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高陶事件”:陶希圣如何冒死逃离日汪集团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1940年,日本欲以诱降手段结束侵略战事,与汪精卫签署“汪日密约”。

高宗武和陶希圣曾追随汪精卫鼓吹“和平”运动,并参与筹组汪伪政权及与日本的“和平”谈判。

过程中

【千问解读】

1940年,日本欲以诱降手段结束侵略战事,与汪精卫签署“汪日密约”。

高宗武和陶希圣曾追随汪精卫鼓吹“和平”运动,并参与筹组汪伪政权及与日本的“和平”谈判。

过程中,高、陶二人逐渐认识到汪精卫所谓的“和平”运动是彻底的投降与卖国。

1940年1月3日,高、陶二人脱离汪组织,逃离上海抵达香港,在《大公报》揭露汪日密约及其附件。

一九三九年秋天,汪精卫带领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等几人,自重庆出走,经过河内,到达上海,试图与日方举行和平谈判,尽快结束中日战争。

我的外祖父跟随汪精卫离开重庆,但是滞留香港多时,犹豫不决,可最后终于经不住汪精卫多次要求,也到了上海,参加中日谈判。

战争初期,日本军阀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可是开战一年多之后,中国军民的抵抗日益顽强,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完全落空,于是日本政府改变策略,采取诱和攻势。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和十二月,日本首相近卫两次发表声明,试探与中国和谈的可能性,均遭到蒋委员长的严辞拒绝。

可是汪精卫认为,不应放弃以和平方式解决中日争端的机会。

于是日本陆军大佐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接触,安排高宗武及董道宁密赴东京,与日本高级官员会晤,铺平了汪日上海会谈的道路。

这个影佐祯昭在日本侵华初期任驻华使馆武官,后升任日本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升为少将。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一日,日本与汪精卫的谈判,在上海虹口六三花园正式开始。

日方代表是影佐祯昭、犬养健、须贺彦次郎海军大佐等,汪方代表是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等,汪精卫本人并不出席日常谈判。

那时我的外祖父还滞留香港,直至将近年底,他才到上海,补为汪方谈判人员。

谈判会议上,日方分发《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草案》,要求汪方代表逐条讨论。

由于草案条款广泛苛刻,远不同于以前双方协议以及近卫声明的宗旨,汪方代表颇感意外,在自己的讨论会议中,曾经屡次发生争论,外祖父几乎每次会议都对日方条件提出激烈批评。

汪日双方十天开了七次会,并有多次会外私下商谈,日方毫不让步,以为已经吃定汪方,不论同意与否,汪方只能接受所有条件。

后来谈判地点改到沪西愚园路一一三六弄六十号继续,日方仍坚持强硬立场,软硬兼施,胁迫汪方接受日方全部条款,并要求在年底签约。

外祖父数次提出,因为身体不适,请求退出会议谈判,都被汪精卫婉言留住了。

外祖父自港抵沪之后,最初住在虹口,两三日后与汪精卫、周佛海、梅思平等一起,从虹口搬到沪西愚园路。

当时上海沪西,是公共租界区域,日军占领之后,派宪兵戒备,公共租界的巡捕不能来这里执行警务,成了日本的地盘。

愚园路一一三六弄楼房不多,但都很讲究,其中之一为前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的私邸。

