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汉朝400年历史的哪三次偶然改变了国家命运?

一次偶然,也许就此改变一个人命运,一次偶然,也许就此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1、寒溪夜涨当年,因得不到重用,极度失望以至对刘邦就此绝望,于是带
【千问解读】
一次偶然,也许就此改变一个人命运,一次偶然,也许就此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1、寒溪夜涨当年,因得不到重用,极度失望以至对刘邦就此绝望,于是带着满腹怨气,悄然走人。
随后,知道了,没来得及脱官服,骑着马就去追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的故事。
结果大家都知道,韩信被萧何追上了,随后登坛拜帅,“结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立下不世之功。
但是,当时萧何之所以能够追上韩信,是因为韩信离开汉中必经寒溪,而寒溪恰好在韩信到达之前陡然暴涨。
韩信只能单人匹马地在寒溪边溜达着去找船,结果呢?没找到船,他本人却被萧何找到了。
如果寒溪不是那天晚上暴涨,估计韩信早就离开汉中不知所踪了,还会不会有400年基业,也就不得而知了。
2、唐姬误会刘做太子时,有一次喝高了。
酒色相连,酒一喝高,色心随之萌动。
于是,宣召宠妾,程姬却不巧来了月事,但她不想惹喝高了的汉景帝不高兴,怎么办?这个程姬也真有着儿,竟然将自己的侍婢唐儿打扮了一下,直接送进了汉景帝的被窝,而醉眼朦胧的老色鬼汉景帝竟然没有发觉。
汉景帝没有发觉,但唐儿却有反应了。
唐儿就此怀孕,并生下一个男孩,直到这时候,汉景帝才终于知道了自己已经当了便宜老爸,于是就给这个男孩取名“刘发”。
这个刘发,有一个后代很出色,他的名字叫。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唐姬误会”,估计就不会有刘发了,还会不会有刘秀这个人就很难说了,的200年江山还会不会有就不得而知了。
3、漠北误饮24岁,立下不世之功之后,身染瘟疫而亡,而原因却只是因为他在漠北决战中误饮了不洁的溪水。
但随着霍去病的早逝,一朝对外战争的辉煌似乎也嘎然而止,之后,再也没打过什么像样的歼灭战,而且汉武帝他老人家在垂暮之年,竟然还让利这个家伙给带跑了7万军队,军事实力大大削弱,以致他的后继之群不得不重新拾起“和亲”这一有些窝囊的政策。
霍去病的早逝,起源于那次在漠北的误饮,如果没有那次误饮,他或许不会早逝,如果他不早逝,汉朝会不会……但历史不会让如果代替,但霍去病的命运也许真的存在天意,就像主父偃曾对汉武帝说过的对他的评价:“刀子只要能用就行了,如果磨得太快太锋利,用起来顺手,但容易折断,无法长保。
” 随机文章汉朝哪位皇后被奸人所害打入冷宫?汉武帝刘彻是纯种的汉人吗?速度最快的高山滑板速降,时速150公里(仅次于超跑)史上最强双翼战斗机,英国剑鱼蹂躏德军潜艇(时速仅222公里/时)蝴蝶效应是什么意思,小翅膀轻轻一挥引起美国超强龙卷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关于1941年斯摩棱斯克战役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由于斯摩棱斯克交战是在近650公里的正面和近250公里的纵深展开的,德国军队作战部队异常疲惫,被迫停止了向莫斯科的推进,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还是第一次被迫停止在主要方向上的进攻,而转入防御。
德国军队在作战中,由于遭到苏联红军顽强抵抗,也损失较大,至7月23日前,“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兵团和摩托化兵团损失人员近50%,步兵兵团损失人员近20%。
