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年清知府是否真的能赚到十万雪花银 事实证明还是想多了

【千问解读】
清知府当然不是指在当知府,而是指这人还不错,为官清正廉洁。
但即使是一名清廉的知府当了三年都能通过合法渠道获得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那些收受贿赂弄权舞弊的贪官不是捞的更多? 十万两纹银是什么概念?首先必须指出咱们现在对古人使用银子的观念是错误的,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问题就是现在的电视剧,任你是谁随手一掏就是五十两、一百两的纹银或银票,搞得大家以为一两银子其实很便宜。
其实古代百姓们压根就不用银子(因为用不起),市场上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钱,百姓们日常生活开销主要是铜钱,你要买块猪肉扔块银子出来,杀猪的估计白眼一翻告诉你没法给你找。
既然银子如此贵重,那咱们来看看银子的购买力如何吧,根据《清会典》记载,期间大米每升是10文左右,折合成现在大概是0.75公斤,1两银子等于1000文,也就是说1两银子可以购买75公斤的大米。
我再打开某宝搜索米价,大米的售价普遍在10公斤60元左右,也就是说购买75公斤左右的大米要花费450元左右(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的450元)。
有人说你这计算的有问题,毕竟米价是在不断波动,康乾盛世时期由于政治稳定所以米价低,如果米价高起来银子的购买力不就没这么强了么,那么咱们再看看动荡的时期。
根据统计光绪十五年顺天府、京师和宣化府等地区的粮价平均为一石粮食耗银一两四钱六分,一石折合成咱们现在的计量单位大概是156.4斤,换算一下的话光绪时期一两银子可以采购到100斤左右的粮食,其购买力也达到了300元,回头再看看清知府一年的收入最低也有一千万! 但咱们知道明清时期官员们的薪水在整个中华史上都低的可怜,一品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逐级递减之后到了知县每年的俸银就变成了四、五十两......四五十两够么?不够,甚至可以说远远不够。
首先衙门的书吏、衙役、师爷可都得县令自己掏钱去聘用,朝廷不管,再加上知县得有人伺候吧,你这一大家子丫鬟奴仆老婆子的日常饮食开销,同僚之间互相走动吃饭,逢年过节还得孝敬上司,这点钱真是不够塞牙缝,《大明全典》就记载“知县每月支俸3两,一家一日粗食安饱兼喂马匹,须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3两折合下来也就一千来块钱,难怪官员们会叫苦这点钱还不够撑一个礼拜的呢! 既然如此那咱们民间流传的这句话就很有问题了,什么十万雪花银,这么点工资三年下来要不就被饿死,即使侥幸命大也得饿成非洲难民! 好像明清时期真这么惨的好像就海瑞一个人(海瑞自己在家里种菜,老妈过生日买了一斤猪肉大伙都震惊了,海瑞竟然买了肉吃!当然于成龙也挺惨,外号叫于青菜)其他官员照样,夜夜笙歌,当然你可以说这些官员们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但这打击面有点太广,总有大臣比较廉洁清正,那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甚至攒到十万两雪花银的呢? 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工资并不能代表官员们的全部收入。
首先官员们除了工资之外第一大收入来源就是火耗,什么叫火耗?其实就是征收钱粮时盘剥下来的财物。
咱们知道古代的百姓们要向国家缴纳税赋,这些赋税就是官员们下金蛋的母鸡。
比如说你这年要缴纳五钱银子的赋税,你带着银子去,负责检查的官员看了看遗憾的告诉你这银子成色不好,抵不了五钱,于是你把五钱折合成粮食,他又说这粮食都是陈米,也抵不了,不管你怎么做,他总有充足的借口告诉你:这东西不行,我不能收! 这是要干嘛呢?要好处费呗!这个好处费就是火耗,也就是在官员们在征收银粮时,以弥补损耗为由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
比如说你应当缴纳五钱银子,但由于成色不足,你“主动”地缴纳了七钱银子作为补充,官员们收了以后照样按五钱银子上报,那么剩下的这二钱银子就归了自己的腰包,一般来说二钱银算是良心价了,实际上明清火耗高到每两加征四至五钱!(也就是说你本来应当缴纳100元,现在要缴纳150元,50元归官员所有)粮一石加征二升到一斗几升,所以明清时期火耗成了公开的、大家心照不宣的收入来源,这时候就别提什么清正廉洁了,大家总都是要恰饭的嘛!所以您别看官员们俸禄低的发指,有了这火耗,年薪只有四十两得知县一年捞个几万两银子有点问题没有,但这不属于贪污啊,因为大家都在做,这也是整个朝廷(甚至包括)都默许的,皇帝都允许了怎么能算是贪污呢?我这是常规操作。