巷内左侧是汪公馆,右侧是陈公博公馆。

弄底三栋楼房,分住周佛海、梅思平,和外祖父。

弄堂口是日本宪兵队办公室,一方面保护汪方谈判要员,一方面也软禁这几人。

住在愚园路的那些日子,因为是单身,外祖父每天早上到汪公馆用餐。

日方把他们的纲要交给汪方那天,早点完毕,汪夫人陈璧君留外祖父谈话,要外祖父把纲要一条一条详细解释给她听。

次日早餐,陈璧君告诉外祖父,她把外祖父的解释转告汪先生,她一面讲,汪先生一面流泪。

汪先生听完后说,日本如能征服中国,就来征服好了。

他们征服不了中国,要我在他们的计划上签字。

这文件说不上是卖国契,中国是我卖不了的。

我签了字,不过是我的卖身契而已。

他们夫妇商量,搬出愚园路,到法租界去,然后发表一个声明,停止一切和平活动,立刻转往法国。

消息传到日本人那里,影佐祯昭立刻来见汪精卫。

汪精卫直接讲明自己的想法,汪精卫说一句,影佐在本子上记一句,记到最后,影佐两行眼泪滴落在本子上。

待汪精卫讲完,影佐说:我协助汪先生迁居,并请法租界捕房布防,然后我立刻回东京,报告近卫首相,请求他出面干涉。

那天法租界真的出动二百名巡捕,准备保护汪精卫迁居。

但汪精卫没有搬家,而是继续留在愚园路。

他召集所有代表们开会,说明他与影佐的那次谈话,还专门提到影佐流泪。

他说:看来影佐还是有诚意。

外祖父很不以为然,告诉汪精卫,影佐流的是鳄鱼的眼泪。

但汪精卫相了日本人,外祖父便晓得大势已去。

于是他写信去香港,要家人来上海团聚,可以把他从愚园路搬出来,躲开汪精卫周佛海的眼皮。

外祖母一家到了上海,在环龙路租了房子,外祖父搬来,有了一点自由空间。

汪日之间除《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之外,还有《关于日支新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关于日支新关系调整的具体原则》、《秘密谅解事项》等八份文件。

那些文件的条件非常苛刻,日本所要勒索的中国地域,从黑龙江直到海南岛。

日本所要掠夺的中国物资,下至矿业,上至气象,内至河道,外至领海。

从东南至西北,一切中国的权益,都要让日本持有或控制,日本军阀是要吞并中国,灭亡中国,中日之间断无和平可言。

而且在跟影佐机关的谈判中,外祖父也发现,中国存亡之关键,还不仅仅在日本划分中国东北、内蒙、新疆、华北、华中、华南、海南等六个地带,或决定于日军控制中国的方式与压迫剥削的程度,更在于日本与苏俄一起瓜分中国的图谋。

日本预计,以潼关为西面界线划分中国,拿新疆、西北、华西、西南与西藏做饵,骗取苏俄合作,瓜分中国。

于是外祖父有了逃离上海,脱离汪精卫的念头。

作为国民政府的外交新星,高宗武本来跟周佛海一起策划,最早把汪精卫“和平运动”的想法提交给日本方面。

但从跟随汪精卫到了上海以后,高宗武与周佛海就是否需要到南京建立新政权,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由于周佛海对汪精卫的影响,高宗武便开始被疏远起来,很多重大事件也不再找他商量。

因此高宗武就有了退出的想法,对“和平运动”也不再热心了。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人们还在热烈庆贺耶稣圣诞之中。

汪精卫召集汪方全体人员,听取谈判报告,审查全部文件,然后宣布谈判结束,全部接受日方条件,定在十二月三十日签字。

外祖父立刻明白了,如果他不签字,只有死在上海。

但如果他在日汪密约上签字,就做了卖国的汉奸,比死更可怕。

回到家里,外祖父闷声不响,垂头丧气。

下午三点多钟,高宗武突然到外祖父家来,两人关了门密谈。

外祖父告诉高宗武:我听说,他们早已监视你,现在你有生命危险。

高宗武说:我们走了吧。

外祖父说:我有几个学生很亲近,靠得住,能帮忙接应。

高宗武说:我发求救电报给香港的亲戚。

外祖父说:我想最好能请杜月笙先生帮忙,我跟他有一面之交,估计他会伸援手。

高宗武说:杜先生也在香港,我这就去办。

外祖父说:小心,小心。

然后高宗武匆匆告辞,茶也没有喝。

当时中国还有些人,对日本人仍然抱有幻想,国际上也有不少人认为,日本并没有完全灭亡中国的意图。

如果高宗武和外祖父两人,把日汪密约公布于世,天下人便都看明白了日本完全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