使德军统帅部于1941年7月就使用了将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24个师中的10个半师),以加强“中央”集团军群。
斯摩棱斯克交战结果,苏联红军统帅部为准备莫斯科防御和尔后在莫斯科会战中粉碎德国军队赢得了时间。
而德国军队却转移主要攻击目标,将“中央”集团军群的精锐南下基辅,参加,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宝贵时间,使苏联红军得到了喘息。
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苏联红军战功卓著的兵团被授予苏联武装力量中首次颁布的近卫军称号。
以德国军队的标准来说,斯摩棱斯克战役在八月四日就结束了,但按苏联的标准这个会战要一直持续到九月十日。
和苏联最高统帅部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当的第二装甲集群南下,第三装甲集群的第三十九摩托化军开始北上时,斯大林拒绝听从的意见放弃基辅,同时他认为由于德国装甲部队离开中部战场,这给了苏联红军一个反击的机会,他似乎无法理解以当时苏联红军的能力根本无法击破已经掘壕固守的德国军队,于是从八月中旬直到九月十日,苏联红军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多次反击,结果除了朱可夫指挥的Elnia的反击获胜以外,所有苏联红军的反击都失败了,这些失败的反击使得苏联红军遭到重大损失,在七月十日到九月十日之间,苏联红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共损失了三十四万四千九百二十六人,其中阵亡和失踪二十一万四千零七十八人,受伤十三万零八百四十八人,损失坦克一千三百四十八辆,大炮九千八百八十五门,飞机九百零三架。
这给以后的战局带来重大影响,当德国军队发动“台风”行动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支精疲力竭的苏联红军,苏联红军的坦克等重武器遭到了重大损失,并且来不及完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这直接促成了苏联红军的又一次完败。
随机文章在杨家将演义中的萧天佐怎么死的?三国最狂武将!曾追杀曹操、刘备、孙权 威震江东翼装飞行死亡率31%,全球近500人敢玩(装备值120万)喜马拉雅山脉红雪之谜,仿佛山脉哭泣流下的血泪黑暗森林法则是什么,人类或早被外星文明当成猎物(传霍金认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江户时期农民运动的高涨与享保改革有什么关系?影响有哪些
幕府以为恢复德川前期安定局面,照搬“古法”,便能解决危机,结果一波末平,一波又起。
四代将军家纲(公元1651年—公元1679年)时,由于对大名旗本整伤纪律,判处“改易”、减封、没收俸禄者达26件、80万石,五代将军纲吉(公元1680年—公元1708年)时,更增至46件、161万石。
在这种“武断政策”下,许多失去领主的陪臣武士生活无着,沦为失籍浪人(“牢人”)。
庆安4年(公元1651年),江户连续发生了浪人由井正雪、丸桥忠弥等的反幕事件,市内各处“游侠”(旗本奴、町奴)闹事,成为当时一大问题。
幕府为防止浪人继续产生,放宽了武家“临终立嗣”制。
以后大名、旗本无后嗣,可由义子继承,不再剥夺其武士家格。
元禄时代(公元1688年—公元1703年)五代将军纲吉执政,他罢免了贪污专权的大老酒井忠清,打击门阀势力,先后任命近侍牧野成贞(公元181年)、柳泽吉保(公元1688年)为侧用人,整顿幕府机构,制订礼法,实行将军集权专制,史称“侧用人政治”。
由于纲吉尊重儒学,登用林信笃、木下顺庵,获生沮株等儒者,表扬地方上的孝子节妇,罗致室町时代以来有名门家世的人世袭“高家”之职,企图用儒家思 想和繁文缛节来纠正武家政治积弊。
