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李陵被俘之后是真投降匈奴还是假投降?为什么最后真投降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8 点击数:
简介:公元前119年,发动了对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史称“”。

担任前将军的迷路,带着军队在茫茫大漠转了一圈,连匈奴人的影没看到,无功而返。

战后,大将军追究责任,

【千问解读】

公元前119年,发动了对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史称“”。

担任前将军的迷路,带着军队在茫茫大漠转了一圈,连匈奴人的影没看到,无功而返。

战后,大将军追究责任,李广心想,是名将,此次又是主动请缨杀敌,结果却搞成这样,哪里还有脸活在世上,于是“愤愧自杀”。

一代名将阴沟里翻船,确实脸上无光,很没面子,自杀谢罪,也许是“挽回面子”最好的办法。

他们老李家的人,似乎都特爱面子,李广是这样,他也是这样。

李广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幼子,李广自杀时,做过郎官的长子李当户和次子李椒已不在人世,李当户留下的遗腹子,就是这个李陵。

作为名将之后,汉武帝认为李陵有他爷爷的风范,李陵很年轻时,就让他当了八百的头头。

图1 李广(?-前119年)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陵的确不是孬种,曾率领这支人马,深入匈奴两千多里搞侦察,不但顺利完成任务,还全身而返,未损失一兵一骑,汉武帝很高兴,升他为骑都尉,让他率精兵五千,驻扎在酒泉、张掖等地,成为防范匈奴的一支劲旅。

然而,当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率军三万攻打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有说左贤王),汉武帝虽然想到了李陵,却只给李广利吃肉,汤都没打算让李陵喝。

他给李陵安排的任务,是叫他去给李广利运送粮草。

李广利虽然是汉武帝的舅子,但李陵很是瞧不起他,认为这家伙没本事,是个猪头,完全是靠了他妹妹(汉武帝宠姬)这个裙带关系,才受到皇上重用、爬到这个位置的,我李陵可是名将之后,给这样的猪头打下手,你叫我这张脸,往哪搁? 李陵扑通一声给汉武帝跪下,请求让他率军,即使不能作为冲锋陷阵的主力,也能分散单于的兵力。

他说他率领的屯边将士,个个都是勇士、奇材,力气大得可以掐死老虎,箭法好得能够一击而中,让这样的勇士去当运输队,实在是。

这小子肯定认为做他人下属,是一件脸上无光的事情!李陵那点小心思,岂能瞒得过汉武帝,积极性虽然不能打击,但是难题还是可以出的,他若知难而退,就会乖乖听话——你若真想去,那就去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发了这么多兵,马匹都安排完了,是没有马匹给你的。

图2 西汉版图 从酒泉出发去打匈奴,可不是走亲戚那么简单,徒步长途跋涉,还要穿越浩瀚大漠,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可他李陵是谁呀,人家是名将之后,当然不是一般人,汉武帝出的难题,在他看来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他胸口一拍:“这点点路程,小意思啦,要什么马匹!陛下您信不信,臣带着这五千步兵,一匹马不用,就可以直捣匈奴王庭?” 他想创造一个“以少击众”的奇迹。

对于李陵的豪言壮语,后世有人评价说这是他报国心切,也有人说是他立功心切——战功赫赫的爷爷至死未能封侯,已经够丢李家脸了,他得把这个面子挣回来。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小伙子都是勇气可嘉!汉武帝同意了,只是觉得区区五千步兵孤军深入太过冒险,若被匈奴包围,没有马匹的他们跑都跑不脱,于是命令强驽都尉路博德率军半路迎接,“以作侧应”。

据《汉书》等有关史料记载,路博德也不是一般人,曾随北征匈奴,立过战功,官拜邳离侯,并于公元前111年官拜伏波将军,还是西汉有史可查的第一位伏波将军,后来平定南越的功劳,也有他一份,他还率军攻下海南岛,将海南岛“纳入”中国版图。

接到汉武帝诏书时,路博德正在居延屯田。

要说功劳,路博德比李陵大得多,至少他自认为比李陵大得多,叫他去做李陵的后距(雄鸡、野鸡等足后突出如趾的部分),简直是打他的脸,如果答应了,就太没面子了! 但毕竟是皇上的命令,直接拒绝,他还没那个胆量,于是他找了个借口:如今正值秋天,匈奴马肥,与之开战对咱们不利,来年春天的时候,臣再和李陵出战吧,届时取胜的把握性大一些。