那么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会更坚强,国际上也会更加支持中国抗战。

外祖父想,如果他们这样做,能对国人敲响警钟,唤起警觉,也算,将功补过,却不知能不能抵销脱离重庆政府的罪过。

但当时情势,外祖父顾不得考虑日后被重庆政府如何处置,他只想逃出上海,逃离在日汪密约上签字的危机。

第二天外祖父开始称病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去愚园路开会。

汪精卫不放心,派了两个医生来家里,给外祖父检查身体。

他们查不出具体的毛病,但看到外祖父确实精神萎靡,报告汪精卫,允许外祖父在家多休养几天。

十二月三十日双方签署密约,外祖父没有到场,所以没有签字。

一月一日元旦,外祖父必须到愚园路去,沿家拜年。

外祖父到汪府,进门刚坐下,陈璧君就要他补签密约。

外祖父说:我是抱病拜年而已,这几日头痛得很,笔也拿不住,最好现在不看文件,不谈公务。

陈璧君不答应,幸亏汪精卫刚好下楼来,见到外祖父说:此刻不必勉强,过几日病好了再补不妨。

这算是救了外祖父,否则他只有当场自尽。

外祖父回家后,派母亲出门,单身一个,摆脱七十六号特务的跟踪监视,跑到高宗武家,递交一信,说明自己必须立刻脱离上海的决心,已经与香港杜月笙联络过了。

高宗武请母亲带回复信,说明他将立刻着手,对日汪密约照相,以备带到香港,公诸于报端。

一九四〇年元旦前后几日,外祖父和一家人,在生死线上焦虑徘徊,等待香港通知。

那不是一场儿戏,上海由日军占领,,高宗武和陶希圣两人又属汪方高层,日汪特务日夜紧密监视,且不说能否出走成功,连事先保密都很难周全。

元月三日外祖父接获香港密报,立刻到南京路华懋饭店,有人接应。

外祖父借口看朋友,两手空空,叫日汪派来监视他的车夫送到华懋饭店。

当时的华懋饭店,有九层楼房,很气派,正门上面高出两层,有个高高尖顶。

没有多少人进出,里里外外的人都是西装革履,昂头挺胸。

外祖父下了车,从前门走进去,穿过门厅,走到后门,迅速穿出,飞奔到马路边,坐进街边一部计程汽车,疾驰十六铺码头。

那里早安排好了接应人员,把外祖父领入船舱,紧闭舱门。

不多时,轮船起锚,外祖父总算安全逃离上海。

到达香港之后,外祖父和高宗武一起,联名在香港《大公报》公布了日汪密约全文,向世界揭露日寇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激发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

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立刻宣布坚决支持中国的,并拨出巨款援助中国军民。

解析清代帝王奢华生活,过生日打造的“寿碗”长什么样?

的生日叫“万寿节”,皇权专制发展至最顶峰,皇帝过生日是容不得马虎的大事。

清代“万寿节”与“朝岁”、“祭天”的节日一样重要,“万寿节”可谓气氛庄严、万民同庆的日子,统治者刻意凸显其崇高意义。

清帝寿十年一大庆,每年一小庆,里程碑式的六十、八十大寿,则刻意隆庆。

万寿节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

京城处处歌舞升平,主要街道用彩画、布匹等包装得绚丽多姿。

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款五彩盘(前) 清代诸多帝后之中,高寿者,但得享万寿盛典的只有康熙帝、崇庆皇、帝、帝和皇太后五人。

套用白云老太太的一句话,清代的万寿盛典,那可是“锣鼓喧天 ”,这一“普天同庆”的盛典留下了诸多文物,这些今天都是身价不菲的宝贝,见证当年清帝后奢华的生活。

清代首开“万寿节”寿庆的是,在他六十大寿期间,自四九城的畅春园到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安门通中南海,与紫禁城的庆仪连接,一路彩坊接连不断,连缀着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无数,路径的寺观,大设庆典。

将“万寿节”发扬光大的是,乾隆,尤喜矜夸自己是“”,作寿尤其喜欢讲排场。

他的“万寿节”是全国各地官员都头疼的日子,因为不知道怎样糜费,才能让皇帝老儿满意。

乾隆到了晚年后,只管自己高兴,不顾百姓死活的。

什么东西都贪多,宫里督造、各地进献的宝贝越多越好。

以乾隆三十五年为例,过60大寿的乾隆,臣子进献60柄金累丝玉如意,他还在北海建楼供无量寿佛万尊,故名万佛楼。

到他八十整寿,更是铺排浪费,把全国都折腾得够呛。

因此,乾隆留下的作寿器皿是最多的。

寿字与牡丹花呼应,有长寿富贵之意,此盘是饽饽宴上摆点心用 到了乾隆的儿子,情况又不一样。

嘉庆是个生性节俭的皇帝,他的四十、五十、六十整寿都没有怎么大肆庆祝。

他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只是运气不怎么好。

他的父亲乾隆在位时间太长,太能折腾,几乎败光了大清国运,他接手后的国家开始走下坡路。

嘉庆作为太子的“待机”时间太长了,虽然他很努力,也无法挽回大清的颓势。

他留下的做寿器皿不多。

嘉庆御用款碧玉长寿字扁形执壶 到了、等大清末世皇帝,国家一再割地赔款,但是皇帝对自己的生日还是不马虎。

做寿用的器具,越制造越漂亮,比前代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机文章富可敌国的商人,跑去从政会怎样?看看二千多年前这个例子,下场简直超悲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宋高宗赵构的生平简介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90年上升7度(持续升温将面临末日)蒙娜丽莎十大恐怖之处,背后竟有外星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恐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鱼头参政”鲁宗道:从一个孤儿到大宋王朝的一代贤相

