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生平简介 纳兰明珠是如何死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04 点击数:
简介:,清朝大臣,权势最大时,人称“”。

纳兰明珠,满洲正黄旗人,,字端范。

天聪九年,即公元1635年,父亲是叶赫那拉·尼雅哈。

纳兰明珠,在康熙朝权势极大,历任内务府

【千问解读】

,清朝大臣,权势最大时,人称“”。

纳兰明珠,满洲正黄旗人,,字端范。

天聪九年,即公元1635年,父亲是叶赫那拉·尼雅哈。

纳兰明珠,在康熙朝权势极大,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不仅如此,祖上还与爱新觉罗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珠的祖父,是叶赫部首领叶赫那拉·金台吉,曾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

只可惜旧部联合之战,最终是以建州女真的胜利告终,而叶赫那拉·金台也在战争中去世。

建州女真的势力,经过九部之战后,越发凝结,在草原上的威名一时鼎盛。

失去了老统领的叶赫部,在明珠的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的带领下,全部归顺。

投降后,叶赫那拉·尼雅哈被努尔哈赤授予佐领官职。

草原最重要的一种联盟,就是结为姻亲。

所以在叶赫部归顺之后,老首领的妹妹孟古哲哲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妃子。

要是对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应对孟古哲哲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孟古哲哲是建立大清王朝的清太宗的生母,所以叶赫部实际上就是皇太极的母家。

后来明珠又娶了的女儿,与爱新觉罗家族的关系加深,若真论起来。

明珠还是康熙的堂姑父。

与皇家有亲戚关系,虽然对明珠的升迁有极大的益处,但是纳兰明珠最后能走到“相国”的地位,与其自身的稳扎稳打也离不开关系。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后升为内务府郎中。

康熙三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

公元1668年,淮扬水患爆发,当地百姓受灾严重。

下令,命明珠与工部尚书马尔赛前往调查。

在查明口为淮河、黄河交汇处后,上奏请求修复白驹场的旧闸口,并且开道引流。

因为处理水患得当,明珠自然而然的因功升为刑部尚书,九年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担任经筵讲官,十一年改兵部尚书。

明珠真正受到康熙全心器重,大概在于总是与康熙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俗话说的好,“跟着老大走,有肉吃”,明珠严格跟着康熙的步调,如何不受器重。

从清朝入关以后,在当地雄踞一方的四位异爷,就是皇帝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康熙是为野心勃勃的帝王,自然不可能就这样放任他们拥兵自重,所以撤蕃一事一直都被他放在心中,只等适合的时机。

在四位异姓王中,平西王野心最大,平南王尚可喜则只想安定。

后来尚可喜以自己年老为由,上帝奏折请辞。

平南王尚可喜请辞后,康熙意识到已经到了撤蕃最好的时机。

在朝堂上,康熙提出撤蕃之事,多数大臣并不言语,虽然没有说,但是想来是反对的。

在一干大臣中,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以及纳兰明珠主张撤藩。

皇帝称:“吴三桂等人蓄谋已久,如果不尽早除掉将养虎为患。

如今撤藩会反,不撤也会反,不如先发制人。

”在三番之事后,康熙说:“之前商议撤藩,只有纳兰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此后纳兰明珠成为康熙倚重的大臣。

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后嗣争权夺利,长子郑经被杀,只有十二岁的郑克塽袭延平王。

郑克塽年纪幼小,不能主事,部将刘国轩、冯锡范辅佐。

这个时候,台湾内部力量是最弱的时候,福建总督姚圣立即请求朝廷出兵进剿。

明珠也认为,这是围剿台湾最好的时机。

康熙和明珠商议后,命福建总督、巡抚等人同心合力平定海疆。

纳兰明珠指出总督和巡抚共同指挥会相互牵制,应由一人来统一指挥。

这个建议被康熙采纳,顺利首辅台湾。

收复台湾后,明珠又建议,任用一些台湾投诚的人,结果从中涌现不少有作为的人。

在处理台湾方面,明珠表现出色,更得康熙宠信。

晚年的明珠纳兰明珠结党营私、,康熙不喜,因而罢黜纳兰明珠大学士之位。

此后虽然恢复了其位,但再没有受康熙重用。

康熙四十七年,纳兰明珠因病去世,享年73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宋高宗继妻吴氏:吴皇后的生平

宋高宗的皇后(1115年-1197年),开封人, 其名史书无记载。

吴氏14岁入宫侍奉康王赵构,赵构登基后封吴氏为义郡夫人,又累进封为才人、婉仪、贵妃。

1143年(绍兴十三年)被册立为皇后。

83岁去世,谥曰,攒祔于永思陵。

吴氏一生,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长达五十五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

第二位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也是最后一位。

本幅中,画杨后头戴龙纹花钗冠,拱手端坐於靠背椅上。

身著交领大袖的五彩袆衣,衣上织绣两雉花纹,并列成行,是为「摇翟」。

吴氏十四岁时候被选入宫,侍奉当时还是康王是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即位初期,吴氏常常着戎装侍奉左右。