图3 李陵(前134—前74年) 汉武帝见奏大怒,但他怒的不是路博德,而是李陵——不让你去你偏要去,现在又害怕了不想出兵了,不想出就直接跟老子说嘛,却又不直接跟老子说,叫的替你说,你几个意思嘛! 大怒之下,汉武帝命令李陵立即出兵,而且还收回了让路博德做他侧应的命令,李陵不敢耽搁,只好匆匆忙忙率军出发。

李陵带着五千步兵,连续行军三十天,才到达汉武帝指定的目的地,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的浚稽山。

一到浚稽山,就碰到单于的三万主力,而且都是骑兵,他们将李陵的五千汉军,包围在两山之间。

这盘饺子却不那么好吃,匈奴兵反而很快被汉军干掉数千。

饺子没吃着,还把牙硌坏了,单于痛得倒吸一口凉气,立即下令左贤王、右贤王驰援。

很快,包围汉军的匈奴兵猛增到八万,而且大部分是骑兵。

李陵指挥军队,且战且退。

血战四五天后,虽然五千人还剩三千,但箭已射光,赤手空拳的士兵们,只能斩断车轮辐条做武器。

夜半时分,李陵与成安侯韩延年带着十多人突围,数千匈奴骑兵穷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一声“无面目报陛下”,下马投降。

图4 刘彻(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汉武帝 如今公认的“结论”是,李陵不是真降,是假降,是想在匈奴做卧底,然后找机会重回故国。

但汉武帝没给他机会,以为他是真降,族刑伺候,李陵的母亲和兄弟、妻子,都被杀光。

实际上,汉武帝起初是不相信李陵是真降的,不然也不会在一年以后,还派因杅将军,带兵深入匈奴境内去接李陵。

公孙敖找不到李陵,便编了一个故事:报告陛下,李陵不会回来了,据俘虏说,他现在忙得很,正在加紧帮单于练兵,以对付咱们。

汉武帝相信了公孙敖的谎言,不假思索杀了李陵家人,也让李陵寒心,彻底断了其回归之路。

帮单于练兵的,确实有一个投降匈奴的将领,但那人不是李陵,而是李绪,本为汉朝的塞外都尉,之前驻守在奚侯城,匈奴人一打来,他便投了降。

图5 李陵在匈奴的位置 得知内情,李陵恨死了这个导致自己全家被诛的混蛋,派人刺杀了李绪。

杀了李绪,激怒了单于的老婆,后者要杀李陵,单于对他还不错,“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不但舍不得他死,还把女儿嫁给他做老婆,立他为右校王,使他成了手握实权的贵族。

虽然由于汉武帝的轻信谎言,导致李陵的假降成了真降,然而后来,当李陵有机会领兵与汉军PK,却“手下留情”,放了汉军一马,不然,他带领的三万匈奴主力,也不会轻易败于对手。

而他的对手,是一个名叫商丘成的、不会打仗的文官,他所领军队也是三万,而且还是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南汉和北汉是如何来的?和汉朝有什么关系

汉,是中国古代政权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国号,历史上,以"汉"命名的国家和政权非常多,如,西汉、刘汉、成汉、蜀汉、后汉等等。

东西汉共同组成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创造了不朽的盛世和文明,而除了东西汉之外,我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南北汉",和东西汉不同,南北汉是相隔数千里之遥但同时存在的两个偏安政权。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历史大分裂时期,在的废墟之上,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版图上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割据政权,其中稍微大一些的政权称为"五代",稍微小一些政权的称"十国"。

而南北汉,就是"十国"中的两个,他们分为是"十国"里最南边和最北边的国家。

南汉位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是唐代后期的清海节度使割据演化而来得。

而北汉则位于南汉之北数千里之外的山西,是"五代"之一"后汉"政权的残余势力所建。

南北汉虽然天各一方,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比如说: 南北汉的都。

比如说:南北汉的国力都十分弱小,对外战争胜少负多。

比如说,南北汉的末代君主都是出了名的昏君。

再比如说,南北汉都是因为神棍而亡国。

这些国家大多数军阀建立的,这些军阀大多数没有什么一统天下,建立盛世这样的宏伟愿望,他们想的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做土皇帝,横征暴敛,过足富贵瘾,过把瘾就死。