但依靠的说教、仪式、服制的文饰,不但解决不了政治经济问题,相反,形式化的礼仪需要庞大的耗费。
纲吉不仅热中于朱子学,还迷信,听信僧侣愚弄。
说他没有子女是前世多杀的报应,须切戒杀生,尤其因纲台生于戍年,所以要特别爱护狗。
幕府为此颁发“爱护生类令”,于是百姓因杀伤狗及其他禽兽而被处死刑、流放的不断发生,终致大家不敢养狗。
幕府便向市民征税,建立大批狗舍来收容,群众气得驾纲吉为“犬公方”(狗将军)。
由于幕府腐败,奢侈成风,使财政失调。
纲吉任命勘定奉行获原重秀改革财政,获原利用职权,听凭特权商人建议,于元禄8年(公元1695年)起改铸货币,降低成色,使幕府获利达500万两,暂得弥补财政,而铸币商(金银座)乘机发财,获原仅在宝永年间(公元1704年—公元1710年)受金银座特权商的贿赂达26万两,其他赃品不计。
因这时贷币不是信用货币,仅按金银块价格流通(铸币者只凭个人情用,保证金银块的质量),致货币滥发,币价大跌,引起物价商涨,民不堪苦,幕藩财政更困难。
于是增税乃至以“征借”为名,减低陪臣武士俸禄,如1646年长州等藩减俸十分之二。
但这种做法也是有限度的,幕藩只得用贡米作抵当,向京、阪商人借款。
家臣武士更艰苦,武士靠副业维生的愈多了。
第六、七代将军家宣、家继统治时期(公元1709年—公元1715年),幕政由侧用人间部拴房和儒臣新井白石执掌。
白石制止了奢侈浪费,厉行俭约,改铸了元禄时代滥发的劣币,平抑物价;还罢免获原重秀,处罚量勾结获原牟取暴利的银座头目,进而取缔钱业行会。
但新币发行后,同旧币的交换比率不当,缺乏市场信用,经济仍十分混乱。
为防止金银流出,公元1715年制定《海舶互市新例》,统制对外贸易,每年限量制中国、荷兰商船进口和白银出口,又废除对朝鲜使节赠送的厚礼。
此外,白石还计划发展养蚕、开矿的政策。
但他的改革主要为提高幕府的权威,许多政策流于形式,对幕藩统治的根本问题——农村问题无法解决,这些努力成效自然有限。
封建剥削的加强与农民斗争 商品货币经济侵蚀农村,不但引起农民生活的变化,而且由于贡租苛重,商人高利贷兼并土地,寄生地主制发展,农民的土地经营愈加零细化,贫困农民不断沦为佃农、雇农,享保年间(公元1716年—公元1735年)佃农已达农村人口的一半。
幕藩为克服财政困难,继续铸造劣币,滥发不兑现的“藩札”;对农村提高年贡额,并丈量土地,增加固定产额的租率。
他们向农民提前一年征收年贡(“前纳”)甚至提前征收第三年的年贡(“前前纳”),加重剥削。
地主对富农则征收“用金”(摊派)。
17、18世纪间(元禄、享保期),典地农民日多,本百姓为不再失地,要求领主减少剥削,到处发生斗争。
他们结合在农村共同体之下,要求领主减少年贡课役。
幕藩规定农村有控诉事件须由村长逐级上告,但地方官总不理会,最后往往只得由担任村吏的自耕农带领群众或代表全村人民越级控诉。
这种斗争形式称为“代表越级请愿”。
17世纪中叶,松木长操和佐仓宗吾领导的农民斗争即其著名的例子。
松木是若狭(今福井县西部)地方一个16岁的庄屋(村长),公元1640年他代表本村农民反对增征大豆为年贡,向藩厅请愿。
他英武不屈,坚持斗争12年,最后在临刑前仍鼓励人民群众斗争到底。
还有,至今日本人民中仍有口皆碑的佐仓宗吾的传说,也反映了当时农民斗争的情况。
约17世纪中期,下总(今千叶县)佐仓藩上岩桥村农民,本名木内偬(总)五郎,通称佐仓宗吾,代表200余村农民向幕府执政拦轿控诉领主掘田横征暴敛,要求减轻负担。
无效,宗吾一人向将军直诉,终被接受,但宗吾夫妇和4个儿被处死。
据说宗吾被缚上刑架时,还怒斥领主。
白本文学史上留下很多歌颂宗吾的作品,如《地藏堂通夜物语》、《花雪佐仓曙》等,为游方僧所咏唱或上演于歌舞伎中。
此外还有《宗吾郎实录》、《佐仓义民传》等史料传世。
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农民逃散和强诉,主要是提出经济要求,但当强诉无效时便实行暴力——起义。