吴氏非常知书明理,跟从宋高宗到四明时,卫士突然发生兵变,闯进宫内的士兵询问宋高宗在哪里,吴氏骗过他们得以免祸。

不久,宋高宗航行海上,有条鱼跳进宋高宗船中,吴氏说:"这是周人白鱼的祥兆。

"宋高宗大为高兴,封她为和义郡夫人。

回到越地,进封她为才人。

吴氏博通书史,又善于写作,因此得到宋高宗宠遇日盛,很快就将她进封为"婉仪",不久晋升为贵妃。

吴氏很孝敬婆婆。

高宗的母亲显仁太后从金国还朝后,由吴贵妃侍奉起居。

吴氏体贴周到,"顺适其意",性格严肃的婆婆显仁太后性对这个媳妇也非常满意。

《·后妃传》上还有一个细节,记载吴氏曾经"绘画《古烈女图》置坐中为鉴",同时,"取《诗序》之义",在自己后宫的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

这两件事让韦太后欣慰。

因此,去世后,朝臣请"累表请立中宫",吴贵妃便成了热门人选,韦太后也帮着说好话,力挺吴贵妃。

于是,1143年(绍兴十三年),吴贵妃正式被册立为皇后。

此后,"追王三代,亲属由后官者三十五人"。

在吴氏还是才人的时候,跟赵构奏请抚养了赵伯玖,更名为"赵璩"。

赵伯琮的养母去逝,吴皇后便将赵伯琮一并收养。

吴皇后对两个养子并没有"亲疏有别",而是"视之无间"。

因为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所以"帝与后皆爱之",封普安郡王。

吴皇后尝对高宗赵构说:"普安,其天日之表也。

"高宗意决,立赵伯琮(赵慎)为皇子,封建王。

出赵"璩"居于绍兴。

高宗禅位于赵慎,是为孝宗。

孝宗即位后,称吴氏为太上皇后,迁居德寿宫,上尊号为"寿圣太上皇后",拜见"如宫中仪",对吴太后的亲属也"推恩有差"。

宋光宗即位又尊吴太后为寿圣皇太后。

帝尝对寿圣皇太后言及用人,皇太后告诉光宗"宜崇尚旧臣"。

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寿圣皇太后吴氏寿八十,孝宗觐见皇太后,奉册礼,加尊号曰:隆慈备福。

公元1194年(绍熙五年)正月,孝宗率群臣为寿圣皇太后行庆寿礼,嘉王()侍侧,皇太后吴氏勉励赵扩"读书辨邪正、立纲常为先"。

公元1194年(绍熙五年)夏,孝宗去世,光宗尊吴氏为太皇太后。

孝宗驾崩,光宗"疾未平不能执丧"无法主持孝宗的"祭奠之礼"。

于是,宰臣奏请八十一岁的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主丧事"。

太皇太后初不许,但是宰臣执请太皇太后如故事,群臣发丧在太极殿,"成服禁中"。

太皇太后吴氏许可在"梓宫前垂帘",代行祭尊礼。

然后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帝。

吴氏册封嘉为皇后,马上撤帘。

1195年(庆元元年),加吴氏尊号光佑,迁居重华宫。

1197年(庆元三年)十月,太皇太后吴氏病逝,时年83岁,谥曰宪圣慈烈皇后,祔于永思陵。

高宗皇后吴氏,在后位(包括皇后、太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长达五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走完金婚的皇后。

早年曾伴随宋高宗海上逃亡,后来又作赵伯琮(后改为赵瑗,即后来的)、赵伯玖(后改名赵璩,死后追封信王)的养母。

先后辅佐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位。

随机文章Insei:古代日本的隐秘政府雅典政治家:克里蒂亚斯简介海上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专家称50年后将被水淹没神农架不明飞行物成拍摄背景,专家分析是软件效果所致揭秘猪为什么是蛇的天敌,毒蛇面对野猪无处下口/野猪抗毒能力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的生平事迹简介

冯延巳 (903年-960年),又作冯延己、冯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时南唐著名词人、大臣,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

他的词多写,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冯延巳在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被南唐烈祖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

后来李璟任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

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就任命冯延巳为承旨。

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出任宰相。

保大五年(947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伤数万,损失惨重。

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

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

保大六年(948年),冯延巳出任抚州节度使。

在抚州任职数年,并没有什么政绩。

保大十年(952年),冯延巳再次担任宰相。

冯延巳当政期间,先是进攻湖南,大败而归。

后是淮南被后周攻陷,冯延鲁兵败被俘,宰相孙晟出使后周时不屈遇害。

显德五年(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

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冯延巳与宋齐丘、陈觉、李征古等为一党;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为一党。

几次兵败,使得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

于同年下诏,历数宋齐丘、陈觉、李征古之罪,宋齐丘放归九华山,不久就饿死在家中,陈觉、李征古被逼自杀。

至此,宋党覆没。

而冯延巳属于宋党,居然安然无恙,表明李璟对冯延巳始终信任不疑,也可能是冯延巳作恶不多。

罢相两年后,即建隆元年(960年)五月,冯延巳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忠肃"。

主要作品 冯延巳的词集名《阳春录》,有的题作《阳春集》,北宋时就有传本,但的本子早就失传。

现存最早的本子,是明人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抄刻本也有不少。

但各本收词不尽相同,有的收有伪作。

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和刘尊明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冯延巳词112首。

随机文章巴西亚马逊外星人事件,外国游客意外拍到外星人/真实外星人图片揭秘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受到信息暗示/跟随大众一起打哈欠揭秘世界上最早的黑洞,原生黑洞比原子核还小/还会瞬间消失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是142857,埃及人发现的神奇数据改变认知人从地球到月球要多久,目前技术要8天左右/未来可能只需4小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纳兰明珠生平简介 纳兰明珠是如何死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