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官员的读书风气:空有腹有诗书气自华

【千问解读】
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性传统。
大凡古代历朝的官员,大多是自幼入学,随之开始读书(经、史、子、集),目的是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子的价值理念,经过若干年严格的训练和伏案阅读的习成,在入仕时方能知晓为人处世之理和感悟治乱兴衰之道。
同时,为官者通过读书提升了自我的品格,高远者更会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所谓“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造就、成就了官员,这是的。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读书是持续性的现象,大凡为官一生,“致仕”(退休)时一般也要“刻部稿”(与“讨个小”并列),企盼给后世留下一点。
如果要追寻一下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大致可以有以下的解诠: 一、这是官员日常行为方式和士大夫儒家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古代官员的选拔,依靠的是入仕制度,即所谓“学而优则仕”,没有若干年寒窗下读书经历的人、没有对儒家学问有一定造诣的人,是不可能通过严格的考试进入官场的,这样一来,习惯使然,但凡有一点读书的天赋,后天又长期熏染于人文知识的气氛和训练,也就养成了他们阅读的习惯,入仕以后也往往离不开书册。
在官场,天下太平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则考量官员的标准,不仅要看其政绩,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下,后者是前者的铺垫和补充,很难想象一个有较好政绩的官员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在官场的圈子中,出身、门第、谈吐、书法、词章、风度、名望、口碑,等等,都是评价的标准。
于是风气所向,读书以及文风的讲究自是水到渠成。
而历朝执政理念的儒家学说也是强调包括读书等官员的个人修养的,这与其说是治理天下的理念,倒不如说是中国文化内核之中亟求学会做人的道德伦理要求,所谓家国同构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读书无以养成符合朝廷对官员素质要求的条件。
二、也是古代制度设计和保障的要求,以及人才选拔机制的要求。
中国古代社会在上三代时还是一个世袭血亲的时代,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等级制社会时代,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也在不断地提升,讲求偃武修文、附庸风雅(如“周文”和“周礼”)成为制度文明的内容,经过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建立和实行察举制度,朝廷对官员条件的要求有了相对进步性和公平性,德行才学成为其中的标准,以至“唯才是举”、“唯学是举”。
到了隋唐,遂成为公开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这种考试制度主要是考察应试者对人文经典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
此后不读书者(不好读书者)不能为官成为定例。
当然,这种古代士子的读书风气(与科举制度并为传统),其优劣亦并存,它带来对其评判的一定困难,好读书与好官并非能够成为正比,如大贪官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
不过,虽说好读书不尽然是好官,但劣官则一定是不喜欢读书的草包,此也无它,此类官员的主要兴致不在读书,而是那些的东西,在他们的文化消费品中,书籍肯定是居于酒色之下的。
三、时代气息和风气所向的特征。
中国古代社会以节奏缓慢著称,不过,仔细考察的话,历史上也时不时形成某种“读书热”的现象,善于自觉反省的官员尤其如此,乃至形成风气,是之谓“时代意识”和“自我角色认同”,在历史上的转型时期,更是屡见不鲜。
这也就是说:古代官员执政,官场的规则和潜规则之外,还依靠于汲取“间接经验”的阅读来提供自己给以智力资源和支持。
那么,古代官员的阅读,他们读的是些什么书呢?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以及后来的科举制度实施之后,简而言之,就是一部“经书”(“”),以及由此扩展而来的“四库”(经史子集),前者应运于政事,后者则成就官员自身修养,如诗文等的陶冶。
应当说,古代官员对读书的热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起过很大作用的,具体到这些“政治家”中的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等等,从、到、,从、到、魏源,可谓,从中也给我们留下许多不朽的印记,如一部《古文观止》中的《谏逐客书》、《过秦论》、《前后出师表》、《岳阳楼记》、《卖柑者言》等,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读书故事。
如北宋罢相后以刑部尚书知陕州,蜀帅张咏还朝时途经其地,寇准尽,临别时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说:“《传》不可不读也。
”寇准不解其意,找书来读,读至“不学无术”四字,笑着说:“此张公谓我矣。
” 随机文章俄罗斯不明飞行物干扰导弹中心,300米飞行物险酿核战争揭秘拐弯枪的子弹是怎样拐弯的,中国特警装备自制最先进的拐弯枪鲨鱼为什么怕海豚,鲨鱼为什么不吃海豚(海豚完胜鲨鱼/屌炸天)收集雷电的科学家有哪些,俄国院士利赫曼为收集雷电不幸惨死奇琴伊察金字塔,为羽蛇神而建的祭坛/14世纪神秘被弃至今无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在哪里
作为西南地区的教育大省,四川省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的普及与深化,通过课程设置、训练、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高中阶段的国防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深远意义。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实施形式 四川省的高中国防教育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开展:一是纳入课程体系,部分学校开设国防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内容涵盖理论、国家安全、爱国主义教育等;二是组织训练,新生入学时开展为期一周左右的军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是举办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如邀请退役军人进校园宣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国防素养。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特色亮点 四川省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中国防教育模式。
例如,部分学校利用四川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泸定桥、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革命遗址,通过实地学习增强教育效果。
此外,一些学校还与当地驻军单位共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开展军民融合教育活动。
成都市多所高中还创新推出国防教育社团,如爱好者协会、国旗护卫队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政策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联合省军区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中国防教育的政策措施。
包括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考核体系,要求各高中每学期国防教育课时不少于10学时;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国防教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这些政策为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四川高中国防教育将朝着更加系统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增加网络安全、太空安全等新兴领域知识;创新教育方式,运用VR技术模拟训练等互动体验;加强家校社协同,通过家长开放日、社区宣传活动等扩大国防教育影响力。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如何咨询四川高中国防教育相关信息 家长和学生如需了解四川各高中国防教育的具体安排、课程设置或活动详情,可通过本页在线咨询功能获取学校联系方式。
部分示范性高中的国防教育特色项目还可通过各地教育局官网查询。
建议提前了解目标学校的国防教育特色,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高考430分能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吗?请看历年录取分数线
一、高考430分能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吗?答案是:在以下这些省份,高考430分不能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普通高考省份理科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山西、云南、河南、四川、陕西等地的高考生,理科430分不能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下表列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这些省2024年的理科最低分,经统计后发现,高考430分的同学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差104分~250分。
省份批次2024分数差值青海本科专项E段534104宁夏国家专项620190新疆本科一批635205内蒙古本科提前批B642212山西本科一批A671241云南一本677247河南本科一批678248四川本科一批680250陕西本科一批6802503+1+2新高考省份首选物理在湖南、湖北、河北、广东、江苏、福建、重庆、辽宁等地,高考430分首选物理的考生,距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差224分~256分。
下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这些省2024年物理类的具体收分情况。
省份批次选科2024分数差值湖南本科批化654224湖北本科批化656226湖南本科批化666236河北本科批不限669239广东本科批化670240湖南本科批化671241湖北本科批化672242江苏本科批化674244福建本科批化676246重庆本科批不限680250辽宁本科批不限6862563+3新高考省份在上海、天津、山东、北京、浙江、海南等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的最低分如下表。
高考430分的同学,还要提升150分~376分,才有机会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省份批次选科2024分数差值上海本科批物+化580以上150天津本科批A段物+化674以上244山东一段不限675245北京本科批物+化675245浙江一段不限681251海南本科批物+化80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