据统计,德川时代的农民起义,公元1599年至公元1867年的270多年间,约有1240次,其中l052次发生在18世纪以后,中间有3次高潮,即享保(公元1716年—公元1735年)、天明(公元1781年—公元1788年)和天保(公元1830—公元1843年)年间的起义,分别为90次,114次,157次。
城市贫民的斗争 与农民运动相呼应,城市中兴起的市民运动,则成为冲击幕藩制的另一支力量。
幕藩领主通过货币改革、垄断和专卖特产品、强制商人捐献等方式,压榨城市市民。
而大商人则通过收买官吏、囤积货物、操纵物价等手段,把负担转嫁给占城市人口三分之二的、被称为“租房户”或“租地户”的下层市民,即临时工、手工工匠、仆役和小商贩等。
尤其当荒年米价暴涨时,下层市民的生活就更难维持,城市市民与幕藩领主及与其相勾结的特权大商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早在延宝3年(公元1675年)4月,江户市民就向町奉行所展开了请愿斗争,提出“因米价上涨无法生活,要求借米”,迫使町奉行所允诺借米4万依。
正德3年(公元1713年)6月,江户市民又向町奉行所提出申诉,要求采取措施降低米价,并制止奸商囤积。
享保17年(公元1732年),发生“享保大饥荒”,江户米价暴涨,而与幕府勾结的米商高间传兵卫却囤积米谷,高价出售。
江户市民要求幕府增加拨给江户的米量,取消由特定的批发商垄断稻米贩卖的办法,但末被采纳。
享保、18年(1733)1月26日夜,不愿的2000余下层市民,高呼“拿米来!”不许囤积!”等口号,冲进高间传兵卫的住所和仓库,捣毁财物,撕碎账簿。
在幕府将军身边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群众斗争。
终于迫使政府在3天后下令准许稻米自由买卖,满足了市民的要求。
不断高涨的农民、市民运动,出现联合斗争的趋势。
元文3年(公元1738年)12月16日,但马藩生野银矿,1000余矿工及家属起义,反对官吏与奸商勾结,减少矿工收入。
但马全藩农民也于12月28日武装起义。
幕府慌忙调集12个藩的军队前往镇压。
因史料所限,虽然没有发现矿工与农民直接联系的事实,但它预示了两者联合斗争势力的不可避免。
德川中期后,农民起义的锋芒除直指幕藩领主外,也指向了“名主”或“庄屋”等村吏和地主富商。
这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推进了农村阶级分化,贫苦农民身受领主、地主、商业高利贷资本的重重压榨。
幕藩领主则依靠大商人和地主镇压城乡贫苦大众的斗争。
市民与农民的斗争呼应,共同冲击着幕藩体制,使日本封建社会在18世纪晚期逐渐走向崩溃。
农民思想家安藤昌益 随着农民、市民斗争的发展,日本出现了杰出的农民思想家安藤昌益。
昌益字良中,生于武士家庭。
中年在今青森县研究医学、本草学、行医。
昌益的生卒年月,目前还没有确说,但根据他著述的出版年代,可知其活动时间是在18世纪中叶。
他曾邀游国内各地,包括当时日本对外门户长崎,接触社会各方面,甚至对荷兰也有所了解。
著有《自然真营道》和《统道真传》等书。
前者为101卷(93册),大部毁于关东地震,今存仅15卷(15册)。
后者凡5卷(5册),相当于前者的摘要。
他是一个不被封建文人所重视的思想家,但他却是一个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和愿望的杰出人物。
唯物论者昌益,主张物质第一性。
他认为天地万物“无非一气所生,无非一气所满。
自然转(天)定(地)人物中,唯一气充塞而无间”这就否定了朱子学派主张客观唯心主义的理气二元论,同时也是对阳明学派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他在《自然真营道》中,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社会发展史观。
他认为人类最早出现的是一种平等地生产劳动的”直耕”社会,即“自然世”。
自从产生了剥削阶级及其代言人——儒家(圣人)、释迦等“盗天道”者后,就进入了“法世”的阶级社会。