偏安岭南,相对而言不怎么被中原强国惦记的南汉皇帝们,尤其这么想。

这个王朝除了前两任皇帝烈祖刘隐和高祖刘䶮之外,剩下的皇帝基本都是,酒色财气的废柴。

而其中最废柴的一个,就是南汉的末代皇帝后主刘鋹。

这位皇帝除了继承了他几个前任花天酒地,胡作非为的治国方式之外,还玩出了自己的特色。

比如说,他只信任宦官,不信任正常人,于是他规定,南汉国要做官的人必须先阉割。

这样一搞,但凡有点追求的人都不会做官了,而做官的人则大都是毫无底线,利欲熏心之辈。

比如说,他在女人问题上也玩出了新境界,不但把自己的后宫佳丽和百官以及老百姓共享,而且亲自为自己宠爱的妃子去民间选"面首",也就是情人。

他尤其宠爱一个从波斯来的女子,宠爱到什么程度呢,他征集民间身长貌美的"有某种特殊才能"的青年男子,让这些青年男子和这个波斯女子淫乱,而他则在一旁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行为艺术。

再比如说,他虽然无论做人还是治国都毫无水准,但还整天做着自己是天下第一的大梦。

他十分宠幸一个叫樊胡子的女巫,该女巫整天在刘鋹面前,给他灌输他南汉可以传到千秋万代,你可以长生不老,中原的军队根本打不过来这样的鬼话,而刘鋹则对她信的要命。

后来,有一年,北宋的军队进攻南汉,但没有获得多少战果,刘鋹欣喜若狂,他不说感谢将军和将士们浴血奋战,反而把功劳全记在了樊胡子身上,甚至把皇位让给了樊胡子,以"太子皇帝"自居。

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灭亡呢?不久之后,北宋重整旗鼓,灭掉了南汉。

无独有偶,南汉走的路线,北汉也几乎都走了一遍。

北汉的后面几位皇帝,也个顶个的荒淫无耻,醉生梦死。

而那个毁掉北汉的的神棍,是个道士。

该道士名叫郭无为,字无不为,号抱腹山人,人送外号郭半仙。

郭半仙。

方颡鸟喙,杂学多闻,长相很特别。

好学多闻善于谈辩。

而且他长期穿着粗布的道士服装,隐居在武当山。

郭半仙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北汉皇帝刘承钧的耳朵里,和刘鋹对樊胡子的感觉一样,刘承钧也对这对郭半仙言听计从,先是征召他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他为相国,执掌国政。

但事实证明,郭半仙在忽悠上很有一套,在治国理政上则。

一窍不通也就罢了,他还是北汉最大的内奸,他一直想着带着北汉投降宋朝,因为是他的老朋友。

可以说,郭无极上演的就是五代十国版的"潜伏",他就是北宋安插在北汉的余则成。

郭无极的地下党工作做的非常好,他不但发动政变,废黜杀死了北汉的皇帝刘继恩,立了还不如刘继恩的刘继元,而且在北宋进攻北汉期间,瞎指挥,动摇军心,最后,他甚至要带着北汉的精锐部队出城投降,但被人发现举报,"牺牲"在了解放的前夕。

就这么一个明摆的地下党,北汉的皇帝还像当年刘皇叔对待一样,请他出山掌握朝政。

随机文章美国惊爆3000年木乃伊怀孕,小报纸编出的眼球故事(谣言终结)人工引爆美国黄石火山爆发后果,足以吞噬地球/毁灭性灾难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世界精度最高的核弹(偏差90米)鉴定陨石最简单的方法,外观/磁性能分辨出九成真假陨石冰箱微波炉放一起爆炸,造成2人死亡/其威力相当恐怖(需谨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朝的时候都是穿什么衣服?有现在的那种裤子吗

汉王朝毫无疑问是个伟大的王朝。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被称为汉人,并不是因为我们曾经是人,而是因为时武功之盛,四夷宾服,所以敬畏我们,称为汉人,于是我们才有了这个称呼。

另外,在服装领域,我们管中国的传统服饰称为汉服。

也并不是指汉朝时候的服装,而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尽管如此,汉朝的服饰文化,在汉服领域的地位依然是举足轻重的。

