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将一个女儿嫁给了两个晋国国君,真是很厉害的老丈人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8 点击数:
简介:公元前643年,在韩原之战中战败的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到秦国为质,年仅十一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咸阳,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压抑生活。

大概是为了加强秦晋两国的姻亲关系,再或者是

【千问解读】

公元前643年,在韩原之战中战败的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到秦国为质,年仅十一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咸阳,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压抑生活。

大概是为了加强秦晋两国的姻亲关系,再或者是看公子圉太寂寞,将女儿怀嬴嫁给了他,年轻夫妻表面上也算恩爱。

一个小孩子,远离了家长,看不见父母,孤苦伶仃的生活在外地,虽说衣食无忧,可是总觉得头顶上有一把刀,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落下来了,也不知道自己的脑袋什么时候会掉。

所娶的妻子,虽说是妻子,可何尝不是一个监视自己的人,自己的,朝廷都知道,没办法,只能忍着。

语言上不敢乱说,行动上更是不敢乱动,稍微走远一点都不行,一不注意就可能落人口实,稍不小心就可能,只能唯唯诺诺,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公元前638年,晋国国君晋惠公病重,他的儿子们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在夺位之战中能够一举夺魁。

只身在外的公子圉按说是为晋国太子,是最应该继承晋国国君职位的人,可是他已经五年没有回国了,朝堂之上的人恐怕早就忘了他这么个皇子。

公子圉心急火燎,怕夜长梦多,必须得返回晋国,要不然在皇位争夺战中他连汤都喝不上。

公子圉没敢跟自己的老丈人秦穆公说,怕那个老狐狸扣留自己不让走,所以趁夜偷偷离开了咸阳,来到了晋国。

不过呢,这小伙子走的太匆忙了,匆忙的没带自己的妻子,事实上他走的时候也没跟怀嬴说,这可气坏了秦穆公,好小子啊,老汉我待你不薄啊,将女儿嫁给你一个小小的质子,怎么对不住你啊,你竟然抛妻逃跑,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公元前637年,历史上著名的背信弃义的晋惠公去世,他的国君之位落在了太子圉手里,是为晋怀公。

晋怀公登基以后,准备大干一场,建立自己的威信,更加计划有所作为以后能让西边的秦穆公,没办法,小时候的心理阴影面积太大了。

然而,晋怀公虽说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可是根基太浅,朝廷内还有很多人不听从自己号令,再加上其他的公子们也对他不服气,尤其是他的大伯,就是那个一直流亡在外的公子,贤名远播啊。

晋国大夫狐突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做狐毛与狐偃,他们一直陪同公子重耳在外流亡,是重耳的左膀右臂。

为了削弱公子重耳的影响力,晋怀公命令狐突召回自己的两个儿子,打的口号嘛,当然是晋国的建设需要人才。

可是那个迂腐透顶的狐突呢,简直就是和老糊涂和老顽固,不仅不听晋怀公号令,还大侃特侃的讲解儿子们如何在外增强晋国的影响力,加上年轻气盛,晋怀公赐给了狐突一口铡刀。

这一下可把晋国公族们给震惊的不轻,,你小子年龄不大,倒是个狠人啊,连这么的老臣都杀,暴君啊暴君。

看着自己的女婿做了晋国国君,秦穆公气的牙根痒痒,你小子跟你老子一个德行,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都是忘恩负义的王八蛋!不行,必须得把你小子拉下来,于是,秦穆公找来了流亡在外十九年的老公子重耳,把女儿怀嬴重新嫁给了他,这算什么,大伯娶了侄媳妇,乱伦?也许吧。

不过乱伦这个概念是后出现的,再说大丈夫不拘小节,所以重耳还是接受了怀嬴。

公元前636年正月,重耳在秦兵三千人的护送下,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晋国,进入国都绛,擒杀了晋怀公,登基即位,是为。

晋怀公也够可以的,晋文公就三千人进城,这都阻止不了,看来他不仅同公族离心离德,也同文武形同陌路,成了孤家寡人,太无能了,不过又能说什么呢,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小男孩,却承受了这么多!老奸巨猾的秦穆公和晋文公,一点脸皮都不要了,一个把女儿嫁了两次,一个娶了侄媳妇,不过似乎秦穆公还是占了便宜,好歹晋文公要喊他一声老丈人的,一个女儿嫁了两个国君,也算是国君老丈人专业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史天泽:元初名将与贤相的传奇人生

(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初年、政治家,官至中书右丞相,是元朝首位汉人丞相。

他以勇武善战、谋略过人著称,一生历经金、蒙古、元三朝更迭,在军事、政治领域均留下深刻印记,被后世誉为“名将贤相”。

一、出身豪族,归降蒙古显锋芒 史天泽出身河北永清豪族,家族以侠义著称,曾祖史伦因筑室掘金致富,建家塾、纳豪士,成为地方领袖。

末年,蒙古铁骑南下,1213年,其父史秉直率乡里数千人归降麾下大将。

年仅11岁的史天泽随父从军,因善骑射、勇力过人,被任命为帐前总领,开军旅生涯。

1220年,史天泽随兄史天倪驻守真定(今河北正定),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

五年后,史天倪遭叛将武仙杀害,史天泽,袭兄职为都元帅。

他率军击溃武仙,收复真定,声名大振。

此后,他以真定为基地,招抚流亡、缮城修武,成为一方世侯,为家族在河北的崛起奠定根基。

二、南征北战,灭金伐宋立战功 史天泽的军事才能贯穿其一生。

在灭金战争中,他屡建奇功: 三峰山之战:1232年,他率军在三峰山全歼金国宰相完颜白撒的八万援军,断绝退路,为金朝灭亡埋下伏笔。

:1234年,他率军渡河血战,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

灭金后,史天泽转战: 襄樊之战:1237年,他率军攻克襄阳,破宋军犄角之势。

光州之战:他连破外城、子城,击败宋军,威震淮东。

钓鱼山之战:1259年,他随汗攻宋,在合州钓鱼山阻击宋将吕文德,三战三捷,追敌至重庆。

尽管身为汉人,史天泽在攻宋时多次劝阻蒙古军屠城,力主“攻心为上,力戒杀掠”,以减少百姓伤亡。

三、能臣,推行汉法安社稷 史天泽不仅是名将,更是治国能臣。

即位后,他被拜为中书右丞相,成为元朝首位汉人丞相。

他上疏忽必烈,提出“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霈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等治国方略,并主持,定省规十条,使政务井然有序。