他坚决主张,应从“法世”回到“自然世”。
他认为,无论神佛宗教,以及儒、者、阴阳五行之说,都不是“自然之真道”,“真道在于‘直耕’”,即农民自食其力,而神佛儒老之说,则不过是“盗道之私”。
为彻底摧毁封建意识,昌益更在《统道真传》中以“纠圣失”、“纠儒失”、“纠佛失”等观点明确的卷名,对宗教迷信和儒学予以坚决的揭露和批判。
昌益痛斥孔孟之徒为“乱世”的“不讲贪食者”,鄙弃儒家经典,认其“无一语合自然之真道”;“孔丘,一生之书说、辩教,皆为私法,非自然之道,妄失也”则“说尧舜之仁义道德,贪食众人之直耕,是又盗道也……孟子之书言,悉私失,无一合于道者。
故皆弃之不足评也”。
昌益视儒家的仁义道德为“四恶之根”,为偷换“自然世”的“私法”。
他说:“圣人教言,信者应乎仁义礼智四德,无信则四德无用矣。
此乃盗失也。
仁者罪人之根,礼者乱人之根,义者杀人之根,智者盗之根,若纳信于此四恶之根中,则四恶益甚,妄善大矣。
”无情地剥下了所谓“仁义道德”的外衣。
作为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思想家安藤昌益,彻底否定封建社会,说“此乃禽兽之世也。
”他在否定四民等级社会的前提下,提出了“直耕者”农民至上的思想。
他认为,只有农民才是养育天下人之父母,;农者,直耕直织,安食安衣,无欲无乱,自然之转(天)子也……以之置于士下,践踏己之养父于足下,乃圣人之罪。
”这种把农民视为“天子”的思想,就是对四民等级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农民阶级的肯定,恢复了被剥削制度所颠倒了的社会关系。
昌益把他理想中曾存在于古代的社会称为“自然世”,那是一种“无富无贫,无上无下,男女无上下之别”的平等社会。
在这种“自然世”中,“原野田地之人出谷物,山里人出薪材,海沃出色、薪材、鱼盐、米谷互易而得。
浜、山、平里之人伦,与薪、饭、菜之用均自然安食安衣。
”昌益的这种设想正是那种“没有阶级差别,设有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和社会成员作对的国家政权的一种社会”。
但是,由于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的物质条件在那时还远没有成熟,代表农民思想的昌益又处于那样闭锁孤立的环境里,当然不能指出怎样从法世转向自然世的道路,以致使他的伟大革命思想不得不以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而告终。
他的著作也不得不和他的理想一样,被埋没了近一个半世纪而没有为人们所觉察。
吉宗独裁与节约令 幕府为巩固动摇的统治,整顿元禄以来商品经济发展所搅乱的封建体制,防止农村阶级进一步分化,摆脱财政危机,需要采取新的对策。
享保元年(公元1716年),德川吉宗就任八代将军,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些改革,因这些改革大部分是在享保年间(公元1716年—公元1735年)进行的,史称“享保改革”。
这是德川时代三次改革中的第一次。
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吉宗就职后,免去前代幕政的中心人物新井白石,任命水野忠之为掌管财政的“老中”。
提出“一切循祖法”,恢复德川前期将军的独裁统治。
为加强镇压人民,吉宗提倡尚武、振兴德川家康后中断了的武士狩猎、练武。
翻译发行范铣的《六喻衍义》,作为民间教材及字帖,向人民灌输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
幕府还设“目安箱”,制订《公事方御定书》,使处理违普及刑事诉讼有法可循。
为解决财政困难,首先节约开支,简化繁绍的礼仪,七代将军家继的葬礼比以前简化得多了,其后的法事也是如此。
吉宗就任将军不久,家光的灵庙烧毁了,但没有重建,与家纲的庙合祭。