不过有人想改变这种现象,雍正初年朝廷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两项制度,也就是将所有税收归朝廷管理,就算是成色不够也直接归朝廷管,你就在边上看着吧。
不难想象这对官员们来说是怎样的晴天霹雳!也知道官员们工资低,真要断了火耗大家真要集体上街要饭了,所以还设置了养廉银,“因官吏贪赃,时有所闻,特设此名,欲其顾名思义,勉为廉吏也”,“知大臣禄薄不足用,故定中外养廉银两,岁时赏上方珍物无算”。
养廉银意思就是高薪养廉,只要这一年你老老实实当官,不贪污不受贿,那就给你发奖金。
您可别小看了这养廉银,雍正皇帝还是很大气的,养廉银的数目往往是俸禄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清全典事例》记载:总督的养廉银为13,000至20,000两(总督的工资大概是180两左右),巡抚养廉银为10,000至15,000两(巡抚工资大概在155两左右),布政使为5,000至9,000两,按察使为3,000至8,444两。
就连普通的知县,一年的养廉银也有个一两千,这样折合下来实际上官员们的工资一年也有个几十万,这样算下来虽然没有了火耗这个大头,养廉银也能保证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如果还有官员说养廉银不能解决官员的生计问题,别急,还有冰敬与炭敬。
什么叫冰敬、炭敬?其实就是同僚之间、下属和上司之间人情走往的东西,说的实在点就是送钱。
咱们中国是个讲人情礼仪的国家,做啥事都得讲究留三分情面,学会看别人脸色,所以如果这人古板难以接近,或者凡事按制度走完全不看情面,咱们会评价他“不会做人”。
普通人都这样,官员就更是如此了,只要踏入了官场,同僚、座师、上司等等关系网错综复杂,想要加官进爵或在上司面前博个好印象,那就得看你会不会做人了。
宋江为什么叫及时雨?就是因为人家送钱送的爽快啊,但对于帝国精英直接说送钱显得俗气,再说了送钱难道是想贿赂我!所以咱们中国人多有文化啊,送钱都送的诗情画意,不是直接送钱,我是来送我的一片真心!在天气炎热我给领导送冰(冰敬),天气寒冷我给领导送炭(炭敬),当然您不会真的因为官员们拉着一车冰送到上司那里去吧...... 领导生日我送个小小的礼物,什么、清明、元宵,只要是咱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我要到领导那里去祝贺,再送领导一个节日礼包,这都是下属们对上司炽热的关心啊!这种正常的人情往来你都要质疑,你会做人么! 所以您看看,这冰敬、炭敬、年敬、节敬、别敬、升官敬等等,大到总督巡抚,小到县令知府,只要你当了官就不怕没人上门,层层叠叠的红包收下来,这数目也不少了。
至于这冰敬炭敬是不是压榨百姓得来,那我就管不着了,反正我又没做这种事儿,我能保证我个人是清廉正直的嘛! 而整个明清就海瑞一个人不会做人,他既不要火耗,更不收各种的冰敬炭敬,守着自己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能过得不惨么...... 所以说就算是所谓的清知府也很难逃脱这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险恶的官场规矩,你要是坚守自己的节操不搞这些歪门邪道,轻则受到同僚和上司的排挤(就你一个不会做人,不会做官,不孤立你孤立谁),严重点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可见在旧社会所谓的清官贪官其实都是一路货色,受苦的最终还是老百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年卫校出来有什么出路
毕业后,你将有多种出路可选择,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1. 医院就业作为卫校毕业生,最常见的就业方向之一就是进入医院工作。
你可以申请成为医院的护士、技术员或助理医生。
这些职位可以让你在医疗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病人提供直接的医疗服务。
2. 社区卫生服务卫校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这些机构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如健康咨询、预防接种、体检等。