在地方治理中,他: 河南改革:任河南经略使时,他选贤任能、诛奸肃吏、立屯田保甲,使河南“境内大治”。

平定:1262年,山东李璮叛乱,他指挥各路将士开河筑环城,困敌于济南,最终擒杀李璮,稳定局势。

推动汉法:他主张“兵民之权不可并于一门”,自请解除子侄兵权,推动元朝汉化进程。

四、晚年病逝,身后哀荣载史册 1274年,史天泽与同任中书左丞相,统军伐宋。

行至郢州时,他因病北还。

次年,病逝于真定,享年七十四岁。

忽必烈闻讯,追赠太尉、太师,“忠武”,后累赠镇阳王。

史天泽一生“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被比作、。

他既是蒙古帝国南下攻金的先锋,又是元朝推行汉法的重要支柱,其家族也成为元朝显贵的代表。

五、历史争议:名将贤相还是“汉奸”? 后世对史天泽的评价存在争议: 肯定者:赞其“文武双全”,既能征战沙场,又能治国安民,是元朝汉人官僚的典范。

批评者:认为他助蒙古灭金伐宋,对汉人而言是“汉奸”。

然而,史天泽在灭金时为汉人争取权益,在攻宋时劝阻屠城,晚年更推动汉法,其复杂身份与行为,恰是金末元初民族融合的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史天泽:元初名将与贤相的传奇人生

(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初年、政治家,官至中书右丞相,是元朝首位汉人丞相。

他以勇武善战、谋略过人著称,一生历经金、蒙古、元三朝更迭,在军事、政治领域均留下深刻印记,被后世誉为“名将贤相”。

一、出身豪族,归降蒙古显锋芒 史天泽出身河北永清豪族,家族以侠义著称,曾祖史伦因筑室掘金致富,建家塾、纳豪士,成为地方领袖。

末年,蒙古铁骑南下,1213年,其父史秉直率乡里数千人归降麾下大将。

年仅11岁的史天泽随父从军,因善骑射、勇力过人,被任命为帐前总领,开军旅生涯。

1220年,史天泽随兄史天倪驻守真定(今河北正定),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

五年后,史天倪遭叛将武仙杀害,史天泽,袭兄职为都元帅。

他率军击溃武仙,收复真定,声名大振。

此后,他以真定为基地,招抚流亡、缮城修武,成为一方世侯,为家族在河北的崛起奠定根基。

二、南征北战,灭金伐宋立战功 史天泽的军事才能贯穿其一生。

在灭金战争中,他屡建奇功: 三峰山之战:1232年,他率军在三峰山全歼金国宰相完颜白撒的八万援军,断绝退路,为金朝灭亡埋下伏笔。

:1234年,他率军渡河血战,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

灭金后,史天泽转战: 襄樊之战:1237年,他率军攻克襄阳,破宋军犄角之势。

光州之战:他连破外城、子城,击败宋军,威震淮东。

钓鱼山之战:1259年,他随汗攻宋,在合州钓鱼山阻击宋将吕文德,三战三捷,追敌至重庆。

尽管身为汉人,史天泽在攻宋时多次劝阻蒙古军屠城,力主“攻心为上,力戒杀掠”,以减少百姓伤亡。

三、能臣,推行汉法安社稷 史天泽不仅是名将,更是治国能臣。

即位后,他被拜为中书右丞相,成为元朝首位汉人丞相。

他上疏忽必烈,提出“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霈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等治国方略,并主持,定省规十条,使政务井然有序。

在地方治理中,他: 河南改革:任河南经略使时,他选贤任能、诛奸肃吏、立屯田保甲,使河南“境内大治”。

平定:1262年,山东李璮叛乱,他指挥各路将士开河筑环城,困敌于济南,最终擒杀李璮,稳定局势。

推动汉法:他主张“兵民之权不可并于一门”,自请解除子侄兵权,推动元朝汉化进程。

四、晚年病逝,身后哀荣载史册 1274年,史天泽与同任中书左丞相,统军伐宋。

行至郢州时,他因病北还。

次年,病逝于真定,享年七十四岁。

忽必烈闻讯,追赠太尉、太师,“忠武”,后累赠镇阳王。

史天泽一生“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被比作、。

他既是蒙古帝国南下攻金的先锋,又是元朝推行汉法的重要支柱,其家族也成为元朝显贵的代表。

五、历史争议:名将贤相还是“汉奸”? 后世对史天泽的评价存在争议: 肯定者:赞其“文武双全”,既能征战沙场,又能治国安民,是元朝汉人官僚的典范。

批评者:认为他助蒙古灭金伐宋,对汉人而言是“汉奸”。

然而,史天泽在灭金时为汉人争取权益,在攻宋时劝阻屠城,晚年更推动汉法,其复杂身份与行为,恰是金末元初民族融合的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秦穆公将一个女儿嫁给了两个晋国国君,真是很厉害的老丈人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