享保7年(公元1722年)实行“献米制”,命令各大名每万石俸禄献米百石,代之以减免其留居江户参勤期间为半年,即半年在府(江户),一年半在卧(领地)。
这样,才勉强发出旗本、御家人的禄米,偿还积欠商人的债款,暂时缓和了财政危机。
这个制度继续了10年,至享保16年(公元1731年)撤消,恢复原参勤制度。
享保3年(公元1718年)颁布“新金银通用令”,着手通货整顿。
其内容是今后各种物价用新金银(正德金银)计算和交易,以前通用的各种通货在五年内换成新金银。
这种新的通货政策,给元禄以来不断发展的经济泼了冷水,带来了经济的衰退,因为各种旧通货兑换新金银是在显著收缩通货的方针下进行的,货币量减少则货币、商品流通的速度缓慢。
然而元文元年(公元1736年)以大量比较劣质的元文金银换取少量良质的正德金银,并发行大量铜钱、铁钱,给经济带来了好转。
享保8年(公元1723年),实行官职津贴(足高)制,规定低俸者就任高位官职时,发给官职津贴。
例如,俸禄千石的人担任3000石俸禄的官职时,另外补贴2000石,离职后津贴即取消。
这样,既节约了开支,又能选拔人才,制止官僚主义。
享保9年(公元1724年),向各大名、旗本发出节约令,从书信、赠答、婚丧以至日常饮食、妇女服饰,都作了详细规定。
对一般武士和平民的节约令,涉及更广泛的生活面。
节约令施行的另一个结果,是阻碍了商业发展,打击了商人,正如江户浪人学者山下幸内给吉宗上书所批评的,“节约政策是产生贫困的根源”。
由于实行节约政策,“工匠做什么都卖不出去,日子不好过”。
节约没有使财政好转,终至连武士的俸禄也发不出去。
享保改革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法制的整顿——制作法令集和编纂法典。
吉宗时制作了《宽保告示集成》(公元1617年—公元1743年的法令)、《撰要类集》(享保期江户法令)。
编成《诉讼处理御定书》2卷,这是一部以刑法为中心的法典,供官吏参考的。
掠夺农民的新制度 幕府为增加收入,最大限度掠夺农业生产的全部成果,享保7年(公元1722年)起,征收年贡时实行“定租制”(固定租率制),取消过去每年秋季检查收成丰歉以确定租率的“勘查制”(检见制)。
其办法是选择收成变化较小的地区过去10年平均收获量定出租率。
过去的年贡各地虽有不同,大体上为四公六民,即税率为收获量的40%,从享保10年起提高为收获量的60%,即六公四民,但由于农民到处掀起起反抗,享保13年(公元1728年)定为五公五民,并规定非遇荒年,全村减产三成以上不减免。
定租期满后,重新检查农作物,另定租率,产量增加时年贡也相应提高。
幕府实行“定租制”,目的是增加税收,所以督促代官尽力征收贡租。
但元文2年(公元1737年)神尾春央任“勘定奉行”后,又全面恢复实行“勘查制”。
他不按幕府初期查田定级(土地分上、中、下三级,按级定税)征收年贡,而是以土地实收量按五公五民征税。
这样,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果实被掠夺殆尽。
定租制对拥有肥沃土地的地主有利,对耕种多为贫瘠土地的农民不利。
实行新的勘查制后,农民更加贫困,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阶级分化。
幕府拉拢地主,允许“苗字带刀”(即准许平民称姓佩刀)提高地主在农村中的威信,阻止农民的反抗斗争。
开垦新田与增产兴业 幕府增加收入的另一措施是开垦新田。
享保7年(公元1722年),幕府奖励在幕领或与它交错的地带开垦新田。
规定幕府垦地虽为藩领,贡租亦归幕府征收,商人出资开垦者,其贡租十分之一归开垦者称为“町人请负新田”,允许他们将与投资相应的利润以地租形式收回,这就公认地主制的形式。
当时著名的新田有武藏野、摄津川江、越后的紫云寺沼泽等新田。
开垦新田的目的是扩大税源,幕府子享保11年(1726)制定征收新田年贡的规定——《新田丈量条项》。
将享保以前开垦的新田贡租提高到与“本田”(一般土地)同等的税额,对于火田(焚烧野草开垦的田地)和山坡田,也都列入征收年贡的对象。
