以,在赵国两次出兵打击中,中山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为了防止赵国再次对中山国的虎视,中山国还在两国边境主要地段修建了长城。
上面是中山国从成立到发展的历史。
那么,赵武灵王后来怎么让大臣们同意胡服骑射的呢?看到有人对胡服骑射的改革不感冒,赵武灵王就带领大家到赵国边境实地走了一圈,他用实际行动劝告大家,赵国虽然算是中原大国,周边却与中山北狄交战较多,从双方交兵的装备来看,中山国还是延续狄人游牧民族的作风,骏马快车,来去如风,比赵国步兵行动迅速,来之能战,战之能退。
为了让大臣们从直观上有所领悟,赵武灵王亲自换上短衣长裤,皮带束腰,穿上马靴,骑上,弯弓搭箭表演一番,他的精彩演讲让大臣们,于是赵国迅速掀起了胡服骑射的旋风,有战国特种兵之称的“赵边骑”就是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
在大力进行军事改革的同时,赵武灵王还吸取上两次赵国进攻中山受阻的教训,一方面大力发展国防军事,增加赵国综合国力,在原阳等地区建立营,专门培养良种军马和训练骑兵;一方面,又大力开展务实外交活动,把秦国东进注意力分散到与齐楚等国的交战上,从而为赵国攻打中山争取空间。
公元前308年到296年12年间,赵武灵王先后五次讨伐中山,到最后一战时,他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中山,俘获中山王,占领灵寿,中山国从此灭亡。
作为战国初期崛起的中山国,从建国到灭亡虽然只有二百一十年的历史,却给世人带来诸多警示。
其一,在诸侯纷争的,一个面积不足五百里,人口不到百万的小国,经常去跟中原大国展示肌肉,既显示了中山国能征善战的作风,同时也体现了中山国不屈的自强性格。
其二,中山国虽然国小力单,但背靠太行,眼放中原,虽屡受打击却不屈不挠,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是值得其它诸侯国学习和借鉴的。
其三,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
中山国桓公不汲取前次灭国教训,采取硬碰硬策略,把都城建在赵国的腹地,这是造成中山国灭顶之灾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黄国:春秋时期嬴姓诸侯国,侯爵国
”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的记载,讲述了商人祭祀,是黄夷(尹)最早的记载。
周人灭商后,黄人归服,得以保留。
从出土的东周时期及相关的青铜器看,嬴国与姒国等一直保持婚姻关系。
黄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潢川县城西北6公里隆古乡境内,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竹书记年》文献载,黄国源于公,崛起于中国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
早期称为黄夷,是集团的后代,九夷的一支。
春秋时期,称霸,黄国不服,借地域优势,近与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远与齐、宋、郑、卫、鲁等修好,曾一度与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
黄国,史实见于《左传》,始于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
这时楚国方兴,在楚地约会诸侯,黄、随二国都没参加,结果,汉阳的随国受到讨伐,淮水的黄国由于相距较远,躲过一劫,但也遭到楚国的斥责。
十九年(公元前675年),首次伐黄。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伐黄,败黄师于踖陵,遂还" 。
可能是感动黄国的抵抗精神和强大武力,楚军并没有一鼓作气灭亡黄国,在惨胜之后匆匆回国。
而面对势力已扩张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国,黄国采取了依靠强齐抵御强楚的策略。
二年(公元前658年),黄国参加了在宋地举行的谋划伐楚的、、、黄国等四国会盟。
第二年,四国又在山东阳谷盟会。
前655年秋天,黄、江二国伐陈。
随着齐国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诸国纷纷叛楚附齐。
极力北上争霸的楚国当然不甘示弱,前655年就将黄国的姻亲小国弦国灭掉,弦国国君逃到了黄国。
6年后,即前649年冬,楚国借口"黄人不归楚贡",出师由伐黄。
半年后,即前648年夏,黄国终于被带兵灭国了。
黄国据《》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赢益长子字太康,建立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乡。
黄夷南下中原,东夷的后裔--黄夷的后代赢姓长子大廉字太康建立了黄国。
黄国为赢姓。
但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的记载,是黄夷(尹)最早的记载。
从最原始的族源少昊氏的黄夷来说,黄氏无疑起源于少昊嬴姓。
晚期至和西周时期称黄夷,东周列国时期称黄国。
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约传衍五十代黄国裔孙,春秋末年被楚国吞并,地名依然称黄邑。
国君赢姓黄氏。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称光州。
黄国的后代黄歇后仕于楚,被封为春申君,地位仅次于楚考烈王,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
后来李园把他的妹妹献给黄歇,并立即得到黄歇的宠幸,并有孕。
后来黄歇将李园的妹妹进献给楚王。
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很是宠幸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另一个,把李园妹妹封为王后。
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
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黄歇,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
同时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
而李园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宠幸怀了孕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长子便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
古黄国处于江淮之间,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鲁僖公十二年(前648)黄为楚所灭。
黄国属东夷之国,处于楚与中原之间,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中原文化、东夷文化、江淮文化与楚文化。
黄国先民即夏商时期的黄夷。
因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被楚所亡是在情理之中。
黄国文化在保留东夷本土文化因子的基础上,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并在器物制造技术、纺织技术、雕刻与绘画技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超过当时的中原文化水准。
其墓葬制度、生活习俗等方面自成一格,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它既是一个文化的传播区域,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区域。
随机文章寻找成吉思汗的传说及蒙古人秘葬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杰里科3弹道导弹简析,射程5000公里可打击中东所有国家解读世界十大反舰导弹排名,鹰击83位列第二(被称海上屠夫)揭秘神话中四海龙王的来历,是远古洪荒时代祖龙后羿(瘦死的骆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江国: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国名又作“鸿国”、“邛国”,古读“gāng”音。
这个国家以“鸿鸟”做为图腾。
据《元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之三子,侍夏帝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
周代江国国都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1公里。
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以图复兴。
后又与齐、宋伐楚。
在东周时,江国位于楚、齐、宋等大国之间,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扰,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公元前624年,出兵伐江,晋国出兵为江国解围;次年,楚再次出兵,江国势孤力弱,援军不继,终被楚灭。
江国国君贞带领族人外逃,为纪念故国,国人以姓。
从江济受封,到江贞国灭改姓,江国共存十七君近500年。
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一部分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准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
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
江国始祖江元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伯益的后代于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河南省正阳县)。
江国周代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
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证据是,这里发现了江国故城。
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为东周至汉代时期修建。
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
春秋时期,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参考文献:《·秦本纪》载:“秦之先为嬴姓。
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运奄氏、菟、将、、、脩、白冥氏、蜚、。
”《世本》也说:“江、黄皆赢。
” 随机文章法国不屈级导弹核潜艇,携带弹头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中国突破20倍音速导弹,6806米/秒1小时绕地球一圈(无法证实)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长110米起飞重量3000吨(冯布劳恩设计)德国MG42机枪的威力,半天一把机枪杀死4000人(号称希特勒的电锯)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蒙娜丽莎画作中隐藏外星人(有图有真相)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