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因为直言敢谏而出名的官吏有很多,比如唐太宗时期的以及时期的清官等,在,有这样一位正直的官员,他从来不惧权贵,曾多次直言上书,最终也得到了皇上的重视和厚爱。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地人。

年少时他的父母便不幸去世,因此鲁宗道不得不借居在外婆家里。

他的几个舅舅都是习武之人,想把宗道过继到自己门下,但是宗道不愿意改姓,自此他便开始更加刻苦地读书。

几年后,鲁宗道参加中了,被任命为濠州定远县尉,不久又被调任海盐。

由于他治理航道有功,朝廷升迁他为歙州军事判官,不久又提拔他做了秘书丞。

天禧元年,朝廷下诏令两省设立谏官六员并来考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地方知州立即举荐鲁宗道与担任右正言。

不久,亲自在朝堂召见宗道,并询问他一些国事。

鲁宗道对答如流,引经据典,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都被真宗采纳。

鲁宗道为人正直,对朝廷也是尽职尽责,但由于他直言进谏次数太多, 宋真宗也有些讨厌他。

有一次宋真宗召宗道来到殿堂,鲁宗道直言说:“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这番话言外之意就是说陛下要是不喜欢我直言进谏的行为,可以随时罢我的官。

宋真宗听到后连忙挽留他,并特意选了一个日子在大殿墙上写下“鲁直”二字来勉励自己。

即位,宗道升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任太子侍讲,并依旧掌管吏部流内铨。

鲁宗道为官公正清廉,上书直言不畏权贵,所以经常会得罪一些贵族,而他在朝廷的名声一直很好。

不久,仁宗就拜他为右谏议大夫、。

当时仁宗还未亲政,章献负责临朝听政,朝中大臣有人建议她像那样把揽国政,但太后一直犹豫不决,她曾经询问宗道:“你认为武则天是个怎样的人?”鲁宗道淡然回答:“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太后听完后十分惊讶,并称鲁宗道是一位正直不屈的忠臣。

在鲁宗道为官期间,他从来不把自己的私事和公事放在一块,他对人一视同仁,为官更是尽职尽责。

当时朝中那些违法乱纪的权贵都很畏惧他,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鱼头参政”的外号。

后来,宗道不幸身染疾病,但他依旧坚持工作,直到病很严重了,他这才上书请求回家休息。

鲁宗道生病时,皇上亲自到他家进行探望,并特意命人赐给他家白金三千两。

不久鲁宗道因病去世,在举行葬礼时,皇太后还亲自带人前去祭奠,以示殊荣。

朝廷又追赠宗道为。

纵观鲁宗道这一生,他能从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成长为大宋王朝的一代贤相,可以说是相当不易了。

正是他为官清廉公正,做事尽职尽责,才让他得到了皇上的重视和信任,从而也在朝堂中有了属于他的一席之地。

鲁宗道为官刚正,敢于向皇上直言进谏,在他身上有魏征的影子。

由于他坚持正道,坚持原则,不仅让他收获了皇上的信任,也让他得到了朝廷同僚的一致认可。

虽然他因为正直冒犯了皇太后,但是在他去世时太后竟然亲自前去吊唁,从这一点,我们也不难看出鲁宗道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随机文章法国斯卡普eg巡航导弹,射程400公里可打击机库和重要人物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多拉巨炮,仅炮弹就重达7吨(体积比人还大)世界上最强的龙卷风 , 中国最大的龙卷风/江苏一天被龙卷风侵袭23次哈勃望远镜和中国天眼谁厉害,中国天眼恐看更远/灵敏度更高俄罗斯超音速武器已列装,领先美国且无法被美航母拦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解密“高陶事件”:陶希圣如何冒死逃离日汪集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