还积极检查“隐田”,干方百计增加贡租。
商人出资开垦新田,许多人便成为地主。
在开垦新田的同时,幕府还致力“增产兴业”,奖励种植经济作物,并推行当时主要靠输入的药材、人参、甘蔗等的栽培,以增税收。
此外,吉宗重视对生产有用的实学,令被称为甘薯先生的青木昆阳(公元1698年—公元1769年)学习荷语与兰学。
享保5年(公元1720年)缓和对洋书的禁令,准许输入与基督教无关的自然科学书籍、西洋船舶、武器、望远镜、仪器及药种等。
还在江户设立天文台,鼓励与农业有关的历学研究,下令在江户小石川药园种植药草等。
吉宗的改革,使幕府的财政暂时得到改善,物价一时也趋平稳。
但改革本身包含着各种矛盾,而这些矛盾在幕藩体制下是无法解决的。
在幕藩领主经济中,米具有中心商品的作用,米价与其他物价的关系直接影响领主及其家臣们的生活。
享保15年(公元1730年)起,米价一再跌落,其他物价则不下降,这对于把年贡米换成货币作为难一财源的领主及其家臣武士们的生活威胁很大。
因此,调整米价成为幕府的重要政策。
为防止米价跌落,幕府除自己大量买米、囤米外,奖励各大名、商人也来买米、囤米,并限制向江户、大坂运米,或默许投机商买空卖空。
此外,在大坂设置官办的米谷交易所(堂岛米市场),企图通过它操纵、管理米价。
享保17年(公元1732年)近畿以西发生虫灾歉收,米价猛涨,结果公元1733年江户发生饥民捣毁米店的暴动。
第二年丰收,米价又跌。
公元1735年幕府规定了“法定米价”,但亦无效;因为幕府调整米价,实行买米、囤米,需要大量资本,只能依赖大商人,准许米商成立行会,并给予行会特权,米商因此得肆意投机操纵。
另外,也由于米的生产、贡租的分配上;封建主一味诛求,没有固定政策,以致米价涨落无常,使农民、市民、下级武士的生活极不安定。
幕府依靠增加贡税、徭役来维持其不断增长的需要,但由于他们的经济也受商人高利贷支配,所以幕藩财政基础愈不巩固。
享保改革的历史意义 享保改革并没有解决幕藩体制的深刻矛盾,反更加深了矛盾。
例如当时面临最重要的商品货币经济急剧发展的问题,已经证明单纯的复古政策抑制不了它。
因此,改革表现为一方面统制、压抑商业资本,另一方面又与之妥协并利用它,结果造成商品货币经济更发达。
在对待商业资本侵蚀农村、农民丧失土地的问题上,尽管一再禁止土地买卖、分割,抑制商人势力,而事实上却听任土地典当、租佃、默认兼并,并鼓励商人投资开垦新田。
幕府既宣布不受理旗本、御家人欠商人债款的诉讼,似乎是对商业高利贷资本的压迫。
另一方面又承认商人组织行会,给予经济垄断权,企图通过行会组织统制和利用商业资本,结果反招致商人操纵市场。
增产兴业也是依靠批发商人来吸收其经营成果,事实上默认商业发展邦批发商、经济商势力的增大。
享保改革后期,由于它适应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已引起封建经济组织和社会秩序的变化,一时取得成效,延长了幕府的寿命。
也就是说,由于它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甚至与之妥协,扩大了幕府存在的基础。
总之,享保改革具有加强幕藩体制复古、抑制商业资本的一面,同时又具有适应现实的一面。
如任用人才;奖励实学,发展生产,与商业资本妥协并进而利用。
所以,内田银藏认为“吉宗的时代是德川时代最光辉的时代”但改革必然招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幕藩体制矛盾的进一步扩大。
它虽然在最大限度掠夺生产发展成果方面取得成效,一时解救了幕府的财政危机,但它同时又促使社会阶级矛盾更激化,引起了广大农民愈加强烈的反抗。
随机文章生完龙胎⋯皇帝封她为贵妃还说3字!让甄嬛决定杀了他汉武麾下李陵力战匈奴之可信度杂技高空钢丝表演惊呆路人,18岁小伙掉下钢丝当场摔死英国700年前的圣比兹木乃伊,蜂蜡密封尸体出土宛如活人为什么要警惕人工智能,未来25年超级人工智能诞生(超越人类成上帝)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