通过参与社区卫生工作,你将有机会与各种不同背景和需求的人们接触,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医疗支持。
3. 私人诊所或诊所除了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你还可以选择在私人诊所或诊所就业。
这些场所通常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并且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私人诊所或诊所工作,你可以与患者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
4. 康复中心如果你对康复医学感兴趣,可以考虑在康复中心工作。
康复中心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为卫校毕业生,你可以担任康复治疗师,通过物理疗法、职业疗法或言语疗法帮助患者康复。
5. 教育和培训另一个职业发展方向是从事教育和培训工作。
作为卫校毕业生,你可以成为培训机构或学校的教师,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有志于从事医疗行业的学生。
此外,你还可以参与开展培训课程和讲座,为#医疗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继续教育。
总之,三年卫校毕业后有着广泛的职业出路。
无论你选择在医院、社区卫生机构、私人诊所还是康复中心工作,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人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卫校 诊所 你可以
西昌市川兴中学2025年清华北大人数有几?
1、西昌市川兴中学2025年清华北大人数 2、西昌市川兴中学2025年清华北大人数西昌市川兴中学2025年清华北大人数暂未宣布,小编收拾整顿了西昌市川兴中学的升学率相干信息,供各人参考。
在学校指导及师生员工的配合勤奋下,学校教诲讲授质量逐年进步,多年来教诲讲授质量均名列凉山州前茅,持续八年获西昌市群众当局高考质量特等奖。
持续五年高考名列凉山州第二。
2002年高考上耳目数322人,此中上省本科线176人,省重点本科线42人,2003年高考上省二本线158人,上省重点本科线56人,理科名列西昌市第一位,文科名列西昌市第二名。
2004年高考又传喜信再创灿烂,高考上耳目数333人,上省重点本科线91人,理科名列西昌市第一,文科名列西昌市第二,综合名次名列西昌市、凉山州第二名。
2005年高考、中考再传喜报,又续灿烂:该校高考上省本科线389人,此中重点75人,上耳目数持续六年居凉山州第二名;上线率居凉山州第一位;初三升考也获得优良成就:600分以上112人,259人顺遂上该校录取线,成就在各校中遥遥抢先,位居前线。
自规复高考轨制以来的二十多年中,从这里培育而跨入大学校门的门生达六千多人。
1996年、2004年,2012年三次全州文科第一位出自川兴中学。
朱育嵩、安茜、孙云鹏、何安康等多位同窗考入清华大学。
2012年,该校叶晓东以628分红绩勇夺全州文科状元,罗富以617分红绩勇夺全州文科第三名并全州文科应届生状元。
3、西昌市川兴中学近期举动西昌市川兴中学召开学术年会 聚焦中心素养提拔教室服从12月26日,以“聚焦中心素养,提拔教室服从”为主题的西昌市川兴中学2025年学术年会召开。
举动聚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校本学科、校际交换,和学科与课本、讲授与进修、西席专业开展等多个专题停止了强烈热闹的交换与会商,并在会上和青岛三十九中签署了友爱和谈。
2025年,川兴中学为完成“变革立异开展,建攀西地域一流学校”的目的,学校教研事情一直以西席开展为中间,深化展开教科研课题研讨,构造展开西席妙技培训,对峙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举动动员青年西席的疾速生长;初次展开了校本学科的研发和施行;同时重视科创培优,培育优良门生参与省级、国度级比赛。
经由过程校际交换,让西席束缚思惟,更新讲授理念。
经由过程展开西席讲授妙技大交锋举动,经心打造进修型、研讨型西席步队,提拔了西席的教诲讲授程度。
川兴中学现有省、州、市级在研课题15个,研发校本学科17门,师徒结对34对,外出考查进修86人次,省、州、市级赛课获奖183人次。
相关热词搜索:西昌市 西席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