汉初的时候服装基本沿用时候的风格,没什么自己的规矩。

一方面战乱之后,汉初的几位都信奉黄老的“无为而治”,以休养生息为主;另一方面,本身就不是什么严肃的人,跟的法家风格不同,没那么多讲究。

他自己经常很不尊重人的叉着腿坐着,还曾用儒生的高帽子当尿盆小便,用现在话说就是很随性,没那么多事儿。

也是时候,开始改为。

为了体现受命于天,开始“改正朔、易服色”。

慢慢地开始确立服饰的等级制度。

和秦朝一样,汉朝也分礼服和常服。

祭祀及各类重大场合穿礼服,平时穿常服。

汉朝的衣服主要有袍服(深衣)、襜褕(直裾单衣)、襦(短衣)、裙(下裳)几种。

汉初时候定礼仪,还是沿用秦制。

以黑色为贵重,除了刘邦做亭长时发明的一种帽子“长冠(冠)”被人不能碰之外,其他禁忌不多。

到武帝时,认为西汉是土德,不该继续用黑色,所以改为崇尚黄色。

汉朝时的正装(礼服)仍以深衣为主。

所谓深衣就是将上身和下身的衣裳分别裁剪,然后缝在一起的袍服。

汉朝时候仍然以交领为主。

汉服中的交领基本都是交领右衽。

就是将左面的衣襟掩盖住右面的衣襟,形成一个“y”字领口。

不能反过来,因为一些少数民族是左衽的,如鲜卑等。

另外,一些汉族地区的寿衣也是左衽,以示阴阳相反。

大致可以按两汉划分,西汉仍然流行秦时的曲裾深衣,到了就以直裾深衣为主了。

所谓曲裾和直裾,简单说就是看深衣的下摆。

曲裾是将左衣襟延长,盖住右边后再到背后绕一圈,兜回来再系上。

这样衣服就不仅是穿在身上,而是真正地裹在身上了。

从外面看,下摆围着身体一圈圈的,跟盘山公路样的。

直裾就简单了,左衣襟掩住右面衣襟,在右侧腋下系住,下摆是方直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汉昭帝服装有个重大变革。

就是俺们汉人穿裤子了!之前也有裤子,只是估计不能叫一条裤子,也许该叫一双裤子。

因为裤子没有裤裆连着,就两条到膝盖的裤腿。

在膝盖处系在腿上,就是裤子了,当时叫“袴”。

于是下体的关键部位其实是空的,于是只好在外面套个“裳”来遮掩,也就是穿裙子。

其实也不是没有连裆裤,军队里有。

战国时赵武灵王就引入了连裆裤。

否则当时又没有马镫,光着屁股坐在没有马镫的马上还要舞刀抡枪?这是要“绝后”的节奏吗?只是当时的中国人认为这种服饰没身份,所以老百不穿。

汉昭帝时候擅权。

皇后是他的外孙女,皇帝也惹不起。

霍光当然希望皇后尽快能嗣,可宫里这么多女人都只穿裳,或是无裆裤,皇帝要干什么太方便了。

于是就弄出来个裤子,有裆,分前后,用带子系住。

这种连裆裤被称为穷裤,又叫绲裆裤。

由于连裆裤的出现,慢慢用曲裾的方式把身体裹得严严的,就没有必要了。

于是到了东汉,慢慢以直裾深衣为主。

最后说说汉朝男人的帽子。

男子二十行冠礼,就是要戴帽子。

这帽子不能随便带,有身份的士人戴冠,普通人戴巾,干粗活的才戴帽子。

汉朝时候冠是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地位的。

据统计,汉朝的冠超过十六种。

比如皇帝王侯祭祀戴冕冠(平天冠),书生儒士戴进贤冠,执法者戴獬豸冠,武将戴武冠…… 说两个有趣的,我们看的形象,很多时候他戴着个像一层层山峦一样的帽子,那个叫通天冠,其实只有皇帝能戴。

不知谁给诸葛亮安上了,要是真的就是僭越。

还有一个是专门皇帝近臣(如侍中等)戴的,冠上装饰有金属片,金属片上镂刻着鸣蝉图样。

这叫金铛附蝉。

帽子两边还边还装饰貂尾,这种冠就叫冠。

对了,《演义》中,导致杀的绝代美女其实就是这个帽子变的。

有个叫,说的也是这个帽子,貂尾不够了,用狗尾巴来充数。

随机文章大理国跟宋朝的关系?最美的阿曼Bimmah天坑,传说是流星撞击形成(深40米)英国机敏级攻击核潜艇武器配置,可瞬间摧毁任何航母秦始皇陵是谁设计的,大秦丞相李斯/80万人建造40年完工现今已经灭绝的三叠纪龟龙,头似恐龙背顶尖刺甲壳/很像玄武神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汉朝李陵被俘之后是真投降匈奴还是假投降?为什么最后真投降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