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存在哪两个极端问题?导致秦国灭亡的根本真相是什么?

一直以来,秦朝的灭亡都被归咎于、失期当斩、盗牛者死等暴政、苛法,但随着发现和对史料的研究,我们不
【千问解读】
一直以来,秦朝的灭亡都被归咎于、失期当斩、盗牛者死等暴政、苛法,但随着发现和对史料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暴政、苛法不是以讹传讹、就是不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 比如说焚书坑儒,焚书并不是毁灭文化,而是为了避免思想混乱对大一统产生不利影响所采取的下下策。
坑儒则纯属是以讹传讹了,其起因是候生、卢生等一些术士讽刺挖苦寻求长生不老药被人告发,引起了秦始皇的震怒,然后这些术士全部被坑杀; 又比如说时期当斩,根据出土的云梦秦简《徭律》记载“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雨水,除兴。
”也就是说,像、那种因遇雨水而导致失期的情况是可以免受处罚的; 再比如说盗牛者死,虽然这是秦法中明确记载的,但结合到当时奖励耕战的具体情况来看,这条法令实际上是为了保护牛这一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并不是严苛之法。
那么,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我个人看来,可以用四个字总结——物极必反。
我们都知道,终结数百年战乱、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帝国等丰功伟绩对推动历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正是这些丰功伟绩使得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走向了一个极端——为了秦朝的千秋万代,急迫的想在自己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有两个极端的问题产生。
一、极端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始称皇帝后,他的帝国仍然面临着诸多威胁:匈奴时刻威胁着帝国的北部边疆、原先六国的疆域内人心并未归附、分裂的百越一旦统一就将严重威胁帝国的南部边疆。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秦始皇采取了三种措施: 1、遣将军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随后又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2、修建秦直道联通天下、方便军队和后勤物资的调配; 3、派遣大军南征百越。
得益于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这些措施采取后,问题都得到了相应的解决,但解决这些问题的背后,秦朝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蒙恬北击匈奴后,所带领的军队就长期驻扎在长城防线;修建秦直道征发的徭役不低十万;第一次南征百越发兵三十万,几乎;第二次南征百越,发兵五十万。
如果再加上修建骊山陵墓、制刻石所征发的青壮年男丁,整个秦朝就有近三百万青壮年男丁在从军或者是服徭役。
同一时期,秦朝的人口是两千万,其中居于社会生产主力的青壮年男丁在五百万左右。
由此,我们可以秦朝的徭役到底有多重。
不仅如此,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建秦直道和骊山陵墓都需要大量的物资、钱财,为了保证这些军事行动、浩大工程的顺利进行,秦朝又大大加重了赋税的征收,《汉书·食货志》中的记载“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工作,外攘夷敌,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其中的泰半之赋就是说农民要将耕种收入的三分之二作为赋税上交朝廷,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 这种情况下,陈胜吴广后“天下百姓赢粮而景从”也就不难理解了,都是由极端沉重的赋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二、轻法与术而独重势 说:“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
”慎子说:“贤人而拙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为天子,能乱天下。
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 通过韩非子和慎子的这两句话,我们不难发现法、术、势之间的关系:术是暗的方法,藏之于胸以御官吏;法是明的手段,公之于众以约束官民;势是指皇帝位高权重,生杀予夺皆由其决定。
法与术共同为势服务、决定着“势”的高低,而势的存在才会为法与术提供用武之地。
法、术、势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一个帝国的秩序。
但是,秦王嬴政、始称皇帝后,却开始轻法与术而独势,生杀予夺不遵法、不徇术,全凭个人的喜怒、好恶。
如此一来,法、术、势相辅相成的局面就被打破,结果就是官、民等与秦朝离心离德。
这样,秦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极端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轻法与术而独重势使得秦朝在建立几十年后就已经,最终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几年后轰然倒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在哪里
作为西南地区的教育大省,四川省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的普及与深化,通过课程设置、训练、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高中阶段的国防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深远意义。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实施形式 四川省的高中国防教育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开展:一是纳入课程体系,部分学校开设国防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内容涵盖理论、国家安全、爱国主义教育等;二是组织训练,新生入学时开展为期一周左右的军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是举办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如邀请退役军人进校园宣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国防素养。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特色亮点 四川省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中国防教育模式。
例如,部分学校利用四川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泸定桥、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革命遗址,通过实地学习增强教育效果。
此外,一些学校还与当地驻军单位共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开展军民融合教育活动。
成都市多所高中还创新推出国防教育社团,如爱好者协会、国旗护卫队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政策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联合省军区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中国防教育的政策措施。
包括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考核体系,要求各高中每学期国防教育课时不少于10学时;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国防教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这些政策为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四川高中国防教育将朝着更加系统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增加网络安全、太空安全等新兴领域知识;创新教育方式,运用VR技术模拟训练等互动体验;加强家校社协同,通过家长开放日、社区宣传活动等扩大国防教育影响力。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如何咨询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相关信息 家长和学生如需了解四川各高中国防教育的具体安排、课程设置或活动详情,可通过本页在线咨询功能获取学校联系方式。
部分示范性高中的国防教育特色项目还可通过各地教育局官网查询。
建议提前了解目标学校的国防教育特色,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四川国防学校在哪里
四川国防学校的发展历程四川国防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院校,建校于200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教育机构之一。
四川国防学校的办学特色四川国防学校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学宗旨,注重学科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国防 学校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